第一百七十章、老將的對決

“元帥,你們收攏的潰兵,什麼時候移交給我們?”

後知後覺的德意志聯邦,還是意識到了指揮權的問題,這不負責聯絡的阿德里安上將,就急匆匆的上門了。

阿爾布雷希特大公搖了搖頭,故作吃驚的問:“移交什麼?難道我這個聯軍指揮部,沒有權力指揮這些部隊麼?”

聯軍總司令的權力有多大,這又是一個世界未解之迷。

比德兩國是被迫加入反法同盟的,根本就沒有底氣和奧地利爭奪主導權,連帶着聯軍指揮部的權限,也沒有進行明確約定。

沒有具體約定的權力,理論上來說就可以無限放大。比如說現在,阿爾布雷希特大公就以聯軍指揮部的名義收編了潰兵。

阿德里安上將努力解釋道:“可是元帥……”

不等他把話說完,阿爾布雷希特大公就打斷道:“沒有可是,我的上將。

現在戰場上的局勢有多危險,閣下是一清二楚的。這個時候要是不統一指揮權,你覺得我們有可能守住萊茵河防線麼?

前線的兵力不足,我已經將收攏的潰兵進行了整編,現在已經投入到了戰鬥中了,短時間內無法進行調動。

要移交這些部隊的指揮權,等戰爭結束後吧。閣下可以放心,我不會一直霸着不放的!”

放心,怎麼可能放的下心?

就是因爲不放心,阿德里安上將才上門的。事實上,前線的戰敗,對德意志聯邦中央政府也是一次機遇。

如果把握住了機會,趁機拿到了各邦國軍隊的指揮權,這個鬆散的聯盟,距離真正統一也就不遠了。

不能怪前線的德軍將領反應慢,和權力界定模糊的聯軍指揮部不一樣,德軍前線指揮部的權力卻是早早被規定死的。

各邦國擁有獨立指揮權,而德軍指揮部又是由各邦國派出的代表共同組成,中央政府任命的總指揮官,實質上只是一個關係協調者。

指揮部的內部關係都沒有理順,反應慢了一步,也是順理成章的。

等喬治一世決定趁機奪權的時候,阿爾布雷希特大公先一步已經用聯軍指揮部的名義,將前線撤下來的德軍收編的差不多了。

因爲通訊不便的緣故,前線戰敗後,很多一線部隊都和德軍指揮部失去了聯繫。

上層的糾紛,下面的官兵可不知道。反正聯軍指揮部的存在是人盡皆知,基層官兵他們習慣了服從上級命令。

在慌亂之中,接到了聯軍指揮部的命令,絕大多數人都接受了命令。

收編的不光是散兵遊勇,前線撤退下來的德軍,也被阿爾布雷希特大公打了一個時間差,用聯軍指揮部的名義給徵調了,其中還包括很多漢諾威的軍隊。

到了現在這個時候,阿爾布雷希特大公實質上已經掌握了前線大半的德軍。

如果不是考慮到,後面的戰鬥還需要德意志聯邦的配合,阿爾布雷希特大公還會做得更過分,比如說:強制接管前線所有德軍的指揮權。

阿德里安上將硬着頭皮辯解道:“元帥,聯軍指揮部要統一指揮權,完全可以通過三國聯合來實現,根本就沒有必要直接指揮一線部隊。”

不是阿德里安上將口才不好,實在是德奧之間的關係太複雜,現在德意志聯邦又要依靠奧地利保護自身的安全,很多話他都不能說。

別的國際聯盟,還可以拿文化風俗不同,語言不通做藉口,要求獨立的指揮權。

反法同盟就不行了,德語和奧語的區別語言學家都不一定能搞清楚,反正比德奧三國語言都可以通用,不存在交流障礙。

萬金油的藉口不能用,傷感情的話不能說,阿德里安上將自然難受了。

阿爾布雷希特大公擺了擺手,緩和了語氣說道:“好了,上將。你我都是軍人,從軍事角度考慮問題就行了,政治上的問題,還是讓政府去溝通吧!

現在最重要的是贏得這次戰爭,眼下的首要任務是守住萊茵河防線,要不然德意志地區腹地就會淪爲戰場。

這意味着什麼,你應該明白。法國人的野心是無盡的,到了這個時候,已經沒有人能夠獨善其身了。”

這是勸說,同樣也是警告。一旦法軍撕破萊茵河防線,奧地利還沒什麼,但德意志聯邦就是第二個比利時,包括北部邦國一樣也躲不過去。

事已至此,奧地利霸着軍隊指揮權不放,阿德里安上將也無能爲力。

總不能鼓動士兵譁變吧?萬一前線鬧了起來,讓法國人抓住了機會,撕破了萊茵河防線,那就真的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有盧森堡防線崩潰的前車之鑑在,阿德里安上將不得不引以爲戒,德意志聯邦已經輸不起了。

……

發生在指揮部中的小插曲,沒有影響到反法戰爭的進行。

佔領盧森堡地區後,法軍沒有停下腳步,繼續向德意志地區進發,距離萊茵河防線已經不遠了。

坦率的說,固守萊茵河西岸在軍事上並不是最佳選擇,遠不如撤回東岸依靠萊茵河天險構建防線。

不過軍事是需要爲政治服務的,收縮防線到東岸,就意味着反法同盟承認了前期的軍事失敗,放棄了比利時和萊茵蘭。

承認失敗是不可能的,反法戰爭不僅僅是爲了擊敗法國人,還伴隨着歐陸霸權的歸屬。

奧地利必須要在戰場上打出自己的威風來,而不是讓人覺得這是因爲僥倖而勝利的。

沒有天險可以倚仗,聯軍還有戰壕。這玩意兒在普俄戰爭中發揚光大,現在已經被歐洲世界廣爲接受。

阿爾布雷希特大公不敢低估法軍,戰壕是挖了一條又一條,擺明了要用陣地戰消耗法軍的兵力。

爲了贏得這次戰爭,法國政府也是拼了,拿破崙四世不惜請出了老將帕特里斯·麥克馬洪元帥。

帕特里斯·麥克馬洪和阿爾布雷希特大公算是同一時代的人物,都是成名已久的宿將。這次反法戰爭,也是兩位歐洲名將的巔峰對決。

……

法軍指揮部,盯着地圖看了半響功夫後,帕特里斯·麥克馬洪元帥緩緩說道:

“阿爾布雷希特以善於進攻而成名,沒有想到現在居然玩兒起了烏龜戰術,看樣子前面的戰鬥,給他的衝擊很大。

奧地利將戰略重心放在了非洲,眼下蘇伊士運河已經堵塞,英國人又在趁火打劫,國內的物資供應已經開始緊張。

接下來我們的敵人不光是反法同盟,還有時間。如果不能儘快撕開敵人的萊茵河防線,那麼……”

衆人神色一凝,得意洋洋的表情不復存在。大家都是聰明人,知道這是老元帥在敲打他們。

物資緊張固然是一個問題,但這個問題更多還是反應在財政上。這次歐陸戰爭影響雖大,卻也沒有波及到全世界。

沒有了蘇伊士運河,還有好望角可以走。況且,美洲航線仍然暢通,奧地利只能攔截部分海域。

就算是法蘭西的商船出海危險了一些,也有其他中立國的船舶可用,無非是成本高了一些。

物資緊張只是暫時的,市場會進行自我調整。這年頭只要有錢,就不愁買不到物資。

在法蘭西財政崩盤前,大家都不用擔心餓肚子。

“元帥,奧地利政府這次可選錯了人。阿爾布雷希特最擅長進攻,現在就可以看得出來,就算是防守也在爲進攻做準備。

但是現在反法同盟處於劣勢,萊茵河西安又無限可守,僅憑几條戰壕就想要擋住我們,簡直就是一個笑話。

如果敵人將部隊撤回東岸,依託萊茵河進行防守,短時間內我們還真拿他們沒辦法。”

帕特里斯·麥克馬洪眉頭一皺:“烏迪諾,你還是沒有改變自傲的臭毛病。

阿爾布雷希特擅長進攻,那是因爲他以進攻而成名,才被大家這麼認爲的,並不等於他就不能打防守仗了。

從敵人的兵力部署來看,這就是一個烏龜殼,儘管這隻龜在前面受過傷,但防禦力仍然不容小覷。

不過有一點你說對了,比德兩國的部隊已經軍心士氣全無,阿爾布雷希特手中沒有足夠的兵力,固守萊茵河西岸就是一個敗筆。

現在我們需要搶時間,只要在奧地利援軍抵達前撕破萊茵河防線,戰爭的主導權就落入我們手中了。”

沒錯,烏迪諾就是原時空那個帶着遠征軍攻略墨西哥的傢伙。

只不過他的運氣比歷史上要好得多,中途發生變故受了點兒傷,被調回了國內休養,下一任承擔了戰爭失敗的責任。

受到了責備,烏迪諾也不惱,面不改色的說道:“元帥,部隊已經做好了戰鬥準備,隨時可以發起進攻。

現在官兵們的士氣高昂,大家還等着攻破維也納,俘虜弗朗茨呢!”

事實上,法軍最初的作戰計劃,只是爲了奪取萊茵河以西的領土。撕破了萊茵河防線,法軍的第一階段作戰任務就完成了。

至於攻破維也納,俘虜弗朗茨,那只是喊喊口號而已。

歐洲各國又不是傻子,不會看着法蘭西一路打到維也納。估計法軍還在前往維也納的半道上,英國人就要斷他們的物資了。

不同於不怕封鎖的奧地利,法蘭西可離不開外來物資的支撐,就算是有北非也不行。

第一百三十四章、奧斯曼危機第五十五章、不作死就不會死第一百九十五章、資本運作第四十八、地獄副本第一百二十章、糾結的沙皇第七十三章、畫大餅的新高度第一百四十八章、牆頭草第十三章、“愛心”人士出沒第一百三十章、戰爭通碟第三十四章、慌亂的大公們第一百零二章、爾虞我詐第七十九章、拿破崙四世的奮鬥第兩百八十章、最佳盟友第四十五章、法律武器第一百零二章、俄奧關係遇冷第七十五章、俄國人的反擊第二十章、逼出來的歐洲經濟峰會第一百零九章、遍地嫌疑犯第三百零八章、點燃的炮竹第一百一十八章、巴爾幹半島開發計劃第十六章、忍痛割肉第七章、佈局輿論第一百零九章、遍地嫌疑犯第兩百九十四章、到此爲止第四十六章、又一個歐陸平衡第一百九十一章、各有算計第六十四章、法俄靠攏第六十八章、最後的一擊第六十五章、戰爭貸款第一百六十八章、奪取指揮權第一百七十一章、災難的開始第二十二章、破產啦第十三章、“愛心”人士出沒第一百二十四章、小國的無奈第二十六章、戰略誤導第十二章、自由燈塔必須要亮起來第三十六章、選擇很重要第八十九章、下不來了第十五章、強國夢第十八章、獨樂樂不如衆樂樂第四十一章、日漸壯大的農產主階級第七十五章、後續影響第十三章、殘酷社會第六十六章、最佳盟友第三十七章、各有算計一百零三章、干涉第兩百九十三章、距離霸權最近的一天第二十一章、印、印、印第四十二章、大法蘭西帝國第九十九章、激進派≠作死派第兩百七十六章、跑路第四十九章、低配版‘‘打土豪’’分田地第兩百二十章、禍不單行第五十二章、包裝很重要第一百八十章、罷工運動第兩百二十七章、靈活外交第五十五章、羅馬起義爆發第二十章、科學研究第一百二十六章、製造恐慌第八十一章、轉折之戰第一百七十九章、資源陷阱第三百零六章、針對性打擊第七章、巴黎公社第七十九章、俄奧貿易第兩百零五章、忙碌的腓特烈第三十二章、順勢而爲的羅伯特第兩百二十五章、分贓會議第一百六十五章、爲了生存而戰鬥第七十三章、壟斷集團第一百二十章、更改計劃第五十五章、雙標第四十五章、聯邦政府的反擊第五十九章、產業革命的根本——成本第一百零八章、都靈陷落第二十一章、最窮的沙皇第兩百零三章、不合邏輯第七十八章、不給機會(大章)第一百九十三章、最強腦補第八十八章、水淹七軍第兩百五十五章、燙第七十章、進退兩難第二十九章、維也納暗流(求票票)第十九章、控制死亡率第十七章、善於學習的法國人第兩百一十五章、臺前幕後第十七章、西非衝突第兩百三十一章、掀翻桌子第六章、教育改革第五十章、工業學費第三十五章、收買拉攏第二十五章、誤中副車第四十一章、日漸壯大的農產主階級第二十一章、印、印、印第五十二章、菸酒專賣制度第五十八章、聖誕節第五十六章、歲月不饒人第一百章、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啓第九十二章、殺人誅心第一百二十五章、鐵甲艦
第一百三十四章、奧斯曼危機第五十五章、不作死就不會死第一百九十五章、資本運作第四十八、地獄副本第一百二十章、糾結的沙皇第七十三章、畫大餅的新高度第一百四十八章、牆頭草第十三章、“愛心”人士出沒第一百三十章、戰爭通碟第三十四章、慌亂的大公們第一百零二章、爾虞我詐第七十九章、拿破崙四世的奮鬥第兩百八十章、最佳盟友第四十五章、法律武器第一百零二章、俄奧關係遇冷第七十五章、俄國人的反擊第二十章、逼出來的歐洲經濟峰會第一百零九章、遍地嫌疑犯第三百零八章、點燃的炮竹第一百一十八章、巴爾幹半島開發計劃第十六章、忍痛割肉第七章、佈局輿論第一百零九章、遍地嫌疑犯第兩百九十四章、到此爲止第四十六章、又一個歐陸平衡第一百九十一章、各有算計第六十四章、法俄靠攏第六十八章、最後的一擊第六十五章、戰爭貸款第一百六十八章、奪取指揮權第一百七十一章、災難的開始第二十二章、破產啦第十三章、“愛心”人士出沒第一百二十四章、小國的無奈第二十六章、戰略誤導第十二章、自由燈塔必須要亮起來第三十六章、選擇很重要第八十九章、下不來了第十五章、強國夢第十八章、獨樂樂不如衆樂樂第四十一章、日漸壯大的農產主階級第七十五章、後續影響第十三章、殘酷社會第六十六章、最佳盟友第三十七章、各有算計一百零三章、干涉第兩百九十三章、距離霸權最近的一天第二十一章、印、印、印第四十二章、大法蘭西帝國第九十九章、激進派≠作死派第兩百七十六章、跑路第四十九章、低配版‘‘打土豪’’分田地第兩百二十章、禍不單行第五十二章、包裝很重要第一百八十章、罷工運動第兩百二十七章、靈活外交第五十五章、羅馬起義爆發第二十章、科學研究第一百二十六章、製造恐慌第八十一章、轉折之戰第一百七十九章、資源陷阱第三百零六章、針對性打擊第七章、巴黎公社第七十九章、俄奧貿易第兩百零五章、忙碌的腓特烈第三十二章、順勢而爲的羅伯特第兩百二十五章、分贓會議第一百六十五章、爲了生存而戰鬥第七十三章、壟斷集團第一百二十章、更改計劃第五十五章、雙標第四十五章、聯邦政府的反擊第五十九章、產業革命的根本——成本第一百零八章、都靈陷落第二十一章、最窮的沙皇第兩百零三章、不合邏輯第七十八章、不給機會(大章)第一百九十三章、最強腦補第八十八章、水淹七軍第兩百五十五章、燙第七十章、進退兩難第二十九章、維也納暗流(求票票)第十九章、控制死亡率第十七章、善於學習的法國人第兩百一十五章、臺前幕後第十七章、西非衝突第兩百三十一章、掀翻桌子第六章、教育改革第五十章、工業學費第三十五章、收買拉攏第二十五章、誤中副車第四十一章、日漸壯大的農產主階級第二十一章、印、印、印第五十二章、菸酒專賣制度第五十八章、聖誕節第五十六章、歲月不饒人第一百章、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啓第九十二章、殺人誅心第一百二十五章、鐵甲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