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二十三章、不得不出的錢

維也納宮,英普談判的內容已經到了弗朗茨手中。不是情報部門有多給力,完全是英國人故意泄露的。

這種高層次談判,知情者只有寥寥數人,又都是部長級高官,根本就不是情報組織能夠收買的。

普波聯邦向英國人靠攏並不奇怪,不管怎麼說約翰牛都是海權國家,不可能成爲大陸霸主,英普之間不存在直接衝突。

相比之下,奧地利就不一樣了。維也納政府天天喊着統一德意志地區,普波聯邦核心領土都在德意志地區,柏林政府不擔心纔怪。

站在奧地利的立場上,普俄兩國兩敗俱傷最符合自身利益。和奧地利合作,就是與虎謀皮。在有選擇的情況下,柏林政府自然傾向於英國人。

“英國人居然要推動普法關係,你們覺得這背後有什麼陰謀?”

一直以來,英國人都在想辦法孤立法國人,現在突然推動普法靠攏,很難讓弗朗茨不以最大的惡意去揣摩。

外交大臣韋森貝格分析道:“陛下,這可能有兩個原因。

這次普俄戰爭勝負難料,僅憑英國人能力保證普波聯邦獲得勝利,又不想放棄送上門的利益,他們必須要找人分攤風險。

如果拉攏了法國人,英法聯手之下,即便是戰局不利,他們也能夠保住普波聯邦,確保投資不至於血本無歸。

另外就是衝着我們來的。倫敦政府認爲法奧實力已經失衡,需要給法國人拉攏盟友,繼續維護歐陸平衡。

後者的可能性不大,以拿破崙留下的威名,英國人只會高估法蘭西的實力,不可能低估。

自從支持西班牙王室復辟後,法國人在歐洲的戰略局勢已經逆轉。倫敦政府還在爲拆分法西同盟而頭疼,沒有道理繼續給他們拉攏盟友。”

19世紀中期,拿破崙三世復辟後,法國打破了維也納體系的束縛,軍事實力滿血復活。

歐洲各國擔心來自法蘭西的軍事威脅,在奧地利主導下西、普德、瑞、比、荷等國簽訂了共同防禦條約,法國戰略陷入被動狀態。

當然,法國人的擴張之路沒有被堵死。比如說:奧撒關係惡劣,撒丁王國被排斥在聯合防禦組織之外,法國人只有向意大利地區擴張一條路。

爲了改變外交上的窘迫,拿破崙三世採取了一系列的政治外交行動,改善同歐洲各國的關係。

西班牙內亂爆發後,法國政府支持阿方索十二世復辟,西班牙宣佈退出聯合防禦組織,戰略封鎖宣告破產。

地緣政治的關係,法西兩國的靠攏,約翰牛就睡不着覺了。爲了自身戰略安全,英國人一直都在想辦法分化法西兩國。

首相費利克斯:“不管是什麼原因,普法靠攏已經成爲了事實。沒有英國人配合,僅憑我們很難阻攔這一切發生。

法國人野心勃勃,一直都想要奪取歐陸霸權,不可能拒絕送上門的普波聯邦。

雙方已經擁有合作的利益基礎,就算是不結盟,關係也會更進一步。我們需要提前做好準備了,免得到時候措手不及。”

沒辦法,普波聯邦選擇了英國人,奧地利就只能支持俄國人,這是國家利益決定的。

弗朗茨對歐陸霸權沒興趣,可是這話不能說出來啊!奧地利對歐洲大陸沒野心,這話說出去弗朗茨自己都不信。

這不是野心的問題,主要是由實力決定的。不管願不願意,只要實力到了,利益集團就會推着政府往上衝。

現在奧地利沒有動,那是這場遊戲還在進行中。法國人的虎威尤在,明面上法奧兩國軍事實力相當,又有英國人在側。

奧地利的崛起是一分軍事九分政治,國內的激進派比較少。大多數人的理想戰略也就統一德意志地區,稱霸世界不在計劃範圍內。

當然,這和利益分配也有關係。奧地利在殖民運動中拿到的並不少,作爲既得利益者,自然沒有那麼憤世嫉俗,要急着打破世界秩序。

外交大臣韋森貝格:“情況沒有那麼嚴重,普法靠攏也不全是壞事,至少德意志聯邦要倒向我們了。如果運氣不錯,還能夠拉攏比利時。

只要俄國人沒有倒下,普波聯邦永遠都會受到牽制,我們需要面對的主要還是法蘭西。

唯一令人頭疼的是不確定英國人的選擇。不過這也不難解決,倫敦政府中反法派,絕對比反奧派多,外交上我們的優勢更大。

況且,還是比利時和德意志聯邦,倫敦政府不可能完全忽視小弟的利益,和我們聯手壓制法國人可能性更高。”

現實擺在眼前,法國人每年都要從比、德兩國進口上千萬噸的煤,這個數字還在持續增加中。

這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法國經濟的發展,尤其是重工業領域,法國已經全面落後於英奧兩國。

就算是法國政府想要保持克制,國內的資本家們也不會答應。如果巴黎政府不想看到意大利問題升級,就必須要解決能源問題。

環顧四周,除了比利時和德意志聯邦外,附近煤資源豐富的就剩下英奧兩國了。這個選擇題,根本就是固定答案。

眼下還沒到那一步,法國人還在積極尋找煤礦,期待能夠在北非殖民地有所收穫。當他們探礦完成後,纔會採取最極端的方式。

大家都是現實主義者,法國人一動,比、德兩國就會發現英國人靠不住,只有奧地利一個選項。

弗朗茨搖了搖頭:“沒那麼簡單,仇恨無法左右英國人的決定,他們只會受利益影響。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法蘭西對資源的需求量不斷增加,最多不超過二十年,法國人就會爲了資源把手伸向比德兩國。

到時候我們要麼被動入場,要麼主動參與博弈。英國人還是會繼續他們的平衡戰略,誰強就打壓誰。

從經濟數據上來看,法國人已經跑偏了。爲了保持經濟高速增長,不知道哪個天才想出來發展以金融業爲核心的產業鏈。

按照現在的發展速度,你們覺得法奧平衡還能夠維持多久?”

高利貸帝國的本質沒有變,自從拿破崙三世死後,法國政府就壓不住國內的資本家,經濟不由自主的向金融上傾斜。

隨着能源危機的加劇,法國工業成本不斷增加,這種情況變得愈演愈烈,製造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比例越來越低。

短期內,虛幻的數字掩蓋了矛盾大家還看不出來危機。可一旦戰爭爆發,所有的問題都會爆發出來。

沒得說,世界老大總是要打壓老二的。法國人的泡沫被戳破,就是奧地利和英國人翻臉的時候。

經濟大臣萊因哈特·哈爾德根:“軍事上的平衡能夠維持多久,這要看國際局勢的變化。不過在經濟上,平衡早就被打破了。

根據統計局收集到的數據分析,法國的工業實力只有英國人的68.1%,只有我們的58.6%,這個比例還在持續下降中。

重工業領域差距更大,以鋼鐵產業爲例:法國鋼鐵產量只有英國人37.2%,不到我們的三分之一。

煤產量更加懸殊,不足英國人的三分之一,不足我們的四分之一。

這些數據已經能夠說明很多問題,值得一提的是新增的意大利地區,幾乎沒有爲法國重工業做出貢獻,煤產量可以忽略,鋼鐵只有幾個小作坊。”

不是輕視意大利地區,當地真的就沒多少資源。資本家們當初願意支持拿破崙三世,就是爲了獲得更多廉價的工業原材料。

誰也沒有想到,法國同樣也是資源貧瘠。吞併了意大利地區僅僅只是名義上增加了法蘭西的國力,實際上更多的還是負擔。

別的不說,沒有意大利地區,法國的資源絕對匱乏不到現在這種程度。

猶豫了片刻功夫後,弗朗茨做出了決定:“加快和俄國人的談判進程。只要俄國人肯將儲備的黃金存入奧地利國家銀行,不足的部分就接受他們的領土抵押。

如果沙皇政府同意將其中百分之九十的資金,用來採購奧地利商品,我們就接受他們用工業原材料抵償債務。”

貸款收不收的回來已經不重要了,普波聯邦既然做出了選擇,奧地利就不能沒有反應。

況且,這也是早就註定的。以沙皇政府的國際信譽,除了奧地利外,誰敢借錢給他們?

要是維也納政府不支持俄國人,這場戰爭還沒開始,就已經分出勝負了。

財政大臣卡爾臉色大變,連忙勸阻道:“陛下,俄國人的財政狀況非常糟糕。即便是贏得了戰爭,他們也沒有能力還錢。

黃金抵押沒有問題。可是領土抵押完全沒必要,奧地利現在不需要這些爛地。

瓜分普波聯邦完全就是一張空頭支票,現在英國人已經決定支持普波聯邦,法國人支持他們機率也很大。

有英法做後盾,俄國人就算能夠獲勝,也滅不掉普波聯邦,最多也就收回波蘭地區,我們不需要這些爛地。”

卡爾一再強調“爛地”,弗朗茨也非常的頭疼。從非洲本土化開始,維也納政府高層在歐洲大陸的擴張慾望就沒了。

不是說俄國人拿出來抵押的土地就真的爛了,相反還很肥沃,主要是需要付出的成本太高。

弗朗茨硬着頭皮解釋道:“這是戰略需要,我們需要普俄兩敗俱傷,同時消除兩個潛在威脅。

不給沙皇政府提供資金,俄國人拿什麼去打?

抵押品的問題,還可以慢慢和俄國人談。可以先忽悠沙皇政府,只要他們贏得了戰爭,可以拿普波聯邦的領土換。

凡是德意志地區的故土,我們可以按1:3的比例置換,儘可能的讓他們抵押烏克蘭地區。

如果沙皇政府堅持拿保加利亞地區做抵押的話,就讓他們加上君士坦丁堡。還可以允許他們進行贖回,不過要利滾利。”

財政大臣卡爾憂心忡忡道:“以沙皇政府的信譽,恐怕很難讓他們履行條約,到時候恐怕又是一場紛爭。”

不是“恐怕”,而是必然會發生糾紛。以俄國人的信譽,主動兌現承諾的可能性幾乎爲零,到時候還是要看實力。

這一點弗朗茨很放心,普波聯邦不弱,戰後的俄羅斯帝國不死也要脫層皮。

第一百五十七章、南線第一百一十五章、餿主意第九十九章、我們要中立第一百五十五章、近東條約第一百零八章、真正的危機第三十章、洗白了(求訂閱)第五十五章、苦日子來了第一百零一章、忙於內鬥的沙皇政府第七十四章、無奈中的妥協第二十六章、領主的煩惱第兩百九十五章、倒黴蛋第一百一十四章、超級走私商道第九十一章、《逃兵是怎樣煉成的》第三十八章、上杆子的買賣——不做第六十一章、匈牙利(求票票)第九十八章、殖民地本土化——相忍爲國第五十三章、從天而降的黑鍋第十九章、良心銀行第六十四章、各方抉擇第七十九章、使館風雲第一百章、捧殺第七十九章、最黑的國會第五十五章、亂世用重典第一百二十一章、國際政治外交第一百一十章、算計第一百零一章、忙於內鬥的沙皇政府第五十三章、以本傷人第五十章、英國人的“完美戰略”第十九章、意外之喜第一百八十六章、令人瞠目結舌的戰略第五十一章、糾結的英法第一百二十九章、最後的準備第四十六章、廢除地方關稅第九十章、趁火打劫第三十章、國際反應第三十一章、預算第四十二章、無良想法和買單第一百零六章、一盤大棋第六十一章、近東戰爭爆發第六十八章、零風險高回報第八十五章、遠東風雲起第一百三十六章、法蘭西的計劃第八十五章、飛來橫禍第一百一十四章、外交努力第三十三章、苦逼的西班牙第五十八章、第兩百一十章、法國人的新計劃第一百六十八章、政治也是人情世故第二章、爭取第一百四十三章、拉低的節操第三十五章、顛倒黑白第四十七章、英國人的計劃第一百三十六章、馬六甲之戰第一百三十七章、戰略優先第一百一十七章、好主意=餿主意第一百六十一章、奧撒協定第六十七章、意外事故第九十九章、招生第一百八十一章、路德維希二世第三十七章、處心積慮的起義第九十八章、不討喜的王位第兩百三十章、危機來了第兩百八十八章、新挖的坑第兩百九十六章、耐心第十三章、“愛心”人士出沒第兩百四十章、英日南洋密約第兩百一十章、炮灰總動員第九十二章、特倫託之戰——反擊第四十三章、後續影響第三百零七章、補刀第八十一章、轉折之戰第二十三章、《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第一百四十六章、攪屎棍上線第一百零四章、瑣碎第八十八章、吾道不孤第九十七章、沒有底線的時代第五十九章、條件第一百七十一章、殖民地交易第一百零九章、都不是省油的燈第一百九十章、苦逼的留學生第十九章、意外之喜第五十章、發展第一百零二章、爾虞我詐第一百一十章、有限戰爭責任第一百六十四章、應對第九十四章、人情世故第六十八章、零風險高回報第一百七十二章、君主立憲第四十三章、後續影響第一百一十三章、沒有底線的操作第六十五章、再不打就沒錢了第八十五章、黑歷史第四十六章、廢除地方關稅第六十八章、零風險高回報第四十八章、爛攤子第一百零七章、最適合做盟友的國家第兩百九十一章、思想纔是統一的核心第一百八十二章、愈演愈烈第八章、奧地利公務員考試第一百零八章、容克VS文官+資本
第一百五十七章、南線第一百一十五章、餿主意第九十九章、我們要中立第一百五十五章、近東條約第一百零八章、真正的危機第三十章、洗白了(求訂閱)第五十五章、苦日子來了第一百零一章、忙於內鬥的沙皇政府第七十四章、無奈中的妥協第二十六章、領主的煩惱第兩百九十五章、倒黴蛋第一百一十四章、超級走私商道第九十一章、《逃兵是怎樣煉成的》第三十八章、上杆子的買賣——不做第六十一章、匈牙利(求票票)第九十八章、殖民地本土化——相忍爲國第五十三章、從天而降的黑鍋第十九章、良心銀行第六十四章、各方抉擇第七十九章、使館風雲第一百章、捧殺第七十九章、最黑的國會第五十五章、亂世用重典第一百二十一章、國際政治外交第一百一十章、算計第一百零一章、忙於內鬥的沙皇政府第五十三章、以本傷人第五十章、英國人的“完美戰略”第十九章、意外之喜第一百八十六章、令人瞠目結舌的戰略第五十一章、糾結的英法第一百二十九章、最後的準備第四十六章、廢除地方關稅第九十章、趁火打劫第三十章、國際反應第三十一章、預算第四十二章、無良想法和買單第一百零六章、一盤大棋第六十一章、近東戰爭爆發第六十八章、零風險高回報第八十五章、遠東風雲起第一百三十六章、法蘭西的計劃第八十五章、飛來橫禍第一百一十四章、外交努力第三十三章、苦逼的西班牙第五十八章、第兩百一十章、法國人的新計劃第一百六十八章、政治也是人情世故第二章、爭取第一百四十三章、拉低的節操第三十五章、顛倒黑白第四十七章、英國人的計劃第一百三十六章、馬六甲之戰第一百三十七章、戰略優先第一百一十七章、好主意=餿主意第一百六十一章、奧撒協定第六十七章、意外事故第九十九章、招生第一百八十一章、路德維希二世第三十七章、處心積慮的起義第九十八章、不討喜的王位第兩百三十章、危機來了第兩百八十八章、新挖的坑第兩百九十六章、耐心第十三章、“愛心”人士出沒第兩百四十章、英日南洋密約第兩百一十章、炮灰總動員第九十二章、特倫託之戰——反擊第四十三章、後續影響第三百零七章、補刀第八十一章、轉折之戰第二十三章、《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第一百四十六章、攪屎棍上線第一百零四章、瑣碎第八十八章、吾道不孤第九十七章、沒有底線的時代第五十九章、條件第一百七十一章、殖民地交易第一百零九章、都不是省油的燈第一百九十章、苦逼的留學生第十九章、意外之喜第五十章、發展第一百零二章、爾虞我詐第一百一十章、有限戰爭責任第一百六十四章、應對第九十四章、人情世故第六十八章、零風險高回報第一百七十二章、君主立憲第四十三章、後續影響第一百一十三章、沒有底線的操作第六十五章、再不打就沒錢了第八十五章、黑歷史第四十六章、廢除地方關稅第六十八章、零風險高回報第四十八章、爛攤子第一百零七章、最適合做盟友的國家第兩百九十一章、思想纔是統一的核心第一百八十二章、愈演愈烈第八章、奧地利公務員考試第一百零八章、容克VS文官+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