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補刀

面對英奧資本的聯合進攻,法國政府沒有舉手投降,拿破崙四世表現出了敢於擔當的一面。

先是號召國內企業從海外抽離投資,增加外匯儲備,在國際市場上買入法郎。

接着又下達了行政命令,嚴禁國內銀行拆借法郎給國際遊資,爲此還親自約談了國內的幾家財團。

具體談了什麼沒人知道,反正被皇帝約談過後,法國金融界的人士規矩了很多。

不少人還象徵式的拿出資金,加入抵抗大軍中。

這個時候已經晚了,進攻的一方手中已經囤積了大量的法郎,就算是國內財團被看住了,也於事無補。

總得來說,巴黎政府在應對危機之時,表現的可圈可點,應對措施也算及時。

可惜這次危機的根本原因在於法蘭西的外匯、黃金儲備嚴重不足,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就無法擺脫危機。

理論上來說,法國在海外有大量的投資,只要抽離回來五分之一,就可以度過難關。

然而,現在是19世紀,不是21世紀,想要從海外抽回資金,根本就不是一天兩天能夠完成的。

時間不等人,不等海外資金回來,法國政府的外匯儲備就快要見底了。

巴黎政府急了,再這麼下去,要不了幾天就要動用黃金儲備去填坑了。

本來法國政府的黃金儲備就不足,再出現黃金大規模外流,法郎幣值肯定會崩。與其如此,那還不如現在投降算了。

……

凡爾賽宮,拿破崙四世已經沒有了往日裡的意氣風發,整個人都消沉了很多。

顯然,這次危機對他的打擊有些打,法蘭西帝國並沒有他想象中那麼強大。

經濟大臣艾爾莎:“我們已經限制了每次的兌換金額,不過每天前來兌換的人還是有增無減。

恐慌已經造成了,市場不看好法郎的未來,金融市場上做空法郎的空頭越來越多。

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如果沒有別的力量加入,市場崩盤是早晚的事情。”

面對英奧資本的進攻,這個世界上還有可以相抗衡的力量麼?

答案是:有。

法國財團雖然略弱於英奧資本,但英奧資本並沒有全部投入進來,法國財團如果加入守衛大軍就是本土作戰,加上法國政府的力量,他們完全有一戰之力。

猶豫了片刻功夫後,拿破崙四世緩緩說道:“再派人和國內的財團談,其它問題都好商量,唯獨鑄幣權沒得談。

告訴他們,如果他們還是不肯讓步,我們就和英奧資本妥協,到時候大家誰也不要想好過。”

法國財團肯配合英奧資本行動,除了金融市場上的收益外,更多的還是爲了逼迫巴黎政府讓步。

真要是法郎崩了盤,對法國財團來說,也不一定是好事。

短期來看,他們或許可以投機賺到更多的錢,但這會喪失未來。

法郎失去國際貨幣的地位,法國財團想要去海外發展,需要付出的成本會大大增加。

當然,這嚇不到他們。大部分資本家都不會考慮那麼長遠,很多紮根於本土的財團,對國際化興趣寥寥。

不過拿破崙四世的威脅,就沒有人敢無視了。

如果法國政府直接和英奧資本妥協,引狼入室把英奧資本放進來,那就要人命了。

利益面前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法國政府需要的是穩定,英奧資本需要的是利益。

在忽視政治因素後,雙方妥協的可能性非常高。

只要能夠達到目的,拿到預想中的那份兒收益,擊不擊垮法郎資本家們並不在乎。

別看這次金融風暴是弗朗茨一手搗鼓起來的,實際上這個時候已經匯聚了全歐洲的資本,早就超出了弗朗茨控制。

就算是英奧兩國政府一起叫停,都不一定能起作用。

真金白銀已經投入進去了,沒有拿到好處,就想讓資本家們罷手,怎麼可能呢?

……

“股災+金融危機+產能過剩=經濟危機”,這組計算不一定百分百準確,不過百分之九十九點九還是有的。

先是英奧對法蘭西進行產品傾銷,接着又趕上了股災,不等法國人喘口氣,英奧資本又在金融市場上發起了進攻。

把這些東西全部聯繫起來,就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對外轉移危機。

產能過剩最嚴重的就是英奧兩個工業國,就算是爆發經濟危機,也是這兩個國家損失最慘重。

英奧兩國面臨的不光是產能過剩,還有資本過剩。剛剛發了一筆戰爭財,兩國的資本家們兜裡都很富裕。

正常情況下,大家都會把這些資金拿出來投資,而不是放在銀行吃利息。

遺憾的是現在全世界都面臨着產能過剩,投資任何產業都是一場災難。

然而,最該爆發危機的英奧兩國還沒有爆發危機,法蘭西就先出了問題。

維也納宮,看着手中的情報,弗朗茨鬆了一口氣。

死道友不死貧道,奧地利想要平安度過眼下這一關,轉移危機是必不可少的一環。

縱觀全世界,還有比法蘭西更適合的對象麼?

不趁着大家沒有反應過來,拉着英國人一起把法蘭西打壓下去,未來就沒機會了。

不管弗朗茨怎麼低調,奧地利威脅論超過法國威脅論都是早晚的事情,到時候就是英法聯手對抗奧地利的格局。

現在提前對法國人下黑手,光這份仇恨值都可以把英法靠攏的時間往後推很多年。

這次仇恨拉的太大,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危機過後英法奧三國聯盟也就要壽終正寢了。

在轉移經濟危機的同時,還打擊了歐洲大陸上最大的競爭對手,弗朗茨對這次神操作的評價是“完美”。

放下了手中的情報,弗朗茨吩咐道:“讓我們的人,在暗中加一把火,把這場金融戰爭變得更加血腥一些。

尤其是要重點打擊法國重工業,現在很多法國鋼鐵廠還在苦苦支撐,我們應該幫他們一把。

繼續超高國際燃煤價格,必要的時候可以禁止國內的燃煤出口,讓法國人繼續研究木炭鍊鋼技術吧!

順便安排人在法國放出消息,把挑起這次事端的黑鍋,丟給英國人。”

重工業是法國最重要、也是最脆弱的產業。受煤資源不足的限制,即便是到了1881年,法國仍然有相當大一部分企業用木炭鍊鐵。

至於“木炭鍊鋼技術”,那就是一個笑話。經過法國人的多次改良,木炭鍊鋼技術已經趨於穩定。

真的很穩定,合格率都超過了百分之十。質量不提也罷,反正英奧兩國都不承認那玩意兒是鋼。

明知道不行,法國企業也只能硬着頭皮上。歐洲的鋼鐵產地就那麼幾處,都不在法國人的控制範圍內。

本來萊茵蘭地區是最適合法蘭西的原材料產地,可惜普德領土交易過後,萊茵蘭地區的煤礦就大都落入了英奧財團手中。

這年頭財團還沒有放棄實體產業,雙方都有自己的工廠,自然要打擊競爭對手。

雙方默契的控制煤產量,人爲的擡高國際燃煤價格,以牟取暴利。

如果有人統計的話,就會驚訝的發現,對法出口煤資源最多的國家,居然是不起眼的比利時。

在這種背景下,法國耗煤量大的企業日子都不好過。想要打擊法國工業,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提高燃煤價格。

把鍋甩給英國人,也不算是冤枉,進攻法郎的資本大軍中確實是英國資本最多。

誰的錢多,誰就是老大;誰獲得的收益最大,誰就就是元兇。

怎麼看,英國人的嫌疑都是最大。說他們不是主謀,估計法國民衆都不會信。

至於奧地利,儘管弗朗茨參與的很積極,但架不住英國人的底蘊深厚,調動起來的資金遠遠無法和約翰牛比。

從行動一開始,主導權就落到了英國財團手中。奧地利財團只能跟着打輔助,發揮的作用可能還比不上法國財團,最大的貢獻大概是組了這次局。

……

弗朗茨的決定,給了法國經濟補上了最後一刀。

最先倒下的不是那些奄奄一息的鋼鐵企業,反而是萬衆矚目的摩爾紡織集團。

樹大招風,相比那些常年賠錢的鋼鐵企業,大家還是更加喜歡摩爾紡織集團這種盈利能力強的企業。

國際上遭到了英國紡織企業的圍堵,下游銷售渠道商違約;國內又遭到了財團的窺視,不僅貸款下不來,還出現了多家銷售商同時拖欠貨款的鬧劇。

被逼無奈,最後只能和銷售商對簿公堂,然而審判還沒有開始,現金流斷裂的摩爾紡織集團就不得不宣佈破產重組。

赫赫有名的摩爾紡織集團,就在重組之中被一羣巨鱷分食掉了,只留下一片狼藉。

這只是一個開始,被財團盯上的,又豈止是一個摩爾紡織集團。看着國際資本在金融市場上馳騁,法國財團也是要吃肉的。

有價值的企業被瓜分、蠶食,沒有價值的企業就只能真的破產了,破產潮蔓延,經濟危機在法蘭西爆發了。

……

(備註:沒有電子設備,全是人工操作,金融模式和後世有非常大的區別,尤其是在交易速度上,鍵盤一敲就幾個億,那是不可能的)

第三十七章、四國公約第四十二章、無良想法和買單第一百七十一章、殖民地交易第九章、日常生活第一百二十三章、王位第一百四十五章、誘餌第一百五十五章、宣戰第十九章、良心銀行第兩百三十八章、換個聽話的上臺第二十二章、一月革命第十七章、《勞工保護法》第一百三十三章、空襲第一百九十二章、運河風波第一百八十九章、瀕臨破產的巴黎會議第七十四章、無奈中的妥協第七十四章、戰爭稅第二十五章、談判桌上的交鋒第一百九十七、政治藝術第六十三章、貿易逆差第十四章、金礦第十五章、逼宮第一百七十四章、醞釀中的反擊第一百零一章、忙於內鬥的沙皇政府第十八章、操碎了心第兩百二十八章、糾結的……第四十四章、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第四十九章、友誼見證第二十四章、鐵路網第三十九章、外交變局第八十八章、寒冬第十五章、逼宮第一百四十八章、有時候兵太多也是麻煩第八十四章、不公平的對決第八十一章、法律武器第二十七章、不同的世界第九十四章、神助攻第七十二章、善後準備第六十六章、安全第一第九十八章、殖民地本土化——相忍爲國第兩百二十一章、難產的臨時政府第四十三章、最後的反擊第九章、1867眼球效應第七十五章、戰爭要爲政治服務第一百八十四章、就食於敵第兩百七十九章、善戰者無赫赫戰功第六章、努力第六十二章、斷尾求生第五十三章、愛國者第六十九章、油田第十七章、禍水南引第六十九章、禍水西引第九十章、被逼出來的……第一百一十六章、第二次近東戰爭第一章、新的時代——神盾結算體系第四十九章、低配版‘‘打土豪’’分田地第四十七章、百態人間第四十章、戰時經濟體制第七十三章、畫大餅的新高度第七十三章、缺錢的匈牙利第四十七章、馬赫迪起義第六十一章、刺背第兩百零一章、賴賬的最高境界第一章、沙皇想要廢奴了第五十章、看熱鬧不嫌事大,再添上一把火第一百零七章、規劃好的命運第七十六章、牛皮糖第兩百五十六章、毛奇的大計劃第十一章、股災來了第一百一十八章、飛艇轟炸大隊第兩百六十九章、褪去的光環第兩百三十章、危機來了第七十六章、戰略抉擇第兩百五十五章、燙第一百零二章、俄阿密約第八十六章、連鎖反應第七十五章、俄國人的反擊第兩百二十四章、奧地利威脅論第五章、財產自主權第二十三章、《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第兩百零二章、給得太多了第一百八十二章、愈演愈烈第三章、新的麻煩第十七章、俄奧密約第一百一十九章、無奈的選擇第十八章、缺人第一百二十五章、造勢第一百四十四章、向南還是向東?第四十四章、戰略收縮第七章、西班牙王位之爭第一章、教子第四十一章、蕭條的股市第四章、奧地利的名將們第一百三十四章、戰略分析第二十九章、卑鄙手段第十七章、提前的米騷運動第一百一十二章、昏暗的日子第一百四十章、經不起考驗的外交關係第兩百一十章、法國人的新計劃第三十章、加入——拆分第八十一章、坎貝爾改革
第三十七章、四國公約第四十二章、無良想法和買單第一百七十一章、殖民地交易第九章、日常生活第一百二十三章、王位第一百四十五章、誘餌第一百五十五章、宣戰第十九章、良心銀行第兩百三十八章、換個聽話的上臺第二十二章、一月革命第十七章、《勞工保護法》第一百三十三章、空襲第一百九十二章、運河風波第一百八十九章、瀕臨破產的巴黎會議第七十四章、無奈中的妥協第七十四章、戰爭稅第二十五章、談判桌上的交鋒第一百九十七、政治藝術第六十三章、貿易逆差第十四章、金礦第十五章、逼宮第一百七十四章、醞釀中的反擊第一百零一章、忙於內鬥的沙皇政府第十八章、操碎了心第兩百二十八章、糾結的……第四十四章、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第四十九章、友誼見證第二十四章、鐵路網第三十九章、外交變局第八十八章、寒冬第十五章、逼宮第一百四十八章、有時候兵太多也是麻煩第八十四章、不公平的對決第八十一章、法律武器第二十七章、不同的世界第九十四章、神助攻第七十二章、善後準備第六十六章、安全第一第九十八章、殖民地本土化——相忍爲國第兩百二十一章、難產的臨時政府第四十三章、最後的反擊第九章、1867眼球效應第七十五章、戰爭要爲政治服務第一百八十四章、就食於敵第兩百七十九章、善戰者無赫赫戰功第六章、努力第六十二章、斷尾求生第五十三章、愛國者第六十九章、油田第十七章、禍水南引第六十九章、禍水西引第九十章、被逼出來的……第一百一十六章、第二次近東戰爭第一章、新的時代——神盾結算體系第四十九章、低配版‘‘打土豪’’分田地第四十七章、百態人間第四十章、戰時經濟體制第七十三章、畫大餅的新高度第七十三章、缺錢的匈牙利第四十七章、馬赫迪起義第六十一章、刺背第兩百零一章、賴賬的最高境界第一章、沙皇想要廢奴了第五十章、看熱鬧不嫌事大,再添上一把火第一百零七章、規劃好的命運第七十六章、牛皮糖第兩百五十六章、毛奇的大計劃第十一章、股災來了第一百一十八章、飛艇轟炸大隊第兩百六十九章、褪去的光環第兩百三十章、危機來了第七十六章、戰略抉擇第兩百五十五章、燙第一百零二章、俄阿密約第八十六章、連鎖反應第七十五章、俄國人的反擊第兩百二十四章、奧地利威脅論第五章、財產自主權第二十三章、《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第兩百零二章、給得太多了第一百八十二章、愈演愈烈第三章、新的麻煩第十七章、俄奧密約第一百一十九章、無奈的選擇第十八章、缺人第一百二十五章、造勢第一百四十四章、向南還是向東?第四十四章、戰略收縮第七章、西班牙王位之爭第一章、教子第四十一章、蕭條的股市第四章、奧地利的名將們第一百三十四章、戰略分析第二十九章、卑鄙手段第十七章、提前的米騷運動第一百一十二章、昏暗的日子第一百四十章、經不起考驗的外交關係第兩百一十章、法國人的新計劃第三十章、加入——拆分第八十一章、坎貝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