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暗度陳倉

紛紛擾擾的國際局勢,沒有影響到中亞戰爭的爆發。隨着軍備競賽的結束,英國人也放開了手腳。

1888年3月26日,隨着李頓總督的一聲令下,兩個印度殖民師向阿富汗地區發起了進攻,掀開了中亞大戰的序幕。

維也納宮,收到了阿富汗戰爭開打的消息過後,弗朗茨再一次當起了吃瓜羣衆。

擔心是不存在的,看英國人的打法就知道,倫敦那幫官僚根本就沒把阿富汗當成一回事。

兩個印度殖民師,看似聲勢浩大,實際上卻是一羣烏合之衆。

要論真實戰鬥力,恐怕還比不上兩個英軍主力團。這樣的部隊維持一下治安都勉強,放到了戰場上,就只能和敵人比爛了。

弗朗茨問道:“援助阿富汗人的武器裝備到位了沒有?”

想要用阿富汗戰爭,給英國人放血,武器裝備還是少不了的。

要是沒有國際援助,拿着大刀長矛的阿富汗人,再怎麼英勇也撐不了多久。

外交大臣韋森貝格:“首批物資已經秘密運過去了,從時間上來算,阿富汗政府應該已經分發下去了。

我們在阿富汗地區的情報網絡不完善,戰爭爆發後就徹底抓瞎了,對那邊的具體情況是一無所知。”

這是必然的結果,別說情報網絡不完善,就算是把所有的阿富汗人都變成情報人員,消息也沒有辦法傳出來。

英國人外交手段不是吹的,阿富汗的鄰居們已經拉起了封鎖線,唯一的對外聯繫方式就剩下走私了。

事實證明,走私渠道同樣不適合傳遞情報。

無論是波斯,還是中亞汗國都是窮鬼,絕大部分地區都是既沒有鐵路、又沒有電報。

戰爭爆發前,維也納政府收到阿富汗的消息,都要滯後一個多星期。戰爭爆發後,就更不用說了。

聽到這個壞消息,弗朗茨眉頭一皺:“也就是說,我們已經喪失了和阿富汗政府之間的聯繫。

原本計劃的空頭物資,現在因爲失去了目標,喪失了實施的可能性。”

“是的,陛下!”

韋森貝格回答道。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要重新打通和阿富汗政府的聯繫,我們只能寄希望於俄國人。

他們在當地經營日久,應該有隱藏起來的消息傳遞渠道。現在只是受戰爭影響,臨時被中斷了。

沙皇政府正在想辦法恢復,可能再過一段時間,就能夠恢復過來。”

“寄希望於俄國人”、“過一段時間恢復”,這樣的答案令弗朗茨直接打消了空投物資的念頭。

阿富汗雖然是一個小國,可疆域面積卻一點兒也不小,又多是山地。

要是下面沒有發出接引信號,誰知道在什麼地方交接,讓飛艇兵們怎麼空投物資?

總不能亂扔吧,投到深山老林、江河湖泊中,大不了就是損失一批物資。

要是運氣不好,恰好落到了英軍頭上,當了運輸大隊長,那就尷尬了。

沉思了片刻功夫後,弗朗茨做出了決定:“算了,發生了這樣的事情,只能算阿富汗政府倒黴。

他們不是派出了聯絡官麼,讓他們自己想辦法和國內取得聯繫,我們現在無能爲力。”

着急?

不存在的,就算是阿富汗政府倒下了,還有俄國人會補上去。

況且,就算是英國人取得了勝利,又能怎麼樣?

佔領一片遍地游擊隊、宗教狂熱份子的聚居地,可不是什麼好事,高昂的統治成本,遲早會令英國人認清現實。

陸軍大臣費斯拉夫提議道:“陛下,我們駐紮在殖民地的部隊,已經很多年都沒有更換過武器裝備了。

鑑於目前嚴峻的國際形勢,我們必須要提前做準備,陸軍部建議進行一次大換裝,先增加殖民地的防禦能力。”

費斯拉夫的話提醒了弗朗茨,雖然這年頭各國的殖民地武裝,都是自家二三流部隊,招募最差的兵源、拿着最老掉牙的武器、進行最簡單的訓練,但奧地利是一個例外。

殖民地軍隊只是武器裝備落後了一點兒,別的各方面還是向國內主力部隊看齊的。

前些年,維也納政府還把主力部隊派出去,進行輪番實戰演練。

只是到了後來,殖民地上的敵人都被肅清掉了,這種實戰練兵計劃才被迫終止。

平常時期,殖民地部隊保持目前的狀態,自然不成問題。

裝備差點兒就差點兒,反正各國殖民軍都是在比爛,只要比同行強就行了。

現在國際局勢發生變化,誰也不能夠保證,什麼時候就擦槍走火了。

在這種背景下,增加殖民地的實力,就顯得尤爲重要。

尤其是奧屬非洲地區,一旦歐陸戰爭爆發,不指望他們一次性奪取整個非洲,但是拿下埃及、好望角、吉布提這種戰略要地,還是必須要完成的。

這可是奧地利從制定國策開始的核心,拿下了這幾處要地,不僅本土和非洲連成了一片,英法進入印度洋還要多跑上萬公里。

原來跑兩次航線的時間,現在只夠跑一次,不光運輸成本大增,還意味着敵人的海上運輸能力打了對摺。

“不光要換裝,我們還必須要增加殖民地的武器儲備。以奧屬非洲爲例,當地應該儲存足夠武裝一百萬人作戰一年的軍備。

一旦歐陸戰爭爆發,殖民地就要做好僅憑自身的力量,奪取整個非洲大陸。”

不是弗朗茨的胃口大,而是奧屬非洲已經具備了這樣的實力。

時至今日,奧屬非洲的總人口已經高達兩千多萬,比其他幾大殖民帝國的移民加一起都多幾倍。

一旦大戰爆發,就註定了要向四面進攻。就算維也納政府不下令,地方上的軍功貴族們就會自己拉隊伍去幹。

好戰的本性,從開闢奧屬非洲開始,就已經植入大家的骨髓中了。

要不是條件不允許,維也納政府有意壓制,他們早就在非洲搞摩擦了。

有條件不利用就是傻缺,不說拿下整個非洲大陸,只要拿下幾處要地,奧地利就穩操勝券了。

卡爾首相質疑道:“陛下,這也太多了吧!我們的幾處重要殖民地,軍事力量都很強大,根本就不是周邊國家能夠撼動的。

就算是歐陸戰爭爆發,奧屬非洲的力量也足以應付任何敵人。現在運送這麼多武器裝備到殖民地,很容易引發國際局勢緊張的。”

一百萬人作戰一年的武器裝備,可不是一星半點兒,要用單位計算的話就是——百萬噸。

運送這麼多物資過去,想要保密幾乎是不可能的。這年頭,誰不在對方那邊安插幾個間諜啊!

重要的軍事情報打探不到,這種一船船的軍火,還能騙過誰不成?

弗朗茨點了點頭,這確實是一個問題。不要說運輸了,光組織生產都能引起歐洲世界的注目。

“那就分批進行,先以換裝的名義增加供給,後面每個月補充物資的時候,都增加一部分。次數多了,也就不那麼起眼了。

這次中亞戰爭,就是最好的掩護。命令國有兵工廠,從現在開始將武器產能提高一倍,對外宣佈是俄國人的訂單。

不要對外公佈具體數字,兵工廠分散在全國各地,一般人是不會注意的。”

國企的好處就在這裡,政府可以控制產能,不需要向外界披露任何信息。

生產了多少武器彈藥,又出口了多少,只要維也納政府自己不說,根本就沒有人知道。

就算有人調查,那也必須要把所有兵工廠一起調查,才能夠得到準確數字,單獨調查一兩家兵工廠的數據,沒有任何意義。

不是弗朗茨誇口,奧地利究竟有多少兵工廠,有多少企業擁有軍工生產能力,根本就不可能被外界知道。

原因非常簡單,相關企業太多了。很多機械廠只要改裝一下生產設備,馬上就可以變成軍工廠。

反正都是流水化施工,又不需要你一家企業生產出全部的零配件,只要能夠生產一部分就夠了。

把大家生產出來的零配件湊在一起,一件武器就誕生了。

現在的軍工廠,只不過是自身擁有較完善的產業鏈,不需要到處購買零配件。

從頭到尾都是一家企業生產出來的零配件,在組裝的時候自然會更佔優勢,質量相對也要有保障一些。

不過真到了戰爭年代,這些都是小問題。很多時候,數量比質量更重要,只要能用就行了,些許瑕疵完全不值一提。

第一百三十章、戰爭通碟第兩百一十四章、太平洋戰爭爆發一百零三章、干涉第八十四章、邪惡的自由貿易第兩百四十三章、修修補補第五十二章、菸酒專賣制度第兩百零一章、煩惱第七十六章、戰略抉擇第一百三十九章、英國人的新戰略第五章、財產自主權第五十二章、超低的心裡預期第三十四章、慌亂的大公們第六十四章、影響力第四十四章、利益決定真相第一百三十三章、空襲第兩百四十九章、轉變第三十八章、小國的無奈第八章、毒瘤第一百零一章、收復倫巴第第兩百九十一章、思想纔是統一的核心第九十六章、合作共贏第六章、賭第九十六章、南洋大學第二十二章、轉折第十六章、淘金熱第六章、賭第一百四十八章、牆頭草第八十四章、不公平的對決第一百三十一章、災難降臨第二十八章、難產的村際鐵路第四十八章、大家都在準備第三十一章、債務危機第九十九章、激進派≠作死派第兩百六十六章、巔峰對決第八十三章、巴拿馬運河第五十五章、即將消失民族第四十九章、維和部隊第十章、鑄幣稅第兩百四十一章、信息的重要性第一百四十四章、民意的力量第十四章、坑隊友的阿爾佈雷希第兩百九十八章、弱國無外交第一百四十三章、局勢進一步惡化第一百零七章、英法協約第一百一十九章、爾虞我詐第一章、美國內戰爆發第一百七十章、老將的對決第七十二章、汽車工業第一百四十三章、局勢進一步惡化第一百八十一章、不靠譜的英國奶媽第四章、後續影響第一百零三章、刺殺第一百九十七、政治藝術第六十二章、推廣豬肉第兩百三十四章、《維也納條約》第三百零九章、法不責衆第九十七章、交易第兩百四十二章、用工慌第二十八章、準備第八十六章、醜聞第一百零七章、最適合做盟友的國家第十二章、被坑的軍火販子第八十四章、開闢新戰線第八十二章、棋子的無奈第二十章、密謀第一百零八章、真正的危機第兩百四十五章、虎視眈眈的漁翁第一百五十六章、大勢所趨的金本位改革第兩百四十二章、用工慌第兩百六十九章、褪去的光環第兩百六十一章、籌碼第一百零五章、叛亂結束第兩百九十六章、耐心第七十五章、利益動人心第兩百一十一章、搞破壞第十章、美麗的誤會第六章、賭第一百七十四章、醞釀中的反擊第一百六十七章、人間煉獄第五章、豬隊友第六十六章、豬隊友養成記第四十七章、軍備競賽第一百二十八章、禁毒運動第一百五十五章、政治和軍事的區別第一百七十八章、發展的蘭芳第兩百八十一章、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六十六章、豆腐渣工程的威力第一百二十六章、沒得選擇第一百四十八章、牆頭草第一百二十八章、勾心鬥角第一百一十七章、坑也不好挖第十二章、爲了貴族的榮耀第九十七章、沒有底線的時代第兩百四十七章、叢林法則第十七章、俄奧密約第三十一章、猜測第八十一章、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一百六十四章、運河爭奪戰第二十二章、資本無國界第六十六章、上船容易下船難
第一百三十章、戰爭通碟第兩百一十四章、太平洋戰爭爆發一百零三章、干涉第八十四章、邪惡的自由貿易第兩百四十三章、修修補補第五十二章、菸酒專賣制度第兩百零一章、煩惱第七十六章、戰略抉擇第一百三十九章、英國人的新戰略第五章、財產自主權第五十二章、超低的心裡預期第三十四章、慌亂的大公們第六十四章、影響力第四十四章、利益決定真相第一百三十三章、空襲第兩百四十九章、轉變第三十八章、小國的無奈第八章、毒瘤第一百零一章、收復倫巴第第兩百九十一章、思想纔是統一的核心第九十六章、合作共贏第六章、賭第九十六章、南洋大學第二十二章、轉折第十六章、淘金熱第六章、賭第一百四十八章、牆頭草第八十四章、不公平的對決第一百三十一章、災難降臨第二十八章、難產的村際鐵路第四十八章、大家都在準備第三十一章、債務危機第九十九章、激進派≠作死派第兩百六十六章、巔峰對決第八十三章、巴拿馬運河第五十五章、即將消失民族第四十九章、維和部隊第十章、鑄幣稅第兩百四十一章、信息的重要性第一百四十四章、民意的力量第十四章、坑隊友的阿爾佈雷希第兩百九十八章、弱國無外交第一百四十三章、局勢進一步惡化第一百零七章、英法協約第一百一十九章、爾虞我詐第一章、美國內戰爆發第一百七十章、老將的對決第七十二章、汽車工業第一百四十三章、局勢進一步惡化第一百八十一章、不靠譜的英國奶媽第四章、後續影響第一百零三章、刺殺第一百九十七、政治藝術第六十二章、推廣豬肉第兩百三十四章、《維也納條約》第三百零九章、法不責衆第九十七章、交易第兩百四十二章、用工慌第二十八章、準備第八十六章、醜聞第一百零七章、最適合做盟友的國家第十二章、被坑的軍火販子第八十四章、開闢新戰線第八十二章、棋子的無奈第二十章、密謀第一百零八章、真正的危機第兩百四十五章、虎視眈眈的漁翁第一百五十六章、大勢所趨的金本位改革第兩百四十二章、用工慌第兩百六十九章、褪去的光環第兩百六十一章、籌碼第一百零五章、叛亂結束第兩百九十六章、耐心第七十五章、利益動人心第兩百一十一章、搞破壞第十章、美麗的誤會第六章、賭第一百七十四章、醞釀中的反擊第一百六十七章、人間煉獄第五章、豬隊友第六十六章、豬隊友養成記第四十七章、軍備競賽第一百二十八章、禁毒運動第一百五十五章、政治和軍事的區別第一百七十八章、發展的蘭芳第兩百八十一章、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六十六章、豆腐渣工程的威力第一百二十六章、沒得選擇第一百四十八章、牆頭草第一百二十八章、勾心鬥角第一百一十七章、坑也不好挖第十二章、爲了貴族的榮耀第九十七章、沒有底線的時代第兩百四十七章、叢林法則第十七章、俄奧密約第三十一章、猜測第八十一章、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一百六十四章、運河爭奪戰第二十二章、資本無國界第六十六章、上船容易下船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