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選賢與會

岑秋風一開始可只是說,官家通過百里陣送過來一封文書,沒說被送過來的是聖旨。

有這麼下聖旨的嗎?不敢說這是盤古開天頭一遭,可也透着一股子荒唐新鮮的味道。下聖旨是多嚴肅一個事情?青要山,不是第一回接聖旨。實際上帝隱觀藏書樓主樓單有那麼一個架子,專門用來放聖旨,滿滿登登。

可這一道怎麼就着急忙慌地通過百里陣送過來了呢?這可是頭一回。怕不是上面要變天吧?好些人看見這道聖旨的時候,腦子裡嗡一下就炸了。

更可怕的是,現在還不知道,這是誰下的聖旨?

聖旨還能是誰下的?那不只能是皇上嗎?可不一定!當今還有一個忠文王魏康呢。名義上來說,當今聖上親政有一段時日了,可朝中大權仍握在魏康手中。他擬一封聖旨,送到皇帝那兒去蓋璽,都屬於常見的事情了。

這要是皇上下的聖旨,還好。全天下的人都知道,當今皇帝仍舊是少年心性,紙醉金迷,縱情於聲色犬馬。也不是說他不學無術,或是個無道的昏君。他有些命令都出不了皇城,那他還能幹什麼?不若就這樣,還能圖一個自在。

那這聖旨要是魏康下的呢?這裡頭說道可就多了。青要山帝隱觀,是個宗教組織,同時卻也是大林朝第一特務機關天靈衛的主要人員來源。若說這帝隱觀只是個修仙的宗門,那不現實。

通過百里陣傳一道聖旨過來,是不想叫旁人知道,還是有什麼急情?或者……這算是個警告?

座次稍微遠些晚輩們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站在前列的那些長輩們,腦子裡卻百轉千回,已經繞了八百多個彎了。

岑秋風把手虛着往下一按:“幹什麼?都坐下,又不是什麼大事。咱們煉氣士,要有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的氣度。一道聖旨就把你們嚇成這樣,這還天下第一修仙宗門呢?都坐,都坐。”

岑秋風這一番話,也沒算給大家喂定心丸。卻也沒誰質疑,都遲疑着又歸了坐,眼睛還死死盯着桌上這道聖旨。

後頭坐的這些小輩們到現在纔算是都聽明白了,從百里陣送過來的這封所謂文書,居然是一道聖旨!能做煉氣士的,沒有笨的人,有不少心思極爲活絡的,臉色都有些不對了。

周賢倒是無所謂的態度。他雖說是拜了孔諍言爲師,但是他這一身本事孔諍言只傳了兩成,剩下的都是跟自己師公岑秋風學的。因爲孔諍言覺得,以周賢的天賦靈根,跟着自己略有些可惜,讓觀主他老人家教導才最爲合適。

這一世,周賢是在岑秋風身邊長起來的。岑秋風又不是那種,喜歡把自己情緒藏着掖着,刻意讓人揣摩不透的人,周賢對自己師公的情緒表現熟悉極了。他看岑秋風的臉色就知道,沒事。什麼都別想,準不是什麼大問題。更何況要真是大事,不可能把這些小輩都叫過來。

這些小輩中的大部分在名義上還沒出師呢——例如周賢和李桐光師兄弟倆——出了大事把他們叫過來也不頂用。

岑秋風把那道聖旨捲起來了,又原模原樣地揣回到了自己的袖子裡頭。他那袖子不大,聖旨也很沉重。可揣進去之後,一點影響都看不出來。

袖裡乾坤!這是岑秋風的神通。這等死物不論,岑秋風自己曾跟周賢說過,他那袖子裡頭裝進去過活人。

收起了聖旨,岑秋風一甩拂塵,也坐了下去。他捻着自己的白鬚開口:“真不是什麼要緊的事,我也就不照原文宣讀了,宣聖旨還要你們都跪下。這事兒說來也簡單,前些日子京城出了一件大事,你們當中有沒有,沒聽說過的?”

底下三三兩兩回答“知道”、“聽說過”。

同天節,刺王殺駕!這在永沿年間可是頭一遭,以前從沒發生過這樣的事情。

現在漫說京城,全國上下都因爲這件事,人心惶惶。

爲什麼?捉叛黨!

還敢刺王殺駕,反了天了!甭管打的什麼旗號,清君側也好,勤王也罷,那可是同天節的龍象車,御駕聖乘。不管這些叛賊是爲了殺誰,這就是犯了誅九族的罪過。

更何況,如今魏康掌權。高聲喊着要殺魏康,那還能有好?

而且,也不知道是從哪兒傳出來的小道消息,官方也沒闢謠。說是這幫殘黨,勾結北元敵匪!

家裡的事情,在家裡解決。沒有哥倆打架,拉一個外人過來幫陣的。甭管你佔着多大的理,你把外人拉進來的代價,是要整個家庭來承擔的,有理也變成沒理。

當今在世,有個別壽數悠長頗得養生之法的合道境老仙家,還曾經歷過元末的起義呢。這要是讓這樣的老人家知道,有韃虜的孝子賢孫,打着勤王的旗號,跟北元的間諜勾結,非得是氣得殺穿這些狗漢奸全家不可!

這事兒是真的嗎?在座別人不大清楚,周賢和李桐光隱隱有些猜測。十有八九。

同天節當天襲擊駕的那些人,可是發過傳單的,周賢和李桐光第一時間注意到的不是上面寫着魏康如何如何,而是“黑雪”二字。

好在這場黑雪是夜半三更下的。要是同天節當天飄起這陣黑雪來,這等不祥之兆,可以作爲釘死魏康的鐵證。

說起來可笑。如果這黑雪當時突然下起,而後這些叛黨再衝出來。大家看到那些傳單之後,但凡有點腦子的人都會想到,這場雪是人爲的,這黑雪和襲擊車隊的叛賊有關係。

可絕大多數民衆是愚昧的,即使識字也改變不了什麼。他們只要形成了先入爲主的觀念,那幾乎就不可撼動了。任誰跟他們擺事實講道理,把事情掰開了、揉碎了,詳細地對他們解釋,也不過是做無用之功。

你個騙子!你就是幫叛王魏康洗地的走狗;挾君之臣的鷹犬;無視天譴的愚人;心都黑透了的王八蛋!

太陽底下無新事。自古以來就是如此:造謠的一張嘴,闢謠的跑斷腿。就這樣,闢謠的永遠也幹不過造謠的。爲什麼?只要有一個臭傻子信了,造謠的這就算是成功了。衆所周知,蠢是會傳染的。這個臭傻子會把周圍沒什麼思辨能力的人,也感染成臭傻子。

更何況,大林朝四萬萬子民,不出幾個臭傻子,可能嗎?別說四萬萬了,但凡說隨便聚攏來一百個人,說這裡頭一個臭傻子都沒有,這都不大可能。天下間上哪兒找這種好地方去?

萬幸那場雪沒下在同天節當天——這話得再說一遍——要不然現在京城得亂得像一鍋粥。

“都知道就好解釋了。”岑秋風頷首道,“我大林朝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受萬國朝拜,自有爲宗主國的風度,輕易不會和那些番邦小國計較。奈何井底之蛙,短視蠢鈍。不過毫末之癢,便使蠻夷度我中華上國怠惰無力,不足以以宗主自居。”

“是要打仗了嗎?”一個皮膚黝黑的中年男子輕聲問,“哪個番邦小國要造反,要調集咱們青要山的煉氣士去前線嗎?”

“就算是真要打仗了,也輪不到咱們上前線。”方丹搖了搖頭,“肯定有別的事情,且聽觀主說吧。”

岑秋風微微一笑:“丹兒說得對,咱們又不是當兵的,沒到讓咱們上前線的地步。不過確實是有一些番邦小國,有了不臣之心。但也尚未到刀兵相向之時,仍是恐我上國威嚴,不過是暗中擺佈一些齷齪,實不足爲慮。今上所思,爲此出兵勞民傷財,不值。倘置之不理,又憂那些化外之人因此沾沾自喜,得寸進尺。”

“那皇上的意思是……”陳文言微微前傾了身子。

岑秋風答道:“皇上的意思是,舉辦一場弘武大會,廣邀各番邦屬國、睦鄰之邦的異士能人前來,決出天下第一青年才俊。展我華夏武運昌隆,揚我大國威風。時當有閱兵之典,讓諸國見大林英姿,也爲弘萬國來朝之氣象,護四海之安寧。實乃百世難逢之盛典,誠爲青史重墨之絕唱。”

岑秋風這麼一解釋,大家就都明白了。合着就是咱們大林朝,要顯擺顯擺。

前些日子同天節刺殺一事,讓天朝上國很丟面子。一些番邦小國以爲,這是個好機會,應該明裡暗裡,搞一點小事情。當今聖上煩了,就把這些想搞事的、可能會搞事的、支持大林絕對不會搞事的,全都聚攏過來,展示一下自己的肌肉。

諸位小老弟,看明白沒有?別看你們哥哥我這兩天感冒發燒,砂鍋大的拳頭,見過沒見過?老子我臂上能走馬,拳上能立人。你們要是再搞那些偷雞摸狗的小動作,別的不說,我這一拳頭下去,你可能會死。你還是要做好這個心理準備。

差不多就這個意思吧。反正周賢的腦子裡是這麼理解的。

“這事定在立夏之後,大家先別太着急,還有好幾個月呢。得給那些外來的一點趕路的時間。”岑秋風說,“這次叫大家來呢,有兩件。一個是找大家商量商量,咱們青要山派誰去。規矩朝廷定了,凡是三十歲以上不許,決出青年才俊,老了的就別跟着摻和了。具體沒說怎麼個比法,咱們青要山,要派出五個人。”

“這個簡單。”一個穿大袍的婦人笑道,“咱們青要山內先比上一場,小輩裡面選出五個來,不難。”

“應了擂臺,生死無論。”岑秋風忽然沉了聲,“今上的意思是,不搞什麼點到爲止的東西。生死之間才見真功夫,他要這個全天下青年人當中的頭名,是從死人堆裡走出來的。”

“嘶——!”在座諸位全都倒吸一口冷氣。

大家心說,當今聖上,這是把他們這些煉氣士給當成什麼了?鬥雞、鬥狗、蛐蛐……反正就是這麼一應的東西,不是人。下場去拼個你死我活,無非是逗人一樂,命比草芥還不如。

有些人怒氣騰騰:“咱不去不成嗎?或說咱們青要山的上去就認輸,不參與這個事,當今聖上還能把咱們怎麼着?許他不拿咱們當人,就該許咱們消極怠工。不能因爲天靈衛有一半以上是從咱們青要山帝隱觀出去的,皇帝老兒就能拿咱們的仙山當自家的玩物。”

“哦,你這話有理。可還有第二件事。”岑秋風搖了搖頭,“聖旨上寫明瞭,咱們青要山帝隱觀的青年才俊,必須要拔得頭籌,做得魁首。”

一時間,小議事廳裡鴉雀無聲,沒人接這個話茬。

大家都能想見,當今聖上是怎麼個心思。既然辦了這個什麼弘武大會,那就斷沒有讓魁首旁落他家的道理。不然那可就不是顯擺自己的能耐,而是自己抽自己嘴巴子了。

爲什麼非得點青要山呢?世間仙山許多,唯有青要山和朝廷的關係最爲密切。帝隱觀奪冠就是朝廷摘了頭名!這是朝廷的臉面。

宗教人士不事生產,於國於民都無益處,朝廷是見不得宗教勢力做大的。青要山帝隱觀的修士們,之所以能過得這麼滋潤,說的不好聽點兒,那是受了人家的施捨。施捨他們的是朝廷,或者說,是當今聖上。

青要山能購得許多田產,名下又有那麼多當鋪、車馬行、鏢局,尋常仙山,你就是有錢也置辦不來這麼多產業。

若有哪一天,當今聖上把給帝隱觀的特權全都給收回去了,青要山上上下下可沒有這麼舒坦。

拿人家的手軟,吃人家的嘴短。更何況,雷霆雨露,俱是天恩,沒有不受的道理。不能說有便宜的時候在前頭,輪到扛責任的時候就退下來了。那人家憑什麼給你那麼多便宜?

這應當是一道密令。雖然岑秋風沒有明說,大家也心知肚明,這事兒不能說出去。

可不管是不是密令,首先它是聖旨!若是不能得了這個魁首,那就是抗旨不遵。到時候龍顏大怒,青要山的修士們當真能擔待得起嗎?

“都啞巴了?不說話了?”岑秋風一笑,“你們可別說我這個主事的徇私。這次弘武大會,五個名額。我這一脈,我的親徒孫,佔三席。張弘艾,周賢,李桐光,大家有目共睹,年輕一輩當中的佼佼者。剩下那兩個人,你們有誰要舉薦……或者自薦的嗎?”

第二百零七章 告御狀第一百九十四章 倒倒苦水第三百零四章 西式教堂第三十二章 孽事前塵第九十二章 此間事了第二十六章 心生暗鬼第二百八十四章 少年坎坷第一百八十六章 美好生活第一百八十九章 雙龍峽夜談第三十三章 阿彌陀佛第四十二章 吃人虎妖第一百七十八章 落下帷幕第二百五十七章 悄無聲息第二十章 十年荏苒第五章 誅妖吞煞第六十三章 邪教疑案第二百六十八章 身染木香第二百二十九章 留你全屍第三百六十七章 戰前第三百零九章 喜歡第四十八章 盛大祭祀第一百零五章 良心孝心第二百三十二章 研靈府第二百七十四章 纏枝牡丹第一百零六章 坑家敗產第二百四十七章 長生之法第二百二十八章 兩樁事第三百七十一章 自古槍兵幸運E第二百二十二章 判官筆 生死令第三百五十章 謀劃第四十一章 農家修士第一百一十八章 王府失竊第三百九十一章 初探鬼城第三百三十五章 亡家投奔第七十章 子不語怪力亂神第二十章 十年荏苒第一百七十章 賤道大師第二十五章 殺人烹屍第二百六十五章 無稽之談第五章 誅妖吞煞第八十八章 開壇作法第一百七十二章 苦修尼姑第三百一十章 十萬火急第三百五十八章 大悲大喜第二百一十三章 裡通外國第二百五十三章 鄉野夫婦第七章 猝降溫情第一百三十四章 四月十八第十九章 貓奴周賢第三百五十章 謀劃第三百四十六章 刑戮乃度第三十六章 踏碑壓命第一百一十九章 單家千金第一百一十六章 兩場惡鬥第一百九十一章 禍福相依第二百一十九章 花開兩朵第三百七十三章 讓招殺招第二百一十九章 花開兩朵第三百三十三章 詔討先鋒第三百二十八章 險死還生第六十八章 北元間諜第三百九十七章 神仙打架第一百五十三章 魏康來訪第二百七十三章 杜逢水第一百六十四章 技驚四座第二百六十三章 安勁蓀第二百六十七章 冤魂託夢第三百六十章 御書房第三百零九章 喜歡第三十九章 行程去路第三百零五章 擺明車馬第四十五章 內丘客棧第一百七十七章 奪魁第八十八章 開壇作法第一百二十章 舊友來訪第三百七十八章 信不信命第一百七十三章 爭魁之日第三百九十六章 鑄道丹第一百七十一章 紅籤白籤第十章 拜師爲師第二十九章 敲詐勒索第二十六章 心生暗鬼第四十五章 內丘客棧第一百零七章 勾心鬥角第二百七十七章 有間客棧第一百一十二章 挑破窗紗第二百五十二章 重操舊業第三百六十八章 城下叫陣第九十八章 兩廂情怨第二十一章 道士下山第四十六章 天下邪教第四十七章 五婦坳村第三百四十五章 上刑第二十九章 敲詐勒索第一百四十六章 和鬩之席第三百零五章 擺明車馬第二百三十六章 龐仲來訪第一章 神通扳指第二百五十五章 放下
第二百零七章 告御狀第一百九十四章 倒倒苦水第三百零四章 西式教堂第三十二章 孽事前塵第九十二章 此間事了第二十六章 心生暗鬼第二百八十四章 少年坎坷第一百八十六章 美好生活第一百八十九章 雙龍峽夜談第三十三章 阿彌陀佛第四十二章 吃人虎妖第一百七十八章 落下帷幕第二百五十七章 悄無聲息第二十章 十年荏苒第五章 誅妖吞煞第六十三章 邪教疑案第二百六十八章 身染木香第二百二十九章 留你全屍第三百六十七章 戰前第三百零九章 喜歡第四十八章 盛大祭祀第一百零五章 良心孝心第二百三十二章 研靈府第二百七十四章 纏枝牡丹第一百零六章 坑家敗產第二百四十七章 長生之法第二百二十八章 兩樁事第三百七十一章 自古槍兵幸運E第二百二十二章 判官筆 生死令第三百五十章 謀劃第四十一章 農家修士第一百一十八章 王府失竊第三百九十一章 初探鬼城第三百三十五章 亡家投奔第七十章 子不語怪力亂神第二十章 十年荏苒第一百七十章 賤道大師第二十五章 殺人烹屍第二百六十五章 無稽之談第五章 誅妖吞煞第八十八章 開壇作法第一百七十二章 苦修尼姑第三百一十章 十萬火急第三百五十八章 大悲大喜第二百一十三章 裡通外國第二百五十三章 鄉野夫婦第七章 猝降溫情第一百三十四章 四月十八第十九章 貓奴周賢第三百五十章 謀劃第三百四十六章 刑戮乃度第三十六章 踏碑壓命第一百一十九章 單家千金第一百一十六章 兩場惡鬥第一百九十一章 禍福相依第二百一十九章 花開兩朵第三百七十三章 讓招殺招第二百一十九章 花開兩朵第三百三十三章 詔討先鋒第三百二十八章 險死還生第六十八章 北元間諜第三百九十七章 神仙打架第一百五十三章 魏康來訪第二百七十三章 杜逢水第一百六十四章 技驚四座第二百六十三章 安勁蓀第二百六十七章 冤魂託夢第三百六十章 御書房第三百零九章 喜歡第三十九章 行程去路第三百零五章 擺明車馬第四十五章 內丘客棧第一百七十七章 奪魁第八十八章 開壇作法第一百二十章 舊友來訪第三百七十八章 信不信命第一百七十三章 爭魁之日第三百九十六章 鑄道丹第一百七十一章 紅籤白籤第十章 拜師爲師第二十九章 敲詐勒索第二十六章 心生暗鬼第四十五章 內丘客棧第一百零七章 勾心鬥角第二百七十七章 有間客棧第一百一十二章 挑破窗紗第二百五十二章 重操舊業第三百六十八章 城下叫陣第九十八章 兩廂情怨第二十一章 道士下山第四十六章 天下邪教第四十七章 五婦坳村第三百四十五章 上刑第二十九章 敲詐勒索第一百四十六章 和鬩之席第三百零五章 擺明車馬第二百三十六章 龐仲來訪第一章 神通扳指第二百五十五章 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