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朝廷和趙孝騫,兩者都一樣。
大宋立國百年,對遼國一味忍讓,獻歲幣,被遼國頤指氣使也不敢吭聲。
在忍氣吞聲這方面,大宋可以說是行家了,這個領域沒人比大宋更有發言權。
但在如何接收新佔領城池土地這方面,老實說,大宋朝廷還是個新瓜蛋子,完全沒有經驗。
趙孝騫其實也一樣沒經驗,活了兩輩子不代表他什麼都會,上輩子不過是個被資本家壓榨的社畜,做夢都想不到自己居然有接收十六座城池的這一天,他上哪兒積攢經驗去?
在大宋普通百姓眼裡,如何接收新佔領地城池土地,是一個幸福的煩惱。
但對趙孝騫來說,幸不幸福的先不提,這特麼確實是一個貨真價實的煩惱,他是真不會。
朝廷在這方面大約也是預估得過於樂觀,以爲兩國簽下了盟書,燕雲十六州便大門常打開,開放懷抱等你。
事實的情況是,朝廷歸朝廷,民間歸民間。
朝廷跪了,民間還站着。
倒也不完全因爲民間的骨氣或尊嚴什麼的,大多數的原因,是本地鄉紳地主勢力的不甘,他們知道自己即將面臨重新洗牌的下場,沒人願意數代的努力化爲飛灰。
大宋接收燕雲十六州,接管城池反倒是相對比較容易,但在城池之外的廣袤土地,田莊,宗族勢力等等,這纔是真正難啃的骨頭。
這便是趙孝騫必須去析津府坐鎮的原因。
只有他在遼國昔日的南京坐鎮,以析津府爲中心的燕雲十六州,才能被他的存在所震懾,同時坐鎮析津府,更方便他調動兵馬,隨時剿滅民間各地的地主宗族勢力。
河間府衙後院,趙孝騫和陳守等數百禁軍更換了百姓的衣裳。
趙孝騫穿着一身綢衫,頭戴烏紗籠帽,十根手指戴了五個鑲金嵌玉的戒指,腰帶上更是鑲滿了黃金和玉石,看起來就像一個被老爹逼着出社會歷練的富二代紈絝公子。
陳守等禁軍則是一身護鏢武夫的打扮,一個個看起來倒也英姿雄發,剽悍精幹。
趙孝騫的人設是大宋商隊,商隊的標配自然不可少。
從河間府城裡臨時徵調了上百頭駱駝和騾馬,採購了一些罈罈罐罐的貨物,順便再插上某個商家的鏢旗,一支規模不小的商隊就此成型。
趙孝騫站在銅鏡前,左扭扭,右扭扭,對自己的富二代形象特別滿意,尤其是那股子“老子有錢”的暴發戶氣質,從他手指的五個戒指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咋樣?覺得我這形象可恨不?有沒有一股爲富不仁欺男霸女的可愛氣質?”趙孝騫笑嘻嘻地問陳守。
陳守大嘴一咧:“世子容貌俊朗,扮啥像啥,甚至根本都不用扮,您只要收着點兒就很傳神了。”
趙孝騫:“???”
我懷疑你在陰陽我……
一腳踹上陳守的屁股,趙孝騫罵道:“少廢話,準備出發了!”
陳守仍是一副憂心忡忡的模樣,道:“世子,末將還是覺得應該多調些人手隨行,郭將軍麾下的五千守軍裡,至少能抽調一千人,否則路上若遇襲,末將這幾百人恐怕……”
“不能因爲我個人而壞了整個佈局,河間府的守軍已經夠少了,不能再抽調,咱們一路低調一點,河間離析津府不過數百里,除非有人提前泄露我的行蹤,否則應該不會遇到危險。”
陳守看着趙孝騫這副富二代暴發戶的打扮,以及手指和腰間亮瞎狗眼的黃金玉石,幾番欲言又止。
你就是這麼理解“低調”二字的?
在許將擔憂的目光注視下,趙孝騫領着數百禁軍,驅趕着商隊的駱駝和騾馬,滿載一堆亂七八糟的所謂貨物,就這樣低調地上路了。
目標,析津府。
…………
陽光熾烈,悶熱如蒸籠。
刺眼炎熱的陽光下,一支人數不多的商隊正沿着馳道緩緩前行。
商隊的掌櫃正是王衝等兄弟,自從給趙孝騫獻了汗血馬後,王衝兄弟也不居功,當即便告辭離開了河間府,整支商隊十幾個人,驅趕着一百多匹馬到了析津府。
在析津府,王衝等人的馬兒賣了一個不好不壞的價錢,除去成本,兄弟們都分了一些銀子,養家餬口之外,也算略有盈餘。
所以儘管天氣炎熱,王衝等人的心情卻不錯,他們接下來要趕往大同府,從那裡再收一批騾馬,趕往太原府試試運氣,這筆買賣若能成,接下來一整年的花銷便算有着落了。
盛夏時節,衆人臉上被曬出一層又一層的油汗,擦拭之後又冒了出來。
皮囊裡的涼水都被烤成了熱水,水淋在頭上只涼爽了片刻,立馬便被陽光蒸發。可衆人的心情卻很不錯,近一兩年,儘管宋遼邊境戰事不斷,可王衝他們卻明顯地感受到,跟遼人做買賣似乎比以前容易了。
以前跟遼人做買賣,往往會被契丹人惡意壓價,甚至搶掠,每次去遼國的城池,王衝他們都心情忐忑,生怕這一趟買賣被壓成了白菜價,甚至被契丹人白搶了。
可是最近一兩年,跟王衝打交道的契丹人變得禮貌多了,他們會用禮貌用語,會以小心翼翼的語氣砍價,買賣做完後會主動邀請王衝進酒樓飲酒。
依舊是一如既往地南來北往,餐風露宿,賺點養家餬口的血汗錢,可一切又好像變得不一樣了。
王衝他們已經感受不到契丹人對漢人的欺壓,如今的契丹人看漢人的眼神裡,多了幾許莫名的敬畏之意。
如今的王衝也才知道,原來契丹人也是懂禮貌的,他們會文質彬彬地說一些客套話,還故意引用中原聖賢的話強行與漢人拉近關係,買賣方面遇到爭執時,契丹人還會主動妥協,就算談不攏,也儘量不得罪。
這是一種無聲無形的待遇。
百年以還,漢人在契丹人面前終於能夠挺直了脊樑,理氣直壯地說話了,漢人開口說話時,契丹人的耐心也前所未有地充足,縱使在遼人的城池裡,漢人的聲音也能傳出去,被契丹人傾聽了。
百年了,漢人何曾得到過這般尊嚴?
奔波於兩國之間的商人,是最能清晰地感受到一個國家強大與弱小的區別的。
大宋若仍如當年般孱弱,契丹人怎麼可能對漢人如此和顏悅色?
這一切,是因爲大宋出了一位大英雄,他以一己之力扭轉了大宋的國運。
國家強大了,普通百姓的脊樑便挺起來了,每個人的骨子裡多了一股從未有過的自信與底氣,讓他們在面對曾經凶神惡煞的契丹人時,也不再怯懦隱忍。
因爲他們確信,自己的背後,有郡王殿下的十萬雄師,正對契丹人虎視眈眈。
王衝等人離開了析津府,趕了兩天的路,距離大同府還有三兩日的路程。
烈日當頭,王衝他們實在受不了了,於是在路邊找了一棵大樹,衆人坐在樹蔭下乘涼歇腳,補充乾糧飲水。
“這鬼天氣,真想把這該死的日頭射下來。”一名兄弟一邊灌水一邊喃喃地咒罵。
王衝舉起皮囊,朝自己的頭上淋水,然後使勁一抹臉,嘴裡淡淡地道:“再忍忍吧,三兩日便到大同府了,這筆買賣做完,咱們便回家看看爹孃妻兒,等秋天收了地裡的麥子再出來跑買賣。”
一名兄弟興奮地道:“說來我已大半年沒見婆娘了,呵呵,怪想她的……”
王衝笑罵道:“呸!你那是想她麼?你分明是饞婆娘的身子,狗雜碎,剛分了銀子你便在析津府找了半掩門,折騰一晚花了不少吧?”
兄弟忸怩地一笑:“男人嘛,長久不發泄一下,火氣消不下去,太難受了。”
“以後咱好好幹,郡王殿下與遼國和議了,燕雲十六州被殿下收復,這可是潑天的大喜事,往後咱們兄弟做買賣更方便了,賺錢也會更多。”
“待朝廷完全收復燕雲後,明年咱再招幾個兄弟入夥,把買賣做大!”
王衝說話時眼睛閃亮,神采飛揚,那是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光芒,在樹蔭的陰影裡熠熠生輝。
一名兄弟搓着手笑道:“那可好,明年買賣做大了,我把錢送回家,給家裡再置辦幾畝上等田,嗯……自己再留一點,老子不想找半掩門的老寡婦了,老子要進青樓,嫖年輕姑娘!”
衆人大笑,男人之間的話題總是這麼粗俗,但卻格外引男人的共鳴。
正說着話,突然聽到西面一陣隆隆的馬蹄聲傳來。
王衝等人笑容一滯,神情頓時凝重起來。
王衝兄弟夥都是販馬爲生,自然對馬蹄聲不陌生,而且從馬蹄聲裡立馬能判斷出馬匹的數量。
西面的盡頭,揚起漫天的黃色煙塵,煙塵滾滾中,一羣黑衣鎧甲的騎士若隱若現,爲首的騎士高舉一面旌旗,隔得太遠,看不清旌旗上的字。
王衝沉聲道:“聽馬蹄聲,大約有三千騎,不知是大宋還是遼國的兵馬,兄弟們別動,也別逃,咱們是商隊,他們應該不會爲難的。”
王衝說這話有把握,百年以來,宋遼的關係無論是戰是和,兩國的軍隊通常不會爲難商隊。
因爲在這個年代,兩國都比較重視通商,軍隊若動輒對商隊劫掠,帶來的後果是很惡劣的,往往一年半載都不會有商隊敢來,遼人雖然粗鄙,但也很明白這個道理,基本上不會跟商隊過不去。
隨着三千鐵騎越來越近,王衝他們仍然沉住氣,坐在樹蔭下一動不動。
三千騎越來越近,王衝也看清了這支軍隊前方高舉的旌旗,心頭不由一沉。
那是一面繡着狼圖騰的旗幟,上面還繡了一串看不懂的契丹文字。
這支騎兵是遼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