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章 孤家寡人

不得不說,趙煦賜丹書鐵券這一招,很妙。

這是大宋立國以來的第二塊丹書鐵券,第一塊給了柴家。

它的作用,是有法律依據的,除非謀逆大罪,否則歷代大宋皇帝真沒法動它。

簡單的說,只要與謀逆無關,哪怕你在大街上沒事殺了人,搶了良家婦女,偷了東西,甚至一個不爽把官府砸了,都沒事,沒人敢追究。

你幹完了這些後,可以拍拍屁股就走,然後官府的人還要屁顛顛登門拜訪,陪着笑問你哪裡心情不好,需不需要下官幫忙……

上報到汴京朝堂,官家也只能把奏疏一扔,當作沒看見。

這就是丹書鐵券的含金量。

持有丹書鐵券的人,是真的很難扳倒,上次趙孝騫扳倒柴家,是設下一計又一計,硬生生把柴家往“謀逆”的罪名上靠,這才把柴家收拾了,丹書鐵券也被朝廷收回了。

那麼現在呢?

現在趙煦給趙孝騫賜了一塊新的丹書鐵券。

明面上說,趙孝騫確實值得這塊丹書鐵券,大宋如今的大好局面,徹底扭轉的國運,無敵於天下的王師,被打得喪權辱國的遼國等等,這些都是趙孝騫立下的功勞。

大宋這個國家,沒趙孝騫得散。

功勞這麼大了,得一塊丹書鐵券有毛病嗎?

完全沒毛病,街上隨便拎個百姓問一句,都不可能昧着良心說不該賜。

所以這塊丹書鐵券,其實是水到渠成的產物。

不過這些都是明面上的東西,大家都看得見,也都認同。

可是它背後隱藏的深意呢?

如今的趙孝騫擁兵甚重,麾下十萬精銳之士,在燕雲這塊地面上龍盤虎踞,雄視天下,說是一方諸侯也不爲過。

汴京的君臣擔不擔心?

人坐在這個位置上,怎麼可能不擔心?

一個擁兵甚重,已成氣候的臣子,朝廷召他回京,你猜他會不會回?

但凡稍微長了腦子的都不可能回去,回去必然沒有好下場。

揹負“叛臣”的罵名,至少能平平安安活着,而且活得很滋潤,朝廷無可奈何,甚至忌憚三分。

回去後不但沒有好下場,就連名聲,也不一定是清白的,畢竟史書是勝利者寫的,皇帝說你是什麼,你就是什麼。

趙孝騫能想到的,趙煦自然也能想到。

所以,趙煦率先將自己的籌碼擺在了桌面上。

他賜給了丹書鐵券,並且當着燕雲駐軍將領的面發誓,歷代大宋帝王必不加罪楚王一脈,如有違者,則得位不正。

對帝王來說,這句話的分量簡直比丹書鐵券還重了。

趙煦就是明着告訴趙孝騫,你回京來,朕絕對不碰你和家人一根毫毛。

這麼多人都聽着呢,朕若說話不算數,你麾下的將士儘管反我,朕絕無二話。

丹書鐵券也好,當衆發誓也好,都是分量十足的定心丸,它的作用是保證趙孝騫的安全,讓他毫無顧慮地回京。

趙煦的目的只是需要趙孝騫卸下兵權回京,沒有絲毫要弄死他的意思。

不談宗親兄弟的感情,只說利弊,趙煦也不可能殺趙孝騫。

畢竟以趙孝騫如今在朝野間的威望,以及麾下對他忠心耿耿的將士,還有北方虎視眈眈各種不服的遼國,如此複雜的情勢下,趙孝騫若死,大宋社稷的麻煩就大了。

擅殺功臣,自毀長城,大好局面功虧一簣……這些罪名趙煦全得背上,史書對他都不止是惡評,簡直要罵娘了。

現在趙煦把籌碼和目的擺上了檯面,問題和麻煩卻扔給了趙孝騫。

皇帝都做到這份兒上了,你趙孝騫若還握着兵權不肯回京,那就是你的問題了。

擡頭看看,皇帝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呢。

賭咒發誓說了不弄死你,召你回京不過讓你繼續安享榮華富貴,你若還是不回去,到底藏着什麼見不得人的心思?

那時若是被有心人煽起了輿論,趙孝騫的名聲一夜之間就得臭滿大街。

所以,就問你回還是不回?

不得不說,趙煦這一招很高明,高明得趙孝騫都忍不住想給他磕一個。

小皇帝終於長大了,成熟了,會陰人了。

不,準確的說,這不是陰人,是堂堂正正的陽謀。

張商英將趙煦的話轉告後,看着趙孝騫呆怔的神色,不由微微一笑。

周圍的將領目光全盯在趙孝騫身上,幾番欲言又止。

張商英識趣地拱手:“該給的,該說的,下官已完成使命……”

“官家說了,給郡王殿下考慮的時間,不催你,所以下官便不等殿下了,這就告辭回京,殿下是否有話讓下官帶給官家?”

趙孝騫回過神,朝張商英溫和一笑:“張舍人一路辛苦,保重。”

張商英深深看了他一眼,然後含笑告辭離去。

張商英剛走,身後衆將頓時圍了上來,一臉急切卻欲言又止。種建中突然暴喝一聲:“都閉嘴!這是說話的地方嗎?進帥帳再說。”

衆將頓時清醒,於是趙孝騫領着衆將進了帥帳,陳守等禁軍立馬將帥帳圍起來。

帥帳內,趙孝騫仍然坐沒坐相,表情悠然,看不出任何情緒波動。

旁邊的許將忍不住道:“子安,你是如何想的?是否回汴京?”

趙孝騫還沒說話,種建中立馬道:“殿下三思啊,你若回了汴京,朝廷肯定另任主帥,兵權可就真的易手了。”

許將頓時不高興了,不輕不重地敲了敲椅子扶手,不悅道:“什麼易不易手的,兵權是朝廷的,不是個人的,死握着兵權不放難道是好事?那是禍患!”

種建中陪笑道:“是是,末將失言了,末將的意思是,遼國未滅,仍對我大宋虎視眈眈,此時我大宋王師的主帥不宜換人,只有郡王殿下才是最合適的主帥人選,不然放眼大宋朝堂,誰比殿下更合適?”

許將捋須哼了一聲,道:“老夫沒別的意思,就是提醒你,嘴上最好有個把門兒的,你剛纔的話傳出去,每個字都是拿捏你的罪狀。”

說着許將望向趙孝騫,道:“官家已賜下丹書鐵券,子安若還是不回京,恐惹天下人非議,一旦輿論聲勢已成,天下人將子安視作叛逆,你將寸步難行。而朝廷,也有了興兵討伐子安的理由。”

“子安莫忘了,我大宋王師裝備火器的,如今可不止是燕雲駐軍,汴京上三軍十餘萬禁軍也都裝備了。”

在座衆將頓時臉色一變。

許將卻坦然道:“老夫話雖難聽,但皆是中肯之言,你們若不服氣,可以反駁老夫。”

趙孝騫默不出聲,只是饒有興致地打量手裡的丹書鐵券,不時還屈指彈幾下,似乎在測量它的含金量。

丹書鐵券上清清楚楚地鐫刻着他的名字,官爵,功績,以及詔令大宋歷代帝王,刑不加身,法內可赦等字句。

“你們說,這玩意兒……它是真的嗎?”趙孝騫突然問道。

帳內衆將皆愣住。

我們在爲你的前程和性命憂心忡忡,你特麼居然還有閒心關心它是不是真的?

心是真大啊!

不過許將倒是聽懂了他的話,聞言緩緩道:“它是真的,當着燕雲衆將的面說出來的話,也是真的,子安若回汴京,別的不敢說,但一定沒人敢謀害你,也不可能有人蔘你的罪,官家都不敢。”

衆將這才明白了趙孝騫的意思。

宗澤沉聲道:“末將認同許副使之言,這塊丹書鐵券一定是真的,未來不敢說,至少在殿下這一代,不管誰當皇帝,都沒人敢不把它當回事。”

趙孝騫點頭。

其實他也認同許將的話。

剛送出去的東西,就算說話不算話,至少也要等很多年以後再賴皮,沒有剛送出去就耍賴的道理,皇帝還要不要臉了。

所以趙孝騫若現在回汴京,人身安全是一定能保證的。

現在的問題是,一旦回了汴京,兵權肯定就要易手了,不回汴京呢,他就成了叛臣賊子,陷入極大的被動。

而且朝廷很有可能興兵伐逆,他要面對的敵人是汴京精銳禁軍,同樣裝備了火器,戰場勝負實在不好說。

回,還是不回?

趙孝騫陷入了掙扎。

他不過是凡夫俗子,沒那麼英明神武,更不可能事事胸有成竹,一副老謀深算的噁心樣子。

趙孝騫只是凡人,他也有凡人的煩惱,遲疑,以及善惡反覆交雜的矛盾。

從懷裡掏出那封書信,那是趙煦親筆所寫。

字跡有些凌亂,跟以往趙煦的字跡不太一樣,顯然寫這封信時,趙煦的心理和身體都處於一種不正常的狀態。

信的內容趙孝騫已爛熟於心。

帳內衆將不知道的是,這其實是一封閒話家常的信,根本沒聊半句正事。

朝政,軍務,戰略,內政,宮闈等等,敏感或不敏感的,一概不提。

趙煦的信裡只是說,後宮花園裡的杏花開了,香氣撲鼻,牡丹正好一百二十二朵,有三十六朵開得過於妖豔,趙煦不喜,但不忍負了花期,於是暫且留着,讓欣賞的人來欣賞它們。

一個個明確的數字,似乎在告訴趙孝騫,一個真正的孤家寡人是何等的寂寞。

寂寞得數清楚了後宮開的每一朵花,記下了它們每一朵的模樣。

同時,趙煦似乎也在用花含蓄地邀請趙孝騫。

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第567章 敵我默契第18章 來錢門路第781章 臨別坦言第454章 劍指飛狐第140章 二女相見第614章 歸京密議第443章 離營回城第228章 會師章楶第280章 恩怨難辨第80章 狄家有女第256章 生財新道第261章 查辦御史第804章 同盟已成第303章 剖析利害第225章 朝會之爭第683章 親赴析津第485章 歸家團聚第93章 拯救官家第106章 一舉多得第85章 斬草除根第706章 人生如戲第584章 反差公主第578章 聯夏抗宋第512章 萬人夾道第455章 太孫脫困第246章 密奏二事第55章 轄下所屬第117章 遼使之劫第115章 試槍進諫第585章 再度分田第81章 生母馮氏第523章 何人掀桌第413章 威名神化第38章 又見佳人第355章 離京籌備第234章 鴆殺太后第254章 破碎的家第258章 諫止封賞第217章 都城空虛第380章 除奸肅敵第803章 新黨大佬第583章 聰明女人第315章 死劫難渡第740章 野心由來第315章 死劫難渡第393章 天降橫財第741章 別來無恙第670章 人前人後第273章 婦女之友第705章 裝演試探第651章 兵臨城下第21章 君臣又見第794章 奪回兵權第729章 背後黑槍第181章 入鄉隨俗第441章 遼軍重甲第632章 又遇名將第455章 太孫脫困第140章 二女相見第193章 邊境敵襲第178章 道德無暇第121章 迷失自我第488章 施恩謝恩第375章 聯姻渡種第34章 奸佞之子第126章 西郊會獵第673章 童謠之威第781章 臨別坦言第221章 火燒興慶第442章 火器升級第113章 遼使來歷第536章 功邁先帝第81章 生母馮氏第491章 至親可殺第207章 如影潛伏第492章 圈地之請第326章 報國之志第168章 似少年遊第558章 兵臨城外第482章 歸來如舊第440章 粉飾兵敗第366章 府城毒瘤第798章 議選新君第499章 意外大火第559章 錯誤策略第328章 貧窮世子第541章 顧命輔臣第755章 再見故友第156章 君子難爲第763章 禍水東引第758章 主帥人選第573章 滿城賀勝第10章 君臣初見第248章 封賞聖旨第42章 殺馬砸車第669章 童謠誅心第341章 各謀報仇第504章 衆生皆苦第147章 此消彼長
第567章 敵我默契第18章 來錢門路第781章 臨別坦言第454章 劍指飛狐第140章 二女相見第614章 歸京密議第443章 離營回城第228章 會師章楶第280章 恩怨難辨第80章 狄家有女第256章 生財新道第261章 查辦御史第804章 同盟已成第303章 剖析利害第225章 朝會之爭第683章 親赴析津第485章 歸家團聚第93章 拯救官家第106章 一舉多得第85章 斬草除根第706章 人生如戲第584章 反差公主第578章 聯夏抗宋第512章 萬人夾道第455章 太孫脫困第246章 密奏二事第55章 轄下所屬第117章 遼使之劫第115章 試槍進諫第585章 再度分田第81章 生母馮氏第523章 何人掀桌第413章 威名神化第38章 又見佳人第355章 離京籌備第234章 鴆殺太后第254章 破碎的家第258章 諫止封賞第217章 都城空虛第380章 除奸肅敵第803章 新黨大佬第583章 聰明女人第315章 死劫難渡第740章 野心由來第315章 死劫難渡第393章 天降橫財第741章 別來無恙第670章 人前人後第273章 婦女之友第705章 裝演試探第651章 兵臨城下第21章 君臣又見第794章 奪回兵權第729章 背後黑槍第181章 入鄉隨俗第441章 遼軍重甲第632章 又遇名將第455章 太孫脫困第140章 二女相見第193章 邊境敵襲第178章 道德無暇第121章 迷失自我第488章 施恩謝恩第375章 聯姻渡種第34章 奸佞之子第126章 西郊會獵第673章 童謠之威第781章 臨別坦言第221章 火燒興慶第442章 火器升級第113章 遼使來歷第536章 功邁先帝第81章 生母馮氏第491章 至親可殺第207章 如影潛伏第492章 圈地之請第326章 報國之志第168章 似少年遊第558章 兵臨城外第482章 歸來如舊第440章 粉飾兵敗第366章 府城毒瘤第798章 議選新君第499章 意外大火第559章 錯誤策略第328章 貧窮世子第541章 顧命輔臣第755章 再見故友第156章 君子難爲第763章 禍水東引第758章 主帥人選第573章 滿城賀勝第10章 君臣初見第248章 封賞聖旨第42章 殺馬砸車第669章 童謠誅心第341章 各謀報仇第504章 衆生皆苦第147章 此消彼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