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4章 同盟已成

新政是好是壞,史書早有定論。

王安石變法最初其實也是在摸索試探,一步步地修正,更改。

在趙孝騫看來,新政總的來說是好的,只是其中一些條款有些欠考慮,還有一些條款本意是好的,但被地方上的士商地主集團鑽了政策的空子,把惠澤萬民的好政策變成了禍害百姓的惡政。

比如王安石曾經推出的青苗法,它的本意是讓農民在天災青黃不接的時候,爲了保證全家不被餓死,可以臨時向官府借錢借糧種,天災度過後,農民以百分之二十左右的利率歸還借款和糧種。

爲了活命,付出百分之二十的利率,其實算是比較合理了。

但政策落到地方上,官員爲了創收肥己,無論是否災年,無論農戶願不願借錢,他們卻主動向農民攤派借款,不借都不行。

民鬥不過官,於是原本自給自足的農民,卻不得不莫名其妙揹負百分之二十利息的借款。

不僅如此,官員還會歪解青苗法,本來百分之二十的利息,被官員解釋後,利上加利,利滾利,最終朝廷的政策變成了強行攤派的高利貸,令無數農民家破人亡。

又比如王安石推出的“保甲法”,大意是以鄉村十戶爲一保,五保爲一大保,十大保爲一都保。

“保甲”的意思,是以農練兵,農閒之時讓農村青壯參與軍事訓練,只要參與了,此戶便可免除一定的徭役。

這道政策的本意自然也是好的,它不僅能免掉農民的部分負擔,同時也能爲朝廷節省大量的練兵開支,在民間培養合格的兵員,供戰時徵召。

但政策下放到地方,又被當地的官員豪強利用曲解。

徭役不減,保甲練兵也要執行,想要免掉徭役或保甲,那就拿錢來贖,對農民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不僅要服徭役,還要被迫參加軍事訓練,官府更有了敲詐的理由。

新政出自朝廷,可以說,它的表面文字並無任何不妥,只是從朝廷往地方推行時,問題卻越來越多,農民的負擔因爲地方官員豪強的故意曲解,也變得越來越重。

趙孝騫從穿越之日那天起,從來不摻和什麼新政舊法,就是因爲兩種政策都有缺點,對農民來說都是承受不起的負擔。

後來朝堂的新政舊法變成了兩大陣營黨爭的棋子,變成了帝王平衡朝局陣營的工具,趙孝騫就更沒興趣摻和了。

手裡沒有權力,議論再多都沒用,急不可待地表達自己的立場,無論站在哪一方都是取禍之道。

所以趙孝騫踏入朝堂的那一天起,外人的眼中他只是一個逍遙派,哪一派都不靠,哪一派都有關係人脈,卻從來不表達自己到底傾向新黨還是舊黨。

直到今日,此刻。

當着章惇等一衆新黨大佬的面,趙孝騫終於表態了。

新政可以推行,他願意支持新政,但新政要改,要修正,要真正對百姓有利,至少是利大於弊。

這個表態很慎重,當着這些大佬的面,趙孝騫不能開空頭支票,如果能登上皇位,他還需要這些人支持他的皇權統治。

“新政要改?怎麼改?”章惇作爲新黨領袖,聽趙孝騫這麼一說,頓時有些不樂意了,眉頭深深地皺了起來。

趙孝騫微笑道:“章相公別跟我瞪眼呀,您自己摸着良心說,新政沒有任何弊處,大宋的農民真的減輕了負擔,朝廷真的考察過新政在地方上是如何實行的?”

章惇頓時語滯。

新政落實的情況,他當然清楚,只是人在朝堂,有心無力,政事堂下發政策,章惇忙着審閱,忙着朝中人事,還要忙着跟舊黨鬥法,新政在地方上如何落實,他實在無暇過多調研。

趙孝騫環視衆位大佬,語氣深沉地道:“我知道諸位支持我,是爲了新政繼續推行,當然,或許也是爲了個人的官職和富貴,這些都不重要。”

“儘管現在我什麼權力都沒得到,但我還是要說,新政必須修正,很多地方需要修正,尤其是朝廷如何監督地方落實新政這方面,更要建立完整的監督監察法令。”

“明明一本好經,被地方上的和尚念歪了,朝廷什麼都不做,眼睜睜看着地方官員和豪強利用新政盤剝勒索百姓,新政在百姓眼裡就是惡法,你我遲早會被反噬。”

“覺得我說的有道理,咱們坐下來繼續聊,覺得我說的沒道理,慢走不送,我需要的支持,是全心全意,沒有任何勉強,不然今日倒向我,明日倒向他,這種人留下反倒是禍害。”

趙孝騫語氣很霸道,屋子裡衆人面面相覷。

良久,參知政事劉生謙捋須緩緩道:“老夫支持成王殿下,剛纔殿下的話,老夫一字不落都聽清了,殿下這般表態,對朝廷,對天下很是負責,而且老夫確實認爲新政弊病不少,應該修正一二。”

說着劉生謙環視衆人,道:“老夫願助成王殿下即位,諸公意下如何?”

有人帶了頭,其餘的十幾人也紛紛點頭讚許。

章惇眼中也露出滿意之色。

新政的問題確實存在,而且問題不小,章惇繼承王安石的遺志,是希望能把天下治理好,讓朝廷和百姓都得到實惠,而不是頑固地守着王安石的新政條款,當作金科玉律一字不易。

有了十幾位大佬的支持,趙孝騫的底氣更足了。

大家都有共同的利益訴求,於是,趙孝騫與朝堂大佬們臨時形成了同盟。

端王趙佶忙着在王府裡偷偷摸摸試穿黃袍,沉浸在皇權的美夢裡不可自拔,而趙孝騫卻在隱秘的暗處,聯合了朝堂的大佬們,悄悄的醞釀發動一場驚天大變。

“子安,我等何時發動?”章惇問出了極重要的問題。

趙孝騫笑道:“我有把握,一旦出手,可讓趙佶萬劫不復,至於發動的日子……不如就選在他登基的那天,如何?”

章惇和大佬們震驚地看着他。

半晌,章惇苦笑道:“子安,玩得太大了吧?”

趙孝騫眨眼:“大嗎?一點也不大,必須要在登基那天發動,只能在那天發動。”

“爲何非要選那天?”

趙孝騫笑了笑,沒說話。

因爲趙佶登基那天,種建中麾下的燕雲兵馬才能趕到汴京城下,就這麼簡單。

這是趙孝騫最重要的底牌,除了親爹,他沒對任何人說過。

“好吧,子安你決定就好,事若成,你便是大宋的官家,我等沒有道理不聽命。”章惇道。

其餘的十幾人赫然驚覺,對呀,事若成,眼前這個年輕人便是大宋合理合法的皇帝了。

剛纔他們還只是以同僚的身份跟趙孝騫聊,被章惇有意無意提醒後,衆人頓時改變了態度,站在趙孝騫面前微微躬身,以示恭敬。

“子安需要我等做什麼?”章惇又問道。

趙孝騫哂然一笑:“我在登基大典上發動時,爾等只管支持附和就好,別的不需要做什麼,當然……我若調遣兵馬,做一些比較暴力的事情,你們睜隻眼閉隻眼便是。”

“改朝換代,流血傷命不可避免,我儘量做到溫和,只亂宮闈,不亂天下。”

章惇拱了拱手,道:“如此甚好,不傷天和,天必佑之。”

沒人追問趙孝騫爲何能調遣兵馬,這已不重要,衆人深信以趙孝騫的能力,他的底牌不可能只是眼前屋子裡的十幾個人。

對在座的人來說,趙孝騫能調動兵馬,更給他們提供了安全感。

章惇捋須緩緩道:“老夫和在座的諸公,會發動新黨官員,在登基大典那日爲殿下鼓呼,擁戴。”

趙孝騫也鄭重地道:“我若事成,在座的諸位官職不變,日後升遷全憑功績考評,有沒有意見?”

衆人紛紛微笑點頭,屋內靜謐無聲,大家的眼神卻在互相對視,含笑頷首。

同盟戰線,至此已成。

太遙遠的事不敢說,但眼前大家的利益一致,禍福與共。

天色不早,不知不覺已聊到了後半夜,章惇和衆位大佬起身告辭。

臨別之前,衆人一改剛纔的平等態度,包括章惇在內,竟不約而同地朝趙孝騫躬身長揖一禮。

事雖未成,但大家都很有默契地將趙孝騫當成了未來的大宋皇帝了。

趙孝騫含笑分別托起衆人的胳膊,認真地道:“今日謀事之誼,他日我必不負諸公,此後社稷共治之,榮華共許之。”

…………

第二天下午,趙孝騫才睡醒。

做事歸做事,但也要保證自己的睡眠時間,趙孝騫還只是個兩百多月的寶寶,身體還在發育,更不能虧待自己。

睡醒穿戴洗漱後,趙孝騫簡單用了膳,便吩咐陳守備車,去延福宮。

延福宮,福寧殿。

昔日官家的寢宮,如今已空無一人,宮殿外的空地上,百餘僧道各自搭起法壇,衆人盤腿喃喃念着經文。

按規矩,大行皇帝崩後,僧道要做七七四十九日的道場法事,哪怕趙佶登基,宮裡的法事也不能中斷。

推開福寧殿的門,看着眼前一幕幕熟悉的擺設,趙孝騫的心情莫名又沉重起來。

這扇門推開,無疑打開了回憶的閥門,昔日與趙煦在這座大殿裡相處的畫面,一幅幅從腦海裡閃過。

斯人已逝,只道惘然。

趙煦駕崩後,福寧殿再無人居住過,即將登基的趙佶想必更不可能把這座大殿當寢宮,而宮人都是勢利且有眼色的,未來的官家不待見的地方,他們根本連打掃都懶得打掃了。

奇怪的是,趙孝騫推門進來後,卻覺得大殿仍然一塵不染,乾乾淨淨如同被重新裝潢修繕過一樣。

殿內的椅子,桌案,瓷瓶,書籍,軟榻等等,全都是剛被擦拭過的,新得可以現在拎包入住。

趙孝騫站在殿內,怔怔地看着眼前的一切,心裡漸漸有了答案。

殿北側的屏風後閃過一道身影,鄭春和佝僂着腰,蹣跚走了出來。

見到趙孝騫的剎那,鄭春和雙眼頓時泛紅,眼淚止不住地滑落。

趙孝騫黯然嘆了口氣,果然是他,也只有他了。

“殿下……”鄭春和哽咽開口。

趙孝騫嘆道:“鄭內侍,官家已逝,你也該向前看了。”

鄭春和垂頭任淚長流:“奴婢不過是低賤之人,無人在意的,倒是殿下,今日爲何來此?”

趙孝騫黯然道:“我……其實也在向前看,不過今日突然思念一位故人,所以我來了。”

第770章 登陸之戰第454章 劍指飛狐第372章 天降橫財第19章 加恩封官第601章 連根拔起第8章 力挽狂瀾第750章 風向不對第103章 逍遙無道第205章 帳下獻計第118章 身敗名裂第566章 消極對峙第255章 提神醒腦第724章 幽而復醒第354章 貼身高手第81章 生母馮氏第548章 帷幄千里第216章 遼使調停第38章 又見佳人第155章 又聞名將第732章 孤家寡人第720章 隱患漸生第103章 逍遙無道第779章 昏迷病危第730章 肅清異己第470章 全城搜捕第270章 人間清醒第138章 拿捏遼使第322章 熱血天子第779章 昏迷病危第10章 君臣初見第113章 遼使來歷第718章 叔侄衝突第443章 離營回城第200章 出征西北第58章 知音難覓第690章 風雲再起第693章 以役代殺第402章 叔侄仇怨第357章 士氣如虹第44章 官家召見第430章 禁廂聯戰第726章 萬人夾道第762章 子夜刺殺第575章 戰後清點第54章 初識同僚第64章 又見狄女第768章 敲山震虎第176章 所謂正邪第104章 市井大哥第716章 紫微星暗第460章 一合之敵第158章 公竟渡河第143章 遼使離京第35章 其勢漸成第122章 親家相遇第371章 苛政如虎第34章 奸佞之子第619章 提審訊問第401章 宮闈暗鬥第582章 相依爲命第475章 聯姻送禮第615章 薨逝別因第595章 末路忠臣第320章 樞密交椅第209章 首戰雪恥(上)第200章 出征西北第787章 昔日兄弟第441章 遼軍重甲第554章 融入破冰第376章 同夫同侍第816章 廢黜圈禁第605章 天網恢恢第663章 江湖好漢第189章 迎親回府第144章 贖身脫籍第791章 所圖甚大第695章 最後體面第479章 兇險歸途第219章 絕境傳訊第79章 野心萌芽第248章 封賞聖旨第335章 真內侍傳秘第685章 捨生取義第654章 女真統一第4章 世子出馬第320章 樞密交椅第794章 奪回兵權第472章 囂張宋使第324章 相忘江湖第744章 時不我待第522章 事發之前第359章 整合收權第195章 畏戰者斬第148章 兄友弟恭第760章 兇險奏對第171章 朋友之義第451章 密奏入京第328章 貧窮世子第735章 安頓妻兒第124章 邀獵逐鹿
第770章 登陸之戰第454章 劍指飛狐第372章 天降橫財第19章 加恩封官第601章 連根拔起第8章 力挽狂瀾第750章 風向不對第103章 逍遙無道第205章 帳下獻計第118章 身敗名裂第566章 消極對峙第255章 提神醒腦第724章 幽而復醒第354章 貼身高手第81章 生母馮氏第548章 帷幄千里第216章 遼使調停第38章 又見佳人第155章 又聞名將第732章 孤家寡人第720章 隱患漸生第103章 逍遙無道第779章 昏迷病危第730章 肅清異己第470章 全城搜捕第270章 人間清醒第138章 拿捏遼使第322章 熱血天子第779章 昏迷病危第10章 君臣初見第113章 遼使來歷第718章 叔侄衝突第443章 離營回城第200章 出征西北第58章 知音難覓第690章 風雲再起第693章 以役代殺第402章 叔侄仇怨第357章 士氣如虹第44章 官家召見第430章 禁廂聯戰第726章 萬人夾道第762章 子夜刺殺第575章 戰後清點第54章 初識同僚第64章 又見狄女第768章 敲山震虎第176章 所謂正邪第104章 市井大哥第716章 紫微星暗第460章 一合之敵第158章 公竟渡河第143章 遼使離京第35章 其勢漸成第122章 親家相遇第371章 苛政如虎第34章 奸佞之子第619章 提審訊問第401章 宮闈暗鬥第582章 相依爲命第475章 聯姻送禮第615章 薨逝別因第595章 末路忠臣第320章 樞密交椅第209章 首戰雪恥(上)第200章 出征西北第787章 昔日兄弟第441章 遼軍重甲第554章 融入破冰第376章 同夫同侍第816章 廢黜圈禁第605章 天網恢恢第663章 江湖好漢第189章 迎親回府第144章 贖身脫籍第791章 所圖甚大第695章 最後體面第479章 兇險歸途第219章 絕境傳訊第79章 野心萌芽第248章 封賞聖旨第335章 真內侍傳秘第685章 捨生取義第654章 女真統一第4章 世子出馬第320章 樞密交椅第794章 奪回兵權第472章 囂張宋使第324章 相忘江湖第744章 時不我待第522章 事發之前第359章 整合收權第195章 畏戰者斬第148章 兄友弟恭第760章 兇險奏對第171章 朋友之義第451章 密奏入京第328章 貧窮世子第735章 安頓妻兒第124章 邀獵逐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