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6章 廢黜圈禁

第816章 廢黜圈禁

十萬大軍,兵臨城下。

燕雲邊軍終於在最合適的時候趕到了汴京。

慌亂的人羣裡,趙孝騫卻悠悠呼出一口氣,久懸着的心終於放下了,他的臉上露出了笑容,那是對局勢完全掌控的自信微笑。

更聰明的人是章惇,他在合適的時候,做出了合適的舉動。

朝臣們慌亂之時,章惇果斷站出來,用一句謊言安撫了羣臣的心。

太后,政事堂,樞密院合議後調遣邊軍入京。

這個理由很正當,令羣臣無話可說的是,它具有合法性。

先帝已逝,新君未立,那麼太后,政事堂和樞密院確實有權調兵。

接下來,調兵的理由呢?

羣臣的目光都集中在章惇身上,他們需要知道答案。

調兵是合法的,但理由也必須正當,否則便是亂命。大宋對兵權尤爲敏感,若不是驚天動地的大事,誰敢胡亂調兵誰就要承擔責任,太后和宰相也不例外。

迎着羣臣各異的眼神,章惇神情鎮定,緩緩道:“諸公勿慌,太后與老夫密議調兵,正是因爲趙佶謀害衝獻太子一事。”

“先帝唯一的皇子竟被賊人所害,此案水落石出卻是在先帝駕崩,新君確立爲端王之後,皇城司多方查緝,數日前才掌握了所有的證據,那時端王已立,木已成舟……”

隨即章惇的語氣突然嚴厲起來:“但是!我大宋的帝王豈能由這個殺害先帝皇子的兇手篡取?此賊若是即位,我大宋朝野內外將是何等不堪的面目?”

“潛邸王爵之時,尚如此膽大包天,謀害儲君,若是成了帝王,天下蒼生焉能倖免?大宋社稷怎會安寧?祖宗百年基業,必被此賊敗壞。”

“老夫蒙先帝皇恩,任爲宰相,自當擔負社稷興亡之責,縱是拼卻性命,也萬萬不能任由此賊得逞,竊取皇位,安享富貴!”

“故而,老夫密見太后,當面稟奏此事,太后深感震怒,遂與老夫合計,由政事堂和樞密院開具調兵公文,太后用印,於數日前秘密調遣燕雲十萬兵馬,入京勤王事,爲無辜夭折的小皇子報仇,以正天下視聽!”

章惇大義凜然,在大殿內傲然而立,環視羣臣緩緩道:“此事重大,事不可泄,故而太后與老夫只能機密行事,諸公若有疑問者,可當殿站出來質疑,老夫知無不言。”

此言一出,殿內羣臣一時竟無人出聲。

章惇的理由實在太正當了,就算他的政敵此刻要挑刺,也挑不出任何不對,畢竟趙佶的罪名已被實錘了,調兵還有太后參與,那麼太后與宰相秘密調遣燕雲兵馬有何不對?

完全合理合法啊,章惇不僅沒錯,反而有功於社稷。

他推翻了一個即將篡位的殺人兇手,爲大宋的未來免了一場大災,避免了一個暴君統治大宋的慘痛結局,搖搖欲墜的大廈被章惇扶穩了。

人羣裡的趙孝騫更是歎爲觀止,章惇這老貨,果真是一隻老狐狸,不僅在自己這方的陣營站得穩穩的,而且還往自己的臉上貼金,毫不客氣地把功勞攬在自己身上,給他在朝堂再次增加了威信。

這大約是章惇琢磨着給自己留了一條退路,將來趙孝騫即位,就算想換掉他這個宰相,憑着今日章惇力挽狂瀾的表現,以及在朝堂上的威信,趙孝騫怕是都不好意思換人。

唯一的漏洞,是樞密院也參與了調兵,可好巧不巧的是,曾布恰好沒在場,羣臣根本無法對證。

國無天子,太后,政事堂和樞密院三方共同合議調兵,沒毛病。

章惇說完後,太后立馬識趣地接道:“不錯,調燕雲兵馬入京,正是本宮與章相公合議,調兵文書也是本宮用了印的,當時趙佶已事發,本宮與章相公爲免打草驚蛇,不得不秘密調兵。”

“諸公若有非議,可當面提出,本宮與章相公願承擔罪責。”

非議?

沒人敢有非議,太后和章惇本身已站在道德的高點上,羣臣此刻對他們都只能仰視,那座道德的高地被佔領了,誰還敢有異議?

非議太后和章惇調兵的決定,就是站在趙佶這個殺人兇手這邊,羣臣再蠢也不可能做出這樣的選擇。

一場原本激起驚濤駭浪的私自調兵行動,在太后和章惇的配合下,居然就這樣合理合法地被羣臣接受了。

也就是說,燕雲大軍兵臨汴京城下,已經具有了合法性,不會再引起臣民的恐慌。

趙孝騫鬆了口氣,朝章惇投去讚許的目光。

這老貨還是有點東西的,關鍵時刻靠得住,客觀來說,他今日確實立了一大功,這個功已經成爲他日後繼續執宰朝堂的資歷。

殿內無人質疑調兵,事情本應就這樣通過了,但唯獨還有一人大吼起來。

“不!你們這是謀反!公然謀朕的反,太后,章惇,還有趙孝騫,這是陰謀,你們私自調兵,已經犯了謀逆死罪!”趙佶瘋狂大吼。

太后和章惇神情一寒,太后立馬冷冷地望向趙佶,隨即又看着宗正寺的趙宗晟,道:“老宗正,端王犯下滔天之罪,現在仍不伏法認罪,此事當如何處置?”

趙宗晟身爲老族長,先帝唯一的血脈被趙佶毒害,此刻對趙佶正是恨得咬牙切齒,於是冷冷開口。

“趙佶的皇位已被廢黜,但還不夠,端王作惡至此,天道律法難恕,宗正寺當褫奪‘端王’爵號,趙佶被貶爲庶民,流放嶺南,終生不得回京。”

第335章 真內侍傳秘第415章 殺威敲打第394章 民生民聲第321章 不宜興兵第644章 校場實戰第370章 微服私訪第516章 鋪墊偏袒第669章 童謠誅心第515章 妻妾團聚第201章 雙面活爹第546章 不亦抽乎第532章 脫罪出獄第523章 何人掀桌第503章 解救農戶第753章 市井故交第33章 馬場伏擊第680章 兄弟生疑第30章 拿錢敬錢第757章 芳心暗許第813章 重提舊案第480章 援軍姍姍第818章 重逢舊部第357章 士氣如虹第496章 上京來人第619章 提審訊問第434章 投鼠忌器第427章 敵我混亂第593章 恭喜官人第358章 高手絕技第766章 捅破窗紙第554章 融入破冰第539章 國有正嗣第597章 登門道歉第537章 子嗣之憂第275章 佈局設套第753章 市井故交第70章 閒漢小乙第150章 新來花魁第546章 不亦抽乎第197章 楚王罵街第331章 人情買賣第290章 昔日故交第425章 意外之圍第95章 主困臣救(求首訂!!)第654章 女真統一第146章 初見趙佶第123章 父子翁婿第175章 宗澤密舉第544章 君臣信任第807章 臣禮失矩第325章 摸魚郡公第28章 杖脊薄懲第118章 身敗名裂第685章 捨生取義第641章 大戰將啓第504章 衆生皆苦第563章 敗退追擊第512章 萬人夾道第138章 拿捏遼使第488章 施恩謝恩第490章 東窗事發第378章 惡官酷吏第44章 官家召見第650章 遼奸相認第776章 強行釋仇第724章 幽而復醒第162章 兇名赫赫第702章 心術不正第782章 君臣訣別第239章 歸心似箭第588章 活祭龍王第277章 以身入局第805章 勤王南下第632章 又遇名將第723章 良言頓悟第651章 兵臨城下第435章 真定大捷第691章 殘酷報復第329章 銷贓兌現第220章 是友非敵第237章 平夏新城第95章 主困臣救(求首訂!!)第265章 金殿之爭第334章 國有傳嗣第302章 羣情所脅第710章 驚天殺器第353章 後宮八卦第38章 又見佳人第816章 廢黜圈禁第179章 臣有一求第792章 試探拉扯第368章 沆瀣一氣第708章 新帝新臣第717章 力挽狂瀾第57章 青樓薄倖第40章 勢如水火第677章 盟書已成第664章 王衝獻馬第775章 太后召見第706章 人生如戲
第335章 真內侍傳秘第415章 殺威敲打第394章 民生民聲第321章 不宜興兵第644章 校場實戰第370章 微服私訪第516章 鋪墊偏袒第669章 童謠誅心第515章 妻妾團聚第201章 雙面活爹第546章 不亦抽乎第532章 脫罪出獄第523章 何人掀桌第503章 解救農戶第753章 市井故交第33章 馬場伏擊第680章 兄弟生疑第30章 拿錢敬錢第757章 芳心暗許第813章 重提舊案第480章 援軍姍姍第818章 重逢舊部第357章 士氣如虹第496章 上京來人第619章 提審訊問第434章 投鼠忌器第427章 敵我混亂第593章 恭喜官人第358章 高手絕技第766章 捅破窗紙第554章 融入破冰第539章 國有正嗣第597章 登門道歉第537章 子嗣之憂第275章 佈局設套第753章 市井故交第70章 閒漢小乙第150章 新來花魁第546章 不亦抽乎第197章 楚王罵街第331章 人情買賣第290章 昔日故交第425章 意外之圍第95章 主困臣救(求首訂!!)第654章 女真統一第146章 初見趙佶第123章 父子翁婿第175章 宗澤密舉第544章 君臣信任第807章 臣禮失矩第325章 摸魚郡公第28章 杖脊薄懲第118章 身敗名裂第685章 捨生取義第641章 大戰將啓第504章 衆生皆苦第563章 敗退追擊第512章 萬人夾道第138章 拿捏遼使第488章 施恩謝恩第490章 東窗事發第378章 惡官酷吏第44章 官家召見第650章 遼奸相認第776章 強行釋仇第724章 幽而復醒第162章 兇名赫赫第702章 心術不正第782章 君臣訣別第239章 歸心似箭第588章 活祭龍王第277章 以身入局第805章 勤王南下第632章 又遇名將第723章 良言頓悟第651章 兵臨城下第435章 真定大捷第691章 殘酷報復第329章 銷贓兌現第220章 是友非敵第237章 平夏新城第95章 主困臣救(求首訂!!)第265章 金殿之爭第334章 國有傳嗣第302章 羣情所脅第710章 驚天殺器第353章 後宮八卦第38章 又見佳人第816章 廢黜圈禁第179章 臣有一求第792章 試探拉扯第368章 沆瀣一氣第708章 新帝新臣第717章 力挽狂瀾第57章 青樓薄倖第40章 勢如水火第677章 盟書已成第664章 王衝獻馬第775章 太后召見第706章 人生如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