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4章 手癢的高振東(今天三章,先發一章)
這個車子,是送到三分廠來的,主要是衚衕那邊進出也不太方便。
高振東興奮的蹦上車子,這兒摸摸,那兒摸摸。
他是會開車的,上輩子高考完了之後,就去考了個駕照,斷斷續續花了兩年時間,而且還是C1照,能開手動擋的那種。
然後,駕照的主要功能,就是用來扣分,除了和學姐啥的出去旅遊開一開車之外,其他時間就很少動車了,大概屬於是另外一種意義上的“一年兩箱油”。
看見高振東這樣子,京汽廠的同志心裡很是高興,但是其他同志的心卻是提到了嗓子眼兒,這位該不是想自己溜兩圈吧?
有句老話說得好——怕啥來啥!
高振東在車上摸來摸去,覺得不過癮,他決定老子自己上!
這種定位就是入門國民車的車子,在這年頭是不可能都是自動檔,甚至高振東建議搞的AMT半自動都不可能,但是高振東這裡這臺,毫無疑問是配置拉滿的頂配,AMT什麼的自然不缺。
這對高振東是個好消息,如果是那種還要拉阻風門的車型,以他那點兒技術,自然是玩不轉,但是這是個半自動!正好基本上處在高振東開車的舒適區,C1?什麼C1?我實際上是個C2司機懂不懂?
看見高振東的神情,三分廠內保的同志就知道情況不好。
只見高振東一伸手:“鑰匙給我!”
京汽廠的同志正在樂呵呵的往外掏的時候,被三分廠內保的同志一把按住了。
“高總工,您沒駕駛證吧?這可是犯紀律的。”同志們都知道,高總工這人對紀律還是很看重的,也只有用這辦法了。
高振東一聽傻眼了,誒喲臥槽,我還真沒這東西。
“那啥,我在戰場上的時候,也開過車的,難道還要那東西?”高振東決定耍賴,至於在戰場上他到底有沒有開過車,天知道。
“高總工,您這不已經回地方上了嘛,紀律不一樣了。”要不說搞內保的同志腦瓜子活呢,馬上就把理由找到了。至於高總工在部隊上開沒開過車,開得好不好,那都無所謂,反正地方上你沒駕駛證。
高振東很是失望,摸了摸腦袋,一屁股跨到副駕上去了,以這個車的身胚,這動作還真有些吃力。
“來,帶着我在廠裡逛兩圈。”
現在的三軋廠作爲規模數得着的大廠,廠區道路還是足夠溜達溜達的。
這個要求那就沒問題了,給高振東開嘎斯-69的那位同志一步跨上了駕駛座,在京汽廠的同志們的指導下迅速發動了汽車,向前跑去。
這一跑不但高振東高興,就連駕駛員同志自己,也覺得無比舒暢,畢竟嘎斯-69和一輛實際上技術已經是80到90年代水平的轎車相比,除了越野能力之外,其他的簡直被完爆。
駕駛員同志開起車來,感覺比高振東還高興。
“這車感覺怎麼樣?”高振東笑問道。
“好開,舒服,動力也比嘎斯-69強。”
這是肯定的,哪怕是一臺閹割的三缸機,也比嘎斯-69那臺發動機要平順得多,所以說幸福都是比出來的。
“讓我來試兩把。”高振東手又癢了。
“那不行,領導,您這不是讓我犯錯誤嘛。”駕駛員爽歸爽,但是腦子不糊塗,不該鬆口的堅決不鬆口。
高振東欲言又止,最終還是沒再說什麼。
車子開回三分廠停車場,高振東跳下車:“這個車,以後就作爲我的日常用車了,這個比嘎斯-69舒服,還省油。”
至於需要用到越野的時候,負責開車的同志自然會有安排。
說完這話,他轉頭對三分廠內保的同志道:“你去幫我打聽打聽,駕駛證要怎麼考來着?”
我還就不信了!
“絕對不能讓他把駕駛證拿到手!”這句話出自防工委,至於怎麼落實這件事,自然有同志去辦理。
坐車回到家,高振東還沉浸在新式小轎車的興奮裡,看着正在忙碌的婁曉娥,高振東突發奇想。
“曉娥,要不你抽點兒時間,去考個駕駛證吧。” 高振東多多少少算是看出來了,駕駛證這東西,估計自己是沒戲了,或者說很困難,雖然對自己的學習能力有信心,但是架不住裁判也可能下場反向作弊。
誒,那沒事兒,我讓我媳婦兒開,那總沒問題了吧。
婁曉娥傻呆呆的:“駕駛證?我考那東西幹什麼?家裡不是有司機嘛,你單位上也有駕駛員。”
高振東搖搖頭:“那多沒意思,現在國內啊,已經有新式的小汽車在生產了,要是你學會了開車,我們買一輛,你帶着我出去玩兒去,那多美。”
婁曉娥是個耳根子軟的,一聽高振東暢想的這美好未來,眼珠子都在發光,我帶着振東出去玩……想想都美得冒泡兒。
至於爲什麼高振東自己不去考駕駛證,婁曉娥壓根就沒去想過。
婁曉娥把頭點得像是啄木鳥一樣:“嗯,對對對,這樣好,我去考一個!”
這年頭考駕駛證可不簡單,甚至普通人根本就沒這個路子,不過婁曉娥可沒考慮這個,她畢竟不是普通人。
至於婁曉娥想要整個駕駛證的想法能不能實現,誰知道呢。
——
東北飛機制造廠,一架機翼翼型略有些怪異的米格-21穩穩的落到了地上。
這是一架原裝的米格-21,但是要說有什麼不同的話,那就是它的機翼呈現出明顯的後掠角兩段式變化。
而這架飛機的任務,就是測試這種看起來有些怪異的翼型的。
地面的同志連忙衝上去,掛梯子的掛梯子,接試飛員的接試飛員,還有一些同志,則是開始打開一些艙門,往艙門裡露出的航空插頭上連接數據線。
他們是要從機載測試設備上下載數據。
數據還在下載,負責機翼改型的同志已經迎向了剛從飛機上下來的試飛員,數據能反映實際過程,但是作爲飛行員金字塔的頂端——試飛員,他自然也能從飛行中直觀的感受到飛行品質,而且他還有機載儀表的第一手反饋數據。
“老李,飛起來感覺如何?”
試飛員老李剛把頭盔揭下來,一頭汗水在11月底的天氣裡,微微冒着熱氣,一位地勤的同志連忙往他頭上套毛皮帽子。飛行頭盔戴着不舒服,但是揭下來頭部可能直接受涼,得趕緊戴帽子。
老李滿臉的興奮:“好!非常好!雖然極速有那麼一點點影響,但是影響並不大,這個翼型果然還是極大程度的保留了大後掠三角翼在高速飛行中的性能。”
雖然風洞測試結果表明,雙三角翼基本保留了大後掠三角翼的高速性能,最高速度甚至能到2.2馬赫而不至於引起翼尖失速和機翼彈性形變問題,但是風洞是風洞,實際是實際。
而且這只是驗證了雙三角翼的極限飛行速度,但是對於雙三角翼對於推力需求的提升卻沒有太多的證明。當然,理論計算下來,高振東同志提出的這個翼型和兩段後掠角度,的確是對高速飛行影響不大,但還是那句話,理論計算只是理論計算,流體力學的事兒,懂的都懂。
現在從空中飛下來,證明這個翼型的確是對高速性能沒有什麼太大影響,負責修改機翼的同志的心就放下了一多半。
至少高速性能沒有喪失,那就足夠了,畢竟只要這一點沒問題,就相當於已經獲得了一個更大的機翼油箱,對航程大有好處,他們計算過,就這一個雙三角翼的改動,帶來的更大機翼油箱在不同的高度和作戰剖面上,可以提升航程10%~40%。
這是一個非常了不得的數字!
高速性能不受太大影響,直接提升航程,換誰誰不樂?
至於受到的那一點點影響,這不還有發動機的增推改進在等着嘛。
高總工當時在會議上的這個修改翼型的建議,到現在可以說是完全成功,別的什麼都不要都可以。
但是科學就是科學,好處就是好處,那可不是你想不要就不要的,雙三角翼帶來的好處,明顯不止那麼一點。
“而且,這架飛機相比原型米格,氣動焦點發生了變化,操縱起來更自如了……”
雖然在計算中已經預計到了一點,但是當試飛員親口說出這句話的時候,負責修改翼型的同志還是很高興,衆所周知,米格-21飽受詬病的一點,就是操縱性能其實一般,沒想到還能順帶解決一下這個問題。
其實他們都不知道的是,氣動焦點改變這件事,纔是我們仿製米格-21機型上雙三角翼誕生的最初目的,而這一切的起點,來自那枚超級重的空空導彈發射時對飛機的影響。
至於其他好處,其實都是順帶的,當然,後來慢慢的這些好處反而成了最主要的訴求,算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已經證實了這麼多優點,同志們都樂得合不攏嘴,但是事情還沒有完。
“而且在飛行過程中我能明顯感覺到,飛機的敏捷性和中低空機動性,得到了大幅的增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