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八節 蕭太后

接下來的談判劉安都沒參與,是由李沆與張齊賢負責的,他們纔是專業的。

劉安在幽州城西北一處山清水秀之地,密會遼國蕭太后。

蕭太后今年五十歲,看起來卻比五十歲還蒼老一些,可見爲了遼國她付出了多少。

可劉安見到蕭太后第一面,就給了蕭太后一個下馬威。

劉安說道:“外臣劉安見過大遼太后。”

“免禮!”

劉安倒是不客氣,直接就坐下了。然後說道:“太后是巾幗英雄,可與我大唐武后一比高下,但這事說來也邪,武后執掌大權讓國力鼎盛,然後盛極而……”

最後一個字劉安沒說下去,沒必要說了。

蕭太后點了點頭:“確實。”

蕭太后也熟讀中原歷史,但凡是女子掌權之後,若無大變,若無雄主基本上都是盛極而衰。

劉安還知道,劉娥掌權之後,大宋也是這個樣子。

未來有一個她不配。

“宋遼死戰,是同歸於盡,你似乎不想與我大契丹死戰到底?”

劉安回答:“不,只是時機不對,若放在十八年前,我是一定會領軍滅遼的,可惜大宋現在精銳沒多少了,而且二十五年來不間斷的戰爭,也損失了太多的精銳士兵。宋遼之間不可能有永遠的和平,這天下只能有一個聲音。”

“不錯,確實如此。”蕭太后這樣的回答讓劉安有些意外。

蕭太后繼續說道:“當下,純正的契丹人已經不多了,我大契丹純正的契丹人不足十分之一。”

“啊!”劉安很意外。

蕭太后的解釋卻很合理:“我大契丹有三分之一是漢人,雖說皆在南宮,可你們漢人的風俗、文字、習慣等等,卻影響到整個大契丹,就連上京純正的貴族都以學習漢文的詩詞、繪畫、禮樂。再加上父爲漢,母爲漢的人,契丹有過半都算漢人。”

劉安只是點了點頭,蕭太后所說的這些,歷史書上肯定有,但自己沒讀到過。

蕭太后繼續說道:“若我大契丹可以入主中原,全面接收漢人的技藝、文化、禮教,遠比當年你們漢人所說的胡人要強,在大一統之後最多隻要十幾年,便可大興!”

劉安輕輕一拍手:“妙,和我想的一個樣。”

蕭太后斷然不會認爲劉安想的是遼入主中原,劉安能把書籍賣給大契丹,想的是大宋入主遼東。

劉安繼續說道:“十五船軍械若不夠,就一年一百五十船,最多三年就能讓女真部落統一。”

“沒錯。所以合約上一定會有,宋人禁止與女真人交易鐵器。”

“是的,一定會有。”劉安相信耶律隆慶肯定會提出這一點,並且把這十五船軍械買走。

蕭太后輕輕的拍了拍手,命人送來上上等貂皮一百張,然後說道:“年產千萬石鐵,是真的嗎?”

劉安回答:“真的,我可以提供相應的幫助,但你們想達到這個數字我估計要五年,若是遼國的工匠學的太慢,或是官員太貪的話,十年也不意外。”

蕭太后又輕輕的拍了拍手,立即有人送來一小箱人蔘。

“外臣謝過太后。”

蕭太后點了點頭:“說說,你今日要談的正事。”

“我要幽州城至少四分之一,我要開邊市,一年的貿易額不會低於五千萬貫,依我大宋的稅制,商人要交的稅各項加上最低是百分之七,最高是百分之二十二。也就是說,我大宋可以實際得到五百萬貫的稅收。”

“那麼貴國能得到多少,看貴國的稅有多少。”

蕭太后淡然一笑:“那要看宋國能夠提供多少銅錢了。”

蕭太后這麼問不是沒有原因的,宋太祖就定下規矩,與外邦交易只能是以物易物,流通銅錢超過兩貫流放一年,五貫直接就殺頭。

到了宋太宗的時候,這個規矩改了一下,二十貫刺面變成役兵。

可事實上,高麗、倭島,還有南海諸國,甚至是遼國都在發瘋的走私大宋的銅錢,邊關抓到的走私走,隨便查一次都是數萬貫,十數萬貫也不是少見的。

原因只有一個,宋銅錢是天下的硬通貨。

在倭島,宋銅錢一枚換四枚倭銅錢。

在遼國,遼人造一枚銅錢的成本遠超一枚銅錢的價值。

所以蕭太后才提到了銅錢。

劉安現在可以說信心十足,關於四族守的那個還沒有正式命名的金銅礦只有用來掩人耳目的。

真正的新式銅錢鑄造基地是在倭筑紫島。

就眼下的生產力一年可以造兩億枚,劉安相信今年就可以將這個數字提高到十億枚,而且每枚銅錢的成本是大宋汴梁鑄幣坊的一半以下。

因爲劉安的銅錢是夾心的,內爲鐵片,外部是銅鋅合金。

大宋的銅錢是銅錫合金,錫超過三成銅錢的質量就會非常差,而劉安這邊銅爲百分之六十二,鑄造出來的是亮晶晶的黃銅錢。

蕭太后問大宋能放出多少銅錢,劉安很霸氣的回了一句:“我可以全部用銅錢來買貴國的貨物。”

說罷,劉安在袖子裡一摸,五枚銅錢放在桌上,輕輕的推了過去。

五枚銅錢全部都是方孔錢,用的是衝壓式,而不是鑄造式。

全部是鐵錢,外面包了一層黃銅。

五枚銅錢是完全一樣的,上面寫着七海通寶四個字,另一面是花紋。

在蕭太后把錢拿在手上之後劉安說道:“外臣請太后暫時就此錢保密,還沒有經過我皇首肯,所以肯定不能流通。”

“那麼,幽州城就給你四分之一,每年流入我大契丹的錢不能低於三千萬枚。”

“翻一倍吧,六千萬枚,請太后用黃金、人蔘、貂皮等貴重貨物加三成直接折算給我。這算我們私下的秘密交易,與我大宋朝堂無關。這是我皇一點補貼宮中用度的小錢。”

六千萬枚聽起來挺多,算下來不過六萬貫。

在大宋皇帝把三十萬貫都沒當錢的壕情上,這點小錢錢真不算什麼。

“那麼鐵坊之事?”

劉安回答:“這件事情,請太后派相關的官員到汴梁,我皇給私下給一部分,但想要更多的技術需要和我大宋朝堂上的各位過招。”

第五零八節 八王十三公第四零八節 殺豬菜第三零八節 還是有私藏第一四九節 兩親家秘議第三十六節 萬死不辭第二七一節 施壓第二八七節 十萬畝桑林計劃第二六六節 高麗宮亂第四零八節 殺豬菜第四三四節 劉安出海第一九零節 趙佑向小財迷挺進第二零九節 佯攻第三四三節 宋越之戰 下第三一二節 皇家的大禮第四七二節 稱讚的人多了第一三六節 書載血戰七天七夜第一一九節 寇準吃虧第四十七節 要不要幹一架第二七一節 施壓第一零八節 一羣可憐蟲第三六八節 停一次早朝第四二九節 屯糧等待出征第二節 難道不是親生的第五零四節 劉安的檄文第三一三節 臣惶恐第四四七節 絕對是人才第二九三節 皇帝很閒第二零七節 劉安拜師 上第十一節 打一架第四七零節 怎麼可能沒有陰謀第四七零節 怎麼可能沒有陰謀第四五五節 應該被抹去的第六十節 李沆離京第一零四節 大宋也有賭神第三五八節 會有地震第一八九節 漲二十倍地價都是人情第四七八節 遼軍欠債有很多第三七六節 只差賣皇袍了第一七三節 那真理之鐵第二十四節 婚前教育第一三五節 熬第四零九節 國內城之戰第三零零節 無能之軍第三四三節 宋越之戰 下第二四七節 遼人想和談第六十二節 浪起來第三一五節 竟然要消減軍費第三六三節 阿蘇山的衛縣令第一五三節 有一寶第二八二節 誰沒私心第三九九節 一山換一山第三三一節 好一個意圖不明第八十二節 找人甩鍋第二四九節 談着繼續打第四八二節 再不純也是金子第一二一節 錢若水赴江南第三九六節 代表正義的男人第四五九節 偷偷的賣軍械第一三五節 胡扯的鍘美案第一七六節 大宋官方沒記載的事第三零七節 第一次的九人會議第三十二節 醉仙居第二五四節 顧慮第三六二節 只能用猜的第二六零節 皇帝心情不錯第三三五節 憶當年的絲路第三五九節 岳父大人的瘋狂第六十一節 新宰相第一零七節 狠人之謀第四六一節 皇帝要掙錢第一三七節 氣死了算誰的第五零二節 生或是死第一六二節 命中註定的對手第一九四節 三人成虎的計劃書第三二五節 曾經相似一幕第一三六節 衝向南海運胡椒第四零八節 殺豬菜第三四八節 回鄉的人 下第二一二節 向不懂兵的請示第三六六節 劉安的真話第二零一節 這不要臉的第二四二節 被刺激到的李繼隆部第一九零節 趙佑向小財迷挺進第一七九節 睿智的畢老相公第三九八節 突然上門的買賣第四六九節 檄文怎麼寫第四十節 會邀功的人第四四二節 膽大至極的戰略第五零九節 不甘心的人第一三三節 是風的錯第五十六節 擁有一百多裡馬匹的男人第三三六節 劉安的錢第四九四節 回鄉祭祖第九十五節 天譴?第九十八節 天大之功第四六三節 鋼坊的廚子第一五三節 有一寶第二零零節 嘴遁第二五零節 攻城也是談判的方式第四三四節 劉安出海
第五零八節 八王十三公第四零八節 殺豬菜第三零八節 還是有私藏第一四九節 兩親家秘議第三十六節 萬死不辭第二七一節 施壓第二八七節 十萬畝桑林計劃第二六六節 高麗宮亂第四零八節 殺豬菜第四三四節 劉安出海第一九零節 趙佑向小財迷挺進第二零九節 佯攻第三四三節 宋越之戰 下第三一二節 皇家的大禮第四七二節 稱讚的人多了第一三六節 書載血戰七天七夜第一一九節 寇準吃虧第四十七節 要不要幹一架第二七一節 施壓第一零八節 一羣可憐蟲第三六八節 停一次早朝第四二九節 屯糧等待出征第二節 難道不是親生的第五零四節 劉安的檄文第三一三節 臣惶恐第四四七節 絕對是人才第二九三節 皇帝很閒第二零七節 劉安拜師 上第十一節 打一架第四七零節 怎麼可能沒有陰謀第四七零節 怎麼可能沒有陰謀第四五五節 應該被抹去的第六十節 李沆離京第一零四節 大宋也有賭神第三五八節 會有地震第一八九節 漲二十倍地價都是人情第四七八節 遼軍欠債有很多第三七六節 只差賣皇袍了第一七三節 那真理之鐵第二十四節 婚前教育第一三五節 熬第四零九節 國內城之戰第三零零節 無能之軍第三四三節 宋越之戰 下第二四七節 遼人想和談第六十二節 浪起來第三一五節 竟然要消減軍費第三六三節 阿蘇山的衛縣令第一五三節 有一寶第二八二節 誰沒私心第三九九節 一山換一山第三三一節 好一個意圖不明第八十二節 找人甩鍋第二四九節 談着繼續打第四八二節 再不純也是金子第一二一節 錢若水赴江南第三九六節 代表正義的男人第四五九節 偷偷的賣軍械第一三五節 胡扯的鍘美案第一七六節 大宋官方沒記載的事第三零七節 第一次的九人會議第三十二節 醉仙居第二五四節 顧慮第三六二節 只能用猜的第二六零節 皇帝心情不錯第三三五節 憶當年的絲路第三五九節 岳父大人的瘋狂第六十一節 新宰相第一零七節 狠人之謀第四六一節 皇帝要掙錢第一三七節 氣死了算誰的第五零二節 生或是死第一六二節 命中註定的對手第一九四節 三人成虎的計劃書第三二五節 曾經相似一幕第一三六節 衝向南海運胡椒第四零八節 殺豬菜第三四八節 回鄉的人 下第二一二節 向不懂兵的請示第三六六節 劉安的真話第二零一節 這不要臉的第二四二節 被刺激到的李繼隆部第一九零節 趙佑向小財迷挺進第一七九節 睿智的畢老相公第三九八節 突然上門的買賣第四六九節 檄文怎麼寫第四十節 會邀功的人第四四二節 膽大至極的戰略第五零九節 不甘心的人第一三三節 是風的錯第五十六節 擁有一百多裡馬匹的男人第三三六節 劉安的錢第四九四節 回鄉祭祖第九十五節 天譴?第九十八節 天大之功第四六三節 鋼坊的廚子第一五三節 有一寶第二零零節 嘴遁第二五零節 攻城也是談判的方式第四三四節 劉安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