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零節 西番平定

劉安不知道有個老頭在暗中罵自己,他這會心情非常好。

西番號稱一百零七族,不服的正在學習服字怎麼寫,死硬派已經在黃土之下了。

現歸服的七十三族正在聯名給皇帝寫信,請求王化,請求派學官前來傳禮,請求有資格參加科舉,請求允許他們派代表到汴梁城給皇帝獻禮,並且獻上他們的忠誠。

看着厚厚的一堆羊皮卷,還有一些羊皮紙的文書,劉安卻是神情嚴肅。

呂龜祥輕輕的推了一把劉安:“怎麼,還不滿意?”

劉安回頭看了一眼呂龜祥:“依輩分,我要稱呼您老一聲爺爺,您老認爲這就夠了嗎?”

呂龜祥上下打量了一下劉安,轉頭看了一眼正在翻看那些西番各族文書的李沆:“老傢伙,你怎麼看?”

李沆擡起頭:“你說的呢?”

“不錯。”

“是不錯。”

李沆將這些文書作了一些分類,然後說道:“得一地,就須治一地。西番來投靠是因爲生存的壓力,有些人希望與我們大宋一共生活,有一部分則因爲眼下兵鋒之威。以佛骨爲契機,暫時收服人心。這不夠。”

李沆聖相之名不是白叫的,他反感戰爭,更有些對戰爭的恐懼。

恐懼戰爭錯不在他。

他只是一個文人,先帝兩次北征都大敗而歸,打掉的不僅僅是大宋國庫,還有大宋的士氣,更甚至於打掉了大宋官員的膽氣。

李沆懂民,而且知民。

他能讓當今皇帝登基之後大宋的耕地面積從三億多畝增加到約五億畝,大宋的手工業、商業稅收翻一倍,足可見其治民的能力有多強。

提到正事,呂龜祥臉上的表情嚴肅了。

作爲治世之能臣,呂龜祥也不是草包,兩個老頭立即坐在了一起。

呂龜祥說道:“興修水力、開荒種棗、西北來的棉肯定有一部分留在秦鳳路,可以有織棉的工坊區建立,這就會增加民生。”

李沆點了點頭:“不錯,但這不夠。西北的土地多爲旱田,農耕產量遠低於汴梁、西京等地,所以要有新的法子。”

劉安插嘴:“其實好辦。”

“如何好辦?”

“提高生產力,有一位偉大的人說過,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水力織機,人學會利用水力,這就是科技,那麼怎麼樣發揮西北的地域優勢,這不是閉門造車。咱們大宋的許多官我算是見識到了,他們的當官理論就是,少作少錯,不作無錯,沒有錯誤就能熬資歷升官,這很可惡。”

聽完劉安的話,兩個老頭同時搖了搖頭。

李沆說道:“不,話不能這麼說。官員還是好的多,若說有錯,錯在……朝堂。”

呂龜祥眼睛一亮:“這次我要稱呼你一聲李相公,能說這話證明你變了,不再是以前那個讓人見到就想罵的老傢伙。”

李沆確實是變了。

跟着劉安打幽州之戰,處理河北兩路改制與治民之事,讓他接觸到了更多的基層事務。

他看到的很多,也想到了很多。

兩個老頭在討論如何讓歸化的西番可以生活的更好,而不是靠大宋只出錢補貼。

這種複雜的政務劉安不擅長,他只能在旁聽着。

到了傍晚的時候,趙佑與范仲淹也給叫了過來,范仲淹作爲書記員,負責記錄李沆與呂龜祥討論的一些方案。

而趙佑呢,雖然不懂,但卻很認真的聽着,也拿着紙筆在一旁跟着范仲淹一起記錄。

他至少懂,兩位老先生討論是如何治理西番歸化之民與秦鳳路的民生髮展。

這都是大宋的子民,作爲大宋的皇子,趙佑很努力的學習,並且記錄着兩人的對話。

次日,前來觀禮的涇井路與永興軍中轉運使也參加到了討論之中。

到了第三日,這會議再次擴大。

不僅三路的高級官員參與,還有前來觀禮的縣令,以及更低層的吏員也有資格說幾句自己的想法。

一直到第五日,西番各族的宿老也參與了進來。

畢竟這裡討論的事情是爲他們好,他們有什麼想法也可以提出來。

這場會議足足開了半個月。

這次劉安倒是沒有壓着不上報,三位轉運使、李沆、趙佑。

雖然趙佑還年少,字寫的也不怎麼行,文字稚嫩,卻也是認真的寫了公文,而且是每天一份。

話說朝堂上。

對劉安的新一輪彈劾又來了,這次是林特爲首,而且就連趙昌言都暗中支持,而且錢惟演更是發動力量,打算向劉安展示一下他的力量。

又是一日早朝。

王旦特意提前到來,在宮外門擋住了趙昌言。

“父親。”

“恩。”趙昌言微微的點了點頭。

王旦低聲說道:“父親這次暗中默許他們彈劾劉安,實爲不智。”

“哼!”趙昌言冷哼一聲並不接話。

趙昌言,曾經權知永興軍路,而且在十年前,先帝就想讓他當宰相的,當時的宰相趙普認爲趙昌言爲人有點過於傲慢,而且性格剛愎,所以不適合。

雖然沒有成爲宰相,但在這十年前,趙昌言幫助過許多人,李沆上位有他的幫助,王旦進尚書位也有他的幫助,還有許多被他提拔的人。

趙昌言的理論就是,人以才德論,不以出身論。

現,趙昌言身爲御使中丞之外還兼職知審官院,兼職工部尚書。

這個審官院就是大宋磨勘之地,就是負責官員考評的衙門。另兩個負責此事的官員是呂蒙正、寇準,趙昌言爲第三官員。

因爲趙昌言很正直、作事有氣魄,爲官無所避諱。

這也是他這次暗中支持彈劾劉安的原因。

理由只有一個,趙佑一個小孩子懂什麼,這次西番平定的大功沒有李沆的,呂龜祥等三位轉運使也沒有在公文之中自顯功績,倒顯得一個孩子纔是立大功者。

趙昌言相信這功勞是劉安,你劉安可以向朝堂上書,不求功,不領賞。

你把功勞硬是給一個孩子,這算什麼事。

趙昌言很生氣。

王旦想勸,但看自己的岳父很不高興,王旦也只好退到一旁。

呂蒙正也想去勸一下,王旦向呂蒙正擺了擺手,示意呂蒙正不用來勸。

第三八五節 有人熱有人冷第四四七節 絕對是人才第三一二節 皇家的大禮第六十九節 又去要錢了第四九六節 回鄉路漫漫第九十八節 天大之功第一一四節 又找人充場面第二零九節 佯攻第四六七節 試航只跑了二里第二六四節 好多人頭落地第一八八節 鹹平縣火了第四五四節 未知的真實第四六四節 七噸重的怪物第四六九節 檄文怎麼寫第一二三節 一點點第三八六節 仇人來訪第四三九節 那一筆爛賬第四二五節 自願被流放的官第三一六節 不甘心又如何第二四六節 浪哥的傳說第一六八節 劉安想擴城第四節 史上最帥探花郎第四一三節 斯德哥爾摩症第三九九節 一山換一山第一二二節 那,鑄幣吧第四五四節 未知的真實第三十六節 萬死不辭第二十三節 真是五品第八十三節 有人敢偷我家錢第一八六節 皇帝的腦回路第三二四節 有人謀逆第六十九節 又去要錢了第六十節 李沆離京第二十七節 挑蓋頭第一零六節 大宋第一臭嘴第四二九節 屯糧等待出征第七十七節 護莊軍票第二八零節 聖旨到第三五一節 彈劾劉安第二節 難道不是親生的第三九二節 我們已經打完了第三九五節 授十萬禁軍第十四節 以和爲貴第二六二節 一把把的銅錢第三五二節 誅心之問第三二四節 有人謀逆第一九一節 穩住,當沒事發生第三四五節 建一座重鎮第四三一節 山雨欲來第一七六節 大宋官方沒記載的事第一三五節 熬第一六八節 劉安想擴城第一五三節 有一寶第一九零節 趙佑向小財迷挺進第二九四節 有一條粗大腿第四九五節 夫人有決斷第二七六節 那麼就打吧第三九五節 授十萬禁軍第一七八節 關於錢的小事第八十七節 武官那條線第二九零節 四道命令第二四一節 劉安到幽州城下第四零一節 能不能改史第七十四節 蹭一好活第二六一節 戰爭還沒有結束第三十四節 作繡第二六零節 皇帝心情不錯第三四八節 回鄉的人 下第三四四節 背井離鄉的人第四四二節 膽大至極的戰略第七十二節 探花郎升官第二六六節 高麗宮亂第二五六節 正式和談第二七四節 相互試探第二七三節 好茶第三三二節 你王曾第二八七節 十萬畝桑林計劃第二五一節 皇帝的小算盤第六十六節 好皇帝送禮第四八九節 契丹人的困局第一三六節 衝向南海運胡椒第一五二節 奇怪的家宴第六十節 李沆離京第四二八節 大宋窮人第三六六節 劉安的真話第七十節 要不要小院第七十八節 女國公?第三八二節 以倭攻倭第三四四節 背井離鄉的人第五十二節 買回靈州第一八五節 潘惟熙人生第一份假公文第八十一節 天上掉下來的醋罈子第三七六節 只差賣皇袍了第一一零節 劉安的絕殺之招第二六五節 不差人第二六五節 不差人第一五八節 鮮紅的規則執行者第二七五節 信天命嗎?第二七六節 那麼就打吧第四六九節 檄文怎麼寫
第三八五節 有人熱有人冷第四四七節 絕對是人才第三一二節 皇家的大禮第六十九節 又去要錢了第四九六節 回鄉路漫漫第九十八節 天大之功第一一四節 又找人充場面第二零九節 佯攻第四六七節 試航只跑了二里第二六四節 好多人頭落地第一八八節 鹹平縣火了第四五四節 未知的真實第四六四節 七噸重的怪物第四六九節 檄文怎麼寫第一二三節 一點點第三八六節 仇人來訪第四三九節 那一筆爛賬第四二五節 自願被流放的官第三一六節 不甘心又如何第二四六節 浪哥的傳說第一六八節 劉安想擴城第四節 史上最帥探花郎第四一三節 斯德哥爾摩症第三九九節 一山換一山第一二二節 那,鑄幣吧第四五四節 未知的真實第三十六節 萬死不辭第二十三節 真是五品第八十三節 有人敢偷我家錢第一八六節 皇帝的腦回路第三二四節 有人謀逆第六十九節 又去要錢了第六十節 李沆離京第二十七節 挑蓋頭第一零六節 大宋第一臭嘴第四二九節 屯糧等待出征第七十七節 護莊軍票第二八零節 聖旨到第三五一節 彈劾劉安第二節 難道不是親生的第三九二節 我們已經打完了第三九五節 授十萬禁軍第十四節 以和爲貴第二六二節 一把把的銅錢第三五二節 誅心之問第三二四節 有人謀逆第一九一節 穩住,當沒事發生第三四五節 建一座重鎮第四三一節 山雨欲來第一七六節 大宋官方沒記載的事第一三五節 熬第一六八節 劉安想擴城第一五三節 有一寶第一九零節 趙佑向小財迷挺進第二九四節 有一條粗大腿第四九五節 夫人有決斷第二七六節 那麼就打吧第三九五節 授十萬禁軍第一七八節 關於錢的小事第八十七節 武官那條線第二九零節 四道命令第二四一節 劉安到幽州城下第四零一節 能不能改史第七十四節 蹭一好活第二六一節 戰爭還沒有結束第三十四節 作繡第二六零節 皇帝心情不錯第三四八節 回鄉的人 下第三四四節 背井離鄉的人第四四二節 膽大至極的戰略第七十二節 探花郎升官第二六六節 高麗宮亂第二五六節 正式和談第二七四節 相互試探第二七三節 好茶第三三二節 你王曾第二八七節 十萬畝桑林計劃第二五一節 皇帝的小算盤第六十六節 好皇帝送禮第四八九節 契丹人的困局第一三六節 衝向南海運胡椒第一五二節 奇怪的家宴第六十節 李沆離京第四二八節 大宋窮人第三六六節 劉安的真話第七十節 要不要小院第七十八節 女國公?第三八二節 以倭攻倭第三四四節 背井離鄉的人第五十二節 買回靈州第一八五節 潘惟熙人生第一份假公文第八十一節 天上掉下來的醋罈子第三七六節 只差賣皇袍了第一一零節 劉安的絕殺之招第二六五節 不差人第二六五節 不差人第一五八節 鮮紅的規則執行者第二七五節 信天命嗎?第二七六節 那麼就打吧第四六九節 檄文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