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二節 誅心之問

細節都是屬官依各自的職權往上作詳細的彙報,然後再根據各官中的彙報羅列有功有過之人。

而第二句皇帝想說的是:你們這些傢伙,見不得朕的兒子作點出彩的事情嗎?

既然是趙佑親筆,除非是別人說他來寫,這叫冒功。

或是他親自經歷了呢?

甚至是參與其中了呢?

可心裡想,嘴上卻不能說。

說了,就有包庇之嫌,這事就更解釋不清了。

不,不對。

皇帝猛然想起來,李沆也在。

李沆這個人皇帝瞭解,絕對正直,李沆在鳳翔怎麼可能允許自己的兒子冒功這種行爲呢,那麼可以肯定,自己的兒子肯定是參與到其中了,而且也作事了。

混賬!

皇帝有種想罵人的衝動。

可偏偏他不能罵,因爲這事牽扯到的是自己的兒子,作爲父親的在這裡時候不能爲兒子辯解,否則諫臺的人更有話說了。

憋屈!

這時,王旦突然轉頭打了一眼色。

一個同樣八品的禮部官員出列。

“官家,臣有更要緊的事情要說。”

寇準點了點頭:“講。”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爲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爲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兩千多字,這位一口氣背完,別說有錯的,連半點卡頓都沒有。

這時候出來背荀子的勸學。

有才。

背完之後,這八品禮部的官員這才補充了一句:“汴梁城有點家財的商人之家都會在六歲的時候送孩童入學,周王殿下已經十歲了,卻沒有正經讀過書,臣以爲這纔是大事。”

諫臺,一位七品官出列:“難道安平侯不是周王之師?”

“可有師禮?可有在宗室記錄?可有在禮部備案?”

靈魂三問。

一個八品官把七品給問住了。

諫臺六品官出來了:“這個問題的核心不是師,也不是冒功。臣以爲此事令人擔憂,臣想問寇相公一句話。”

寇準上前一步:“問?”

“至道元年八月,先帝問寇相公何話?”

問了什麼話。

這有正式的記錄,而且寇準記的很清楚。

這纔是林特的殺招,這一招真正的是誅心了。因爲當時先帝對寇準說:四海心屬太子,欲置我何地!

因爲沒有人真正知道寇準如何回答的。

連當今皇帝都不知道。

寇準轉身對皇帝施了一禮:“官家,臣請退朝,並請官家親查秘錄,至道元年八月第七冊,第十一頁。”

“退朝。”皇帝起身就往後宮走。

寇準這會請退朝完全和乎皇帝的心意,這事吵下去皇帝不愛聽。

至於那秘錄寫的什麼,皇帝只有好奇,卻不怎麼在意。

因爲那一年這一問的當事人就是他,若真有事,自己估計墳頭草已經三尺高了,而自己卻登基爲帝,顯然寇準的回答很讓先帝滿意,而且又幫了自己。

寇準說的是什麼?

李沆知道、呂蒙正知道。除了這兩位之後,只有劉承珪知道,其餘人不知道。

寇準說的是:官家選擇的皇儲深得人心,這是國家的福氣。

看皇帝離開,趙昌言拉住寇準:“寇準,這事你別以爲可以爲劉安抵擋,若他真的助周王殿下冒功,我絕對不會罷休。”

寇準只是笑笑。

趙昌言,你這腦袋就是一根筋,你就是揪住這事不放心。

行,你沒錯,你忠心,你正直。

可你有沒有看到,那些傢伙在幹什麼,他們這次下手有點黑,若是換到先帝估計這會已經下令,就算不抓人,也要劉安立即回汴梁當面解釋此事。

當今皇帝心善平和,所以在沒當回事。

寇準拉着趙昌言:“要不要去我府中喝一杯。”

“不去。”趙昌言一把甩開寇準大步往外走。

寇準卻是斜眼掃視錢惟演,一眼嚇的錢惟演冷汗直流,他突然意識到自己這次可能玩過火了,這事往嚴重了說,丟官都是輕。

周王會記恨自己,劉安也會報復的。

好可怕。

寇準嘴角一挑,笑了。

卻不是衝着錢惟演笑的,而是對向敏中。

向敏中笑着搖了搖頭。

向敏中相信這事劉安可能需要在朝堂上解釋一下,但不會有大麻煩,這些人可能忘記了,李沆此時也在鳳翔呢。

劉安呢。

劉安這會正帶着趙佑作農活呢。

這是價值一百匹布,一百貫錢,一百畝田技術。

源自一位永興軍路的老農。

老農獻上技術,官府當天就兌換了賞賜。

老農在山中演示自己的技術,趙佑穿着麻布衣很用心的在作着記錄。

“殿下,老頭子觀察這裡的山林,有五種樹可以選,這裡最多的就是野酸棗樹,還有野柿樹。老頭子曾經試過在野柿樹上接枝,次年結果。接枝的時間爲踏青節剛過的一個月,現在快要入冬,正好可以選雜樹練手。”

“恩,恩。”趙佑一邊點頭一邊在本上寫寫畫畫着。

老農不識字,卻有自己的一套技術。

“老頭子試過多年,選好樹之後在踏青節後提前三日澆中水,然後清除枝上本芽,接枝之後再澆足水,再清一次芽,之後一個月內要經常來照看,若有老木發芽一定要清除,這樣接枝長的好……”

老農一輩子的經驗,那怕是廢話也要講上三遍。

趙佑則將廢話都詳細記錄,而且根據老農在樹枝上演示的還畫了圖。

只是趙佑不明白:“老先生,爲何棗可以接枝在野柿樹上?”

老農趕緊就拜:“老頭子不敢當先生之名。”

“達者爲師,姐夫說過有才華有品行的人就是先生。”趙佑堅持自己的說法。

在一旁坐着看的李沆也說道:“沒錯,可當先生之名。”

李沆認爲這老農沒有自己的這項技術藏着,而是貢獻出來,僅這一項技術就能增加百萬畝棗林,回汴梁後給老農請個朝廷的賞也不是不可以。

但,老農卻回答不了爲什麼棗可以接枝在野生的柿子樹上。

明明是兩種樹,爲什麼就可以呢。

這個太專業了。

老農是憑自己一輩子的經驗在作事,理論知識他不行。

就算他識字,也不可能搞清這麼複雜的問題。

第三十七節 屬性貔貅第四五七節 挺壞的招第二七五節 信天命嗎?第三四六節 給天下一份安寧第一一二節 買幽州,好可笑第二七八節 賣命錢安心收第四六九節 檄文怎麼寫第三三一節 好一個意圖不明第九十七節 以毒攻毒第三三七節 六穀內亂第三一零節 不是不講理第一九一節 穩住,當沒事發生第九十節 坦白從寬第二四八節 劉安的談判技巧第三四七節 回鄉的人 上第九十八節 天大之功第四四四節 劉安跑了第一五六節 擡價第一五九節 拉上寇準打麻將第七十六節 朕也要去第九十六節 劉安打人第七十三節 贏了十六文第七十九節 餅乾第四二四節 寇準抄的章程第三四八節 回鄉的人 下第四零九節 國內城之戰第三十八節 潘府家風第三八一節 大宋即將變法第四六二節 大宋最強艦第四十四節 翁婿終議第一九三節 岳父母的力量第一三七節 暴怒的浪叔第二五七節 宋遼的軍費第一七八節 關於錢的小事第一九六節 獻策第一二四節 好厲害的一隻第五零五節 一人對十萬第一二七節 生死鬥 下第四六二節 大宋最強艦第四零一節 能不能改史第二一二節 向不懂兵的請示第二零一節 這不要臉的第一八四節 這人心的事第六十二節 浪起來第七十八節 女國公?第四零五節 買兩艘第二零二節 拿下朔州第六十八節 破木料第一二六節 生死鬥 中第四二零節 劉安被軟禁第十七節 這是有後門的探花第三三六節 劉安的錢第一九七節 難得糊塗第四五六節 有件難事第一七六節 大宋官方沒記載的事第四二六節 流放之地變了第四四三節 寇準想看銀山第一一八節 七劍下南洋第一三二節 拉人入股第一三零節 石保興之死第四七三節 皇帝很興奮第四三一節 山雨欲來第二六八節 河北兩路的會議第四四七節 絕對是人才第一五一節 裝傻的必是高人第一六三節 開價第三四八節 回鄉的人 下第四零零節 不道德之事第一二四節 大虎符在何處?第四十五節 殿議第三十三節 八分份子第四十一節 搞定兩個第二十二節 新科進士入仕第一六四節 廣市舶司新規矩第二五七節 宋遼的軍費第五十節 我們要作好人第四六三節 鋼坊的廚子第三九三節 這礦必須挖第十三節 殿前問話第二十七節 挑蓋頭第三三零節 把錢花光第一五零節 遠慮與近景第三六四節 甦醒的一匹惡狼第一零一節 佈局的開始第九十二節 大理有國第三一三節 臣惶恐第二零五節 號稱百萬大軍第七十二節 探花郎升官第一一八節 七劍下南洋第二八一節 老江湖的話第二零九節 佯攻第三四七節 回鄉的人 上第四一七節 老渤海城第三七五節 品個茶去第二六六節 高麗宮亂第一四六節 鹽第一五一節 裝傻的必是高人第二四六節 浪哥的傳說
第三十七節 屬性貔貅第四五七節 挺壞的招第二七五節 信天命嗎?第三四六節 給天下一份安寧第一一二節 買幽州,好可笑第二七八節 賣命錢安心收第四六九節 檄文怎麼寫第三三一節 好一個意圖不明第九十七節 以毒攻毒第三三七節 六穀內亂第三一零節 不是不講理第一九一節 穩住,當沒事發生第九十節 坦白從寬第二四八節 劉安的談判技巧第三四七節 回鄉的人 上第九十八節 天大之功第四四四節 劉安跑了第一五六節 擡價第一五九節 拉上寇準打麻將第七十六節 朕也要去第九十六節 劉安打人第七十三節 贏了十六文第七十九節 餅乾第四二四節 寇準抄的章程第三四八節 回鄉的人 下第四零九節 國內城之戰第三十八節 潘府家風第三八一節 大宋即將變法第四六二節 大宋最強艦第四十四節 翁婿終議第一九三節 岳父母的力量第一三七節 暴怒的浪叔第二五七節 宋遼的軍費第一七八節 關於錢的小事第一九六節 獻策第一二四節 好厲害的一隻第五零五節 一人對十萬第一二七節 生死鬥 下第四六二節 大宋最強艦第四零一節 能不能改史第二一二節 向不懂兵的請示第二零一節 這不要臉的第一八四節 這人心的事第六十二節 浪起來第七十八節 女國公?第四零五節 買兩艘第二零二節 拿下朔州第六十八節 破木料第一二六節 生死鬥 中第四二零節 劉安被軟禁第十七節 這是有後門的探花第三三六節 劉安的錢第一九七節 難得糊塗第四五六節 有件難事第一七六節 大宋官方沒記載的事第四二六節 流放之地變了第四四三節 寇準想看銀山第一一八節 七劍下南洋第一三二節 拉人入股第一三零節 石保興之死第四七三節 皇帝很興奮第四三一節 山雨欲來第二六八節 河北兩路的會議第四四七節 絕對是人才第一五一節 裝傻的必是高人第一六三節 開價第三四八節 回鄉的人 下第四零零節 不道德之事第一二四節 大虎符在何處?第四十五節 殿議第三十三節 八分份子第四十一節 搞定兩個第二十二節 新科進士入仕第一六四節 廣市舶司新規矩第二五七節 宋遼的軍費第五十節 我們要作好人第四六三節 鋼坊的廚子第三九三節 這礦必須挖第十三節 殿前問話第二十七節 挑蓋頭第三三零節 把錢花光第一五零節 遠慮與近景第三六四節 甦醒的一匹惡狼第一零一節 佈局的開始第九十二節 大理有國第三一三節 臣惶恐第二零五節 號稱百萬大軍第七十二節 探花郎升官第一一八節 七劍下南洋第二八一節 老江湖的話第二零九節 佯攻第三四七節 回鄉的人 上第四一七節 老渤海城第三七五節 品個茶去第二六六節 高麗宮亂第一四六節 鹽第一五一節 裝傻的必是高人第二四六節 浪哥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