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七四節 皇帝親請李繼隆北上

皇帝的來意,皇帝想說的事情。

李繼隆何止是知道,整個大宋對攻倭這件事情,他算是知道全部內情的幾個人之一。可他表面上,還只能知道兵部給抄送的公文內容。

進入廳內坐下之後,皇帝對李繼隆說道:“今天運河試船,朕,感觸極深。”

“聽說了,整個汴梁怕是已經傳遍,若繼續往南從汴梁可一個半時辰到歸德。”

皇帝點了點頭:“朕想多造些這樣的船,朕以爲這船可以爲大宋開創盛世。還有一物,劉安提到過,朕估計此物建造更難,花費更多。他說以鐵爲路,能這船上用的吞雲火龍獸十倍巨獸爲車,可帶五十節裝載六百石的車廂一日夜……到幽州。”

皇帝沒說泰山,封禪這事他不想讓任何人知道。

李繼隆聽到了。

他知道劉安說過,預測可以兩天一夜,或是兩夜一天從汴梁到幽州,一日夜是到泰山。

但他不能說破。

李繼隆起身:“臣願爲陛下萬死。”

李繼隆很清楚,皇帝估計又讓他領兵了,或是依劉安的建議,北上壓陣。

李繼隆得的病應該是肺結核或是肺炎,歷史上是累死在澶淵之戰,根據記載,他是戰後還京,然後病發而病故的。

這一次沒有那麼辛苦的作戰,加上大量的補藥,以及新藥從南海不斷的送到汴梁,李繼隆的身體確實比以前好多了。

今年他才五十六歲,對於一名將軍來說,他正是身爲統帥的黃金期。

有經驗,有資歷,有膽識,而且夠冷靜。

皇帝握着李繼隆的手:“舅公,親赴楚州,若倭島作戰他們打的不好,請舅公接管。若北邊遼人有異動,請舅公調河北兩路兵馬。多少兵馬赴倭作戰,舅公給的建議,朕一定支持。”

李繼隆內心是苦笑,還是對自己不放心。

換成劉安,那麼皇帝就會說,你說多少你帶兵就行,這邊就是你給建議我支持,聽起來差不多,可實際操作起來差異就大了。

可皇帝都親自上門了,李繼隆能說什麼,只是立即接令:“臣,明天便赴楚州。”

“好,辛苦舅公了。那條新船朕賜給舅公,舅公可方便出行。”

“謝官家。”

新船,皇帝想的很清楚,自己要來沒什麼用,只是擺着好看。

若是給了李繼隆就不同。

楚州在這個時代還是海邊呢,海岸線在一年時間往東移了幾十公里。

那麼,楚州無論是出海往倭島,以這船的速度,一天就能到倭島,或是北上武清,也是一天就能到。

再不行,走內運河,一天也能跑很遠。

皇帝心中計算的是,一天一夜怎麼也能跑出一千五里來,這樣李繼隆的活動範圍夠大,無論是防着北邊,還是倭島攻擊不利,把楊延昭調回來換李繼隆上也都是可以的。

皇帝看李繼隆同意,自己也累了,起身離開。

呂蒙正沒走,畢士安沒走,向敏中也沒有。除了沒走了,還有趕過來了,王旦來了,帶着着回京述職的王嗣宗。

當初招人回來,胡旦立即就收拾行裝趕緊回京,然後坐船去倭島。

王嗣宗呢。

他纔不急呢,慢慢的把大同一帶的軍務、政務、官員考覈都親自過問一遍,又去金銅礦區視察,把官員考覈一遍,然後又到夏州把党項貴族們威脅一番,這才慢吞吞的回到汴梁。

回來之後,他敢沒急着去占城,每天去讀公文,要把朝中大小事瞭解一番。

這還不算完,又開始調閱有關於占城的公文。

好不容易讓他感覺自己準備充足了,正準備去占城,卻又打聽到大宋準備對倭興兵,今個皇帝又去試什麼船,他立即去找人,可大人物他只找到王旦一個。

王旦到李繼隆府,他也跟着來了。

論官職,他也是尚書這一級的大員,至少是領尚書同級別俸祿的人。

王嗣宗進了廳內,看了看廳內的人,再看看這裡備好的椅子,快走兩步坐在茶桌的茶師位置:“大事小事,看淡些,可有好茶?”

李繼隆笑了:“你呀。”

“呵呵。”王嗣宗乾笑兩聲。

話不用明說,王嗣宗發現自己要坐在末位,廳有點大,說話的時候難免自己距離中心位置有點遠,所以選了茶桌。

衆人倒沒介意,都圍着茶桌而坐。

坐下之後,呂蒙正說道:“嗣宗,這的事與你無關。”

王嗣宗一臉的正氣:“誰說與我無關,身爲臣子當爲官家解憂。身爲重臣,當爲天下用命。”

得,這理由還真沒辦法反駁。

向敏中三言兩語將今晚要說的事情提了,王嗣宗眼睛都在閃光:“現在看來,這事還真與我有關。”

“怎麼講?”呂蒙正倒是有些意外。

王嗣宗要去占城,作朝堂上正常的公文講,王嗣宗現在的官職是權知交趾巡察使,眼下交趾在何處設郡治還沒有一個決定,所以暫時在占城。

原本有人提議放在以前交趾的郡治所在,也就是現在的安平城。

可安平城官家似乎有意封給劉安,但劉安太年輕,而且爵位已經太高,所以這事就暫時放着,但安平城實際的控制權確實已經交給了劉安。眼下,潘惟熙代管,劉安的父親劉浪是一個商人,根本就管理不了一個城池。

更何況,劉安也沒有家臣。

劉安呢,沒說要,也沒說不要。

所以,安平城不可能成爲郡治。

王嗣宗這會表示攻打倭島與他有關,呂蒙正不明白。

王嗣宗說道:“吏部有記錄,我在西北治民有功,而且方略得當,我收服草原部落近五萬戶歸化,教化西州、六穀、党項近三十五萬戶學習禮教,尊我大宋律法,有吧。”

“有。”呂蒙正很認真的點了點頭,王嗣宗說的確實是事實。

王旦在旁說道:“所以,纔派人到占城,代官家管理交趾。”

“等一下,交趾那邊韓國公管的挺好,而且洪湛也可大用,胡旦在夏州代官家巡察,他算我半個學生,有此事吧。”

“有。”這也是事實。

“胡旦在倭島,他不行。想從倭京爲我大宋得到足夠的好處,還要靠我。”

李繼隆問:“爲什麼?”

第四七五節 換回劉安第四三三節 遼軍攻倭第一九七節 難得糊塗第六十九節 又去要錢了第四九一節 誰同意,誰反對第三八四節 三分利第一二四節 大虎符在何處?第五零七節 自然要新皇城第五十四節 文官啊!第二四八節 劉安的談判技巧第三八零節 把皇后的禮服也賣了第四五七節 挺壞的招第十四節 以和爲貴第二節 難道不是親生的第二六四節 好多人頭落地第一四九節 兩親家秘議第四一一節 打就沒錯第一二一節 錢若水赴江南第四八九節 契丹人的困局第四九零節 契丹分裂第一七五節 人怎麼都跑了第四十七節 要不要幹一架第一二九節 樓總是在歪第三十二節 醉仙居第三六九節 南海的公文到了第三六四節 甦醒的一匹惡狼第三三三節 我劉安在造福倭奴第四零四節 咬碎牙,也得還第一三零節 二百多年前的事第四七八節 遼軍欠債有很多第三零零節 無能之軍第一三五節 胡扯的鍘美案第二五五節 那小銅管的風華絕代第五十九節 村裡的姑娘第一二七節 生死鬥 下第一八八節 鹹平縣火了第八十八節 楊延昭被貶第三四四節 背井離鄉的人第二五四節 顧慮第四七六節 印找到了第二四九節 談着繼續打第四一一節 打就沒錯第二七七節 咱手上有人第五零二節 生或是死第二六四節 好多人頭落地第四六六節 皇帝眼中只有封禪第七十五節 臣有一策第三九一節 宴無好宴第二五七節 宋遼的軍費第三十八節 潘府家風第一七一節 寇準又輸了第二五三節 非正式初次談判第五十九節 村裡的姑娘第一四三節 誰是贏家第一七零節 好可怕的事情第一四八節 丈人爹暗收人心第四十九節 有個好結果第三三一節 好一個意圖不明第三十八節 潘府家風第八十九節 這是一步棋第七十六節 朕也要去第一八一節 極密聞第一八三節 多處開戰第一三四節 終於不歪樓了第三一三節 臣惶恐第四七五節 換回劉安第四七二節 稱讚的人多了第三八四節 三分利第四零八節 殺豬菜第七十七節 護莊軍票第二零九節 佯攻第一二三節 一點點第三二一節 好馬好甲第六十四節 回汴梁第二九零節 四道命令第四六四節 七噸重的怪物第三零六節 劉安的底牌第七十一節 就五個字第三二九節 筑紫島有縣令了第一七四節 冰封的渤海第二十五節 鑽營第三十四節 作繡第十七節 這是有後門的探花第四二二節 瞿越皇宮的木料第三六四節 甦醒的一匹惡狼第一七七節 胡扯的全國聯賽第二九二節 有所持所以無懼第六節 代一千年的溝第二六七節 金銅礦區有戰鬥第一四九節 兩親家秘議第三八一節 大宋即將變法第一二八節 滿臉是血第二四九節 談着繼續打第一二五節 生死鬥 上第一三一節 種胡椒會不會被偷第三十九節 寇準發力第四零七節 遼人要修河第一四一節 迎賓馬會第六十二節 浪起來第二六四節 好多人頭落地
第四七五節 換回劉安第四三三節 遼軍攻倭第一九七節 難得糊塗第六十九節 又去要錢了第四九一節 誰同意,誰反對第三八四節 三分利第一二四節 大虎符在何處?第五零七節 自然要新皇城第五十四節 文官啊!第二四八節 劉安的談判技巧第三八零節 把皇后的禮服也賣了第四五七節 挺壞的招第十四節 以和爲貴第二節 難道不是親生的第二六四節 好多人頭落地第一四九節 兩親家秘議第四一一節 打就沒錯第一二一節 錢若水赴江南第四八九節 契丹人的困局第四九零節 契丹分裂第一七五節 人怎麼都跑了第四十七節 要不要幹一架第一二九節 樓總是在歪第三十二節 醉仙居第三六九節 南海的公文到了第三六四節 甦醒的一匹惡狼第三三三節 我劉安在造福倭奴第四零四節 咬碎牙,也得還第一三零節 二百多年前的事第四七八節 遼軍欠債有很多第三零零節 無能之軍第一三五節 胡扯的鍘美案第二五五節 那小銅管的風華絕代第五十九節 村裡的姑娘第一二七節 生死鬥 下第一八八節 鹹平縣火了第八十八節 楊延昭被貶第三四四節 背井離鄉的人第二五四節 顧慮第四七六節 印找到了第二四九節 談着繼續打第四一一節 打就沒錯第二七七節 咱手上有人第五零二節 生或是死第二六四節 好多人頭落地第四六六節 皇帝眼中只有封禪第七十五節 臣有一策第三九一節 宴無好宴第二五七節 宋遼的軍費第三十八節 潘府家風第一七一節 寇準又輸了第二五三節 非正式初次談判第五十九節 村裡的姑娘第一四三節 誰是贏家第一七零節 好可怕的事情第一四八節 丈人爹暗收人心第四十九節 有個好結果第三三一節 好一個意圖不明第三十八節 潘府家風第八十九節 這是一步棋第七十六節 朕也要去第一八一節 極密聞第一八三節 多處開戰第一三四節 終於不歪樓了第三一三節 臣惶恐第四七五節 換回劉安第四七二節 稱讚的人多了第三八四節 三分利第四零八節 殺豬菜第七十七節 護莊軍票第二零九節 佯攻第一二三節 一點點第三二一節 好馬好甲第六十四節 回汴梁第二九零節 四道命令第四六四節 七噸重的怪物第三零六節 劉安的底牌第七十一節 就五個字第三二九節 筑紫島有縣令了第一七四節 冰封的渤海第二十五節 鑽營第三十四節 作繡第十七節 這是有後門的探花第四二二節 瞿越皇宮的木料第三六四節 甦醒的一匹惡狼第一七七節 胡扯的全國聯賽第二九二節 有所持所以無懼第六節 代一千年的溝第二六七節 金銅礦區有戰鬥第一四九節 兩親家秘議第三八一節 大宋即將變法第一二八節 滿臉是血第二四九節 談着繼續打第一二五節 生死鬥 上第一三一節 種胡椒會不會被偷第三十九節 寇準發力第四零七節 遼人要修河第一四一節 迎賓馬會第六十二節 浪起來第二六四節 好多人頭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