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節 汴梁有變

皇帝下令,誰敢不從。

別說是兩天後,就是明天出發也要執行。

辦事的人有多苦,誰也不會去關心。只怕自己受責罰。

兩天後,船如期出行。

又過了十天。

話說此時的巴蜀。

楊九妹突然到了,這讓劉安感覺很意外。

潘秭靈設宴爲楊九妹洗塵、接風。

傍晚,花廳。

潘秭靈坐在上首的位置,楊九妹陪在一旁,劉安則坐在門口,就是那種一站起來就可以推門出去的位置。

如果不是楊家有信來與劉安有關,劉安不想坐在這裡。

楊九妹說道:“沒敢寫信,怕寫信被人看到,我母親上報朝堂要回鄉祭祖,帶着全家老少離開了汴梁,安排我過來帶話。”

連信都不敢寫,劉安猜測老太君估計猜到了。

楊九妹繼續說道:“母親說,北上折家已經整軍備戰,所屬軍戶、民戶都信得過。韃靼必滅,折家以祖地立下誓言,傾盡折家全族之力,滅韃靼。母親說,巴蜀雖然有潘家的軍力在,但爲防止萬一,讓我帶兩百女騎軍前來。”

劉安點了點頭,這是楊家、折家的態度。

看來老太君是猜到了。

楊九妹繼續說:“還有,西北的秦鳳路、涇井路、永興軍路。母親走的時候帶上了潘家大娘子七十四封書信,這事要讓劉學士知曉。”

七十四封。

這個數字嚇到了劉安,潘家在西北的勢力真正不少。

楊九妹又補了一句:“還有李家大娘子、曹家大娘子、石家大娘子書信近百封。還有,曹家大娘藉口省親,北上了。”

劉安心中說,事情到了這份上,要不要和岳父通個氣。

潘秭靈這時突然說道:“爹爹肯定也有所動,夫君,別猶豫了。”

“不急,我再想想。”劉安依然沒下決心。

潘秭靈這時一握楊九妹的手:“九妹你放心,我替母親作主,替夫君作主,將來四大貴妃你必是首位。”

我去。

劉安聽不下去了,起身就往外走。

自己這位娘子真是什麼話都敢說。

楊九妹臉沒紅,卻是握着潘秭靈的手很是開心:“我不敢這樣想,還有曹家大姑娘呢。”

“那小屁孩。”潘秭靈一點也不喜歡那曹家那丫頭,除了會打扮之外,只會書畫詩詞,一點也不會打架,那裡象武將家的女兒。

劉安這時又推門入內:“我出去一段時間,我想去蜀南。”

“去吧,去吧。夫君,早作決斷。”

“好。”劉安點了點頭。

潘秭靈爲什麼不怕,因爲後院所有的護衛一半是自家人,一半是楊家女騎軍。原先知府派的人,還有商家派的護衛都被打發到了外圍。

劉安離開這宅子後對鐵頭吩咐:“鐵頭,給你一個時辰準備,我們去蜀南。然後派信使給段家,讓他們派一個能說話,敢擔事的人出來。若是事事要請教,就別來了。”

鐵頭站在劉安面前:“主君,可要告訴他們來商討什麼事。”

“告訴他們,歸化。”

“是。”鐵頭只是應話,馬上派人去安排。

歸化。

說的好聽一點,就是大理請求大宋,求你收留我們,讓我們成爲大宋直屬小國。說的難聽一點就是,你們大理滅國吧,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劉安又說道:“你親自去蜀地,告訴他們,我要調動兵馬,問各位將軍還有轉運使,我沒有兵符,我的話可有人聽。順便告訴他們,我要段家歸化。若成,蜀地派官員去接收,或不成,蜀軍滅大理。”

“是。”

劉安在屋外的命令很快就傳了回來。

楊九妹對潘秭靈說:“六姐姐,劉學士作事可比姐姐有章法的多。”

“那當然。”潘秭靈驕傲的翹起小鼻子。

楊九妹繼續說道:“這天下,汴梁以北,河北兩路,西北三路,京西兩路都是自家人控制。江南上有駐軍,下有商盟,早就是鐵板一塊。閩越之地因劉學士而富足,開海商富萬民,山越之民早就奉劉學士爲主。”

“廣南兩路已經在韓國公控制之下,唯有巴蜀。劉學士這是在等巴蜀表一個態度,若巴蜀不從,我們立即調可靠的兵馬護劉學士從長江南下,到了徽州便是我們的地盤,無論作什麼,都不怕。”

話說,劉安派鐵頭去傳話。

渝州知府沒有半個字的廢話,調糧草開始往蜀地運,以備大軍出征之用。渝州兵馬選五千最精銳之軍隨糧草一起入蜀地,名爲護糧,實爲給劉安保駕護航。

幾天後,益州路。

大宋川峽四路中,最富,最強的一路,沒有益州路,其餘三路根本就沒有價值。

川峽四路,唯有巴蜀,其餘都是窮地。

巴,就是渝州。

蜀,就是益州。

益州轉運使,林理。林特的族叔,與其父是堂兄弟。

一直以來,所有人都認爲,他和林特是一家人,肯定是一路人。

但未必。

作爲閩越的人,他更在意家鄉人的態度。

在他的下首,坐着十幾名益州的文官。

其中一人上報:“益州大營營門緊閉,從外面看不出動靜,可營內卻是忙的熱火朝天,所有的軍士在整修軍械,營內武官開倉發糧,給士卒們發錢。”

另一人說道:“益州商盟開始整修車輛,大商人開始四處招募民夫。”

林理擺了擺手,示意不用再說了。

然後他站了起來揹着手走了幾圈,輕輕的嘆了一口氣:“看來,劉學士是要問鼎。”

問鼎。

所有人都站了起來。

劉安現在的情況許多人都有猜到,但沒有人說出來過。

林理是頭一個把這個話說出來的。

林理如果說劉安造反,那意思很明顯,他視劉安爲反賊。

說問鼎,這態度就很明顯了。

說完後,林理又問:“有想去汴梁告密的嗎?”

沒人敢回答。

林理笑了:“想去告密,想想自己能不能活着走出巴蜀之地。就算走了巴蜀之地,看能不能靠近汴梁,能不能進汴梁,能不能活着走到皇宮門前。縱然你走到了又如何?縱然你在官家面前親手遞上公文又如何?”

第四六三節 鋼坊的廚子第三零五節 不得不用之人第二七四節 相互試探第四四九節 爲佔大義第四二二節 瞿越皇宮的木料第三十五節 一塊肥肉第三九八節 突然上門的買賣第一四八節 丈人爹暗收人心第二八五節 家眷探班第九十九節 禮花第三一四節 編出來的倭國獻禮第七十五節 臣有一策第三五三節 趙佑務農第四三四節 劉安出海第四七五節 換回劉安第四七一節 雙困第一九一節 穩住,當沒事發生第三節 開榜第三九八節 突然上門的買賣第四四四節 劉安跑了第一五六節 擡價第五十九節 村裡的姑娘第四九零節 契丹分裂第一九零節 趙佑向小財迷挺進第一二零節 皇帝還是膽小第二零零節 嘴遁第二八零節 聖旨到第三六八節 停一次早朝第三六九節 南海的公文到了第一四七節 寇準的小建議第六十節 李沆離京第三九八節 突然上門的買賣第八十節 劉安要鞠躬盡瘁第三二六節 真正的神器第六十二節 浪起來第八十九節 這是一步棋第四九四節 回鄉祭祖第一八五節 潘惟熙人生第一份假公文第三一八節 寇準的妙言第三一四節 編出來的倭國獻禮第一三零節 石保興之死第三六三節 阿蘇山的衛縣令第一二二節 那,鑄幣吧第一二六節 才華橫溢的財迷第二九零節 四道命令第一三三節 是風的錯第四七七節 讓遼軍先花錢第二九八節 雁禮第一三六節 書載血戰七天七夜第一七九節 睿智的畢老相公第十七節 這是有後門的探花第二八零節 聖旨到第三三四節 趙佑有骨氣第二六一節 戰爭還沒有結束第一零五節 幷州派官的博弈第一零六節 大宋第一臭嘴第四零八節 殺豬菜第四零一節 能不能改史第一三三節 是風的錯第四十三節 一夜的奔波第三五七節 不被彈劾也叫官第二五七節 宋遼的軍費第四五八節 脫繮的宋軍第二五二節 坑裡有坑第一五五節 一點小詭計第二七零節 要想富,先修路第二六八節 河北兩路的會議第二八二節 誰沒私心第四六三節 鋼坊的廚子第四五二節 關於那借道打老虎第五十節 我們要作好人第二六六節 高麗宮亂第一六零節 論戰第四一五節 燕雲之苦第一一九節 寇準吃虧第二十六節 結婚了第五零三節 大變第三二四節 有人謀逆第二五一節 皇帝的小算盤第一五九節 拉上寇準打麻將第一三零節 石保興之死第二十八節 洞房第三十五節 一塊肥肉第十六節 披甲上陣第三九零節 筑紫島宋軍第一營第一二零節 皇帝還是膽小第二八零節 聖旨到第三零七節 第一次的九人會議第二九九節 崔家有子第九十三節 效仿白娘子第一五二節 奇怪的家宴第三三五節 憶當年的絲路第二九三節 皇帝很閒第三十八節 潘府家風第一零一節 佈局的開始第七十五節 臣有一策第三一六節 不甘心又如何第二零七節 劉安拜師 上第二十六節 結婚了第三零七節 第一次的九人會議
第四六三節 鋼坊的廚子第三零五節 不得不用之人第二七四節 相互試探第四四九節 爲佔大義第四二二節 瞿越皇宮的木料第三十五節 一塊肥肉第三九八節 突然上門的買賣第一四八節 丈人爹暗收人心第二八五節 家眷探班第九十九節 禮花第三一四節 編出來的倭國獻禮第七十五節 臣有一策第三五三節 趙佑務農第四三四節 劉安出海第四七五節 換回劉安第四七一節 雙困第一九一節 穩住,當沒事發生第三節 開榜第三九八節 突然上門的買賣第四四四節 劉安跑了第一五六節 擡價第五十九節 村裡的姑娘第四九零節 契丹分裂第一九零節 趙佑向小財迷挺進第一二零節 皇帝還是膽小第二零零節 嘴遁第二八零節 聖旨到第三六八節 停一次早朝第三六九節 南海的公文到了第一四七節 寇準的小建議第六十節 李沆離京第三九八節 突然上門的買賣第八十節 劉安要鞠躬盡瘁第三二六節 真正的神器第六十二節 浪起來第八十九節 這是一步棋第四九四節 回鄉祭祖第一八五節 潘惟熙人生第一份假公文第三一八節 寇準的妙言第三一四節 編出來的倭國獻禮第一三零節 石保興之死第三六三節 阿蘇山的衛縣令第一二二節 那,鑄幣吧第一二六節 才華橫溢的財迷第二九零節 四道命令第一三三節 是風的錯第四七七節 讓遼軍先花錢第二九八節 雁禮第一三六節 書載血戰七天七夜第一七九節 睿智的畢老相公第十七節 這是有後門的探花第二八零節 聖旨到第三三四節 趙佑有骨氣第二六一節 戰爭還沒有結束第一零五節 幷州派官的博弈第一零六節 大宋第一臭嘴第四零八節 殺豬菜第四零一節 能不能改史第一三三節 是風的錯第四十三節 一夜的奔波第三五七節 不被彈劾也叫官第二五七節 宋遼的軍費第四五八節 脫繮的宋軍第二五二節 坑裡有坑第一五五節 一點小詭計第二七零節 要想富,先修路第二六八節 河北兩路的會議第二八二節 誰沒私心第四六三節 鋼坊的廚子第四五二節 關於那借道打老虎第五十節 我們要作好人第二六六節 高麗宮亂第一六零節 論戰第四一五節 燕雲之苦第一一九節 寇準吃虧第二十六節 結婚了第五零三節 大變第三二四節 有人謀逆第二五一節 皇帝的小算盤第一五九節 拉上寇準打麻將第一三零節 石保興之死第二十八節 洞房第三十五節 一塊肥肉第十六節 披甲上陣第三九零節 筑紫島宋軍第一營第一二零節 皇帝還是膽小第二八零節 聖旨到第三零七節 第一次的九人會議第二九九節 崔家有子第九十三節 效仿白娘子第一五二節 奇怪的家宴第三三五節 憶當年的絲路第二九三節 皇帝很閒第三十八節 潘府家風第一零一節 佈局的開始第七十五節 臣有一策第三一六節 不甘心又如何第二零七節 劉安拜師 上第二十六節 結婚了第三零七節 第一次的九人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