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見劉文靜 李氏
黃昏落下。
晉陽城內不僅僅沒有冷清蕭條多少,反而隨着一間間酒樓門前,女子那熱情攬客的聲音,增添一抹色彩。
縣令府邸內,四十七歲的劉文靜與四十三歲的裴寂,是多年好友,在晉陽城的日子裡,凡有空閒,二人都會聚在一起,互相飲酒閒聊。
“大人,門外溫校尉、伏校尉求見!”
一名家僕來到屋內,對着劉文靜稟報道。
“喔?”
聽到家僕的話,劉文靜與裴寂對視一眼,隨後紛紛笑起來。
“把人請進來!”
劉文靜吩咐道。
隨着僕人離去,沒多久,就看到溫大有帶着伏子厚,來到屋內。
“拜見劉大人,裴大人!”
“伏子厚,拜見劉大人、裴大人!”
伏子厚跟着溫大有一起,對着劉文靜與裴寂行禮道。
劉文靜與裴寂也擡手回禮,先是回禮溫大有,隨後看向伏子厚。
“聽聞昔日賊寇張金稱,爲一少年郎所敗,文靜早有敬仰之心,如今見到,當真是少年英雄啊!”
劉文靜對着伏子厚讚譽道,隨後與裴寂對視一眼,紛紛笑起來。
“子厚年少,不過一時僥倖!”
伏子厚再次擡手說道。
劉文靜看着伏子厚的模樣,笑了笑,沒有再說什麼。
伏子厚看到一旁溫大有的家僕,把兩個小箱子,以及綢緞端過來。
“今日深夜前來拜訪,子厚所備一些心意,還望劉大人、裴大人不吝收下!”
伏子厚擡手看向劉文靜、裴寂說道。
看到這一幕,劉文靜與裴寂眼神一變,似乎想到什麼,卻不動聲色的故作好奇、疑惑的神情。
“子厚乃是李老孫婿,如今來到晉陽,擔任東城領兵校尉,日後還請劉大人、裴大人,能多多照顧!”
溫大有這時候接話,笑着看向劉文靜與裴寂說道。
“今日說起來,也是碰巧,離開鷹揚府時,彥將方知此事!”
溫大有有些惋惜的嘆口氣。
彥將是溫大有的字。
眼下把經過與來意都說出來,收不收,溫大有就看劉文靜與裴寂的決定。
“東城?”
劉文靜微微皺眉,隨後先擡手示意請溫大有、伏子厚入座。
見狀,溫大有與伏子厚,紛紛鬆口氣。
在接下來的閒聊中,溫大有也一臉笑意,把伏子厚的擔心,與劉文靜、裴寂說出來。
“呵呵呵呵~!伏校尉,過於多慮!晉陽城乃是天險!何人敢來?”
裴寂這時候也笑着,看向伏子厚,搖了搖頭。
溫大有與伏子厚來到劉文靜這裡,能多備着一份禮,隨時爲自己準備,這樣裴寂生有一些好感。
“伏校尉初來晉陽,恐還不知其險要!”
劉文靜也笑着點點頭。
伏子厚聽着裴寂與劉文靜的話,露出羞愧的模樣,但想了想,還是擡起手。
“見過賊人兇狠,子厚實有不安,不滿劉大人、裴大人,今夜子厚前來,便是想請求劉大人,能夠准許,子厚在東城城外,帶領百姓,挖一條護城河!”
伏子厚說話間,看向劉文靜、裴寂一眼,隨後低下頭,故作不好意思的模樣。
溫大雅看着伏子厚,其實一開始並不贊同伏子厚的舉動,不過礙於伏子厚一直請求,猜到定是伏子厚對潘長文,太過憂慮,不忍伏子厚日後一直提心吊膽,這才答應下來。
“護城河?”
劉文靜、裴寂聞言,二人對視一眼,隨後很快便想到伏子厚此舉的深意。
看着伏子厚備上的小箱子,還有綢緞,看着年紀輕輕的從六品奮武尉,深夜來到府邸,請求自己,劉文靜心裡很是得意。
“雖說沒有賊寇,但挖掘護城河,也是善舉,既然伏校尉有未雨綢繆之心,此乃好事,文靜怎會拒絕!明日文靜便會將此事,上呈潘將軍!”
劉文靜笑着說道,擡手撫摸鬍鬚,算是答應下來。
這溫家溫大有,少有求人,加之既然少年是李綱的孫婿,還備上厚禮,劉文靜於情於理,都不會拒絕。
“多謝劉大人!”
伏子厚看向劉文靜,起身感激道。
看着劉文靜擺手示意不用多禮,伏子厚這才坐下,隨後便聽着溫大有與劉文靜、裴寂寒暄閒聊。
不多時。
一個年近四十的婦人,便來到屋內,讓僕人把酒菜備上來。
伏子厚見狀,知道自己若是沒有猜錯,這個婦人應當便是老師的親姐。
“子厚,這便是劉夫人,李氏!”
溫大有看着在劉文靜的示意下,李氏讓僕人把伏子厚帶來的禮帶下去,於是對着伏子厚介紹道。
“子厚,拜見夫人!”
伏子厚起身,擡手認真的對着李氏行禮,彎腰下去。
正堂內,別說劉文靜與裴寂,就是溫大有,也沒想到伏子厚會如此認真的行禮,完全一副後輩的姿態。
“夫人,這子厚別看年少,但可是陛下賜封的奮武尉!”
劉文靜看着伏子厚把自己的地位,擺放如此之低,四十多歲的年紀,虛榮心當真是滿足,於是對着妻子笑道。
“無需多禮!無需多禮!” 李氏也沒想到,面前這個年紀輕輕的少年,居然是從六品的校尉,連忙笑道,讓伏子厚不用如此客氣。
伏子厚放下手,看着李氏和善的招呼自己吃飯,點點頭,隨後跪坐下來。
望着李氏那上年紀的面孔,等李氏離去,伏子厚這才收回目光,聽着溫叔伯與劉文靜、裴寂交談。
直至夜深。
伏子厚方纔與溫大雅離開府邸。
等溫大有與伏子厚離開,裴寂方纔看向劉文靜。
“這伏子厚如此年輕,便受封奮武,爲潘長文不喜,眼下挖渠以自污示弱,有溫氏照顧,想必日後,潘長文定也不會爲難!”
裴寂說道。
什麼擔心賊寇,別說劉文靜,就是裴寂都看得出,那伏子厚是想通過自貶的方式,消除潘長文的敵意。
“的確如此!”
劉文靜點點頭,深深嘆口氣。
“潘長文此人之心性,不足爲事!不過那趙文恪,怕是定會藉此機會,討好潘長文!”
劉文靜說道。
劉文靜很看不起潘長文,在劉文靜眼裡,潘長文除了出身,無論才能還是品行,都遠遠不如自己。
不僅僅是潘長文,就是那勢利的趙文恪,劉文靜也看不上眼。
……………………
次日。
伏子厚早早便在溫府家僕的幫助下,帶着行李,離開繁華熱鬧的西城。
乘船渡過汾河。
對比西城,東城無疑要小很多,但這個小,也僅僅是對比西城。
在昨日溫叔伯的介紹中,伏子厚已經得知,東城城牆總共差不多十一里,而駐守東城的鷹揚府步卒,不過一千多人。
除去東城西面是汾河,其他三面城牆的守軍士卒,也不過能分到三四百人。
“拜見校尉!”
“拜見校尉!!”
城門下,看守城門的將士,看到伏子厚的將印,連忙行禮。
“去通知東城所有旅帥,隊正,去我的住所!”
伏子厚對着士卒吩咐道。
“諾!”
士卒聞言,連忙進入城內,去通知東城的旅帥、隊正。
伏子厚也跟溫氏僕人進入城內,而一入城,東城與西城的差距,便瞬間突顯出來。
對比西城,東城的街道不僅小一些,而且人來人往,十分擁擠,很多衣衫襤褸的百姓,都三三兩兩坐在街道旁,有的聊着天,有的跪在地上乞討,甚至很多都是售賣兒女。
在東城裡,伏子厚沒有看到一絲一毫的繁華,更多的是百姓的生存。
在東城的住所,與在西城差不多大,都是一間院子,區別是在東城的院子中,沒有大樹,空蕩蕩的院子中,就連放置木柴的地方,都只有五六根小小的那種。
沒多久。
就有六名身穿衣甲的男子來到院子裡,看到伏子厚,紛紛擡手行禮。
六人中,統領兩百五十人的旅帥,僅有兩人:胡靖淵、殷天縱。
其餘四人,都是統領五十人的隊正,分別是賴伯、周興堯、馬虎兒、吳六子。
“奮武尉,伏子厚!”
伏子厚擡手對着幾人回禮,放下手,隨後看向胡靖淵、殷天縱。
“軍中缺人,無人能頂上來?”
伏子厚輕聲詢問道。
胡靖淵、殷天縱聽到伏子厚的話,面面相覷,笑了笑,想要對着伏子厚稟報,卻又不怎麼敢開口。
總不能說這一年多來,不管與賊人交戰,還是去營救皇帝,他們都是多死傷,無立功……
這要是傳到守將潘將軍耳中,弄死他們就是一句話的事情。
“稟校尉,未有安排!”
胡靖淵想了想,委婉的對伏子厚說道。
伏子厚看着這些人神情中,有些害怕的模樣,也意識到什麼,點點頭。
看着眼前這六人,讓伏子厚鬆口氣的是,除去胡靖淵四十歲左右,其他五人,都是二三十歲。
“等會隨我去一趟兵營,除守城外,召集其餘所有將士!”
伏子厚開口囑咐道。
原本伏子厚還以爲,東城將領不少,爲人蔘差不齊,需要觀察甄別一番,讓自己心裡有個大概。
結果沒想到,將領總共都纔有六人。
這第一次統領正規鷹揚府士卒,伏子厚便清楚的體會到,這些年楊廣抽調兵馬攻打高句麗,以及天下賊寇四起,讓隋朝軍隊出現多大的人員危機。
“喏!”
聽到伏子厚的話,胡靖淵、殷天縱等人,紛紛拱手接令。
隨後聽到伏子厚詢問兵營將士的情況,士卒年紀,家中親人之類的,作爲隊正的賴伯、周興堯、馬虎兒、吳六子紛紛把所知道的,全部告訴伏子厚。
一旁作爲旅帥的胡靖淵、殷天縱二人,聽到伏子厚的詢問,隱約察覺到,這次來的校尉不僅年輕,而且似乎與其他校尉有些不一樣。
注:宛丘城,有關伏子厚推測盧明月的事情,只在郡望少部分人之間傳開,像滎陽鄭氏、韋氏這些知道。
在其他家族,以及各地官員之間,根本不知道這件事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