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拜訪溫家
從鄠縣前往太原,需要原路返回,途徑長安等各城邑,一路回到大河,再由大河往北前往汾陰、龍門,經絳郡、臨汾郡、西河郡,方纔能到達太原郡的疆域。
伏子厚駕着馬車,期間途徑絳郡時,因此前李淵領兵,方纔招撫絳郡的反賊人馬,故而伏子厚並沒有碰到什麼危險。
而後經過玉璧,也親眼看到大名鼎鼎的峨眉臺地天險。
唯一可惜的是,在之後的日子裡,經過西河郡的平遙縣時,因爲李承智不在,看着壯觀的平遙城,伏子厚也沒有逗留的心思。
平遙城位於西河郡以北,沒多遠就是太原郡。
而進入太原郡疆,沿着官道第一個經過的城邑,便是祁縣,這也是太原溫氏的故居。
伏子厚按照李阿翁的囑咐,來到溫氏府邸拜訪。
與溫氏僕人說明來意後,看着僕人快步進入府中。
沒多久,伏子厚便看到三個身穿士服的年輕男子,帶着僕人快步走出來。
“溫無隱,見過伏家郎君!”
“溫瑾!”
“溫振!”
溫無隱率先對着伏子厚擡手行禮,溫瑾、溫振也紛紛擡起手行禮。
“伏子厚,見過三位溫家郎君!”
伏子厚擡手還禮道,看着溫無隱熱情的邀請自己進入屋子,溫瑾、溫振的眼神也滿是親近,於是點頭,知道日後要倚仗溫氏,故而並沒有過多客套。
溫氏的府邸正堂內。
伏子厚一進入其中,便看到正堂兩旁一張張木桌後,都跪坐着男子,一眼掃去,不下二十多人。
如此多的溫家人聚在一起,伏子厚能看出,顯然已經有客在。
但來都來了,伏子厚自然不可能直接離去。
在溫無隱的介紹中,伏子厚率先對着正堂上,跪坐的溫家老者行禮,其次便是年紀次之,跪坐在正堂一旁木桌的溫大雅。
年紀四十三歲的溫大雅,父親是溫君悠,已經不在人世,如今上方的溫老,乃是其叔父。
溫大雅有兩個兒子:溫無隱、溫釋允。
溫大有膝下四個兒子:溫瑾、溫瓚、溫瑜、溫璩。
溫大臨有兩子:溫振、溫挺。
這是溫大雅三兄弟的後人一脈,而正堂上的溫老一脈,也有十多人。
不過伏子厚清楚,與李阿翁關係好的,是伯父溫大雅兄弟三人及其後人,對於溫家其他族人,李阿翁既然沒有開口提及,那麼大概率是不能太過依靠。
“子厚,這是天水城,武家的叔伯……”
在隨後溫無隱的介紹之中,伏子厚這才知道,原來今日過來溫家拜訪的人,乃是住在太原郡,距離祁縣不遠的文水城武家,武士棱、武士彠兄弟二人。
聽到武士彠這個名字,伏子厚腦海裡,第一個冒出來的,便是武則天。
伏子厚做夢都沒有想到,會在這樣的場合下,見到武則天的父親。
“子厚,拜見武家二位叔伯!”
伏子厚擡手行禮道。
武士棱、武士彠雖然與伏子厚不熟,但方纔從溫家僕人的口中,得知這少年乃是李老李綱的孫婿,故而眼下也十分客氣的擡手還禮。
禮畢後。
伏子厚在溫無隱的帶領下,跪坐在溫大雅一旁的另一張木桌後。
從位置就能看得出,因爲李老的關係,溫無隱等人對伏子厚,很是關照、上心。
“賢侄,李老可還好?”
看着伏子厚入座,溫大雅開口詢問李老的情況。
溫大雅的父親,與薛老薛道衡、李老李綱,乃是至交好友,溫大雅兄弟三人,當年多受李老恩惠,故而眼下看到李老的孫婿伏子厚,便想知道李老如何。
“溫叔伯放心,李阿翁一切安然無恙!”
伏子厚拱手說道,隨後從懷中,掏出李老的書信,雙手遞交給溫大雅。
正堂內。
溫家衆人以及武家兄弟二人,看着伏子厚,其實都有打量的心思,畢竟這少年居然是李老的孫婿,並非大姓,故而他們都很好奇,這少年有過人之處。
這時候,衆人就看到溫大雅突然驚訝的放下書信。
“賢侄是去晉陽鷹揚府,擔任校尉?”
溫大雅看着年紀輕輕的伏子厚,一臉詫異。
“什麼?校尉!”
“他是校尉?”
聽到溫大雅的話,別說正堂上的溫老,就是正堂內溫無隱、溫瑾、溫振等人,還有武士棱、武士彠二人,全都一臉震驚的看向伏子厚,隨即面面相覷的對視一眼。
“伏家小郎君,乃是校尉?”
正堂上的溫老,此刻也忍不住輕聲詢問道。
“子厚此前時逢機遇,獲陛下賜封奮武尉,前往晉陽鷹揚府領兵!”
伏子厚對着溫大雅、溫老說道。
這時候,原本還在打量伏子厚的正堂衆人,此刻望着伏子厚的眼神,已然改變。
就連溫老與其一脈的叔伯,看向伏子厚的眼神,都熱情許多。
溫瑾、溫瓚、溫瑜、溫璩兄弟四人更是一臉苦笑,不曾想,年紀輕輕的伏子厚,居然是父親的同僚。 很早的時候,他們父親溫大有,就在李老李綱的推薦下,擔任羽林騎尉。
如今就在太原鷹揚府領騎兵。
“賢侄如此年輕,便是校尉,當真前途無量啊!”
溫大雅有些感慨的說道,怪不得少年會是李老的孫婿,當真不能貌相,年紀輕輕就已經是奮武尉。
隨後溫大雅看着書信,將書信緩緩收起。
“如今二郎就在晉陽城,統領鷹揚府騎兵,賢侄日後去到晉陽城,便將書信送與二郎,二郎看過,定會與賢侄細說晉陽一二!”
溫大雅把書信,還給伏子厚。
“子厚,多謝叔伯!”
伏子厚雙手接過書信,拱手感激道。
看着溫家衆人,方纔在祁縣城外,伏子厚便看過祁縣的城池防禦。
對於數百人,數千人的普通盜賊,祁縣的城牆足夠防守,但是對於三個月後的十萬賊寇,恐怕祁縣根本無法抵擋。
何況與張金稱不同,魏刀兒這羣超過十餘萬的賊寇規模,在這數年間,早已擁有攻城的大型機械。
伏子厚清楚兩個月後,必須要把溫家給接去晉陽。
正當伏子厚想要藉機詢問溫大雅北方一衆反賊的情況時,就突然聽到武士彠的聲音。
“伏校尉既然也去晉陽,不如一起同路,也好有個照應!”
三十八歲的武士彠,開口對着伏子厚說道。
武士棱也在一旁點點頭,他們兄弟二人的來意,其實與伏子厚也差不多,不過不同的是,他們是帶着不少錢財厚禮而來。
“二位武家叔伯,也要前往晉陽?”
伏子厚擡起手,有些疑惑的看向武士棱、武士彠。
“賢侄不知,武家四郎此番也是去晉陽,擔任晉陽鎧曹!日後賢侄與武家四郎,定是多有來往!”
溫老扶着長鬚,笑着對伏子厚解釋道。
地方鎧曹,往日負責管理士兵的裝備與儀仗,各地鎧曹品級是七品上至八品下之間,而武士彠是晉陽鎧曹,比伏子厚的從六品,僅少一個級別,屬於七品上。
“原來如此!子厚道路不熟,恐還勞煩二位叔伯關照!”
伏子厚連忙擡手,對着武士彠行禮,示意勞煩武士棱、武士彠二人。
整個過程中,伏子厚並沒有因爲高一個級別,而有絲毫驕傲。
“伏校尉過謙!”
看到伏子厚的舉動,武士彠也連忙擡手回禮。
禮畢後,望着年紀輕輕的伏子厚,聽着伏子厚知道自己是鎧曹後,依舊一口一個叔伯,武士彠心裡滿是好感。
眼下都已經這麼大的歲數,在是同僚的情況下,無論是誰,都不希望被一個小輩輕視。
隨後。
在溫家正堂內,隨着衆人交談,溫老也詢問伏子厚的家裡情況。
當得知伏子厚的父親,昔日是一個商人時,溫家衆人滿是意外,反觀武士彠眼裡露出喜色。
“賢侄父親也行商?”
武士彠滿是好奇的說道。
原本對伏子厚便很有好感,聽到伏子厚的父親是商人,武士彠看着伏子厚,心裡更是喜歡。
“是!昔日家父爲養活一家老小,常走異地,風餐露宿!”
伏子厚擡手說道。
對於父親是商人的事情,伏子厚不可能隱瞞,並且也不會隱瞞,天底下沒有不投風的牆,當初在蓨縣,都會有人去查探自己家的消息,更別說日後。
與其藏着掖着,不如大大方方的說出來,自不覺自愧,便不懼他人眼色。
“其父,當是丈夫!”
武士彠聽到伏子厚的話,對於伏子厚的父親,直言評價一句。
這句話落在溫老,以及溫老一脈的子弟耳裡,心中並不怎麼贊同。
但對於武士彠會說出這樣的話,溫老等人都沒有意外。
武家是天水大家,族人世代行商,其財富世代累積。
這些年,武士彠憑藉家族深厚的錢財,與弘農楊氏、隴西李氏、安定牛氏多有來往。
他們甚至聽說,前段時日,深受皇帝楊廣器重的李淵,在絳郡、汾陽郡領兵時,便多去武士彠家中居住。
商賈出身的武士彠,自然不會看不起同是商人的伏子厚父親。
溫家府邸裡。
聽到正堂內有一個十分年少的奮武尉,後院中的溫氏衆多婦人,紛紛有些好奇。
而溫家的年輕妙齡女子,則沒有那麼多顧慮,帶着好奇,紛紛來到正堂後,壓着腳步,透過可以觀察的地方,一個個偷偷看向正堂內。
注:歷史上溫大有被李綱推薦爲羽林騎尉,在李淵起義的時候,與兄長都在李淵左右,不過似乎立場不堅定,不屬於十七個功臣之一,缺乏史料記載。
另:在史料中,武士彠是李淵在招降臨汾郡、絳郡的時候深交的,是李淵心腹中的心腹,帶概率是李淵需要武家的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