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 政亂人思變

開春的長安城內,正是一片桃李芬芳、柳芽新綻、楊絮扶搖之時;

只是街市上頻繁巡禁的金吾子弟和不良人,以及不管在夜裡被凍斃、餓斃多少,也依舊如頑強如野草一般不停冒出來,蓬頭垢面肌膚在房前檐下的饑民、貧戶;多少讓這所天下首善之地的帝京氣象,多少蒙上一層蕭條、敝落的氣息和氛圍。

而在大慈恩寺、曲江、芙蓉園、龍首原,等往年例行春遊行人如織的名勝所在,也是蕭疏、清冷的景象爲主要基調。

至於散佈城郊外渭水沿岸、壩上原本風景如畫的園林莊墅,更是充斥着許多拿刀持棒,還提拎着鑼鼓響板的僕役和奴婢、部曲;因爲就在京畿道稍遠的地方,就已經出現了光天化日之下殺人劫道的事情了。

哪怕那些巡曳在其間的內州團練和捕盜軍吏,隔三差五的都能砍掉一批人來證明“盜賊已磐”,但是在大白天裡依舊有被殺掠而剝光光的行旅屍體,層出不窮的出現在官道和直道附近。

而作爲大唐中樞最有權勢的人物大阿父田令孜的宮外宅,位於光化坊內幾乎佔據小半區域的園子裡,卻是已經多日沒有奏響起大阿父所喜好的《清枝樂》了。這種異於往常的風向標,不免讓宅邸上下的各色人等都心思揣揣起來,日常行舉小心翼翼的大氣不敢所出。

然而,在田宅大園腹地的浣月池畔,一處滿是珠光寶氣的重華閣中。

五短身材而有些土肥圓的樞密使兼神策中尉田令孜,與相貌魁偉堂堂,儒雅卻又有些凌厲的宰相豆盧緣,對坐在一起。只是他們的表情和神態上卻是顛轉了過來。謹小慎微的豆盧緣與雍容閒淡的田令孜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作爲外朝中樞政事堂中的宰相們,也各自代表了外朝之中不同派系。而與出身山東氏族五姓七望之家的鄭畋,或又是盧攜式科舉出身兼做的老派官僚淵菽不同;

豆盧氏乃是北朝後燕慕容氏的別支,算是代北勳貴體系的末裔之一;因爲開國時與傳統山東士族的鬥爭,而得以官至宰臣,名列宰相世系之一。至於豆盧緣他本身,則有代表了朝廷當中門蔭出身和近臣資望出身的羣體。

因此,歷朝歷代沿襲下來,他們與這些天字側近的宦者們由此形成了,既有競爭又有天然同盟和親附的關係;而隨着乾元、大曆以來宦者們專權廢立天子於內,凌迫宰相而索納恩結藩鎮於外;這些選拔出來的侍御近臣,不是成爲把持大內的常侍們附庸和爪牙,就是被迫外放遠走或是流徙他鄉。

就像是那位曾經與大阿父分庭抗禮的“大內兩頭羊”之一的楊復光,可是號稱十八假子鎮關東的存在;身爲一任宰臣,若是內無大宦爲奧援,外無藩鎮爲呼應的話,那是基本不要想完成自己任其,甚至相對體面的告老致仕的。

因此,豆盧緣哪怕在朝堂上也是以尊禮森嚴而不苟言笑著稱,但是在這位田舍翁一般的田大父面前,卻是根本拿捏不起任何的架子和體面來。哪怕對方在他面前看毫不體面的大快朵頤,也似做如沐春風一般的生受着。

澄淨如霜雪一般的玉盤裡,正擺放着來自外地貢入柑、橘、林檎、沙果等切好,又用配料新醃漬的數色果食。而直到吃的滿袖滿案上都是汁水淋漓,田令孜這纔有些心滿意足獲得停下手來,對着豆盧緣慢條斯理的道。

“正曹也可受用一二啊,這可是東川八百里加急送過來的稀罕時令。。如今東南僅爲賊患而嶺外斷絕之下,也就剩這一路尚可貢京了,比得上當年專供太真的嶺南之荔了。。”

“田公說笑了。。”

豆盧緣得體而毫無尷尬的笑道。

“我可不是說笑啊,那些人老說我勞民傷財專供自身,又屢屢非論在君前失儀無禮。。”

田令孜卻是擺擺粗短的手指道。

“卻從不體諒,這是大家念我老邁不堪,特地給下的一番恩德啊;我眼見剩下的時日已久不多了,別的眼睛無所求,也就剩下這點兒果食的所好了。正所謂是能吃上一日,就算是一日了。。”

豆盧緣微微笑而不語卻是心道,但凡是過往覺得您老邁可欺的人,只怕是骨頭埋在土中都要酥爛了吧。

“當年咱出身那個破家困苦的啊,只有拿山野裡的酸澀果子來果腹。。。。。唯有被賣進宮裡之後才第一次嚐到了肉味。。。這麼多年頭過去啥也都受用過了,就落下這個喜歡果食而吃不夠的毛病啊。。”

“這是鎮海周(寶)正榮轉道海路,所呈送而來的密信和手札。。”

絮絮叨叨了一堆之後,田令孜這才指着邊上一個銀盤裡的事物,開門見山的道。

“指告某人與賊暗通,而藉以自肥不臣的心思呢。。眼看盧子升那頭是自顧無暇的,我這纔想與你打個商量呢。。”

“敢問,田公可有什麼吩咐。。”

豆盧緣卻是眼色閃爍而心中一動道。

而在一街之隔專供朝臣覲見後休息,而可以清晰聽到園中聲樂的待漏院中,亦是有好些位冠帶朱紫的官員,也在私底下議論紛紛和攀談當中。因爲從某種意義上說,這裡也是長安城中消息最爲靈通的所在之一了。

“你也是來拜求相公麼。。”

“求個準信,姑且心安而已。。可曾聽說了。。”

“東南的輸供和漕給已經斷絕了數月之多,天子行進遊獵北苑,宮臺省卻連內庫例行的賞賜都拿不出來,最後還是大阿父自掏私囊給對付過去的。。”

“這個高渤海真是庸饋不堪了麼,還號稱什麼南天一柱,國之壁城;也不過是如此格局爾。不但沒能光復東南漕輸,反倒是面賊無力而只會退守自保。。還稱病不肯出兵,”

“你知曉他新近的奏疏是怎麼說的麼,‘黃巢賊六十餘萬衆屯聚天長,距我城不到五十里。’又稱麾下行營兵馬多有殘損,堪堪自能據以。。”

“如今更是自言老邁且風痹日重,無力領軍討賊;現今只能自保一方而不敢擅專;其它地方還請朝廷命令各地及將士加強戒備,奮力抵禦。。。”

“要說他當初勸退朝廷各路兵馬的時候,怎麼就不見得如此‘謙讓禮順’呢”

“那朝廷的一向支應怎麼辦,百官的糧料俸祿、關內諸軍的衣糧賜和行裝錢,拱衛各鎮的例行撥付和恩賞,又當如何着落呢。。”

“無非就是開源節流的手段而已,大中、鹹通年間,又不是沒有過聖主帶頭消減用度,百官減祿備賊的舊事。。至於開源。。”

“難道那位盧大相打算效法乃祖上,再開《南郊敕》。。。”

“《南郊敕》又算的了什麼;經過了大阿父的那些手筆之後,如今京中的邸店、質鋪、錢櫃和行棧、轉房,東西市裡的行商坐戶,尚有多少可以繼續蒐括的漏網之魚麼。”

“我聽說乃是有意請聖主重開斜封敕故事,准許天下軍民百姓輸粟報國,以其多寡授予相應的品秩、爵祿和職事。。”

“又令京中但凡遷轉新職,或是放官外任者,都需以品秩和職事來輸錢報效呢。。”

“這這,這不就是恆靈之主西園賣官的故智麼。。盧子升也太不講究了,這是爲了保住權位而慌不擇路了麼。。”

“你難道不知道的麼,那東都。。。”

這時候,卻是有一名奔走往來堂後官之間的役使,摸門貼牆的走了進來,對着其中一位小聲的交代了幾句。然後就見這名山鬍鬚臥蠶眉的朝臣,不由大聲對着左右宣佈起來:

“大阿父已經說動了聖主,由政事堂值守的豆盧相公發出堂貼,召喚鄭留守和崔分司,以備君前軍國訾議和討賊要略呢。。”

“濟時相公和崔菩薩(殺生)要回來了?”

衆人不由的面面相覬覦到,卻是在各自臉上看出諸如幸災樂禍、悵然落失,驚慌失措;或又是期許依然、有所振奮乃至的複雜表情來。

。。。。。。。。。。

“黃王希望儘早舉辦婚事,以爲振奮人心和鞏固盟誓。。”

而在江寧城中,正在接收和整編一股股敗退下來義軍的周淮安,突然接到類似的消息直覺有些驚訝和錯愕;隨即就吩咐道

“聯繫得力人手和內線,不要吝惜金帛和好處,想辦法在宣州軍府那邊儘量打探一番。。”

然後,他卻又在意外和揣測之餘突然產生了一個不算是空穴來風的念頭。

“也許該思量歸去之事了。。”

因爲他突然有些回味和反省起來這段時間的作爲種種。自己出來的初衷不過是爲了推動和促成義軍主力的北伐,並且進行相應事態的佈局和謀劃。但是身在此山中卻不免一葉障目,深陷其中難以自拔而渾若未覺,在這裡已經盤恆的夠長時間了。

雖然還有來自江陵方面的水陸輸送便利的支持,但是距離廣州所在嶺外地盤卻是有些遠了去了;哪怕是通過路線最近的韶州、虔洲、撫州、饒州、宣州一線來傳達消息,怕也是沒有大七八百里的距離。

而且其中還有相當的地段,是處於土團或是官軍殘餘佔據的危險區域,根本無法提供穩定的輸送往來渠道。至於通過江陵的長江水道,折轉到嶽、潭、衡、郴、連,最終越過五嶺之一的騎田嶺,抵達嶺外更是要繞上一個上千裡的大圈子。

相應的民力、物力和其他資源的消耗可以說是與日俱增,而直接或是間接的所獲卻是在逐漸的遞減;畢竟,來自各部義軍的購買力和戰利品的存量,終究是有所上限而不是源源不絕的。

雖然以嶺東所在珠江流域和潮汕平原,目前從賬面數字上看尚且可繼續維持和供養,持續若干年的作戰所需;但是卻要考慮到將來遇到災荒和其他變故的應急手段,斷然是不能將儲備給耗用道危險水線以下的。

而在這出陣的其間,正在進行後續改造工作的嶺西各州,因爲與本地土蠻、豪強積累下來的矛盾激化,而再度發生了好幾次騷變;甚至有一處新設立的屯所被搗毀和焚掠,只是都已經被來自廣州方面的後援給鎮壓下去。

而在湖南境內,除了水陸沿線控制住的重點要衝和大小城池以外,各地尚有好些尚未收拾乾淨的土團和山夷,甚至盜匪、流寇的殘餘,在保持零星的活動或是暫時躲藏起來。需要進一步的追加投入的力量,同時建立更多的屯所和編管地,來分割和封鎖其活動的範圍和藏身的區域。

而來自北面的官軍雖然被境內的騷擾攪動的焦頭爛額,但是一旦得到朝廷方面下定決心不遺餘力的支持,依舊是不得不要面對和正視的威脅。

而佔據了湖南西部幾個州的地方勢力,雖然目前礙於相互牽制而有求於外的大勢,明面上正在向江陵有所示好和互通往來,但是一旦情況有變或是看到足夠利益的話,保不準他們會採取怎樣的舉動和行爲來。

因此算起來,江陵這個北上的橋頭堡和前進基地的核心地帶,也不見得是如何的保險和萬無一失了;但是就算想要藉故班師的話,也不能隨隨便便的說走就走。

背盟坑人自壞名聲和口碑還在其次,關鍵是前些階段以來義軍在江南各地,所積累起來的優勢和上風卻是不能夠這麼白白放棄掉的。或者說將局面推動和催化到現在這個程度,太平軍已經沒有那麼好抽手而置身事外了。

就算是將來想要回歸,最起碼也要官軍和地方武裝的有生力量,給打垮或是打痛了纔有可能獲得一個從容安排轉進的空窗期,和來自名聲上的足夠威懾力。

這就需要放棄原本隨義軍大流大流一起見機而動,只偶爾在關鍵點面發揮作用,其他時候悶聲發大財的策劃和打算;採取一個短期內更加具有積極主動性的戰略策劃,和戰術層面上的突破了。

第五章 還是活着二第四百七十九章 惟德被生民第722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下)第二百零六章 交州第811章 乃知兵者是兇器(中第五百零二章 客路山川生日發(下)第二百三十六章 再定3第一百二十章 貢船(下第三百八十七章 血灑陣雲飛(續第二百九十四章 城池未覺喧(中第三百七十七章 既喜朝聞日復日第三十八章 優待第三百七十二章 人心苦未平(續第一百零七章 暮雨第五百零五章 將軍仗節鎮巴邱(中)第二百九十二章 南北路人絕(下第三百六十章 因思利弊難(續)第八十三章 各般第二百零六章 交州第730章 傳道單于夜猶戰。第953章 孟冬沙風緊第676章 會作王門曳裾客(續第五百三十六章 世事漫散隨流水(續三第1015章 徵師屯廣武(續第809章 人生只合揚州死(續二)第977章 彎弓射賢王第1045章 雁行緣石徑(續第741章 爲君一行摧萬人(中)第二百三十八章 再定5第六百一十八章 妙盡戎機佐上臺(下第五百零四章 將軍仗節鎮巴邱第二百八十一章 輾轉第767章 問之耆老何代人(下第五十章 餘響第822章 禾黍不獲君何食(下第944章 列卒赤山下(中)第四十六章 心思(五)第五百七十八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七)第五百九十章 嗟爾戎人莫慘然第三百七十七章 既喜朝聞日復日第三百零七章 前路各用心(續第831章 野死不葬烏可食(中)第三百三十一章 等閒平地起波瀾(中第一百二十八章 回想2第四百零九章 猶記登壇日第六百一十一章 南國春光豈再遊第四百二十三章 如今全屬指麾中(續第五百三十八章 底事人心苦未平(中第三百五十七章 因思利弊難第三百五十四章 紅旗捲日鏖水戰第五百八十二章 弓矢新韜士馬殘第四百六十八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下)第四百八十五章 而功施社稷(下第905章 虎竹救邊急第四百三十七章 輾轉不相見第五百六十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二第五百六十二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四第九十六章 潮陽第655章 花滿東南聖主知(續第二百四十五章 意恐第二百八十二章 輾轉(中第二百五十一章 發端第950章 開營紫塞傍(下第四百二十九章 三邊近日往來通(中第1024章 嚴秋筋竿勁(下第三百六十六章 心思荃兮路阻長第779章 無罪見誅功不賞(續二第二百零二章 南天2第978章 彎弓射賢王(中第三百三十三章 等閒平地起波瀾(續第五百九十九章 江東地近保生全(續第二百八十三章 輾轉(下第1025章 嚴秋筋竿勁(續第二百四十一章 亂投3第819章 請君莫奏前朝曲(續二第六百一十九章 妙盡戎機佐上臺(續第五百零十二章 峽江試險眼初開(中第三百五十章 恩詔不念棟樑材。第七十一章 再啓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活第二百三十七章 再定4第五百六十八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十第765章 問之耆老何代人第一百一十五章 港市第962章 畫角悲海月第一百四十三章 遭遇第六百零五章 浙東飛雨過江來(續二第693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中第六百二十章 妙盡戎機佐上臺(續二第924章 推轂出猛將(中第五百四十六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續第三百三章 後事尚維艱(下第667章 馬嘶深竹閒宜貴第1039章 使者遙相望(下第三百五十四章 紅旗捲日鏖水戰第二百三十九章 亂投第五百零十三章 峽江試險眼初開(下第五百三十七章 底事人心苦未平第927章 推轂出猛將(續二第四十四章 心思(下)
第五章 還是活着二第四百七十九章 惟德被生民第722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下)第二百零六章 交州第811章 乃知兵者是兇器(中第五百零二章 客路山川生日發(下)第二百三十六章 再定3第一百二十章 貢船(下第三百八十七章 血灑陣雲飛(續第二百九十四章 城池未覺喧(中第三百七十七章 既喜朝聞日復日第三十八章 優待第三百七十二章 人心苦未平(續第一百零七章 暮雨第五百零五章 將軍仗節鎮巴邱(中)第二百九十二章 南北路人絕(下第三百六十章 因思利弊難(續)第八十三章 各般第二百零六章 交州第730章 傳道單于夜猶戰。第953章 孟冬沙風緊第676章 會作王門曳裾客(續第五百三十六章 世事漫散隨流水(續三第1015章 徵師屯廣武(續第809章 人生只合揚州死(續二)第977章 彎弓射賢王第1045章 雁行緣石徑(續第741章 爲君一行摧萬人(中)第二百三十八章 再定5第六百一十八章 妙盡戎機佐上臺(下第五百零四章 將軍仗節鎮巴邱第二百八十一章 輾轉第767章 問之耆老何代人(下第五十章 餘響第822章 禾黍不獲君何食(下第944章 列卒赤山下(中)第四十六章 心思(五)第五百七十八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七)第五百九十章 嗟爾戎人莫慘然第三百七十七章 既喜朝聞日復日第三百零七章 前路各用心(續第831章 野死不葬烏可食(中)第三百三十一章 等閒平地起波瀾(中第一百二十八章 回想2第四百零九章 猶記登壇日第六百一十一章 南國春光豈再遊第四百二十三章 如今全屬指麾中(續第五百三十八章 底事人心苦未平(中第三百五十七章 因思利弊難第三百五十四章 紅旗捲日鏖水戰第五百八十二章 弓矢新韜士馬殘第四百六十八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下)第四百八十五章 而功施社稷(下第905章 虎竹救邊急第四百三十七章 輾轉不相見第五百六十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二第五百六十二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四第九十六章 潮陽第655章 花滿東南聖主知(續第二百四十五章 意恐第二百八十二章 輾轉(中第二百五十一章 發端第950章 開營紫塞傍(下第四百二十九章 三邊近日往來通(中第1024章 嚴秋筋竿勁(下第三百六十六章 心思荃兮路阻長第779章 無罪見誅功不賞(續二第二百零二章 南天2第978章 彎弓射賢王(中第三百三十三章 等閒平地起波瀾(續第五百九十九章 江東地近保生全(續第二百八十三章 輾轉(下第1025章 嚴秋筋竿勁(續第二百四十一章 亂投3第819章 請君莫奏前朝曲(續二第六百一十九章 妙盡戎機佐上臺(續第五百零十二章 峽江試險眼初開(中第三百五十章 恩詔不念棟樑材。第七十一章 再啓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活第二百三十七章 再定4第五百六十八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十第765章 問之耆老何代人第一百一十五章 港市第962章 畫角悲海月第一百四十三章 遭遇第六百零五章 浙東飛雨過江來(續二第693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中第六百二十章 妙盡戎機佐上臺(續二第924章 推轂出猛將(中第五百四十六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續第三百三章 後事尚維艱(下第667章 馬嘶深竹閒宜貴第1039章 使者遙相望(下第三百五十四章 紅旗捲日鏖水戰第二百三十九章 亂投第五百零十三章 峽江試險眼初開(下第五百三十七章 底事人心苦未平第927章 推轂出猛將(續二第四十四章 心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