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 會作王門曳裾客(中

已經變成一個大工地的江寧城下,預期規劃足足有二十多裡周長的新城圍,已經被插上了許多密密麻麻的木杆,而又用繩線連接起來而形成一道道筆直的界限。

在這些界限當中,只見大片灰褐色的深層泥土,隨着挖掘地基的人羣和裝載往來車馬,而被翻出暴露在空氣中;進而顯露出下面條條塊塊的舊日基址來。

而在通往規劃城區內的各條大小河巷、水道當中,也是被逐段逐片的圍攏和截斷開來,由邊上木質的龍骨車和絞盤輪吊,將河道中挖掘出來的淤泥土石,給輸送到岸邊去。

然後再將預置好得裝滿卵石的柳條筐子和木箱籠,沉置到加寬挖深的河道兩邊深層硬土裡去,作爲壘砌新堤岸的基座所在。

因爲江南地方普遍缺乏合用的大塊石材採集來源,從爲數不多的幾處丘陵山地中開採再裝運過來的成本,更是顯得勞民傷財。

所以就輪到這種在嶺外珠江流域的水利工程當中,曾經大放異彩而建功無數,方便就地取材的預製件派上用場時候了。

而在距離江寧老城稍遠一些的幕府山和紫金山下,則是冒起了一道道的顯眼煙柱。那就是一座座磚窯的所在,對於燒磚製取建材,太平軍也早已經是經驗豐富了。

因此,燒磚的泥土是就近取來的細篩黃粘土,混合以煤矸粉末,然後用江西袁州萍鄉縣(露天煤礦)水運過來的石炭,進行晝夜不停的燒製。

畢竟土窯建好後世可以重複利用的,泥土也是就近取之不絕的。唯一比較大頭花費的就是燃料和人工而已;

因此生產數量一大,每塊磚的成本就一下子分攤下去變得十分的低廉和微薄了;此外預期用來壘砌城牆的粘合劑,則是傳統意義上的三合土。

嶺外雖然早已經有相當規模的原始礦渣水泥產量,但是正所謂是好鋼用在刀刃上的道理,各種關鍵項目上的用途都尚且不及,就更不可能拿來修道城牆了。

不過,傳統意義上的三合土也足夠用了;主要成分是石灰、黏土和細砂所組成,然後在一些多雨或是潮溼的地方,還會加入米漿、稻殼、石膏膩子,比如永定土樓。

反正這個時代大多數城池的城牆,也就是三合土夯實而成的;只是根據地域和環境上的需要而在具體配料上有所差別而已。

只要在用料足夠用心不含糊,一些古代沿襲到近代的城牆和建築,甚至能夠捱得住飛機大炮的轟擊而倖存下來。

而江南的丘陵地帶是遍地的石灰岩和紅粘土、黃壤土,而沙子就更簡單了,在河道清淤的時候就可以隨便挖取。重點同樣是過篩和調製的人工花費。

因此同樣立方的三合土成本,甚至只是燒磚的幾分、十幾分之一。但是對於太平大都督府而言,更關鍵的是這些大型工程,所聚附和徵募過來的大量人手。

雖然江東一片百廢待興而處處需要投入人力物力,但是擠出一些資源來新建一座城池,對於如今太平軍治下四道十路的體量,還是綽綽有餘的。

更何況,儘管後世歷史教科書上,對於這些與民生沒有直接關係的古代大型工程/奇觀性質的建設項目,一直持有某種勞民傷財式的批判和貶義的態度。

但是隻有真正身處其中之後,纔會體會到某種之下而上的傳統慣性和天然的呼聲;因爲,這是一種古典社會中的必然趨勢。

對於交通和資訊都相對不發達的農耕社會而言,也再沒有比大興土木,更容易體現一個王朝和統治者的權威和國力的直觀表現了。

就像是秦始皇留下的長城和兵馬俑一樣,後世每一個見到遺址的人都會不由想起,完成天下大統一的強秦和書同文車同軌的豐功偉業。

而哪怕是漢高祖、漢武帝、唐太宗、明太祖之類在歷史上掛號的盛世英主、明君典範們,也少不了在自己任上大興土木的各種作爲。

就像是歷代帝王所留下的那些山陵舊址一樣,完全可以通過形制和規模來直觀的體現出相應時代,國力的興衰消長的演變過程。

這並不是偶然現象,而是政權實力發展和演變到了一個階段之後的必然結果。因此,周淮安也沒有辦法逆勢而動忽略大衆的呼聲如潮。尤其是在打下偌大的江東三路之後,就更加無法抑制了。

但是相比給個人創造享受條件的營建宮室或是建造山陵什麼的,周淮安只能選擇從無到有建造一座新城,來體現太平軍政權的強大產能和動員、執行力在內的綜合實力。

這樣,作爲大江上下的水路轉運樞紐,任何往來和經過此處的人,就會不由自主的想起來,太平大都督府在短時之內就建立起一座巨城來的奇蹟和偉力。

另一方面,將浙東境內大量閒餘勞力聚集起來修城,其實還有另外一個更具價值的意義。就是變相的人口兼括,將那些逃亡和隱匿在鄉野之間的遊離人口,給吸附過來。

而在經過長時間有組織的集體勞動之後,自然而然會培養出一批習慣上下服從和集體協作的羣體來,這無疑就是一批潛在的兵源基礎。這就是第三從好處。

雖然不能直接作爲新兵補充營的來源,但是完全可以直接從中挑選出勤勞肯幹,吃苦耐勞,附從性好的人員來;組成更多的建生軍序列,以供開拓屯墾或是攻城營造所需。

就算是最後層層汰選下來被放回去的勞動力,同樣也可以引導和安置到那些新建立的屯莊裡去,作爲在冊管理的後續賦稅人口。這又是第四種好處。

此外在這個過程當中,又形成了一個隱性的保障措施;當鄉野民間的青壯年勞力都被聚附起來之後,戰後遺留下來的各種社會問題和人心排斥,也被變相緩解了。

因爲,就算有一些漏網之魚的野心家和敵對、反亂分子,面對剩下來的老弱婦孺;想要乘着人心尚且疏離之際煽動變亂和反抗,也根本發動不起來了。

這就是我以三亢著稱的大宋,遇到災荒後就忙着擴軍的某種故智所在。也是大型工程的第五種潛在的好處和便利。

當然了,自古以來諸如長城、京杭大運河之類的著名工程,之所以被批判爲勞民傷財的緣故,就是因爲當時的朝廷和官府,是無償徵用和驅使百姓以爲徭役的。

因此沿途地方百姓往往不但要自備口糧、工具參加勞動,還很有可能隨着亢長的工期就此耽誤了農時,導致全年的收成受損,乃至家人捱餓受苦;

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又怎可能全心全意的賣力幹活呢;然後爲了完成業績和指標的地方官,又不遺餘力的進行催逼和懲罰,導致更多的傷病和逃亡累累效能下降。

這隻顧眼前目的不管長遠後果的做法,對於工程項目沿途地方的生產力,簡直就是殺雞取卵式嚴重破壞。更別說其中由此產生的了諸多弊端和問題。

而太平軍自起事以來徵發的所有勞役項目,都是按工給酬的有償勞動;甚至還鼓勵表現出衆的青壯年把自己的家眷給帶過來,參與一些後勤性質的低強度幫工。

雖然賺不了什麼錢,但是混一頓糙米或是雜麪的飯食供應,是完全沒有問題的;於是這在物盡其用的同時,又變相的解決了工人們的後顧之憂和思鄉問題。

是以從某種意義上說,太平軍僅僅用了修建一座新城的代價,就直接和間接的取得了多重的效果加成,也解決了潛在的隱患和問題,這何樂而不爲呢。

更別說新城及其配套的水陸設施完成之後,對於經濟流通上的加成和軍事態勢上的改善,同樣也是無可忽略的結果。

這就是來自現代的穿越人士,與當代所謂的那些能人志士、豪雄俊傑,在長遠眼光和格局、經驗教訓上的巨大差異所在了。

在他們眼中,人口只是一種可再生資源,需要足夠的保護和維持,才能夠源源不絕的供給下去。而在深悉國家組織建設的現代人眼中,卻是完全可以玩出許多花來的。

而在丹徒城中,送別了帶着一堆條款和要求離去的大齊使者劉塘之後,周淮安又再度召開了一場臨時的軍議;因爲對岸有新的情況出現了。

對於荊十三娘交出來的淮南方面,或者說是廣陵城中的聯絡渠道,出乎意料的很快就取得了迴應:或者說是對方迫不及待的送出消息來了。

“高駢寵信的那個妖道呂用之,爲人刺殺不果,如今在廣陵城中大開殺戒,又鼓勵相互揭舉和投告,結果破家滅門者不知凡幾,人人自危而惶然不可終日。。”

“淮南大將左都兵馬使俞公楚,在滁州清流縣琅琊山下匯合右驍雄軍使姚歸禮所部之際,爲壽州防禦使楊行愍所攻殺,所部盡潰。。”

“河南蔡州軍的孫儒部已經佔據了楚州大部,而爲殘餘的淮南水師並右都兵馬使畢師鐸所部,阻斷於高郵湖一側。。”

虞候長米寶大聲宣讀道:

“再加上盤踞在淮西各州的劉漢宏,豈不是有四五家勢力在爭據對戰了?。。”

曹師雄不由得訝然道。

“重點應該是最後一支淮南行營兵馬,就這麼玩球了?”

聲音洪亮的朱存道:

“我軍是否應該乘勢有所作爲呢。。”

表情平靜的柴平,卻是難掩眼神中的躍躍欲試。

“鞏固和收縮是既定的大方針不動搖,。”

周淮安卻是微微搖頭。

“徹底消化了江東的土地人口,纔有後續行事的基礎,沒必要拘泥一時的眼前得失。”

“如果,大都督不想本軍成爲衆矢之的的話,又何妨先使人取得一個過江的據點,以爲各方態度的試探呢。。”

剛剛就任第十軍的高季昌,卻是突然建言道。

“反正如今有水軍爲護翼和遮掩呢。。再不濟也能保證一時的全身而退吧。。正好某回下就有這麼一支願意拳拳報效的人馬呢”

“你說是那些整編過的浙南兵?。。”

周淮安微微挑起眉毛,然後又很快釋然;爲什麼不呢,他們上次去支援宣州,卻只趕上最後有些虎頭蛇尾的殲滅戰尾聲。

第五百三十七章 底事人心苦未平第804章 黃昏塞北無人煙(續二第二百零九章 交州4第二百九十七章 兵戰尤翻飛(上第七十二章 破入第五百八十二章 弓矢新韜士馬殘第四百一十七章 羅衾不耐五更寒(續二第633章 紫泥遠自金鑾降(中第三百五十六章 紅旗捲日鏖水戰(下第五百八十九章 弓矢新韜士馬殘(續五第一百三十七章 禪林(爆一次大章第二百零二章 南天2第917章 明主不安席(續二第四百八十八章 朝市相逢策治安(中)如約補償的二更來了第一百一十四章 輕伏(下第1016章 徵師屯廣武(續二第935章 兵威衝絕幕(下第一百九十八章 雨覆3第751章 秦王築城何太愚(中第五百三十九章 底事人心苦未平(下第931章 連旗登戰場(續第四百四十五章 書中竟何如第一百八十八章 潮動6(前面發錯了沒法改,這纔是189章)第三百七十一章 人心苦未平(下第四百四十六章 書中竟何如(中)這章算昨天的第三百七十五章 輕生奉國不爲難(下)第972章 揮刃斬樓蘭第三百三十八章 清操厲冰雪(中第一百七十六章 波譎2第五十三章 上路(中)第五十八章 插曲第700章 漢虜相逢不相見第一百七十章 饋禮第915章 明主不安席(中第968章 征衣卷天霜(中第674章 會作王門曳裾客(中第五十二章 上路、旗語與紙甲,第四百九十五章 建牙新睹靖巖疆(續第五百五十五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續十第630章 共喜甘棠有新詠(續)第五百三十五章 世事漫散隨流水(續二第四百二十七章 各般(續)第1060章 旌甲被胡霜(續)第八十七章 兩般第二百九十七章 兵戰尤翻飛(上第一百八十四章 潮動2第一百七十章 饋禮第665章 獨看徵棹怨秋風(續第730章 傳道單于夜猶戰。第777章 無罪見誅功不賞(下第二百一十四章 宋平3(就讓我再黑一把好了第三百六十七章 心思荃兮路阻長(下第四百八十三章 而功施社稷第1009章 行歌歸咸陽(下第三百五十九章 因思利弊難(下)第四百五十四章 誰肯相爲言(中第749章 一生惟羨執金吾(續二)第三百八十二章 政亂人思變(下第七十四章 寨中第四百四十六章 書中竟何如(中)這章算昨天的第一百三十二章第706章 渭水咸陽不復都(中)第三百二十九章 長恨人心不如水(下第三百二十一章 表裡兩相知(下第一百零一章 城欲摧第二十七章 哨糧第三百五十章 恩詔不念棟樑材。第二百六十章 崢嶸5第一百六十五章 宴夜第693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中第649章 坐將文教鎮藩維(下第四百零三章 候烽河外暗(下第四百零五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第861章 水深激激,蒲葦冥冥(中)第992章 羽檄起邊亭第三百六十九章 人心苦未平第958章 旌旗颯凋傷。第686章 天下同爲堯舜人(續二第一百一十四章 輕伏(下第五百四十一章 底事人心苦未平(續二第五百二十三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第二百六十章 崢嶸5第1048章 魚貫度飛樑(中第874章 野死諒不葬(續二)第978章 彎弓射賢王(中第一百一十五章 港市第五百九十二章 嗟爾戎人莫慘然(下第四百零四章 候烽河外暗(續第846章 樑築室,何以南?何以北?(中)第680章 遙想萬家開戶外(下)第734章 傳道單于夜猶戰(續二第914章 戎車森已行(續二第1047章 魚貫度飛樑第五百二十三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第二百零八章 交州3第788章 築怨興徭九千里(續第四百六十五章 迥戍危烽火(續第六百零二章 浙東飛雨過江來(中第926章 推轂出猛將(續第四十六章 心思(五)
第五百三十七章 底事人心苦未平第804章 黃昏塞北無人煙(續二第二百零九章 交州4第二百九十七章 兵戰尤翻飛(上第七十二章 破入第五百八十二章 弓矢新韜士馬殘第四百一十七章 羅衾不耐五更寒(續二第633章 紫泥遠自金鑾降(中第三百五十六章 紅旗捲日鏖水戰(下第五百八十九章 弓矢新韜士馬殘(續五第一百三十七章 禪林(爆一次大章第二百零二章 南天2第917章 明主不安席(續二第四百八十八章 朝市相逢策治安(中)如約補償的二更來了第一百一十四章 輕伏(下第1016章 徵師屯廣武(續二第935章 兵威衝絕幕(下第一百九十八章 雨覆3第751章 秦王築城何太愚(中第五百三十九章 底事人心苦未平(下第931章 連旗登戰場(續第四百四十五章 書中竟何如第一百八十八章 潮動6(前面發錯了沒法改,這纔是189章)第三百七十一章 人心苦未平(下第四百四十六章 書中竟何如(中)這章算昨天的第三百七十五章 輕生奉國不爲難(下)第972章 揮刃斬樓蘭第三百三十八章 清操厲冰雪(中第一百七十六章 波譎2第五十三章 上路(中)第五十八章 插曲第700章 漢虜相逢不相見第一百七十章 饋禮第915章 明主不安席(中第968章 征衣卷天霜(中第674章 會作王門曳裾客(中第五十二章 上路、旗語與紙甲,第四百九十五章 建牙新睹靖巖疆(續第五百五十五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續十第630章 共喜甘棠有新詠(續)第五百三十五章 世事漫散隨流水(續二第四百二十七章 各般(續)第1060章 旌甲被胡霜(續)第八十七章 兩般第二百九十七章 兵戰尤翻飛(上第一百八十四章 潮動2第一百七十章 饋禮第665章 獨看徵棹怨秋風(續第730章 傳道單于夜猶戰。第777章 無罪見誅功不賞(下第二百一十四章 宋平3(就讓我再黑一把好了第三百六十七章 心思荃兮路阻長(下第四百八十三章 而功施社稷第1009章 行歌歸咸陽(下第三百五十九章 因思利弊難(下)第四百五十四章 誰肯相爲言(中第749章 一生惟羨執金吾(續二)第三百八十二章 政亂人思變(下第七十四章 寨中第四百四十六章 書中竟何如(中)這章算昨天的第一百三十二章第706章 渭水咸陽不復都(中)第三百二十九章 長恨人心不如水(下第三百二十一章 表裡兩相知(下第一百零一章 城欲摧第二十七章 哨糧第三百五十章 恩詔不念棟樑材。第二百六十章 崢嶸5第一百六十五章 宴夜第693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中第649章 坐將文教鎮藩維(下第四百零三章 候烽河外暗(下第四百零五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第861章 水深激激,蒲葦冥冥(中)第992章 羽檄起邊亭第三百六十九章 人心苦未平第958章 旌旗颯凋傷。第686章 天下同爲堯舜人(續二第一百一十四章 輕伏(下第五百四十一章 底事人心苦未平(續二第五百二十三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第二百六十章 崢嶸5第1048章 魚貫度飛樑(中第874章 野死諒不葬(續二)第978章 彎弓射賢王(中第一百一十五章 港市第五百九十二章 嗟爾戎人莫慘然(下第四百零四章 候烽河外暗(續第846章 樑築室,何以南?何以北?(中)第680章 遙想萬家開戶外(下)第734章 傳道單于夜猶戰(續二第914章 戎車森已行(續二第1047章 魚貫度飛樑第五百二十三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第二百零八章 交州3第788章 築怨興徭九千里(續第四百六十五章 迥戍危烽火(續第六百零二章 浙東飛雨過江來(中第926章 推轂出猛將(續第四十六章 心思(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