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輕生奉國不爲難(下)

濟濟一堂的文武官屬當中,既有身爲幕府屬官的崔綰、陸鍔、田倍等人;也有麾下大將劉浩、刁頵與度支催勘使薛朗等軍中部屬和朝廷正任的衙下官職;

更有代表地方勢力的海陵鎮遏使高霸、虎丘鎮將李泉,曲溪團練官劉金、盱胎團練官賈令威;乃至是新進召集而來杭州八都團練使董昌,等背景複雜之人在座。

然而在周寶不怒自威的聲線和凌厲如霜雪的目光掃視之下,頓然令滿堂衆人如坐鍼氈或又是火燒火燎=一般的,不由都紛紛忙不迭的站起身來,而做誠惶誠恐或是羞愧狀的告罪和拜禮道。

“屬下慚愧。。”

“恨不得爲令公,爲朝廷分憂。。”

“在下愚鈍不堪,還請令公訓責。。”

與那位號稱“國之壁城”“南天一柱”“當代神仙”的高郡王相比;這位歷仕五朝天子至今的“當世良將”名聲,同樣也是用殺人如麻的功業和屍骨累累的征程,給鋪墊和渲染出來的。

其中自然有諸多外虜和反賊的血色成就,同樣也有好些犯在他手上,或是違背和忤逆了他的意志,而成爲令行禁止的軍法犧牲品,乃至乾脆就是死的不明不白的所在。

是以,他才能在孚有衆望的高駢調任淮南之後;以輕裝之身上任而依舊壓得住這些,長期具有東南財賦勝地而頗養出些心高氣傲的鎮海將兵們;乃至以相對寡弱的軍勢,淮南的高駢各呈分庭抗禮之勢。

因此一但周寶有所表態出來,他們就不免人人噤若寒蟬,而做出一副低頭服軟的模樣來。當然了,周寶能夠壓得住他們,與能否驅使他們在所有事情上盡力而爲;或是竭盡所能的表現和行事,那就完全是另一回事情了;

畢竟,作爲整個時代當中最常見的一大特色。朝廷委派和空降下來的藩帥,與地方即成氣候的武人團體、鄉黨郡望之間的博弈,卻是無所不在的充斥在日常事務之中。

哪怕是身爲累世良將而早已名聲在外的周寶,也需要依仗朝廷的大義名分和個人權威的同時;恩結和籠絡那些本鎮的行營子弟和牙兵們,才能穩穩地力壓那些外圍兵馬和地方實力派一頭。而始終保持住某種說一不二的權威所在。

但是這些歸屬在鎮海節度使名下的各色人馬,及其領頭之人同樣是有所相應趨利避害的生存哲學,和麪臨強勢藩帥的對應手段,堪稱是大多經驗豐富而滑不留手的。

周寶雖然又大義名分和賞罰專殺的節鉞在手,可以隨意處置他們其中的任何之人,但是卻沒有辦法一下子解決和取締掉其所代表的鄉黨團體。

尤其是像海陵鎮遏使高霸這般,代表鄉黨土團背景的頭望人物;或又是杭州八都團練使董昌爲代表,事實割據富庶大州而基本聽宣不聽調的地方實力派;他也只能明面寬撫和承認既成事實,而暗中徐徐然圖之。

然而現在草賊大兵壓境在前,周寶更要藉助他們的力量來共度危難;這種不合時宜的打算和圖謀,就只能再往後推卻了。

畢竟,在草賊毫無差別的肆虐之勢下,他們也不得不與行營所在同舟共濟,或者說抱團取暖纔有可能保全下自己的勢力和地盤來。

至少,在這種法不責衆的氣氛下,周寶是沒法專門對某個人發難和問責的,而乘機名正言順的擼奪掉幾個官身和職銜,歸併其人馬。然而這時候,總算是有人用不一樣的聲音,打破了這片人云亦云的附和聲。

“令公在上,某以爲江上之賊只是小患,只要彼輩一日不得登岸,就一日難以真正威脅到本城的安危”

卻是一位看起來頗爲幹練清瘦而健碩,而名作丁從實的部將,不顧別人異樣的眼神和神情,起身拱手朗聲道。

“真正的關要還是在城外四出肆虐的草賊大部。。只要能夠聚以精兵分而擊破之,則江上賊患則可不戰告退。。是某雖然不才又職輕位卑,但請撥給一部人馬,願粉身爲令公報效於前。。”

於是,堂上一下子就靜默了下來,而將各色的目光聚附在了這位,不知道是不知天高地厚,還是無知且無畏,或是藝高人膽大、或是自信過甚的區區部將身上。。。。

第二天下午,被授予了行營都將之職而重新召喚而來的丁從實,已經行走在節衙與後宅之間的廊道當中,身旁卻是有一名文士在喋喋不休的勸說道

“丁都將切聽我一聲勸吧,此事你實在有失妥當了。,你以爲令公將這些行營故舊和團結子弟,都分遣出去恪守一地而互爲馳援,只是爲了簡單的穩妥起見麼。。”

“你又可知自從淮南軍過江討賊起,令公就以增兵備賊之義於牙兵之外別設部伍;號作後樓都而優給錢糧甲械,遴選江東十七州各處精健壯士以充之。如今城中已經相聚到了七八千之衆。。又是爲何計較?”

原來,在這鎮海節度使的下轄,除了各州的團練和守捉兵之外;駐留揚州境內節鎮理所的鎮海行營兵,同樣也有當代諸多藩鎮中牙兵世襲相承,而抱團把持地方的弊情和慣例。

只是江東地方富庶而民風相對孱弱、柔順一些。相應對方出身的牙內兵、行營兵和城內團結子弟,也不像北地那麼敢於犯上作亂或是以下克上,動輒殺戮主將或是驅逐、凌迫、架空朝廷派來的使君。

最多也是橫行不法與地方,乃至殺人越貨而有司不敢制的程度;對於朝廷委任的將帥和主官,只要衣糧不缺就還算是恭順和服從;最多也就在積威和高壓之下,有些變相的拖延推阻和陽奉陰違的手段而已。

然而,相對淮南鎮新編煉而成的七萬大軍;鎮海節度使通常能夠供養的軍額,也就在三四萬之間而已;而除了裝備略有勝長之外,具體的戰鬥力就更加有所不如了。

然而,號稱東南雄兵的淮南軍都已經爲草賊所敗,號稱“張無敵”的大將張磷都身死授首;黃逆其勢復起之後更是綿連糜爛十五州,而號稱“二十萬”之衆。

是以周寶雖然有“四朝良將”的名聲和資歷,卻也根本不放心帶着他們出去,與那些草賊進行野外的浪戰和決勝手段;而寧願將其保守而中庸有餘的分守各城,與丹徒本鎮留下精兵,呈做相互抵角和呼應之勢。

而且這位還告訴他一個額外的消息,那個陷沒在在江寧的都將張鬱,乃是這位周大帥寵近的馬球好手出身,這才被放了一個都將的位置,如今他接替的真是對方的位置。

因此,他這一回的進言不但令各部地方人馬,都不得不抽調部分兵力來協守丹徒;而對他這個始作俑者有所怨望,還已然變相的得罪了當地出身的大部分行營子弟。

在對方的唸叨當中,丁從實很看就見到了後宅圓子內裡的白灰月門,然後,又看到了一具血粼粼的浸透了蓋麻的屍體,給人倉促無比的擡了出來。而陪同和引路的文士,臉色一下子就變得難看起來,而尋了個由頭再也不肯前去了。

卻是這位周令公又在後宅裡打殺了一名婢女;而衙內和府中上下衆所皆知,這位四朝良將除了喜好奢事和排場之外,就沒有其他的嗜好和毛病;就是早年的軍旅生涯留下一個習慣。

一旦睡得不安生或是休息的不好了,就要殺人以泄憤;因此道鎮海任上以來因爲勞心竭慮之下,義軍打殺和處置發落了身邊二十多人了。其中既有後宅行走的奴僕和婢女,也有勾當往來的小吏和親隨,甚至還有一位本地收納的歌姬;

因此,節衙府中上下稍有點常識的人,都會先打點內外以打聽好近日這位周節帥、周使君,有沒有殺人泄憤過;一邊趨利避害的躲過一些麻煩。而這一次應召而來的丁從實,顯然是被人給隱隱算計了一把。

只是丁從實既然已經給撞上了,那也只有硬着頭皮懇聲請人傳報進去了;畢竟相比可能遭遇的風險,出身微寒的他卻是格外需要這個出頭的機會。

然而在內穿着一身尋常綢衫的周寶,卻是正在好不顧形象的喝着雞油粥,平淡而沉靜的仿若是根本沒有任何事情發生過一般的。如果不是桌案邊角上還有來不及補上的脫漆處。

“爾來的正好。。”

在一片令人難熬的靜默等待當中,終於喝完了羹盞裡的雞油粥,鬚髮霜白的周寶連嘴角殘跡都不抹道。

“既而你有敢於任事之志和心魄,我又何妨給你一支人馬呢。。只是想得這個機緣,須得先告訴我,你打算從草賊的哪一路入手呢。。”

。。。。。。

而在江北的廬州(今安徽合肥市)境內,作爲州治的合肥城中;已然是一片嚴正以待、嚴防死守而如臨大敵、危若累卵的氣氛和局面。闔城軍民幾乎是人人挽弓挎箭,持舉着刀矛和護牌,心驚膽戰而又惶惶不安的聚集在城頭上,

而身爲廬州刺史兼新任本州守捉使的楊行憨,和副手李神福、部將劉威,田頵、秦裴、周本等人,也站在城牆西北角的崇雲寺端明塔頂層上,一起看着城外如同濁浪排空一般奔涌而過的浩蕩人潮。

而這些仿若是鋪天蓋地的洪流般,越城而過的草賊部衆已經足足走了整整一天一夜了,卻依舊還似乎還沒有盡頭一般得源源不斷匯聚而來,又繞城而過只留下一片又一片被踐踏和踩平的光禿禿土地。

身處其中的合肥城就像是汪洋之中的孤島、獨礁一般的,而充滿了令人絕望而心寒的意味。因爲,根據逃過來避難的人所述,除了這廬州州城合肥之外,廬州所轄的舒城縣、慎縣、廬江縣、巢縣已經盡數淪陷賊勢了。

“城外能夠退進來的都在這兒了。。”

望着這一幕的李神福,卻是有些傷感而無奈的道

“餘下趕不上的就徹底沒有了指望了。。如此局面下怕是幾無倖免了。。”

“也實在顧不上他們了。。讓兒郎們開飯和並整好器械,以備不虞纔是。。”

楊行愍卻是毫不猶豫的斷然道。

“定下的時機差不多也該到了,就待相應的號令了。。”

又過了數個時辰,而當日冕上的針影開始推進到了下午時分的申時一刻之後;城外的草賊數量也終於變得稀疏起來也更加雜亂無章,而隨後夾雜在其中的幾面赭紅色旗幟,更是讓一直站立不動酗酒而仿若是雕像一般的楊行憨,突然就反應和泛活了起來;

只見隨後他就披掛齊整,而對着塔下集結的部衆沉聲大喝道。

“時機已至,衆兒郎隨我一起殺賊報國。。光復鄉梓。。”

“殺賊報國。”

“殺賊報國。”

“殺賊報國。”

養精蓄銳突然開城殺出去的廬州軍馬,頓然就在這些看起來明顯孱弱了許多的草賊後隊當中,如同中心開花一般又如入無人之地的大開殺戒起來。

隨着這些龍精虎猛的官兵生力軍的肆虐開來,參差不齊沖天而起絕望的慘嚎、叫罵和哭求聲一時間響徹了城郊的原野之中。

雖然相繼有人丟下揹負的物件而跪在地上求饒和請降,但都被這些似乎殺紅眼的官軍給一一的砍翻、刺倒、戳死在地。

很快的,衆多猶自呆着生前凝固的驚慌、震撼和詫異表情的血淋淋草賊首級;就被相繼堆積在了出擊的廬州城門之外,而迎來城上軍民百姓一致的齊聲歡呼和誇讚聲。

至於遠處一支猶自在遊曳和觀望的草賊馬隊,卻是似乎毫不爲所動的遙遙觀望和坐視着這一切的發生;直到戰場上最後一個能夠站立的身形,又被官軍的戰馬給踹踏在了腳下。

這才重新打開旗幟而拍馬挎繮徐徐然的向着遠方退走而去。直到這一刻了,在無若其事的表情下繃緊全身的楊行愍,這才微微吐出一口濁氣,而將心中一塊石頭落了地。

“都已經如約殺光,再沒有活口留下了。。對方也可以安心了吧。。”

這時候騎馬驅策到他身邊的張神福,亦是難掩得色的低聲道。

“還要恭喜守捉,如今州城上下乃至廬州全境,再也沒有可以妨礙我等行事和志向的存在了。。”

楊行愍卻是不做言語而有些眼神深邃的望向了遠方,卻是想起了當初在淮南行營當中的見聞和遭遇種種。然而,有些事情既然已經開了頭之後,就再也沒法回去和彌補,而只能繼續在這一條道上走到黑了。

“不要放鬆戒備,也不要急於收復失地,先整頓好人馬甲械來。。”

隨即他就已經下定了決心而吩咐道:

“保證不準在回頭舒州、和州哪兒,還有我輩繼續謀取和行事的餘地呢。。”

總算趕上了今天的章節

第853章 爲我謂烏:且爲客豪!(續)第1040章 使者遙相望(續第三百三十九章 清操厲冰雪(下第二百三十七章 再定4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活3第712章 走馬爲君西擊胡(下)第三百六十七章 心思荃兮路阻長(下第820章 禾黍不獲君何食第四百六十六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第一百九十一章 雲翻第二百九十二章 南北路人絕(下第三百六十章 因思利弊難(續)第916章 明主不安席(續第755章 天實亡秦非北胡第五百零十一章 峽江試險眼初開第六百二十二章 近聞羣盜竄諸鄰(中第四百二十六章 各般(下第865章 駑馬徘徊鳴(4000字,真不容易)第二百六十五章 新平5第850章 爲我謂烏:且爲客豪!第642章 自愛此身居樂土第三百四十八章 豈信長江有逆流(續二第六百二十六章 共喜甘棠有新詠,第二百九十六章 城池未覺喧(續第四百零六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中第694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下第820章 禾黍不獲君何食第一百三十五章 立言第五百二十六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續第一百一十三章 仇寇三第一百四十一章 意想(下第746章 一生惟羨執金吾(中)第768章 問之耆老何代人(續第三百二十四章 遙寄雁南書第三百四十九章 貪殘逞一時第664章 獨看徵棹怨秋風(下第五百二十四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中第三百一十二章 逞勇赴江漢(中)第639章 齊唱離歌愁晚月(下第1016章 徵師屯廣武(續二第二百零七章 交州2第四十三章 心思(中第四百三十七章 輾轉不相見第一百八十九章 潮動7第二百八十七章 行路雨紛紛第862章 水深激激,蒲葦冥冥(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興起二第一百五十四章新氣4第713章 走馬爲君西擊胡(續)第835章 思子良臣誠可思第一百章 弊情第977章 彎弓射賢王第707章 渭水咸陽不復都(下)第896章 羽書速驚電(中第939章 殺氣凌穹蒼(中第二百一二十章 各方5第二百零八章 交州3第1027章 虜陣精且強第三百九十四章 柳營時把陣圖看(下第698章 胡沙獵獵吹人面(續第832章 野死不葬烏可食(下)第五百四十章 底事人心苦未平(續第九十章第一百五十一章 新氣第872章 野死諒不葬(下)第五百八十六章 弓矢新韜士馬殘(續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亂動第1051章 魚貫度飛樑(續二第三十三章 驟亂(中)第633章 紫泥遠自金鑾降(中第一百三十五章 立言第一百一十章 潮南第四百六十章 鳴鼓興士卒(續)第三百三十二章 等閒平地起波瀾(下第一百八十二章 忐忑二第四百四十九章 他鄉各異縣(中第684章 天下同爲堯舜人(下第1002章 收功報天子第三百八十八章 伏幟草中低第705章 渭水咸陽不復都第851章 爲我謂烏:且爲客豪!(中)第六百二十六章 共喜甘棠有新詠,第934章 兵威衝絕幕(中第一百九十章 潮動八第655章 花滿東南聖主知(續第909章 虎竹救邊急(續二第五十七章 驟然(下)第二百七十章 再造5第933章 兵威衝絕幕第694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下第二十九章 哨糧(下)第六十一章 陰雲3第八十七章 兩般第968章 征衣卷天霜(中第966章 畫角悲海月(續二第二百五十八章 崢嶸3第四百四十九章 他鄉各異縣(中第三百三章 後事尚維艱(下第二百二十七章 驚雷4第五百八十一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十)
第853章 爲我謂烏:且爲客豪!(續)第1040章 使者遙相望(續第三百三十九章 清操厲冰雪(下第二百三十七章 再定4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活3第712章 走馬爲君西擊胡(下)第三百六十七章 心思荃兮路阻長(下第820章 禾黍不獲君何食第四百六十六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第一百九十一章 雲翻第二百九十二章 南北路人絕(下第三百六十章 因思利弊難(續)第916章 明主不安席(續第755章 天實亡秦非北胡第五百零十一章 峽江試險眼初開第六百二十二章 近聞羣盜竄諸鄰(中第四百二十六章 各般(下第865章 駑馬徘徊鳴(4000字,真不容易)第二百六十五章 新平5第850章 爲我謂烏:且爲客豪!第642章 自愛此身居樂土第三百四十八章 豈信長江有逆流(續二第六百二十六章 共喜甘棠有新詠,第二百九十六章 城池未覺喧(續第四百零六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中第694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下第820章 禾黍不獲君何食第一百三十五章 立言第五百二十六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續第一百一十三章 仇寇三第一百四十一章 意想(下第746章 一生惟羨執金吾(中)第768章 問之耆老何代人(續第三百二十四章 遙寄雁南書第三百四十九章 貪殘逞一時第664章 獨看徵棹怨秋風(下第五百二十四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中第三百一十二章 逞勇赴江漢(中)第639章 齊唱離歌愁晚月(下第1016章 徵師屯廣武(續二第二百零七章 交州2第四十三章 心思(中第四百三十七章 輾轉不相見第一百八十九章 潮動7第二百八十七章 行路雨紛紛第862章 水深激激,蒲葦冥冥(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興起二第一百五十四章新氣4第713章 走馬爲君西擊胡(續)第835章 思子良臣誠可思第一百章 弊情第977章 彎弓射賢王第707章 渭水咸陽不復都(下)第896章 羽書速驚電(中第939章 殺氣凌穹蒼(中第二百一二十章 各方5第二百零八章 交州3第1027章 虜陣精且強第三百九十四章 柳營時把陣圖看(下第698章 胡沙獵獵吹人面(續第832章 野死不葬烏可食(下)第五百四十章 底事人心苦未平(續第九十章第一百五十一章 新氣第872章 野死諒不葬(下)第五百八十六章 弓矢新韜士馬殘(續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亂動第1051章 魚貫度飛樑(續二第三十三章 驟亂(中)第633章 紫泥遠自金鑾降(中第一百三十五章 立言第一百一十章 潮南第四百六十章 鳴鼓興士卒(續)第三百三十二章 等閒平地起波瀾(下第一百八十二章 忐忑二第四百四十九章 他鄉各異縣(中第684章 天下同爲堯舜人(下第1002章 收功報天子第三百八十八章 伏幟草中低第705章 渭水咸陽不復都第851章 爲我謂烏:且爲客豪!(中)第六百二十六章 共喜甘棠有新詠,第934章 兵威衝絕幕(中第一百九十章 潮動八第655章 花滿東南聖主知(續第909章 虎竹救邊急(續二第五十七章 驟然(下)第二百七十章 再造5第933章 兵威衝絕幕第694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下第二十九章 哨糧(下)第六十一章 陰雲3第八十七章 兩般第968章 征衣卷天霜(中第966章 畫角悲海月(續二第二百五十八章 崢嶸3第四百四十九章 他鄉各異縣(中第三百三章 後事尚維艱(下第二百二十七章 驚雷4第五百八十一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