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0章 爲我謂烏:且爲客豪!

飲馬長城窟,水寒傷馬骨。

往謂長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

官作自有程,舉築諧汝聲!

男兒寧當格鬥死,何能怫鬱築長城。

《飲馬長城窟行》

魏晉:陳琳

——我是分割線——

要知道當初在從長安引兵歸還的那段路程上,朱老三可是多次夢見了河東軍的大纛和崔安潛的帥旗,及其簇擁在左近的陣容,在迎面漫天震響的煙火轟鳴聲中被搗打成稀爛,又淹沒在迸濺的血浪和碎塊中的情景,而不自由自主的驚醒坐起。

因此,當他安然回到了洛都之後,着手第一件事情就是馬不停蹄的向着河陽方面購買大批的騾馬;然後又派出使者南下去兄長處託請人打探和詢問,能否購置和效法火器戰法的相應事宜,並且願意爲之付出足夠大的代價。

他雖然未敢奢望能夠獲得破敵催陣如山崩的炮車,但是哪怕是那種具列擊敵如割草的普通火銃也是可以商量的啊!然而他也未曾想到,對方居然答應和回覆的很爽快也很乾脆。

就在自關內班師之後的不久,太平軍就已然派出了第一批相應技工和教練組成的團隊,相當低調的攜帶着各種器械越過魯陽關而抵達了河南境內。

雖然他得償所願之後自有一番欣喜若狂,但又不免在心中暗自揣揣惶恐;至少對於來自大都督府那邊這種無形間的看重和恩德,以及對於如此軍國重器輕付他人,所表現出來滿不在乎和盡在把握的自信使然。他無疑既是慶幸又是謂然不已。

雖然大多數人都是在羨慕他有個在太平軍中位高權重的兄長,可以比別人近水樓臺先得月的與之交通往來。但是於他平心而論,若不是那位大都督的授意和一貫以來不改始終的關注,自己又怎麼能夠獲得這麼多便利和一步步走到如今的這個地步呢。

所以,他在一旦察覺到黃王有所可能要藉助他的力量,來對抗太平軍存在的時候,就只能毫不猶豫的辜負了這番“信任”和“心意”,就此找了個十萬火急的由頭,脫出關內那個局面越發錯綜複雜的污濁漩渦當中。現在看來他是這一步又做對了。

至少事後黃王沒有足夠的力量來追究和清算,他保全實力的“臨陣脫逃”;而太平軍那邊的關係也得以很好的保全和維繫了下來,纔有如今這越發親近和往來密切的大好局面。

他自然也知道這世上,並沒有平白無故的好意和隨便消受的善心,至少不存在這個紛擾不止而災厄連年的世道上。更何況對方還是無親無故卻初見崢嶸的的一方雄駿;因此,他也未嘗沒有卑言款詞的行書探詢對方,只求那麼稍加的心安而已。

結果得到的回覆也讓人有些意外和摸不着頭腦。對方在私信中通篇的基本表態,就只有圍繞太平義理而言的“善存地方”和“與民生息”“體恤物力”,這些風光雯月而又堂堂正正的要求而已。

“既然屢屢生受如此的好處,我輩也不可以有負恩義纔是?”

回想到這裡,朱老三不由開聲道:

“雖然人家不用我們怎麼出力,但是咱們卻不可以不有所表示的;正好長直(騾馬)都已經編成,便由那個新近來投的馬嗣勳帶領南下去亳州走一趟吧。”

“必要的時候還可以聯絡上天平軍那兒以爲呼應,這些年共同進退的交情和默契,就該用在這些地方,至少也要讓蔡州那位鬧得正歡的禽獸使君曉得厲害,不能全力顧及淮南纔是啊!”

然而朱老三的這番思緒並沒有持續多久,就見到自己名義上的副手如今已然在軍中逐漸邊緣化的李賓唐,行色匆匆走了過來,不由暗中驚奇道:

“賓唐這是怎麼了,難道是那些南邊過來的匠師和教習,什麼新的要求和舉措麼?”

要知道如今的李賓唐被他委派爲留司副使,專門負責南邊外援團隊的一應交涉和接待事宜,並且賦予了大多數便宜行事的權宜,只爲好吃好喝竭盡便利的優待之下,儘量從那些外來的技工和教習手中,多多羅掘出一些有用的東西來,可謂是頗爲重要的差事。

“倒不是這些緣故,而是那幾個負責走訪營田舉措的有所發現,想要稟告留後呢?”

李賓唐卻是有些臉色猶豫和爲難道:

“可是地方上的營田之所不妥或是不盡周全?還是新修的水利河工有所不足之處麼?”

朱老三不由正色問道:要知道他雖然粗鄙不文的出身,但在義軍中的這些年也見多了飢飽不均而旋起旋滅的例子,因此有了立足之地之後也是努力效法嶺南的故事,在這些事項上也是頗費了一番周折和苦心的。

“卻也不是這些,而是。。。”

李賓唐卻是越發猶豫的欲言又止道:

“我說李兄弟,你就不能利索些麼?難道還有什麼干係能讓人捅翻到天上去麼?”

在旁的朱珍卻是有些不滿的抱怨道:

“此中的干係就算不能捅上天去,卻也差不離了啊。。”

似乎被嚴重了的李賓唐不由苦笑道:

“此話怎講?”

這些朱珍也斂色沉容道:

“難不成是淮南流行的時疫,被人夾帶着傳過來了麼?”

在場的掌書記李振亦是驚聲問道:

“雖不是時疫,卻也不比時疫更差多少了。。”

李賓唐卻是憂形於色的嘆然道:

“那幾位南邊來的農匠可是走訪了多處屯場,還在河灘、水塘、陂澤上掘土取樣,最後才告於我言,說是都畿道地方今冬旱情頗爲明顯。地下水線比往年退的更深。。”

“那又怎麼樣!咱們的糧草不是已經打下來了麼?就算有些許旱情也是無關緊要了吧?”

朱珍卻是有些不耐他的賣關子,而嗆聲道:

“奉言,稍安勿躁且聽說來,此事李兄弟斷不會無的放矢。。”

朱老三卻是斷然道:

“依照那農匠的說辭,一亦秋冬的水澤乾枯之際,便就是蝗蝻得以遍地橫生的時節,若是土中可掘見的水線持久下降的話,只怕來年的開春要越發滋生繁密起來了!”

李賓唐一口氣說完這些,卻是連肩膀和臉色都一起耷拉下來了:

“你是說,來年開春可能爆發蝗災!”

這下朱老三難免臉色大變了,而其他人亦是面色十分的難看起來。

作爲曾經的義軍當中的成員,他們可是在當年親身經歷過那場赤地千里的大旱,以及大旱之後幾乎無所部在的遍地蝗禍;乃至爲此在家鄉絕收只能奄奄待斃,而官府毫無恩憫的催逼之下,就此走上了這條殺官造反的不歸路。

“那對方既然可以發現這些徵兆,又可曾說明過相應的緩解或是對應手段呢?”

朱老三很快就回過神來而問出其中的關鍵所在:

“而這便是我的爲難之處了啊!”

李賓唐卻是嘆息道:

“難道彼輩還有什麼特別的所求麼?只要是我拿得出來的,自然是不吝重酬!”

朱老三不由斷然道:

“咱們義軍兄弟征戰奔轉了這麼些年,好容易纔有了這塊停下來安身的立足之地;無論是金帛珍寶女子田宅難道還有什麼捨不得的麼?”

“他們倒是沒有過多的個人所求,反倒依照過往的經驗心得,給了我一番建言。。”

李賓唐亦是苦笑了起來:

“說是在南邊的時候,只要有所發現跡象,就可以提前發動人力物力來進行治理;比如驅使百姓羅掘草多幹土中的蟲卵以爲暴曬和火燒,放養雞鴨鵝捕食喃蟲,乃至在開春將其之際發動百姓網羅撲滅,並以官府作價收買,乃至鼓勵民間以此炮製時令吃食。。。。這纔是我的最大爲難之處啊1”

“。。。。”

聽到這裡,朱老三一下子就明白過來了。這些手段和法子聽起來似乎很不錯,但是卻是建立在那邊經過休養生息有年,人口聚附和安定下來的前提下,才能順利發動和調集得起來足夠的對應青壯人口。

但是放在這多年亂戰的北地,乃至是經過連年災荒和兵火之後,好容易才暫時恢復一些安定的河南/都畿道之地,卻是完全不一樣了。這裡可謂是割據勢力林立而舉目皆敵,大多數的青壯人口也只有作爲備戰的潛在兵員和屯田勞役的兩個主要用途。

因此,一下子想要徵召和吊基礎如此大規模的人力物力,去爲將來一個不怎麼確定的可能性,去進行未雨綢繆式的大動干戈,實在是一件看起來很得不償失也具有相當風險的事情了。

如果就此不管不顧一意孤行的話,很可能最直接的好處和利弊沒見着,卻先激起地方的怨聲載道或是民怨鼎沸,而給了內在的異己分子和外部其他敵對勢力以可乘之機。畢竟,他剛剛纔統合和吞併了都畿道內外數家義軍的鎮防、鎮守官的勢力;尚不能算得上是安枕無憂的。

而外部雖然有河陽軍和天平軍這兩家相對親善的潛在盟助和鄰近勢力;但無論是西面的河中王重榮,還是南邊的蔡州秦宗權,或是東面的淮上三鎮,都不能算是讓人放心無慮的對象;更何況一旦蝗災既起,這些周邊勢力的反應就難以預料了。

畢竟於這個亂世的大多數勢力而言,遇到災荒預期費時費力的進行賑濟和救援,還不如廣發民力裹挾出去搶上一輪顯得更加的省事省心。這樣能夠從對外的擄掠之中有所補益自然是還是,就算搶不到什麼東西也變相削弱了可能的潛在敵手,或是對內變相消耗掉養不了多餘的人口了。

第三百七十七章 既喜朝聞日復日(中第五十二章 上路、旗語與紙甲,第955章 孟冬沙風緊(下第1036章 天子按劍怒(續二第826章 願爲忠臣安可得(中)第820章 禾黍不獲君何食第一百章 弊情第766章 問之耆老何代人(中第631章 共喜甘棠有新詠(續二)第724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續二)第九十三章 清鄉(中第756章 天實亡秦非北胡(中第五百九十九章 江東地近保生全(續第五百零十章 四海崩亂似永嘉(下)第二十一章 升職記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活2第1046章 雁行緣石徑(續二第八章 依舊活着第一百一十外章 仇寇第四百零五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第一百四十二章 遭遇上第一百五十一章 新氣第二百零七章 交州2第967章 征衣卷天霜第一百七十四章 交會第五百二十一章 盡是將軍鎮撫功(下第二十九章 哨糧(下)第762章 單于濺血染朱輪(下第七十一章 尾響第869章 駑馬徘徊鳴(續二)第九十四章 清鄉下第六十一章 陰雲3第809章 人生只合揚州死(續二)第999章 烽火入洛陽(下)第858章 戰城南,死郭北(續)第二十一章 升職記第923章 推轂出猛將第832章 野死不葬烏可食(下)第二百五十五章 發端5第926章 推轂出猛將(續第二百五十七章 崢嶸2第三百三十二章 等閒平地起波瀾(下第五百四十七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續二第926章 推轂出猛將(續第787章 築怨興徭九千里(下第二百二十七章 驚雷4第四百六十五章 迥戍危烽火(續第746章 一生惟羨執金吾(中)第五十七章 城下 (續二)第三百六十九章 人心苦未平第三百九十一章 伏幟草中低(續第五百二十八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續三第944章 列卒赤山下(中)第724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續二)第684章 天下同爲堯舜人(下第五十三章 上路(中)第三百五十一章 恩詔不念棟樑材(中第956章 孟冬沙風緊(續第三百九十七章 鐵騎擁塵紅(下)第三百九十五章 鐵騎擁塵紅第五百零十二章 峽江試險眼初開(中第842章 梟騎戰鬥死(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興起二第五百六十八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十第四百一十九章 昔因徵遠向金微(中)第七十一章 再啓第二百四十五章 意恐第四十五章 心思(四)第734章 傳道單于夜猶戰(續二第823章 禾黍不獲君何食(續第五百七十四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三)第二百四十一章 亂投3第707章 渭水咸陽不復都(下)第四百零九章 猶記登壇日第四百四十五章 書中竟何如第九十六章 潮陽第二十一章 升職記第四百二十二章 如今全屬指麾中(中第1004章 收功報天子(下第653章 花滿東南聖主知(中第四百五十七章 鳴鼓興士卒第七百章五十五章 秦王築城何太愚(續二 新第四百七十九章 惟德被生民第928章 連旗登戰場第四十四章 心思(下)第四百三十九章 輾轉不相見(下第四百零十一章 猶記登壇日(下)第987章 種落自奔亡第二百二十六章 驚雷3第一百八十章 土蠻下第五百七十一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餘響第五百四十三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第十五章 繼續活下去(下第四百零四章 候烽河外暗(續第837章 思子良臣誠可思(下)第808章 人生只合揚州死(續)第二百二十二章 亂變2第1029章 虜陣精且強(下第932章 連旗登戰場(續二
第三百七十七章 既喜朝聞日復日(中第五十二章 上路、旗語與紙甲,第955章 孟冬沙風緊(下第1036章 天子按劍怒(續二第826章 願爲忠臣安可得(中)第820章 禾黍不獲君何食第一百章 弊情第766章 問之耆老何代人(中第631章 共喜甘棠有新詠(續二)第724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續二)第九十三章 清鄉(中第756章 天實亡秦非北胡(中第五百九十九章 江東地近保生全(續第五百零十章 四海崩亂似永嘉(下)第二十一章 升職記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活2第1046章 雁行緣石徑(續二第八章 依舊活着第一百一十外章 仇寇第四百零五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第一百四十二章 遭遇上第一百五十一章 新氣第二百零七章 交州2第967章 征衣卷天霜第一百七十四章 交會第五百二十一章 盡是將軍鎮撫功(下第二十九章 哨糧(下)第762章 單于濺血染朱輪(下第七十一章 尾響第869章 駑馬徘徊鳴(續二)第九十四章 清鄉下第六十一章 陰雲3第809章 人生只合揚州死(續二)第999章 烽火入洛陽(下)第858章 戰城南,死郭北(續)第二十一章 升職記第923章 推轂出猛將第832章 野死不葬烏可食(下)第二百五十五章 發端5第926章 推轂出猛將(續第二百五十七章 崢嶸2第三百三十二章 等閒平地起波瀾(下第五百四十七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續二第926章 推轂出猛將(續第787章 築怨興徭九千里(下第二百二十七章 驚雷4第四百六十五章 迥戍危烽火(續第746章 一生惟羨執金吾(中)第五十七章 城下 (續二)第三百六十九章 人心苦未平第三百九十一章 伏幟草中低(續第五百二十八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續三第944章 列卒赤山下(中)第724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續二)第684章 天下同爲堯舜人(下第五十三章 上路(中)第三百五十一章 恩詔不念棟樑材(中第956章 孟冬沙風緊(續第三百九十七章 鐵騎擁塵紅(下)第三百九十五章 鐵騎擁塵紅第五百零十二章 峽江試險眼初開(中第842章 梟騎戰鬥死(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興起二第五百六十八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十第四百一十九章 昔因徵遠向金微(中)第七十一章 再啓第二百四十五章 意恐第四十五章 心思(四)第734章 傳道單于夜猶戰(續二第823章 禾黍不獲君何食(續第五百七十四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三)第二百四十一章 亂投3第707章 渭水咸陽不復都(下)第四百零九章 猶記登壇日第四百四十五章 書中竟何如第九十六章 潮陽第二十一章 升職記第四百二十二章 如今全屬指麾中(中第1004章 收功報天子(下第653章 花滿東南聖主知(中第四百五十七章 鳴鼓興士卒第七百章五十五章 秦王築城何太愚(續二 新第四百七十九章 惟德被生民第928章 連旗登戰場第四十四章 心思(下)第四百三十九章 輾轉不相見(下第四百零十一章 猶記登壇日(下)第987章 種落自奔亡第二百二十六章 驚雷3第一百八十章 土蠻下第五百七十一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餘響第五百四十三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第十五章 繼續活下去(下第四百零四章 候烽河外暗(續第837章 思子良臣誠可思(下)第808章 人生只合揚州死(續)第二百二十二章 亂變2第1029章 虜陣精且強(下第932章 連旗登戰場(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