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5章 孟冬沙風緊(下

然而,倉促歸還營中的李明達,也得到了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好消息是,從當面的西門裡主動殺出來攻擊本陣的賊軍,也只是虛張聲勢而已;因此,在留守武威團結子弟和姑臧義勇的嚴防死守之下,那些賊軍鼓譟攻打了大半天,始終未能得以突破寸進。

然而,接下來的那個壞消息卻讓李明達的臉色一下子垮了下來。他這纔想起來自己似乎忽略了什麼;就是那些被他派去支援城南的長安後援人馬。要知道他率部從城北、城東、城西殺穿了一圈過來,居然都沒有能夠見到他們的蹤影。

事後才知道卻是因爲這些援軍早已經完蛋了,相比局面不利之下還能夠退守和堅拒住部分營壘,等待本陣支援的先揚軍和姚州團練,那些長安派來的那幾支援軍居然委實的不堪。僅僅在一個照面之後就被賊軍的輪番排射,外加衝鋒遞進的投彈,給當面打散潰亂不可收拾了。

更糟糕的是,因爲本陣努力收攏這些敗兵的緣故,被那些賊軍的探子乘亂混了進來。因此得以用一種焰火爲號,給尾隨攻殺而來的賊軍大部,標示出了本陣糧草、器械存放的大致位置;而在營柵附近用一種特殊的火器連續轟擊縱火,給當場燒起來不可收拾了。

而營外的賊軍乘機封鎖和堵截了可以從輞川取水的溝渠,結果就只能眼睜睜的看着或是越燒越大,而不得壯士斷腕的放棄了大片堆滿物資、車馬的營區,清理出足夠距離的隔斷以防擴散。這也就是李明達率部歸來之後,所能見到的最終現狀了。

“這可是。。。一小半的糧草啊,還有那些攻城器械。。。都是節鎮上下爲咋們從牙縫中省儉出來的,就這麼沒了!!!你們怎麼不去。。。”

李明達幾乎一口鬱氣難申的狠狠鞭笞着,一干跪地請罪的留守軍將,抽的他們滿頭滿臉都是血卻無人敢於出聲。

然而,無論他怎麼的發泄怒氣和事後補救,都改變不了一個事實和結果。就是他原本步騎並進的包抄夾擊和馳援戰術,已然在城內賊軍多頭出擊的兌子作戰中落得了下風;可以說無論是從戰鬥還是戰術層面上都輸了一大籌了。

因爲,城西本陣與太平賊最後這一陣的交手結果,卻是意外正中了李明達所部兵馬的要害。無論涼州子弟如何的驍勇勁悍和甲騎難敵,在整體糧草不濟的情況下無疑也要比別部消耗的更大,而也無法再繼續長時間保持圍攻乃至困守之勢。

要知道“一馬(兵)當六卒”的基本道理,而披甲所費更甚於此;再經過了一個冬天的消耗之後,無論是各家藩部還是歸義軍本陣,都是牛馬贏弱正待開春的補膘。因此在關內普遍貧弱的情況下,維繫他麾下這隻涼州官健的日常狀態和基本戰鬥力,就佔據了大半數的日常耗費;

就算是之前在城西、城南的連場戰鬥之下,殺傷了三倍以上之敵也是得不補償失的。更何況他在打出勢如破竹上風之下,還沒有能夠徹底擊垮和殲滅城西賊軍的最後力量,而不得不棄走令其重歸建制的情況下,接下來的對戰就更沒有那麼好打了。

相比之下在身死陣中的侄兒、甲騎將頭李光金,對於相應造成的損害以及後續堂兄李明振方面的連鎖反應,反而是不那麼要緊的次要問題了。隨即他就丟下血色狼藉的鞭子,喘着粗氣對着左右戰戰兢兢的書吏喊道:

“那我令箭派人去長安再度請援。。就說藍田賊軍驟然全力突圍,已爲我部所挫敗而殺傷數千。。”

“但是後援的土團、降卒委實不堪,致使圍營潰陣數處而幾不可收拾。。委實可惡可恨,隋以正軍法斬首奉上。”

“還請行營並鎮臺追加糧草並得力兵馬,不然一旦(藍田、大昌)關內之敵來攻,我部就只能引兵且退保全一時了。。”

然而,就像是正中了他的最壞打算和預期,就在前往長安的信使出發沒有多久;就有一名渾身沾血的騎兵在天黑之前,被親兵們攙扶了進來而聲嘶力竭的喊道:

“都團!大昌關內的賊軍突然殺出,鄯州團練並退渾慕容部整隊迎戰,卻中了賊軍佈置而地面無故崩陷賁火,又被城頭奇巧火器密集轟擊陣列;慕容首領以下當場陣沒,鄯州郭團使不知所蹤,餘部皆潰不可擋。。”

“如今出關之賊已向藍田關外,白鹿原上于闐、蘇毗、吐蕃等三民部的防陣撲殺而去,還請都團火速發兵支援啊。。。”

聽到這些話,李明達幾乎是血衝上腦而眼前一黑,差點兒要氣急昏死過去了。然而他還是支撐着恢復和保持住基本的清醒,而語氣急促對着升帳召集而來的左右部將肅然下令道:

“傳令下去,本陣準備入夜之後就拔營撤走長安方向。。這藍田城已然無可圍困,也沒有必要再圍了。。”

“然後,依照延遲一個時辰的間隔,逐次通知先揚軍和姚州、河州(團練)子弟。。。令其,自行拔營向長安歸還吧!”

“都團,何至於此啊!”

然而身邊的將弁卻是驚聲叫道:

“我部尚有一戰之力。。”

“本陣不是已經重挫了城內賊軍了麼。。”

“爲何要放棄眼下的大好局面啊!!”

“我意已決,但敢多言與違抗、拖延者,當軍法從事。。”

李明達卻是已然毫無心情對他們解釋過多了,更不能提及那些足以動搖軍心的關礙。

他雖然依舊有些看不上這些失去火器和城牆的遮護,就根本抵擋不了騎兵衝陣的太平賊。也不知道這被封鎖的水泄不通的藍田城內,是如何與二十多裡外的藍天諸關,達成同步行事的默契和協力。但是這也證明了太平賊很可能依然權利發動起來想要做些什麼;這就已然不是他一路統管的京南兵馬,所能夠獨自承當和對應的局面了。

至少相對於這些在對外擴張和邊境衝突當中,不斷成長起來而有些心氣甚高的年輕一代的軍將,作爲歸義軍中屈指可數追隨過前兩代節帥的元老宿將之一,李明達卻絲毫不會低估已然佔據了南方大片富庶地域的太平賊,所能夠代表發動起來人力物力的上限。

“那三民部的人馬怎辦。。”

然而,就在即將轉身而去的李明達的身邊,還是有人忍不住把這個問題給問了出來。然而就見面無表情的李明達冷冷沉聲道:

“盡然救之不及,只能自求多福了。。”

然後這位軍將才突然想起來,這位李刺史、李都團,卻是歸義軍中有名的對於那些內外藩落,格外不假顏色的正朔派人物。對於先帥淮深公恩結與懷柔諸藩,而不惜擊敗之後又鼓勵部下與之聯姻的手段,也是頗有微詞的一位。

與此同時,作爲長安方面的響應和反饋,同樣也是出乎意料的快捷。很快就有一隻高舉着青色狼頭大纛,身穿毛邊圈條甲和皮編甲的隊伍,已然浩浩蕩蕩的踏着月色從待機的京東長樂坡,一路飛奔到了京南的五柳驛。而領頭一身明光大鎧卻戴着長長狐尾尖盔,鞍架上還立着一支鷂子的僕固俊青,也在慘白的月色下左右顧盼着什麼。

他乃是出自西州回鶻大首領僕固俊的侄兒,也是如今西軍中西州回鶻兵馬的領軍大將。要知道如今的偌大西軍之中光是回鶻部相關的人馬就足足有三股;正好對應了數十年前回鶻汗國爲黠戛斯擊破後,自草原上四散出亡的三支遺族。

一支遷到高昌/西州故地(吐魯番盆地),他們被稱之爲高昌回鶻或西州回鶻;也就是僕骨部爲主的。還有一支遷到蔥嶺以西的楚河一帶,即蔥嶺西回鶻;當代首領龐特勒自稱乃是末代可汗的外甥。另有一支遷到河西走廊稱爲河西回鶻,受到漢化影響程度較高的當代首領安寧。

而作爲僕固一門的源流更是位列羣藩之上,甚至遠在安西號稱是末代可汗外甥的龐特勒,和甘州部的安寧之上。因爲他的先祖乃是乾元年間僅次於郭子儀、李光弼之外的第三中興功臣,一代大唐名將僕固懷恩,一門四十餘口皆爲國家死難,號稱是與顏真卿、顏臬卿並稱一時的文武滿門忠烈。

另一方面,草原上的僕固本部,也是構成回鶻汗國的核心統治階層,內九族之一,僕固懷恩的兩個女兒更是冊爲公主的身份和親於當時的回鶻登裡可汗。最終得以拜檢校左僕射、中書令、河北副元帥、朔方節度使、太子少師,冊封大寧郡王;只是後來爲觀軍容使駱奉仙所構陷,不得不憤而出奔回鶻以求自保。

因此,在代宗死後僕固懷恩就引回鶻、吐蕃聯軍來犯,卻爲名將郭子儀勸退一路、大敗一路,最終只能病死在鳴沙城中。而僕骨部就此籍沒無名於中土與草原之上,直到回鶻汗國的滅亡,才隨着出亡的遺族重新出現在了西北境內。

此外,還有許多從幽州流落而來的回鶻。遷移到河西走廊的回鶻雜部,分散在武威、張掖、酒泉、敦煌以及天水、賀蘭山等地,則直接成爲了歸義軍治下的番戶子弟。而在張議潮推翻吐蕃人的統治過程當中,這些回鶻既是部下也是盟友,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因此在戰後處置吐蕃王國留下來的遺產時,作爲酬功和獎賞的一部分,包括從徵起兵的羌人、吐蕃、粟特、回鶻、龍家、嗢末百姓、吐谷渾、達怛等等藩不,都得到了相應的田土和草原以爲安身之所,也形成了歸義軍治下如今番漢雜處的基本格局。

然而後來的唐宣宗、唐懿宗兩代天子,皆將遏制歸義軍作爲國策,不但變相軟禁和扣留了入京覲見的張議潮,而繼續遙領歸義軍節度使;令留守的張淮深始終名不正言不順。又派兵接管已經收復的涼州別設涼州節度使,還將“嗢末百姓”、龐特勤、安寧、僕固俊視爲可以牽制和阻礙歸義軍的勢力予以扶持。

甚至在歸義軍與回鶻部衝突時拉偏架,以唐舅上國的名義不許歸義軍追擊和收復失地,又嚴禁宿仇黠戛斯進攻安西境內的回鶻。因此,在唐庭不遺餘力的扶持和維護之下,這些原本從屬歸義軍的藩部大多嫌隙漸遠、割土自立而去。

雖然張淮深當政初期,歸義軍依然四面出擊,不斷擴張。並率領麾下漢人、吐蕃、溫末、吐谷渾等民族擊潰南下回鶻的抄掠以及此後在沙州及西桐(今敦煌西南阿克塞哈薩克自治縣的蘇幹湖)等地連續擊敗回鶻,擒獲回鶻王子。但是依舊沒能夠改變西州回鶻逐漸佔據北庭、輪臺、清鎮和西州四地的事實。

到了乾符三年(876年),因爲歸義軍內部的紛爭,僕固俊爲首的西州回鶻趁機攻陷了張淮深所領的伊州(今新疆哈密),僕固承卿所在的西州回鶻,已然一躍成爲三支回鶻之中實力最爲強大的所在。因此,對於這些回鶻遺族而言,來自唐舅上國的關愛與照顧,那是真心深有感觸的。

這一次西州回鶻當先響應出兵步騎過萬,於公一方面是爲了報答唐舅上國的一貫維護之恩,於私的另一方面也不過是效法回紇汗國在乾元、大曆年間的故事,爲了“兩京之外,財帛子女,盡予取之”的許諾而已。

而他本名只是上不得檯面的僕固牙,如今這個僕固俊青的名字,就是那位鄭堂老專門給他取的;亦爲鼓勵他效法先祖僕固懷恩的宏圖偉業,而得以在大唐國朝同樣擁有威震天下,中興功臣的一席之地。

只是讓他稍加煩惱和額外不爽的是,作爲數十年前回鶻汗國土崩瓦解的罪魁禍首,兼帶互不統屬的三系回鶻部共同的世代宿敵,盤踞在堅昆之地(今北亞的葉尼塞河上游)的黠戛斯人,也參合到了這次西北聯軍的陣容中來。

第787章 築怨興徭九千里(下第717章 一朝禍起蕭牆內(下第二百六十章 崢嶸5第五百零四章 將軍仗節鎮巴邱第815章 請君莫奏前朝曲第773章 長安道傍多白骨(續第833章 野死不葬烏可食(續)第998章 烽火入洛陽(中)第一百六十三章 興起4第1051章 魚貫度飛樑(續二第五百七十二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第1023章 嚴秋筋竿勁(中第一百四十八章 漸變三第827章 願爲忠臣安可得(下)第784章 富國強兵二十年(續二第一百五十三章新氣3第六百零三章 浙東飛雨過江來(下第1053章 簫鼓流漢思(中)第九十章第771章 長安道傍多白骨(中第五百四十三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第三百一十九章 表裡兩相知(上第一百五十章 漸變五第三十七章,迴歸第一百一十五章 港市第710章 走馬爲君西擊胡第801章 黃昏塞北無人煙(中第二百五十八章 崢嶸3第二百六十章 崢嶸5第972章 揮刃斬樓蘭第730章 傳道單于夜猶戰。第一百一十一章 柘林第935章 兵威衝絕幕(下第772章 長安道傍多白骨(下)祝大家元旦快樂第762章 單于濺血染朱輪(下第三百八十六章 血灑陣雲飛(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仇寇二第六百二十七章 共喜甘棠有新詠(中)第二百零一章 南天第795章 鬼哭啾啾聲沸天第1026章 嚴秋筋竿勁(續二 祝大家中秋國慶快樂第四百五十四章 誰肯相爲言(中第915章 明主不安席(中第691章 滿頭霜雪爲兵機(續二第四百零十一章 猶記登壇日(下)第二百一十二章 宋平第1040章 使者遙相望(續第815章 請君莫奏前朝曲第950章 開營紫塞傍(下第三十六章 友鄰第885章 虜陣橫北荒第一百七十八章 波譎4第885章 虜陣橫北荒第五十章 餘響第五百零九章 四海崩亂似永嘉(中)第一百二十八章 回想2第三百六十三章 知君用心如日月(下第689章 滿頭霜雪爲兵機(下第四百八十四章 而功施社稷(中第739章 長安少年無遠圖(續二第693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中第955章 孟冬沙風緊(下第724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續二)第三百二十六章 遙寄雁南書(下第一百一十三章 船貢第五百一十五章 荊蜀相接氣原通第一百一十二章 輕伏(上第三百五十四章 紅旗捲日鏖水戰第五十六章 城下(續)第三百五十五章 紅旗捲日鏖水戰(中第一百六十四章 興起5第六百零四章 浙東飛雨過江來(續第754章 秦王築城何太愚(續二第四百五十九章 鳴鼓興士卒(下)第八十三章 各般第二十五章 變化(中)第840章 梟騎戰鬥死第二十四章 變化第六百零三章 浙東飛雨過江來(下第三百一十五章 逞勇赴江漢(續二,抱歉,昨天太累了第二百八十一章 輾轉第720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第1052章 簫鼓流漢思第二百七十九章 過嶺(中)第四百零二章 候烽河外暗(中第四百零七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下第889章 虜陣橫北荒(續二)第五百五十二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續七第1011章 行歌歸咸陽(續二第四十一章 心思第五百九十六章 江東地近保生全第五百七十一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下)第1037章 使者遙相望第二百二十三章 亂變3第六百九十七章 胡沙獵獵吹人面(中第809章 人生只合揚州死(續二)第792章 孤魂流落此城邊(下)第768章 問之耆老何代人(續第三百零九章 內外兩相望(中第五百七十一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下)
第787章 築怨興徭九千里(下第717章 一朝禍起蕭牆內(下第二百六十章 崢嶸5第五百零四章 將軍仗節鎮巴邱第815章 請君莫奏前朝曲第773章 長安道傍多白骨(續第833章 野死不葬烏可食(續)第998章 烽火入洛陽(中)第一百六十三章 興起4第1051章 魚貫度飛樑(續二第五百七十二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第1023章 嚴秋筋竿勁(中第一百四十八章 漸變三第827章 願爲忠臣安可得(下)第784章 富國強兵二十年(續二第一百五十三章新氣3第六百零三章 浙東飛雨過江來(下第1053章 簫鼓流漢思(中)第九十章第771章 長安道傍多白骨(中第五百四十三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第三百一十九章 表裡兩相知(上第一百五十章 漸變五第三十七章,迴歸第一百一十五章 港市第710章 走馬爲君西擊胡第801章 黃昏塞北無人煙(中第二百五十八章 崢嶸3第二百六十章 崢嶸5第972章 揮刃斬樓蘭第730章 傳道單于夜猶戰。第一百一十一章 柘林第935章 兵威衝絕幕(下第772章 長安道傍多白骨(下)祝大家元旦快樂第762章 單于濺血染朱輪(下第三百八十六章 血灑陣雲飛(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仇寇二第六百二十七章 共喜甘棠有新詠(中)第二百零一章 南天第795章 鬼哭啾啾聲沸天第1026章 嚴秋筋竿勁(續二 祝大家中秋國慶快樂第四百五十四章 誰肯相爲言(中第915章 明主不安席(中第691章 滿頭霜雪爲兵機(續二第四百零十一章 猶記登壇日(下)第二百一十二章 宋平第1040章 使者遙相望(續第815章 請君莫奏前朝曲第950章 開營紫塞傍(下第三十六章 友鄰第885章 虜陣橫北荒第一百七十八章 波譎4第885章 虜陣橫北荒第五十章 餘響第五百零九章 四海崩亂似永嘉(中)第一百二十八章 回想2第三百六十三章 知君用心如日月(下第689章 滿頭霜雪爲兵機(下第四百八十四章 而功施社稷(中第739章 長安少年無遠圖(續二第693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中第955章 孟冬沙風緊(下第724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續二)第三百二十六章 遙寄雁南書(下第一百一十三章 船貢第五百一十五章 荊蜀相接氣原通第一百一十二章 輕伏(上第三百五十四章 紅旗捲日鏖水戰第五十六章 城下(續)第三百五十五章 紅旗捲日鏖水戰(中第一百六十四章 興起5第六百零四章 浙東飛雨過江來(續第754章 秦王築城何太愚(續二第四百五十九章 鳴鼓興士卒(下)第八十三章 各般第二十五章 變化(中)第840章 梟騎戰鬥死第二十四章 變化第六百零三章 浙東飛雨過江來(下第三百一十五章 逞勇赴江漢(續二,抱歉,昨天太累了第二百八十一章 輾轉第720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第1052章 簫鼓流漢思第二百七十九章 過嶺(中)第四百零二章 候烽河外暗(中第四百零七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下第889章 虜陣橫北荒(續二)第五百五十二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續七第1011章 行歌歸咸陽(續二第四十一章 心思第五百九十六章 江東地近保生全第五百七十一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下)第1037章 使者遙相望第二百二十三章 亂變3第六百九十七章 胡沙獵獵吹人面(中第809章 人生只合揚州死(續二)第792章 孤魂流落此城邊(下)第768章 問之耆老何代人(續第三百零九章 內外兩相望(中第五百七十一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