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智者移山

“母子天性,誰能斷絕?”看着一對對親暱的白馬母子,謝逸輕聲一嘆。

馬伕上前擡起馬蹄,但見下面的編號標示一一匹配,全無錯亂。其實用不着驗看編號,只需要看到眼前這幅景象,大家便心裡有數了。

毫無疑問,三道題目謝逸用了很簡單的方式便給出了回答,這讓無計可施的兩國求親使臣臉上很是無光。

尤其是祿東贊,有智者之稱,卻在中原年輕人的“伎倆”面前徒呼奈何。

謝逸對此只是淡淡一笑,怎麼說呢?這這招也算得上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在布達拉和大昭寺中,有一些壁畫,其中記載了一段故事,叫作——六試婚使。

據說是祿東贊前往長安求娶文成公主時,大唐方面出了六道考題,其中有三道被謝逸依樣畫葫蘆搬了出來。

還有三道是讓使者在一天內喝完一百壇酒,吃完一百隻羊,還要將羊皮揉好;再有是辨別皇宮中的道路;最後還得分辨真假公主。

按照壁畫中的說法,足智多謀的祿東贊面對這些難題,都輕鬆一一破解了。

真的如此嗎?

在謝逸看來,這些故事應該都是後人爲了誇讚祿東贊這位吐蕃先哲而杜撰的,這樣的事情古來歷史上屢見不鮮,沒什麼奇怪的。

之所以斷定其爲杜撰,蓋因辨別皇宮道路和分辨真假公主這種事不可能發生,明顯不合乎常理。而且唐朝下嫁和親公主是政治事件,不會弄出這麼多複雜的事情來。

所以這些多半是後來的人爲了將這段和親之事更富傳奇色彩,杜撰出來的故事,只能聽聽罷了。

但謝逸覺得蠻有意思,既然故事是吐蕃人編的。不若拿出來考考他們。很遺憾,祿東贊只答出了其中一道題。

原本的六試婚使已經過了一半,謝逸覺得另外的三道題沒有必要再試。遊戲玩玩即可。下面該玩點真刀真槍的東西了。

小宮女笑道:“三道題目,淮陽侯答的不錯……公主原本共出四道題目。前三道考的是機敏靈活,通情達理;公主說了,做人還需有耐性和智謀,所以這第四題叫做——智者移山!”

智者移山?

衆人皆是心中一動,中原有典故愚公移山,那是爲了講究毅力和堅持的重要性,如今突然來個智者移山是什麼玩意?難道是用投機取巧之法來搬移山脈嗎?本來號稱智者的祿東贊有些詫異,有些不明所以。

只見小宮女吩咐之後。便有一羣兵卒划着船出現在湖心一處露出水面的小洲之上。然後搭起了沙袋,很快便有一座小塔式的小丘出現。

小宮女笑道:“一個人,一炷香時間,可藉助任何器具,將此丘夷爲平地。”

“這怎麼可能?”賀努拔高升反問,在他看來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是大唐朝廷有意爲難和羞辱。

祿東贊看着湖中的小山默不出聲,看似不可能完成,但一點有辦法。謝逸出場的輕鬆解決方案便是最好的例子,這座小丘也自然是有辦法的。

只是該當如何呢?

祿東贊沉聲道:“我上了年紀。自問無法做到,讓我們看看大唐人的手段吧?”

謝逸見狀,笑道:“請大相稍等!”

隨即吩咐一聲。小樓上的李安寧被請了下來,帶着面紗在宮女的護衛下走到遠處皇室座位處落座。

謝逸續道:“湖邊諸位,都請避開些,到儘量遠處觀看。”

怎麼着,這是要玩什麼大陣仗?還需要人避開?不過看看連公主殿下都避開了,自然也不敢耽擱。連湖對岸觀看的百姓也被要求退後,偌大的曲江池畔現在空無一人。

一切準備妥當之後,纔有一個人划着小船出現在池中,只見他搬出幾個竹簍模樣的東西放在那小底下的一處洞穴裡。然後佈置了一些類似於佈線一樣的東西,點燃了一隻燭火後迅速划着小船飛速離開。好似有天大的危險一般。

衆人離的遠,只能瞧見那“小山”之下隱有火光燃燒。片刻之後,突然火光一亮,有震耳欲聾的聲音傳開。

就在那一剎那,已經離開很遠的小船上點火的那個兵卒想也不想,直接撲入水中,一時間生死不明。

巨大的轟鳴聲和揚起的煙塵讓衆人有些懵,帶回過神來才發現湖心那座小丘已經消失不見,真的被夷爲平地了。揚起的泥沙正逐漸落向湖中,甚至湖畔的空地,而湖面上水波正在劇烈地搖晃着,小洲之側還有幾尾鯉魚屍體漂浮,顯然是直接被震死的。

震撼!

強烈的震撼!

所有人的眼睛睜的大大的,究竟是什麼東西能產生這等地動山搖,驚天動地的效果?能夠將一座小丘瞬間削掉,此等威力可想而知。試想一下,如果那裡是一羣人,此刻哪裡還有命在?

恐怕就連屍體也早就成了細碎的渣渣,什麼都不剩下,就連水底下的魚都沒能倖免,更別說人了。那位乘船前去點火的兵卒從水裡爬上來了,但看樣子似乎受了些傷,勉強撐着長安之後便立即被人擡走前去檢查醫治。

看着這一幕,謝逸轉身道:“此乃震天雷,是我大唐軍中最新投入的火器,有開山劈石之效。”

李世民一直想要看震天雷的效果,在此之前他對效力有過很多種設想,卻沒想到能達到這種效果。此刻看到之後,心中難免有些震驚,好半天說不出話來。

其實在場之人,除了晉王李治曾在定襄草原上見過震天雷的效果,此刻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處在深深的驚愕之中。就是這東西鎮住了突厥人?就是這東西讓薛延陀人全軍覆沒了?

難怪謝逸封侯了,只要有這東西,封了侯爵都算是少的。只憑借這一個功勞,謝家便可萬世永昌。

而吐蕃大相祿東贊站在一旁,好半天不說話。在此之前的幾道題目,在他看來只是鬧劇,哪怕大唐推辭也不打緊。最終能不能娶到公主還未必,也不是靠那幾道題目就能決定的。

但是此刻,祿東贊很確定,求娶大唐公主已經沒戲了。因爲大唐朝廷用了一種很高調的方式,對吐蕃說出了“不”字。(。

第236章 文臣武將第270章 少年璧人第375章 女兒嬌羞第115章 晉王開府第332章 教子之方第103章 並非福將完本兼新書宋揚天下第78章 龍顏怒時多猜疑第146章 馬周的難處第179章 立功機會第74章 刺王殺駕(上)第278章 利誘第388章 朕失一鏡第78章 龍顏怒時多猜疑第24章 東巡計劃第150章 灞橋叮囑第141章 君父心思第226章 嫁得長安如意郎第84章 舊愛新寵第316章 故地重遊第149章 兒行千里母擔憂第375章 女兒嬌羞第223章 兩君一臣第109章 情之所起第90章 年年歲歲,惜君如故第30章 晉王病重第39章 騎青牛的老仙翁第315章 不簡單的表象第374章 偷香尋玉第240章 程駙馬的邀請第241章 高昌亂第162章 女皇的芳名第133章 反客欲爲主第358章 用心良苦,居心叵測第94章 鄭女難嫁第17章 故鄉自有貴人助第6章 有辱斯文的買賣第374章 偷香尋玉第100章 長安夜不寧第227章 謝郎歸第327章 輕鬆寫意否?第134章 麗琬探監有所謀第152章 最佳媒人第3章 同炕而眠第70章 謝公砸缸驚天下第345章 唯恐天下不亂第112章 新歲朝會第4章 烏衣巷裡人家第23章 瓊花釀第107章 狂徒尋釁,嬌叱怒摔第295章 你走吧第310章 謝氏長子第223章 兩君一臣第96章 失約赴宴皆有因第148章 不負佳人第131章 欺君之罪第237章 謝逸的推辭第四一七章第章細嗅薔薇第311章 雲騎尉第410章 故人重逢完本兼新書宋揚天下第150章 灞橋叮囑第346章 狠心的舅舅第346章 狠心的舅舅第131章 欺君之罪第254章 迫人的選擇第302章 敲山震虎第172章 落魄阿史那第57章 機巧的仁孝第354章 非常家宴第42章 無心插柳也栽花第149章 兒行千里母擔憂第277章 阿史那思摩的客人第348章 湖畔火起第356章 還個人情第66章 莫名黑鍋附第329章 大明湖畔的徐慧第389章 人去天變第382章 石破天驚第73章 西向長安行第239章 燈下錯辨美人顏第216章 盼救兵第17章 故鄉自有貴人助第144章 事在人爲第238章 三國東吳舊事第294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227章 謝郎歸第330章 舉手之勞第331章 長史的意義第190章 使至塞上第379章 何人膽大包天?第227章 謝郎歸第285章 草原校軍第31章 約定之期第412章 李泰的剖白第241章 高昌亂第121章 謝郎負卿歸第109章 情之所起第408章 殺子求儲
第236章 文臣武將第270章 少年璧人第375章 女兒嬌羞第115章 晉王開府第332章 教子之方第103章 並非福將完本兼新書宋揚天下第78章 龍顏怒時多猜疑第146章 馬周的難處第179章 立功機會第74章 刺王殺駕(上)第278章 利誘第388章 朕失一鏡第78章 龍顏怒時多猜疑第24章 東巡計劃第150章 灞橋叮囑第141章 君父心思第226章 嫁得長安如意郎第84章 舊愛新寵第316章 故地重遊第149章 兒行千里母擔憂第375章 女兒嬌羞第223章 兩君一臣第109章 情之所起第90章 年年歲歲,惜君如故第30章 晉王病重第39章 騎青牛的老仙翁第315章 不簡單的表象第374章 偷香尋玉第240章 程駙馬的邀請第241章 高昌亂第162章 女皇的芳名第133章 反客欲爲主第358章 用心良苦,居心叵測第94章 鄭女難嫁第17章 故鄉自有貴人助第6章 有辱斯文的買賣第374章 偷香尋玉第100章 長安夜不寧第227章 謝郎歸第327章 輕鬆寫意否?第134章 麗琬探監有所謀第152章 最佳媒人第3章 同炕而眠第70章 謝公砸缸驚天下第345章 唯恐天下不亂第112章 新歲朝會第4章 烏衣巷裡人家第23章 瓊花釀第107章 狂徒尋釁,嬌叱怒摔第295章 你走吧第310章 謝氏長子第223章 兩君一臣第96章 失約赴宴皆有因第148章 不負佳人第131章 欺君之罪第237章 謝逸的推辭第四一七章第章細嗅薔薇第311章 雲騎尉第410章 故人重逢完本兼新書宋揚天下第150章 灞橋叮囑第346章 狠心的舅舅第346章 狠心的舅舅第131章 欺君之罪第254章 迫人的選擇第302章 敲山震虎第172章 落魄阿史那第57章 機巧的仁孝第354章 非常家宴第42章 無心插柳也栽花第149章 兒行千里母擔憂第277章 阿史那思摩的客人第348章 湖畔火起第356章 還個人情第66章 莫名黑鍋附第329章 大明湖畔的徐慧第389章 人去天變第382章 石破天驚第73章 西向長安行第239章 燈下錯辨美人顏第216章 盼救兵第17章 故鄉自有貴人助第144章 事在人爲第238章 三國東吳舊事第294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227章 謝郎歸第330章 舉手之勞第331章 長史的意義第190章 使至塞上第379章 何人膽大包天?第227章 謝郎歸第285章 草原校軍第31章 約定之期第412章 李泰的剖白第241章 高昌亂第121章 謝郎負卿歸第109章 情之所起第408章 殺子求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