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長史謝逸

“晉王開府?”長孫無忌嘴巴微張,頗爲驚訝。

李世民點頭道:“是,朕確有此想法。”

“可晉王殿下才十歲,會不會早了些……”長孫無忌不禁有些遲疑,帝心難測,他有些摸不準此舉意圖。

“是有些早。”李世民輕聲道:“雉奴自小柔弱,而今雖然開朗不少,但還是有些……朕有心讓他早些歷練。”

長孫無忌輕聲道:“早些歷練是好,但晉王畢竟年幼,開府在外,陛下放心嗎?”

“讓雉奴一個人在宮外,朕確實有些不放心,讓他白天去王府裡讀書,晚上回宮住便是了。”

“這樣啊!”長孫無忌若有所思。

“不行嗎?”李世民反問一聲,說道:“年長的幾個皇子,都已經出宮開府,或替朕牧守一方。年幼的則還是幼童,需要人照顧,只知玩耍,雉奴的年紀不大不小,整日待在宮裡難免有些悶。

宮中多婦人,嬪妃們太寵愛遷就他,公主們玩耍多是女兒家的遊戲,雉奴常在其中,朕怕他沾染太多脂粉氣。”

長孫無忌贊同道:“陛下的擔心不無道理,如此也好,晉王殿下自小歷練,獨立堅韌些也好,將來好爲陛下和太子分憂。”

“嗯!”李世民點頭道:“在洛陽時,謝逸曾和朕談起孩童教育,當時不以爲然,現在想來確實有些道理。

總擔心孩子們,將他們捧在手心裡怎麼成?早些飛出去,鍛鍊翅膀沒什麼壞處。近來朕發覺雉奴對宮牆外的世界很好奇,也罷,如他所願,讓他看看也好。”

“嗯。府邸倒都是現成的,着人修葺打掃便可入住,師傅們是入宮還是去王府授課。倒也沒什麼區別。”

長孫無忌沉吟道:“就是缺個長史,打理王府事宜。教導和照顧晉王殿下。”

“是缺個長史。”李世民微笑道:“輔機,你覺得謝逸如何?”

“謝逸?”聽到這個名字,長孫無忌有些驚訝,沉吟道:“陛下,謝逸雖有才能,但教導晉王責任重大,他會不會有些年輕了?”

“他是弘文館學士,本來就有教導皇族勳貴子弟的職責。雉奴也在其列,倒也說得過去。至於典籍課業,自有朕聘請的大儒授課。”

李世民道:“朕選他,主要是因爲雉奴喜歡他,在洛陽時便喜歡跟着他學些新奇事物,心情也更爲開朗些。

你不知道,自打從洛陽回來後,兩兄妹悶悶不樂許久,朕把謝逸召入宮讓他們見了一次,雉奴和兕子臉上多了不少笑容。”

長孫無忌點頭道:“陛下爲了兩位殿下當真是用心良苦。”

李世民悠悠道:“皇后走得早。這兩個孩子小,朕多費些心思是應該的。只是朕忙於朝政,難免會有疏忽。謝逸心思細膩,也有辦法,朕把雉奴交給他倒也放心。”

“也好,晉王殿下能快樂些,皇后在天之靈也能寬慰。”

提及長孫皇后,舅婿兩人黯然片刻,隨後皆是一聲淡淡的嘆息。

長孫無忌小心道:“陛下,恕臣冒昧,您讓謝逸出任晉王府長史。是否還有旁的考慮?”

“呵呵,就知道瞞不過你。”李世民笑道:“虞世南辭官了。聽說回府後便臥病了,《氏族志》是早就定下的。不能拖延太久。

升遷其爲弘文館學士已是極限,朝野已經頗有微詞,總不能讓他穿紫袍吧?讓他去給雉奴當長史,也算是半個皇子師,身份也就更尊貴,加上其才學名望,分量也能重些。陳郡謝氏衰微,不趁機擡舉一下,往後可沒這麼好的機會了。

“陛下真是用心良苦。”

“哼,不然呢?北方戰亂多年,多有凋敝,現在糧食和財賦越發仰仗南方,不多加安撫能行嗎?”

李世民無奈道:“可惜南方這幾年人才凋零,好在還有個謝逸,而今多加培養,將來可堪重用。”

“確實如此,淮陽縣伯才思敏捷,對朝廷貢獻亦不少,確是可造之材。”長孫無忌欣然贊同。

“《氏族志》的事情……”李世民嘆道:“朕今日在朝堂上話有些重了,高士廉那裡,你去替朕安撫一下。”

長孫無忌趕忙道:“是,陛下莫要擔心,舅父是明理之人,會理解陛下苦心的。”

“還有,侯君集快回來了,你順便……”

李世民只說了半句,長孫無忌便回過神來,侯君集回來負責整頓吏治早有定計,吏部尚書的位置自然要換人,高士廉就得挪窩。

吏部尚書這樣的要害實職,任誰也不願輕易捨棄,皇帝雖可用一紙詔書解決,到底還是念及長孫皇后的情分,委婉處置。

“好,臣會和舅父好好說的……”雖然爲難,但長孫無忌還是硬着頭皮答應下來。

李世民輕聲道:“此事確實讓你爲難,所以呢,你順道幫朕提個親吧!”

“陛下的意思是?”長孫無忌心頭一震,有些不解。

“高履行尚未婚配吧?”

“是,不曾婚配。”

“嗯,那就好!”李世民低聲道:“東陽正當嫁齡,就許配給高履行吧!”

“呃,可是……”長孫無忌來不及欣喜,便支支吾吾道:“陛下,尚公主雖是榮寵,可高履行和東陽公主之間……差着輩呢!”

“高士廉於大唐,於朕有大功,申國公府確實該出一位駙馬,按理說嫁個長公主過去最好,可惜朕的妹妹們都已婚配。”

李世民沉聲道:“只能退一步,東陽並非皇后嫡出,倒也無妨。皇室勳貴聯姻頻繁,如果非要細細糾察輩分,只怕是一筆永遠算不清的糊塗賬。”

“這倒也是,高履行與東陽公主年紀倒是相當,將來肯定琴瑟和諧。”皇室聯姻,恩出於上,都有其意義,何況駙馬出在自己孃舅家,長孫無忌自然不能反對。

只是這往後,長孫家和高家的輩分稱呼,將會變得很混亂。自己倒還好,兒子長孫衝就爲難了,見了高履行到底是該叫表叔,還是該稱妹夫呢?

誠如李世民所言,果然是比糊塗賬。

“陛下放心,臣一定辦妥,舅父晚些時候會來謝恩的。”

“嗯!”李世民點頭道:“等最近風波平息,賜婚詔書就會下達。”

長孫無忌問道:“對了,陛下,那件事怎麼辦?火候差不多了吧?”

李世民沉吟片刻,悠悠道:“差不多了,不過還欠一點,還缺個臺階。”

“那……”長孫無忌稍微遲疑,一時沒有合適的主意。

“去問謝逸。”李世民突然冒出這麼一句,說道:“算是考覈吧,看他是否有能耐勝任晉王府長史之職!”

……()

ps:高履行:高士廉長子,東陽公主駙馬。

第414章 朝野態度第186章 夜半馬蹄急第四一七章第74章 刺王殺駕(上)第30章 晉王病重第353章 潛在對手第247章 伯府四美第294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35章 藥到待病除第176章 越描越黑第50章 諸子盼得君父前第388章 朕失一鏡第97章 燙手的獎品第397章 危急時刻第135章 誅心之刀第246章 貴客盈門第247章 伯府四美第171章 突厥王孫第114章 氏族志第225章 同行歸長安第404章 朝堂上的好戲第266章 睡個安靜的好覺第274章 大長公主第320章 撲朔迷離第373章 白雲觀裡,妙齡道姑第273章 內情出乎意料第49章 問罪納諫第177章 出使的倒黴蛋第130章 危機來時天花起第70章 謝公砸缸驚天下第145章 君子報恩第281章 山崩地裂第15章 神秘色彩第189章 金城郡主第244章 皇帝的暗示第91章 不講理的怨懟第316章 故地重遊第377章 佳節醞風雨第411章 再還個人情第349章 帝怒妃怨第156章 才女的疑問第356章 還個人情第294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110章 吳王李恪最英武第173章 歷史書寫者第153章 魏徵的歉意第38章 重臣外放有名堂第412章 李泰的剖白第223章 兩君一臣第395章 一觸即發第157章 嫁娶吉日第326章 秘旨連夜來第42章 無心插柳也栽花第156章 才女的疑問第107章 狂徒尋釁,嬌叱怒摔第24章 東巡計劃第208章 大唐的厚禮第275章 國公李績第269章 慕少艾第330章 舉手之勞第200章 真珠可汗第40章 淮陽縣男第376章 良緣早註定第177章 出使的倒黴蛋第252章 湊熱鬧的皇子第285章 草原校軍第73章 西向長安行第192章 請旨長安第338章 爲時未晚,爲時已晚第84章 舊愛新寵終章幸有你們第154章 談婚論嫁第40章 淮陽縣男第220章 家書抵萬金第102章 兩姝爲郎憂第16章 無巧不成書第87章 “狼窩虎口”第39章 騎青牛的老仙翁第57章 機巧的仁孝第266章 睡個安靜的好覺第275章 國公李績第127章 忌辰不知埋骨處第222章 問罪羔羊第162章 女皇的芳名第362章 亂始平,民未安第129章 他們眼裡的落水狗第199章 小小僵局第220章 家書抵萬金第331章 長史的意義第256章 頻發幺蛾子第179章 立功機會第387章 委以重任第24章 東巡計劃第329章 大明湖畔的徐慧第4章 烏衣巷裡人家第369章 亭亭公主第228章 有女亭亭初長成第357章 爲人作嫁第331章 長史的意義第73章 西向長安行
第414章 朝野態度第186章 夜半馬蹄急第四一七章第74章 刺王殺駕(上)第30章 晉王病重第353章 潛在對手第247章 伯府四美第294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35章 藥到待病除第176章 越描越黑第50章 諸子盼得君父前第388章 朕失一鏡第97章 燙手的獎品第397章 危急時刻第135章 誅心之刀第246章 貴客盈門第247章 伯府四美第171章 突厥王孫第114章 氏族志第225章 同行歸長安第404章 朝堂上的好戲第266章 睡個安靜的好覺第274章 大長公主第320章 撲朔迷離第373章 白雲觀裡,妙齡道姑第273章 內情出乎意料第49章 問罪納諫第177章 出使的倒黴蛋第130章 危機來時天花起第70章 謝公砸缸驚天下第145章 君子報恩第281章 山崩地裂第15章 神秘色彩第189章 金城郡主第244章 皇帝的暗示第91章 不講理的怨懟第316章 故地重遊第377章 佳節醞風雨第411章 再還個人情第349章 帝怒妃怨第156章 才女的疑問第356章 還個人情第294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110章 吳王李恪最英武第173章 歷史書寫者第153章 魏徵的歉意第38章 重臣外放有名堂第412章 李泰的剖白第223章 兩君一臣第395章 一觸即發第157章 嫁娶吉日第326章 秘旨連夜來第42章 無心插柳也栽花第156章 才女的疑問第107章 狂徒尋釁,嬌叱怒摔第24章 東巡計劃第208章 大唐的厚禮第275章 國公李績第269章 慕少艾第330章 舉手之勞第200章 真珠可汗第40章 淮陽縣男第376章 良緣早註定第177章 出使的倒黴蛋第252章 湊熱鬧的皇子第285章 草原校軍第73章 西向長安行第192章 請旨長安第338章 爲時未晚,爲時已晚第84章 舊愛新寵終章幸有你們第154章 談婚論嫁第40章 淮陽縣男第220章 家書抵萬金第102章 兩姝爲郎憂第16章 無巧不成書第87章 “狼窩虎口”第39章 騎青牛的老仙翁第57章 機巧的仁孝第266章 睡個安靜的好覺第275章 國公李績第127章 忌辰不知埋骨處第222章 問罪羔羊第162章 女皇的芳名第362章 亂始平,民未安第129章 他們眼裡的落水狗第199章 小小僵局第220章 家書抵萬金第331章 長史的意義第256章 頻發幺蛾子第179章 立功機會第387章 委以重任第24章 東巡計劃第329章 大明湖畔的徐慧第4章 烏衣巷裡人家第369章 亭亭公主第228章 有女亭亭初長成第357章 爲人作嫁第331章 長史的意義第73章 西向長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