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朝堂驚雷響

貞觀十二年的第一次朝會,虞世南上表辭官!

衆臣略感驚訝,畢竟一位重臣退出朝堂,且如此突然,必然會有一些影響。

轉念一想,衆臣又覺此事在情理之中,畢竟虞世南已經八十高齡,也該致仕,頤養天年了。

縱然是不辭官,他又能再活幾年,再站立於朝堂幾載?倒不如趁着現在身子骨還硬朗,回家含飴弄孫,安度晚年,名利雙收。

不過也有人感到驚訝,除了長孫無忌,幾乎所有的紫袍大員都目光凝重。

他們比旁人更清楚,虞世南在當前微妙的朝局中所扮演的角色,他辭官,不會立即有重大影響。但從長遠來看,影響着實不小。

然而皇帝李世民似乎並不詫異,欣然道:“虞卿年邁,爲大唐辛苦多年,安養晚年是應該的,朕准許。”

皇帝批准了?!

見此狀況,很多聰明遠謀之人頓時明白,虞世南辭官並非臨時之舉,而是早就和皇帝陛下商量,並且達成了默契。

也對!一個舉足輕重的重臣,又沒有突發狀況,怎會倉促辭官呢?

既然皇帝現在准許虞世南離開,肯定已經選好了繼任者,或者替代者,或者用另一種方式維持平衡。

那麼究竟是哪種方式?或者哪個人呢?

驟覺形單影隻的岑文本和蕭瑀最爲關心,但他們沒有焦躁不安,亦不曾左顧右盼。一個官員,想要立足朝堂,如果只會用眼睛觀察,前程絕對不會遠大。

李世民對請辭的虞世南好一番褒獎,准許其請辭,並給予不少賞賜,令其安度晚年。

虞世南躬身謝恩,向皇帝行禮後,轉身離開太極殿。永遠離開朝堂。

滿朝文武自發目送這位德高望重的老臣離去,謝逸注意到,虞世南的精神狀態與先前略有不同。

沒有了先前那般精神矍鑠,此刻看起來越發蒼老。有些疲憊,卻也多了些許輕鬆神色。

從身畔走過時,波瀾不驚的虞世南終究還是沒忍住,擡頭看了一眼謝逸,目光中多有期許鼓勵。

謝逸禮貌點頭示意。他並未多想,只以爲這是一個老領導退休時,對青睞的後輩些許鼓勵。

然後在有心人眼裡,這一幕意義非凡。

許多智謀高遠之人頓時明白過來,爲何一個十八歲的少年可以進入弘文館,因爲裡面剛剛走出去一位垂暮老人。

岑文本和蕭瑀第一時間便意會,蕭瑀眉頭微皺,似乎有些擔憂;岑文本卻神色如常,臉上還有一抹若有若無的微笑,或許這與他身在中書。消息靈通有關。

工部尚書杜楚客的神情就有些複雜了,他的思維略微慢了一點,但終究還是推敲出來龍去脈。

幾個月前,虞世南前往江都,歸來時路過洛陽面聖,想必那時就向皇帝請辭了。也是從那時候開始,李二陛下便開始物色替代者。

毫無疑問,這個替代者是出身陳郡謝氏的謝逸,當年的過江四大僑姓,“王謝”曾爲天下首屈一指的名門。南方士族能夠認可。

唯一的缺陷便是年輕,但如果皇帝有意支持,加以培養,那就不同了。所以中秋文會上。李二陛下有意讓謝逸名滿天下,然後藉着護駕有功加封爲弘文館學士。

那時候,皇帝已經看準了這步棋,布好了局。

不得不說,高明啊!

如果是現在提出遷謝逸爲弘文館學士,阻力肯定會很大。所以皇帝提前悄無聲息便開始佈置。

當時誰也沒想到謝逸的官爵有此等意義,既然無關緊要,又是救駕後的恩賞,誰會冒着觸怒龍顏的可能,輕易反對?

結果,而今已然坐實了謝學士的名頭,生米已成熟飯!

也許這纔是皇帝重視恩寵謝逸的真是原因,而非是其才學出衆,醫術高明之故,至少不全是。

可以預見,作爲南方士族的代表,謝逸將來的前程很遠大,地位也很重要。可魏王殿下不僅沒有籠絡此人,反而多加“謀害”,如此與聖意相悖,是否有風險呢?

杜楚客心中不由開始思量,要不要勸阻魏王李泰……

……

虞世南辭官,算是貞觀十二年,朝堂第一聲響動,讓不少睡眼惺忪的朝臣徹底醒了過來。

不少人還沒回歸神來,禮部尚書王珪出列了。

“陛下,臣有本奏。”

“叔玠所奏何事?”李世民客氣稱其表字,微笑着詢問。

王珪躬身道:“陛下,三品已上遇親王於路皆降乘,非禮,請廢之!”

此言一出,朝堂上等若響起一聲驚雷,讓所有人心頭一震。

禮部尚書的意思是:三品官員在路上遇到親王,需要下車馬避讓行禮,這事不符合禮制,請求廢除!

話音落地,魏王李泰心裡便猛然咯噔一下。

原因有二,其一,最近一段時間,自己是這項規定的最大“受益者”;其二,王珪是自己的老師。

王珪突然提出這麼一個請求,意味着什麼呢?

李泰尚在猜疑,御座上的李世民卻微怒道:“卿等自覺尊貴,欲輕視朕的皇子兄弟嗎?”

“陛下,諸王位次三公,今三品以上皆爲九卿、八座;依禮,爲親王下車馬行禮,確實不合適。”這次,說話的卻是善諫的魏徵。

謝逸遠遠瞧見,心中不免猜測,看來很多人不喜歡這條規定。

廢除也好,李淵和李世民兒子都不少,大唐的親王一抓一大把。遇到一個便得下車馬委實費事。平素還好,遇到雨雪天,豈非是自找苦吃?

李世民眉頭皺起,不悅道:“人之壽數難料,萬一太子不幸早亡,誰能知道哪個皇子他日會成爲儲君,爲卿等君主?而今怎麼能輕視他們?”

李泰聽到這番話,心中不由波瀾起伏!

可見父皇堅持,不想不讓步,如此也好,親王在禮節便不比太子差多少。至於朝臣們的怨懟,往後自己低調謙虛些就是,儘量免除重臣行禮,似乎還能落下謙和平易的美名。

還有父皇提起,萬一太子早亡……

是啊!上個月太子遇刺,不就險些喪命嘛,能不能坐上龍椅,還得看命數,看運氣。如果太子運道不好,倒臺或是早早喪命,那麼……

李泰心中剛泛起一絲念頭,王珪便躬身正色道:“陛下,自周以來,帝位爵位皆是父死子繼,長幼有序,而非兄終弟及;此舉是爲杜絕皇子覬覦儲位,堵塞禍亂之根源,保障江山穩固,爲政君王當深以爲戒。

之前太子殿下雖然遇刺,卻僅是受傷,身體康健無虞,且太子妃有孕,東宮即將有子嗣。依禮制,國祚傳承有序,還請陛下慎言!”

……(。

第340章 提親第131章 欺君之罪第177章 恩威並施第317章 隱太子妃第28章 莫負春/光燦第343章 命中註定的剋星第214章 長安驚第131章 欺君之罪第274章 大長公主第344章 王家餘孽出洛陽第14章 神醫聖藥第367章 是始非終第23章 瓊花釀第82章 萬衆矚目第76章 無理取鬧第286章 吐蕃人的執着第230章 皇帝的棋盤第93章 曲江池畔麗人來第76章 無理取鬧第86章 暗箭雛形第190章 使至塞上第11章 討厭的不速之客第209章 糾結的可汗第164章 武才人的歸宿第236章 文臣武將第191章 推恩令第97章 燙手的獎品第74章 刺王殺駕(上)第301章 拒婚契機第408章 殺子求儲第207章 紫衣徐娘第331章 長史的意義第8章 邊角料的利用第187章 古怪兄妹第84章 舊愛新寵第29章 天倫與權謀第54章 李泰的憤怒第347章 齊州亂第369章 亭亭公主第305章 三試婚使第162章 女皇的芳名第35章 藥到待病除第176章 越描越黑第349章 帝怒妃怨第183章 薛延陀第383章 軌跡重合第172章 落魄阿史那第167章 葬禮與皇恩第391章 留下聲音的神物第374章 偷香尋玉第120章 上元佳節第45章 暫別人更遠第267章 被歷史綁架第380章 風雨將至第208章 大唐的厚禮第154章 談婚論嫁第32章 燭照馬蹄急第77章 佳人無恙,事有蹊蹺第255章 平局成爲一種時尚第24章 東巡計劃第360章 還有一個戰場第317章 隱太子妃第234章 稱心如意第200章 真珠可汗第89章 樂遊原上訪神醫第303章 碰壁的祿東贊第183章 薛延陀第213章 謝逸去哪了第257章 並非不堪一擊第169章 輞川別墅第113章 朝堂驚雷響第362章 亂始平,民未安第115章 晉王開府第340章 提親第64章 虞公最後一諫第265章 管家的武娘子第419章 被冷落的長史第34章 城門宮闕次第開第171章 突厥王孫第246章 貴客盈門第89章 樂遊原上訪神醫第321章 徐慧第181章 暫別長安第251章 少陵塬上早春行第221章 王欲興師第289章 狂奔的薛延陀人第208章 大唐的厚禮第289章 狂奔的薛延陀人第82章 萬衆矚目第348章 湖畔火起第325章 齊州風起第章細嗅薔薇第401章 主次不分第334章 皇家婚禮第218章 豎子莽夫第383章 軌跡重合第262章 河東行第354章 非常家宴第136章 莫使杜若花謝去第340章 提親
第340章 提親第131章 欺君之罪第177章 恩威並施第317章 隱太子妃第28章 莫負春/光燦第343章 命中註定的剋星第214章 長安驚第131章 欺君之罪第274章 大長公主第344章 王家餘孽出洛陽第14章 神醫聖藥第367章 是始非終第23章 瓊花釀第82章 萬衆矚目第76章 無理取鬧第286章 吐蕃人的執着第230章 皇帝的棋盤第93章 曲江池畔麗人來第76章 無理取鬧第86章 暗箭雛形第190章 使至塞上第11章 討厭的不速之客第209章 糾結的可汗第164章 武才人的歸宿第236章 文臣武將第191章 推恩令第97章 燙手的獎品第74章 刺王殺駕(上)第301章 拒婚契機第408章 殺子求儲第207章 紫衣徐娘第331章 長史的意義第8章 邊角料的利用第187章 古怪兄妹第84章 舊愛新寵第29章 天倫與權謀第54章 李泰的憤怒第347章 齊州亂第369章 亭亭公主第305章 三試婚使第162章 女皇的芳名第35章 藥到待病除第176章 越描越黑第349章 帝怒妃怨第183章 薛延陀第383章 軌跡重合第172章 落魄阿史那第167章 葬禮與皇恩第391章 留下聲音的神物第374章 偷香尋玉第120章 上元佳節第45章 暫別人更遠第267章 被歷史綁架第380章 風雨將至第208章 大唐的厚禮第154章 談婚論嫁第32章 燭照馬蹄急第77章 佳人無恙,事有蹊蹺第255章 平局成爲一種時尚第24章 東巡計劃第360章 還有一個戰場第317章 隱太子妃第234章 稱心如意第200章 真珠可汗第89章 樂遊原上訪神醫第303章 碰壁的祿東贊第183章 薛延陀第213章 謝逸去哪了第257章 並非不堪一擊第169章 輞川別墅第113章 朝堂驚雷響第362章 亂始平,民未安第115章 晉王開府第340章 提親第64章 虞公最後一諫第265章 管家的武娘子第419章 被冷落的長史第34章 城門宮闕次第開第171章 突厥王孫第246章 貴客盈門第89章 樂遊原上訪神醫第321章 徐慧第181章 暫別長安第251章 少陵塬上早春行第221章 王欲興師第289章 狂奔的薛延陀人第208章 大唐的厚禮第289章 狂奔的薛延陀人第82章 萬衆矚目第348章 湖畔火起第325章 齊州風起第章細嗅薔薇第401章 主次不分第334章 皇家婚禮第218章 豎子莽夫第383章 軌跡重合第262章 河東行第354章 非常家宴第136章 莫使杜若花謝去第340章 提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