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順勢而爲

很多事情一旦露出端倪,很容易被人嗅到異常。

尤其是關乎皇位傳承的天大之事,本就被人高度關注,出現任何一異樣都會被有心人看在眼裡,然後無限放大。

太子李承乾這一年來表現不好,東宮太傅們沒什麼好評,連皇帝陛下也唯有不滿。臨近年關,突然下旨將分封在外的皇子全部召回長安。

雖然沒有進一步的動作,但在許多人眼裡,這已經是極爲明顯的訊號。

太子殿下恐怕失寵了,甚至連東宮儲位都有些風雨飄搖的感覺。

尤其是那日三位年長的皇子進入承慶殿見駕,李二陛下對吳王李恪噓寒問暖,對魏王李泰也是青睞有加,唯獨對太子李承乾不曾表態,甚至沒有好臉色。

傳出如此消息,羣臣會怎麼想?

楊妃是極爲聰明之人,立即便意識到了很多問題。

身在皇宮多年,對這種政治和宮廷之事本就敏感,有些時候目光比那些智謀出衆的大臣都要好;與此同時,夫妻多年,同牀共枕,對夫君李世民的心思多少也能猜到一些。

是以楊妃突然心生擔憂,擔憂起兒子的安全來。

她清楚地意識到一個事實,李二陛下對太子李承乾不滿是不爭的事實,但真的有廢立念頭嗎?

恐怕不見得,一個很明顯的訊號,承慶殿中情形算是宮闈機密,皇帝對皇子們的態度更是干係重大,關乎國朝穩定的大事,怎麼會輕易泄露出去呢?

承慶殿中侍候的內侍宮娥、禁衛軍都是精挑細選之人,一個個全都守口如瓶,沒有膽量,也壓根不會將內情泄露出去。

是皇子們所爲?顯然不是,李承乾不會散播這種對自己不利的消息,李恪和李泰貌似有散播的可能,但他們都不傻。泄露禁中君王密語乃是大忌,聰明的皇子們斷然不會行此取死之道,尤其是當前這等要命的情形下。

所以唯一的答案便是——李世民本人!!

想到這個驚人的答案,楊妃的心情便更凝重了。

皇帝散播此等亂人心。亂朝政的消息,究竟意欲何爲?

難道他有意讓皇子們爭,還是讓大臣、世家,乃至跳樑小醜們跳彈?

這種情況下,太子本人。以及東宮一系的人馬必然緊張,爲了自保,以及清除威脅,他們會怎麼做?

自家兒子李恪如此優秀,有事太子之外最年長的皇子,且英武不凡,難免會受到猜忌。

魏王李泰素日也有些許小心思,現在的情勢下肯定越發按捺不住,除了動搖東宮之外,還會怎麼做?

排除異己。避免爲他人作嫁衣裳,李泰那麼聰明的人肯定會想到這一點。

無論怎麼着,嫡出的皇子們都會講自家兒子視爲眼中釘。

楊妃心中自然越發緊張,擔憂兒子的安全。

更讓他不安的是兒子的心思,楊妃看得出來,李恪有意無意見透露出些許心思,似乎也不那麼安分。

尤其是數月之前,爲了營救關在牢獄中的謝逸,岑文本曾和兒子有一番長嘆。

岑文本雖然沒有明說,但有意無意中卻挑動了兒子本來還算安分的內心。

事已至此。責怪岑文本已經沒有意義,作爲皇子,讓兒子對皇位沒有一絲一毫的念想也不可能。即便是自己,多少也有那麼點想法。

只是一想到自己的出身。楊妃心中便頗多無奈。

她不知道該不該讓兒子去爭,到底爭更好,還是不爭更好?更料不定的是皇帝李世民的心思。

所以,福禍難料啊!

按兵不動,以逸待勞,以不變應萬變本來是最爲妥當的做法。可是有時候。這種方式也等同於坐以待斃。

以眼下形勢,皇帝既然傳達出念頭,諸皇子必然有意動,明裡暗裡肯定會有不少手段使出來。

兒子能招架得住嗎?無論是太子還是魏王,身後都有一個國舅長孫無忌,他素來視兒子爲眼中釘的。

不需要怎麼出手,只需要在背後用上一丁點小手段,兒子縱然還有命在,還會體無完膚的。縱然眼下有李二陛下庇護,將來又會是什麼下場?

歷經隋唐兩朝,見識過多次因爲儲君爭奪而引起的皇宮喋血,遠的先不說,丈夫玄武門之變上位的情景仍舊曆歷在目。

如果這等事再發生一回,或者李二陛下亡故之後,手足相殘,該當如何是好?

歷朝歷代,皇子們剛開始是相對爭鬥,擠破腦袋想要登上皇位。完了沒成功的不不甘心,縱然接受失敗,但坐在皇位的那人卻未必放心,故而鴆殺兄弟的例子太多太多。

那等時候,就是人爲刀俎我爲魚肉,只能任人宰割了。

兒子會有那麼一天嗎?

楊妃自然是不希望出現那等悲慘情景的,自己有兩個兒子,如果出事了,兄弟倆一個都保不住。

反過來想,這也是一次絕好的機會,渾水摸魚,亂中取勝,謀得一席之地的,甚至……

以兒子李恪的資質,完全有這個實力和才能,相比於庸弱的太子李承乾,兒子比他強多了。用李世民的話說,李恪是最像他的皇子,最有英武之氣。

至於魏王李泰,雖然文采風流,但爲人過於算計,格局太小,亦非最佳。如果不是仗着乃長孫皇后所出的嫡子,他哪裡能得到那麼多寵愛,能有那麼多文官士子捧他?

他雖佔着嫡,但自家兒子居長,機會也是有的。如果李恪能夠走上那個位置,那麼小兒子李黯也會跟着沾光,至少安全無憂。

多好啊!

只是……

無論如何首先都得以保全兒子安全爲前提,奪嫡風險太大,冒然出手恐非良機。

尤其是眼下,恐怕爲時尚早,俗話說出頭的椽子先爛自然是有道理的。

至少最前期該沉住氣,韜光養晦應該是一種上佳策略纔對。

在一個恰當的時機再出手,或者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纔是最好的策略。最不濟,還能以不爭換取自保的希望。太過冒頭,那可就是不死不休了。

最重要的是摸準皇帝的心思,楊妃隱約感覺到李二陛下在部棋局,所有人都算是棋子。棋子想要生存,想要謀求進展,都要懂得棋子的生存之道,懂得順勢而爲。

想到了這一層,楊妃心中打定主意,對兒子諄諄告誡,字字珠璣。(。

第170章 紅袖第363章 最後一絲安慰第225章 同行歸長安第335章 情已生,恨未消第258章 謝逸難封第247章 伯府四美第265章 管家的武娘子第368章 新氣象第28章 莫負春/光燦第25章 芳心已許兩月後第418章 太子歸屬第419章 被冷落的長史第244章 皇帝的暗示第166章 君怠臣故第251章 少陵塬上早春行第420章 新人舊人第306章 淮陽侯的答案第62章 伊闕水岸遊人多第331章 長史的意義第15章 神秘色彩第85章 唱出大戲第189章 金城郡主第344章 王家餘孽出洛陽第387章 委以重任第324章 東宮烙印第270章 少年璧人第380章 風雨將至第115章 晉王開府第264章 不仗義的李二第404章 朝堂上的好戲第272章 河東張士貴第394章 渾水摸魚第377章 佳節醞風雨第225章 同行歸長安第379章 何人膽大包天?第172章 落魄阿史那第114章 氏族志第147章 蔡國夫人第30章 晉王病重第78章 龍顏怒時多猜疑第288章 五卒對百馬第165章 或有昭儀第176章 越描越黑第174章 九成宮變第235章 東宮策第321章 徐慧第251章 少陵塬上早春行第30章 晉王病重第372章 久別重聚第229章 李世民的遠慮第18章 何陋之有第407章 魏王府的臭氣將第308章 輕紗難掩俏臉紅第220章 家書抵萬金第51章 風疾復發第107章 狂徒尋釁,嬌叱怒摔第45章 暫別人更遠第191章 推恩令第367章 是始非終第25章 芳心已許兩月後第210章 危機中的機會第11章 討厭的不速之客第153章 魏徵的歉意第333章 風起浪難平第328章 復仇者聯盟第387章 委以重任第295章 你走吧第243章 儲位之爭始今日第280章 大膽的設想第130章 危機來時天花起第76章 無理取鬧第288章 五卒對百馬第42章 無心插柳也栽花第287章 長安望北人第章細嗅薔薇第392章 矯詔救駕第336章 強人所念第89章 樂遊原上訪神醫第340章 提親第279章 李治的興奮第73章 西向長安行第53章 任性熊孩子第101章 有何隱情第1章 尷尬的敗家子第210章 危機中的機會第7章 何人筆下出佳作第102章 兩姝爲郎憂第277章 阿史那思摩的客人第50章 諸子盼得君父前第67章 秋水溢東都第35章 藥到待病除第425章 帝王遲暮第263章 黜陟使第225章 同行歸長安第59章 儲君之憂第320章 撲朔迷離第353章 潛在對手第19章 再賭一把第317章 隱太子妃第371章 鴛鴦譜
第170章 紅袖第363章 最後一絲安慰第225章 同行歸長安第335章 情已生,恨未消第258章 謝逸難封第247章 伯府四美第265章 管家的武娘子第368章 新氣象第28章 莫負春/光燦第25章 芳心已許兩月後第418章 太子歸屬第419章 被冷落的長史第244章 皇帝的暗示第166章 君怠臣故第251章 少陵塬上早春行第420章 新人舊人第306章 淮陽侯的答案第62章 伊闕水岸遊人多第331章 長史的意義第15章 神秘色彩第85章 唱出大戲第189章 金城郡主第344章 王家餘孽出洛陽第387章 委以重任第324章 東宮烙印第270章 少年璧人第380章 風雨將至第115章 晉王開府第264章 不仗義的李二第404章 朝堂上的好戲第272章 河東張士貴第394章 渾水摸魚第377章 佳節醞風雨第225章 同行歸長安第379章 何人膽大包天?第172章 落魄阿史那第114章 氏族志第147章 蔡國夫人第30章 晉王病重第78章 龍顏怒時多猜疑第288章 五卒對百馬第165章 或有昭儀第176章 越描越黑第174章 九成宮變第235章 東宮策第321章 徐慧第251章 少陵塬上早春行第30章 晉王病重第372章 久別重聚第229章 李世民的遠慮第18章 何陋之有第407章 魏王府的臭氣將第308章 輕紗難掩俏臉紅第220章 家書抵萬金第51章 風疾復發第107章 狂徒尋釁,嬌叱怒摔第45章 暫別人更遠第191章 推恩令第367章 是始非終第25章 芳心已許兩月後第210章 危機中的機會第11章 討厭的不速之客第153章 魏徵的歉意第333章 風起浪難平第328章 復仇者聯盟第387章 委以重任第295章 你走吧第243章 儲位之爭始今日第280章 大膽的設想第130章 危機來時天花起第76章 無理取鬧第288章 五卒對百馬第42章 無心插柳也栽花第287章 長安望北人第章細嗅薔薇第392章 矯詔救駕第336章 強人所念第89章 樂遊原上訪神醫第340章 提親第279章 李治的興奮第73章 西向長安行第53章 任性熊孩子第101章 有何隱情第1章 尷尬的敗家子第210章 危機中的機會第7章 何人筆下出佳作第102章 兩姝爲郎憂第277章 阿史那思摩的客人第50章 諸子盼得君父前第67章 秋水溢東都第35章 藥到待病除第425章 帝王遲暮第263章 黜陟使第225章 同行歸長安第59章 儲君之憂第320章 撲朔迷離第353章 潛在對手第19章 再賭一把第317章 隱太子妃第371章 鴛鴦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