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李泰的剖白

王君度的餘孽隱藏的很深,估計離開長安之後,連魏王李泰本人都已經沒有他們的蹤跡了。

不得不說,李泰還是太嫩了,而且很不謹慎。

這些參與了他坑害太子最要緊的的人證,或者說把柄,即便是不殺人滅口,最起碼也要嚴加看管起來。

結果他倒好,直接放任不管,而且渾不在意,沒有絲毫提防的意思,行動上就更加落後了。

可能到現在爲止,李泰仍然不知道這些曾經幫助他的人是什麼來歷,更不知道是王君度餘孽。

用人不疑,魏王殿下的膽子真的不小啊!

甚至不知道這些人最終的目的是要將他拖下水,闞棱真的很好奇,當李泰知道真相的時候會是怎樣的表情?

就憑這一點,他就不是個合格的儲君繼承人,就沒資格登上皇帝之位。

物理類聚,人以羣分,這話說的一點不錯。

現在估計很多人都想找到王君度餘孽,自從東宮謀反事情發生之後,太極宮裡就有一股力量一直在暗中調查,目的就是查清華陰襲殺和晉王府行刺案真相。

因爲廢太子李承乾自始至終沒有承認這事他的手段,更何況李佑臨死之前也已經承認,沒有證據證明是東宮所爲,華陰襲殺是他想當然地污衊舊東宮。

李世民表面上沒有過問,但心底裡估計對真相十分關心,太極宮肯定有秘密力量,正在全力調查此事。

或許李世民不願意立魏王李泰爲太子,就是心存懷疑吧,然後他在等待着最終的調查結果。

不過很遺憾,太極宮的人似乎並沒有第一時間找到這羣人,反倒是王蕭月仙先得手了。

這倒也不奇怪,蕭月仙也是隋末梟雄後裔,這麼多年來也一直在搗鼓着怎麼樣顛覆大唐,行的也都是陰毒招數。

其實和王君度等人的行徑。甚至私下裡的一下信息與渠道都有是重合的,至少很熟悉。

別人發覺不了,找不到的時候,蕭月仙卻已經將他們掌控在手中,然後第一時間來找闞棱。

這羣人對她而言沒什麼太大的用處,但對闞棱而言卻又大用場,因此成爲他們理所當然冰釋前嫌的理由。然後順理成章地在一起。

一切都很順利,按照蕭月仙的想法。是打算王君度餘孽與吳王李恪有了牽連之後再動手。

這樣的話便可以將吳王和魏王兩個皇子一下子陷入漩渦,從而使他們從儲君之爭中出局。

但是闞棱卻拒絕了這個提議,雖然沒有問過謝逸,但是從長安離開的時候,謝逸其實已經有過相關的暗示。

“涉及吳王,請舅兄謹慎!”

這是謝逸當時的原話,能這麼說自然是有道理的,謝家欠吳王府的那幾個人情是一方面。

其實謝逸也有自保之意,其實自己現在幫李治做的事情也是謀儲。但是做的比較謹慎,且行動更爲隱秘。

但是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即便是現在不明顯,但將來通過蛛絲馬跡和事情後果,李世民也會推斷出,察覺出什麼來。

一個外臣,爲了某些利益卻讓皇帝的幾個兒子自相殘殺。影響太子之位的定奪,這顯然是犯忌諱的事情。

沒有那個皇帝喜歡這樣的臣子,甚至會非常仇恨,那樣會是什麼下場?

但這件事不能不做,也不是不能做,但必須要有度。

如果只是將魏王李泰謀害廢太子李承乾的一些證據拿出來。廢掉了李泰,那是有理有據,那是正視聽,甚至可以說是爲君分憂,爲國爲民的公義之舉。

這是站得住腳的理由,也是大義凜然的理由,即便是其中夾在了些許私心。皇帝即便是明知道,也不能把你怎麼樣,也不會怎樣。

但是如果把吳王李恪也牽連進去,那就顯得太過刻意,太過功利,一旦李世民察覺之後會怎麼想呢?

尤其是當你知道王君度餘孽要幹什麼,卻不及時阻止,放任其行爲。那麼就會被視作同謀,是謀害其皇子,是其心可誅的行爲。

不見得所有皇子都倒臺了,李治才能登上皇位。如果非要用這種方式進入東宮,顯得太過殘酷,皇帝也會十分驚醒,將來李治當皇帝之後說不定會翻過來懷疑自己。

謝逸是個聰明人,他懂得適可而止,懂得揣度帝王所能容忍的底線。

所以無論是爲了李治,還是爲了自己,李恪這邊都不能輕易亂動,自己的行爲必須十分謹慎。

當然了,如果是李泰那邊的行爲,或者旁的什麼特殊情況,那就怪不得自己了。這種事情本來就有天命和氣數的成分,怪不得旁人。

再者,謝逸也有一些個人情愫在裡面,其實無論是原來的歷史,還是今世的接觸,他對吳王李恪本人還是頗爲欣賞的。

對一個欣賞的人動手,且是見不得光的伎倆,謝逸有些不屑。

這些話他沒有和闞棱說的太明白點,但有這個暗示已經足夠了,闞棱是聰明人,他懂辦事的分寸。

事實也是如此,他拒絕了蕭月仙的提議,完全是按照謝逸的交代執行。

沒有牽連到吳王李恪,雖然不知道王君度的餘孽打算怎麼辦吳王殿下拖下水,但是及時行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他們控制。

不管有怎樣的招數都來不及出手,這樣一來,目的就達到了。

……

在吳王李恪毫不知情的情況下,他躲過了一場危機。

可能他永遠不會知道,有人幫了自己,更不會知道這是謝逸還他的人情,但是闞棱還是這麼做了。

至於將來怎麼樣還不得而知,闞棱和謝逸的態度一樣,把人情都還了,將來做事情就不必那麼多顧忌。

人情這種事,更多的是問心無愧。

至於這些王君度餘孽,無關緊要自然不用留,對付這種人沒有仁慈可言。蕭月仙等人的手段很多,他們知道怎麼樣讓一羣人死去卻不被人發現。

至於那些主要的案犯,則被他們秘密押送回長安去。

雖然目前這些人嘴巴很硬。什麼也不交代,但總是會有辦法的,審訊是一份技術,闞棱很有經驗,謝逸也正好有些手段。

他們很有信心從這些人口中拿到口供,讓人欣喜的是這些人準備了不少魏王李泰的證據,似乎是打算隨時來揭發。讓李泰臭名昭著的。

闞棱看到之後,不得不感慨。李泰真是個蠢貨,這樣要緊的東西竟然被外人帶走而不自知,到時候連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可悲啊!

闞棱樂呵呵地這些東西全部打包,帶着返回長安去,至於怎麼讓李泰死,什麼時候死,這些都得謝逸來安排。

然而當闞棱還沒有返回長安,那些黑材料尚未抖出來的時候,魏王李泰已經率先開始自己作死!

是的。作死!

當魏王府裡一羣臭皮匠弄清楚所謂陛下拒絕魏王的理由,並給出對策後,李泰便一直打算尋找機會在李世民面前表現。

對於這個結論,他沒有過多去想,認爲是合乎情理,正好可以打消父皇的疑慮。當此之時,杜楚客沒在長安。他也沒有去書信詢問杜楚客的意思,可能是迫不及待,覺得時間上來不及的緣故吧!

爲了儘早有機會提出來,李泰先安排自己麾下的些許幾個官員上疏,請皇帝陛下爲了江山萬年計,早日立太子。

這樣的奏疏到了政事堂。宰相們自然是無法決斷的,肯帝要送去承慶殿請皇帝陛下御覽。至於接下來是駁回,還是討論,抑或是執行那就遙恭請聖裁了。

李泰對這套流程自然是格外熟悉,而且算準了奏疏到承慶殿的時間,特意選了這樣一個時間進宮。

最近一段時間,魏王李泰入宮根本不受限制。很是隨意。

到承慶殿的時候,李泰意外地發現晉陽公主李明達也在,以至於他不能和父皇獨處,因此不免有些許失望。

但是很多他又覺得這是個不錯的機會,如今需要展示的不正是手足情深嘛,這可不正是個好機會嘛!

見過禮後,李泰笑道:“兕子妹妹也在啊!”

“四哥,我過來幫父皇整理案牘。”李明達除了對李治格外親近外,與其他的兄長主要是敬畏之情。

“兕子真是孝順,四哥朕羨慕你,每天可以陪在父皇身邊盡孝。”李泰笑了笑,不失時機地做出一丁點暗示。

一般來說,能夠陪伴在皇帝身邊盡孝的主要是東宮太子,這句話的意味十分明顯。

他覺得父皇肯定聽的明白,但李世民卻沒當回事,笑道:“兕子不小了,再過兩年就要出降,到時候朕就成孤家寡人了……”

“父皇說哪裡話,兕子妹妹出嫁之後,兒臣天天進宮來陪伴您!”李泰的暗示越發直接了,反正現在是閒話家常,這樣說並不過分。

“你們願意多陪陪朕,挺好,唉!朕是老了啊!”李世民感慨一句。

“父皇春秋正盛,年富力強,一點不老。”李泰趕忙拍個馬匹。

李世民搖頭道:“怎麼不老,你們兄弟姐妹二十多個,如今大都已經成婚了。衡山的婚事已經定下來,如今就剩下最小的兕子了……朕這麼好的女兒,到時候還不知便宜哪家小子。”

李泰道:“兕子還小,還有幾年,父皇仔細挑選,好給兕子許個好人家。”

“那是自然!”李世民笑道:“可是誰家小子能配得上朕的兕子呢?”

“父皇,四哥,你們……”李明達的小臉有些紅了,父親和兄長當着自己的面討論許配何人,她難免有些羞澀,有些不好意思。

見此情景,李泰才笑道:“險些忘了,我們兕子是大姑娘了……”

“不和你們說了,兒臣告退!”李明達撒個嬌,轉身告退。

李泰笑道:“兕子啊,有空去四哥府上玩玩,最近從南海得了幾顆明珠,送給你做嫁妝。對了,欣兒也挺想你的,嚷了好幾次要找姑姑玩。”

“好!”李明達淡淡應了一聲,沒有多少熱情,主要是小姑娘這會子心裡有別的想法。

她正在想先前那句話誰能配得上?配上的娶公主的自然要出身高貴,長安的權貴之子不少,都是高門大戶的貴公子。

但是小公主更爲在乎的是自己能不能看傷,要是自己看不上,哪裡談得上般配呢?

可是現如今見過的世家子弟,似乎沒有一個……已經到了情竇初開的年紀,李明達自然也開始設想過未來夫婿的樣子。

衡山姐姐有了魏叔玉,好閨蜜謝小蠻有了狄仁傑,自己未來的夫婿嘛……最好是像逍遙哥哥那樣的……

……

承慶殿的李世民和李泰父子不知道小公主的小女兒心思,父子相對而坐閒聊幾句。

李世民現如今很喜歡這種氛圍,哪怕是皇室也該有點家的氣息。

看到一份奏疏的時候,李世民像是拉家常一樣,李世民悠悠道:“御史鄭克山上疏請立太子,青雀你怎麼看?”

李泰心中頓時一喜,這個鄭克山自然是他安排的,目的就是爲了引起父皇的注意,現在看來似乎成功了。

立太子這樣重大的事情,父皇卻詢問自己一個皇子,這意味着什麼呢?李泰頓時有種心花怒放的感覺。

沉吟片刻,李泰沉聲道:“父皇,如果兒臣有幸蒙父皇青睞,必定竭盡全力,爲大唐富強竭盡全力。”

“啊……”李世民眉頭一動,淡淡應了一聲,然後就沒有下文了。四子這樣懇求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他並不覺得意外。

李泰見狀,又和以往的情形相似,這怎麼能行呢?所以現在是時候拿出中級大招了。

“父皇,兒臣有幾句肺腑之言想和父皇說說!”

“哦,什麼話?”

“父皇,臣知道皇長兄的事情讓您傷心,但兒臣絕對不會的。”李泰一咬牙,沉聲道:“如果蒙父皇看中,得爲東宮儲君,兒臣願意殺掉李欣和李徽兩個兒子,然後致力於大唐富強,威震四海。等到兒臣百年之後,將皇位傳給一位父皇您指定的兄弟,”

很靜,很靜!

李泰說完這句話後,李世民沒有回答,只是靜靜地看着兒子,承慶殿裡一時間寂靜到了極點。(。)

第51章 風疾復發第106章 幾處風波將要起第38章 重臣外放有名堂第242章 李二問策第108章 執子之手第389章 人去天變第317章 隱太子妃第152章 最佳媒人第324章 東宮烙印第289章 狂奔的薛延陀人第259章 悠然見南山第304章 公主擇婿第342章 皇妃收割機第108章 執子之手第334章 皇家婚禮第191章 推恩令第15章 神秘色彩第279章 李治的興奮第134章 麗琬探監有所謀第386章 事到臨頭第387章 委以重任第351章 舊事重提第210章 危機中的機會第150章 灞橋叮囑第49章 問罪納諫第88章 敗家子屬性第326章 秘旨連夜來第195章 長孫無忌的遠慮第314章 夏夜晚風拂第123章 御苑私語第254章 迫人的選擇第416章 母以子貴第403章 謀儲之嫌第47章 逍遙農夫第145章 君子報恩第25章 芳心已許兩月後第13章 不想做詩人的醫生第247章 伯府四美第381章 成王敗寇第132章 滿城皆驚第259章 悠然見南山第257章 並非不堪一擊第281章 山崩地裂第59章 儲君之憂第385章 皇子心病第205章 篝火晚宴第345章 唯恐天下不亂第425章 帝王遲暮第173章 歷史書寫者第294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53章 任性熊孩子第208章 大唐的厚禮第312章 偷得浮生數月閒第358章 用心良苦,居心叵測第49章 問罪納諫第290章 若真水第309章 龍擡頭第246章 貴客盈門第13章 不想做詩人的醫生第19章 再賭一把第337章 癩蛤蟆包藏禍心第253章 大唐的盤口第183章 薛延陀第424章 唐朝駙馬爺第289章 狂奔的薛延陀人第383章 軌跡重合第355章 戰地玫瑰第387章 委以重任第341章 相對浴紅衣第180章 臨行準備第47章 逍遙農夫第366章 東宮醜聞第227章 謝郎歸第183章 薛延陀第275章 國公李績第246章 貴客盈門第286章 吐蕃人的執着第218章 豎子莽夫第118章 甜棗與臺階第21章 春/宵一刻值千貫第316章 故地重遊第157章 嫁娶吉日第20章 令人惆悵的勝局第266章 睡個安靜的好覺第107章 狂徒尋釁,嬌叱怒摔第226章 嫁得長安如意郎第203章 回紇人第203章 回紇人第211章 疑陣第256章 頻發幺蛾子第209章 糾結的可汗第127章 忌辰不知埋骨處第102章 兩姝爲郎憂第79章 喜憂參半第133章 反客欲爲主第59章 儲君之憂第71章 廣而告之第287章 長安望北人第331章 長史的意義第262章 河東行
第51章 風疾復發第106章 幾處風波將要起第38章 重臣外放有名堂第242章 李二問策第108章 執子之手第389章 人去天變第317章 隱太子妃第152章 最佳媒人第324章 東宮烙印第289章 狂奔的薛延陀人第259章 悠然見南山第304章 公主擇婿第342章 皇妃收割機第108章 執子之手第334章 皇家婚禮第191章 推恩令第15章 神秘色彩第279章 李治的興奮第134章 麗琬探監有所謀第386章 事到臨頭第387章 委以重任第351章 舊事重提第210章 危機中的機會第150章 灞橋叮囑第49章 問罪納諫第88章 敗家子屬性第326章 秘旨連夜來第195章 長孫無忌的遠慮第314章 夏夜晚風拂第123章 御苑私語第254章 迫人的選擇第416章 母以子貴第403章 謀儲之嫌第47章 逍遙農夫第145章 君子報恩第25章 芳心已許兩月後第13章 不想做詩人的醫生第247章 伯府四美第381章 成王敗寇第132章 滿城皆驚第259章 悠然見南山第257章 並非不堪一擊第281章 山崩地裂第59章 儲君之憂第385章 皇子心病第205章 篝火晚宴第345章 唯恐天下不亂第425章 帝王遲暮第173章 歷史書寫者第294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53章 任性熊孩子第208章 大唐的厚禮第312章 偷得浮生數月閒第358章 用心良苦,居心叵測第49章 問罪納諫第290章 若真水第309章 龍擡頭第246章 貴客盈門第13章 不想做詩人的醫生第19章 再賭一把第337章 癩蛤蟆包藏禍心第253章 大唐的盤口第183章 薛延陀第424章 唐朝駙馬爺第289章 狂奔的薛延陀人第383章 軌跡重合第355章 戰地玫瑰第387章 委以重任第341章 相對浴紅衣第180章 臨行準備第47章 逍遙農夫第366章 東宮醜聞第227章 謝郎歸第183章 薛延陀第275章 國公李績第246章 貴客盈門第286章 吐蕃人的執着第218章 豎子莽夫第118章 甜棗與臺階第21章 春/宵一刻值千貫第316章 故地重遊第157章 嫁娶吉日第20章 令人惆悵的勝局第266章 睡個安靜的好覺第107章 狂徒尋釁,嬌叱怒摔第226章 嫁得長安如意郎第203章 回紇人第203章 回紇人第211章 疑陣第256章 頻發幺蛾子第209章 糾結的可汗第127章 忌辰不知埋骨處第102章 兩姝爲郎憂第79章 喜憂參半第133章 反客欲爲主第59章 儲君之憂第71章 廣而告之第287章 長安望北人第331章 長史的意義第262章 河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