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唐皇昭令

“啓稟主公,李孝常和西川急報,同時送達揚州的。”袁襲帶着吳明匆匆在揚州城北找到了正在和陳燁商議兵備處新址的薛洋,面色有些肅然。

“孝常那邊還會有什麼反覆不成?依靠着竇潏在當地的人望,就算是趙煌把鍾傳的鎮南軍拉過來也無濟於事。”薛洋一邊拆開信件一邊搖頭笑道:“拿下池州之後先平定地方,然後擇機收服歙州等地,切斷鍾傳往東的所有通道,封鎖江南道。這西川——”李孝常的戰報自然是沒有問題,原池州刺史在九華山一戰之後全軍潰敗,只帶着少數人逃脫追擊,進入洪州地界,被鍾傳的人馬接了過去。竇潏已經在李孝常的第二衛的支持之下召集池州各縣軍政兩部官員來府城集會了。所以這份戰報並沒有引起薛洋什麼興趣,反倒是隨後的西川阿六送過來的急報讓他眉頭緊皺。

“主公,是西川有事?還是唐皇下達詔令了?”陳燁看了看袁襲之後問道。他本來是帶着薛洋一邊查看兵備處作坊選址一邊介紹新建造出來的一種新式武器的。

“唐皇已經下詔,訓斥了我和鍾傳,讓我二人各守疆界,不要發生衝突,同時催促我淮南軍儘快北上加入勤王大軍之中。”薛洋搖了搖頭之後,道:“看樣子田令孜還是沒有放棄掌控淮南道的想法,所以纔會慫恿唐皇下達這樣的斥責詔令。”

袁襲跟着點頭道:“按照唐皇傳令信使的速度,只怕五月底之前就能抵達,我軍必須提前做好應對方略,以免被動。”他頓了一下之後繼續道:“只怕在我等給唐皇送禮的同時鍾傳也送了,所以纔會引起唐皇的警覺,而且鍾傳剛剛驅逐了江西觀察使高茂卿,如今又和我淮南軍起衝突,正好給了田令孜機會,而且保不齊田令孜還會給鍾傳許了什麼不得而知的好處。”

“軍師傳訊讓陸翊回來一趟,我軍目前的態勢必須要做好調整的準備。”薛洋微一沉吟之後道:“陳燁你去和安叔商議一下,此前陳家在光州和蔡州以及中原等地秘密囤積的一批錢糧物資立即移交給你們後勤部,同時通報十三司,讓他們在必要的時候安排人手秘密監控。”

薛洋一邊吩咐一邊帶着兩人迅速趕回城內,等到陸翊返回之後立即開始商議淮南軍後續的方略。

“壽州刺史張翱此前已經出兵一萬餘,也算是我淮南道名下的軍隊,所以唐皇就算是催促,主公也可搪塞一二。”陸翊稍稍沉吟之後道:“末將以爲在黃巢徹底退出長安之前,我淮南軍不宜北上,還是以保境安民,儘快收服其他各州郡爲主。壽州張翱率軍出征沒有和主公報備,卻將壽州拱手讓給了楊行愍,而後更是被王播乘隙而入,說明我軍尚且不能掌控淮南道的大局。如果主公貿然率軍出擊,萬一被人阻擊於半路,那豈不是讓大局平添變數?”

“何時率軍北上主動權在我,此事可以暫時不用討論,如果田令孜真的也給了鍾傳送過去一份詔令,那麼要想牽制我軍,就只有給他加官進爵,至少給一個鎮南節度使,或者乾脆點,直接冊封江南西節度使,和我平起平坐。”薛洋點了點頭,繼續道:“如此一來的話難保鍾傳不會將剛剛壓下去的心思再此對準我淮南道,尤其是一旦我軍北上的話。”

“如今我軍控制的州郡大致沿長江兩岸分佈,各州之聯絡均在水師。水師無恙,則我軍即可佔據淮南道內部的主導權。所以襲以爲,我軍對外方略可保持不變,等待詔令前來,稍作修改即可。”袁襲開口道:“而且爲了確保將來我軍北上通道的安全,只怕對於北線的策略需要修改。”

“軍師所言是楚州是嘛?”陸翊若有所思道:“楚州在揚州以北,經貿發達,比之揚州不差幾分,而且拿下之後我軍以揚州爲中心就能夠背靠大海,擺出了一副往西進取之態勢。楚州毗鄰徐州,是戰略要地,只要掌握在我軍手中,彼時只需一軍駐紮即可窺探中原一角。同時我淮南軍北上勤王之通道就可藉助楚州進行,依託大運河輸送物資,避免我軍後勤被他人掣肘。”陸翊指了指揚州北方的楚州道:“楚州一旦被我軍掌握就可以將駐守滁州的第三衛高濟所部釋放出來,以第三衛之兵力虎視濠州,陷廬州於我軍合圍之中。”

“主公,看樣子陸翊這段時日對於淮南道內部的思慮頗深啊,這須臾之間就能夠看出我軍整體方略之變化要旨,確實出乎我之意料。”袁襲笑道:“主公,依襲之見,可讓高濟在滁州做好準備,等到唐皇詔令前來。”

“你們二人是不是未雨綢繆,做過攻略滁州的備案?”薛洋饒有興趣的看着這兩人笑道:“否則的話不會轉彎抹角的說到楚州和第三衛。陸翊你的第一衛打算什麼時候開始拆分?”薛洋臉上露出的笑意以及提到第一衛,倒是讓陸翊臉上一抽,有一種自己心思被看穿的感覺,忍不住苦笑道:“主公好厲害,第一衛確實已經做好拆分準備,具體劃分是第一都以及陸明和何兵三個都爲核心,繼續掛第一衛的旗號,剩餘以陳瑜爲首組建第四都,但是暫時不對外公佈,先補齊兵員,恢復戰力,等待時變。”

幾人不經意間的笑意卻讓這件事憑空沾染了一些神秘的色彩,而等到五月底唐皇信使抵達揚州的時候,這份訓斥的詔書之後果然附帶了一份朝廷兵部的訓令,要求淮南節度使薛洋從速領兵出征,剿滅黃巢亂軍,早日平復關中。爲了讓薛洋放心領兵出征,兵部還在詔書後面附帶了一份升任薛洋爲京城行營副都統的職務。

“京城行營副都統?這個職務完全沒有任何意義,現如今京城都已經被收復,還要這個名不副實的職務做什麼?”嚴明有些不解的問道:“難不成田令孜還有什麼其他的陰謀在其中?”

“看樣子田令孜現在就在爲將來佈局了,而且藉助兵部的名義下達命令,讓主公都無法拒絕這份命令了。”袁襲點了點頭之後,隨手將這些詔書扔在一邊道:“如果我所料不錯,鍾傳在江州也差不多收到了同樣的詔令。”

“如此說來,這個所謂的京城行營副都統的職務實際上就是想讓主公親自領兵北上,如此一來他纔可方便的安插自己的人手過來揚州,鳩佔鵲巢。”陸翊邊說邊皺眉道:“只是,爲何我總感覺這個大宦官的心思絕對沒有這麼簡單呢?”

“確實不簡單,剛纔軍師不是說了嗎,鍾傳那邊只怕也是一份差不多的詔令,所以——”薛洋的話讓陸翊和嚴明都一下子明白過來了,陸翊摸着腦袋苦笑道:“這個大宦官,不愧是權傾天下,算的這麼狠。如果他安插的人手被我等排擠,則立即慫恿鍾傳出兵,逼迫我等讓步,同時這個京城行營副都統的頭銜實際上就是讓主公將來留在京城,方便控制主公一人來控制我淮南軍,真是陰險。”

“只是這是陽謀,鍾傳就算是看破,只怕能夠選擇的餘地也不多。在西面楚地的湖南觀察使閔勖權已經控制住長沙等地的情況下,他也只有往東往北出擊纔有前途。”袁襲嘆息道:“所以鍾傳纔會在拿下洪州尚未鞏固後方的情況下匆忙挑動蘄黃等地的內亂,拉攏李家添,這也是未雨綢繆。到時候如果田令孜真的得逞,難保鍾傳不會被其說動北上。”

“讓第二衛儘快收服歙州等地,切斷江南西道之後屯兵南境,第三衛擇機籌備介入楚州的準備,讓十三司和賴同輝取得聯絡,讓他堅持一段時日。”薛洋打定主意之後就立即動手,一旁的袁襲等人根據命令立即修改各軍的部署,同時安排後勤部提前調運物資,而嚴明此時也開始準備調配官員待命,在滁州刺史尚未決定人選之時,嚴明建議將和州和滁州合併爲一州,由徐溫以和州刺史的名義統一管轄兩州之地。徐溫也從一州刺史的位置上逐步開始脫穎而出,成爲僅次於嚴明和尹世恆之外淮南民政的第三號人物。

揚州這邊在薛洋的領銜之下迅速調整了方略,江州那邊鍾傳也做出了決定。只不過和薛洋這邊可以從容選擇之外,鍾傳就只有一條路可以走,而且田令孜惱怒鍾傳扣留了江西等地的稅賦,直接下令調任湖南觀察使閔勖權入主江州,同時調鍾傳領兵北上進入關中。

自然這道命令鍾傳毫不猶豫的直接拒絕了,而且爲了應對閔勖權可能進入江州,趙德樞也奉命將鎮南軍主力調到了西面邊境,嚴陣以待。

田令孜雖然遠在西川,但是卻利用唐皇的名義以區區一道詔令就將東南兩道的藩鎮諸侯原本的節奏打亂,算是這場博弈之外最大的勝利者。在閔勖權的威脅之下,鍾傳也隨即將扣留的稅賦送去了西川。只是和淮南道相比,江西等地原本就貧瘠,在沒有辦法截留這批稅賦之後,鍾傳的發展速度開始變得更加緩慢。

不過讓鍾傳和薛洋兩人都沒有料到的是,傳令信使從揚州返回之後直接轉道去了廬州,給正在安排劉威進駐濠州的楊行愍也帶過去一道詔令。這一下直接讓薛洋感覺到了田令孜謀劃淮南道的真實用意,也讓他和袁襲開始籌謀加快步伐限制楊行愍的發展速度。

“可以讓第一都分兵前往霍州,儘快讓向衝統兵坐鎮蘄州,和陸明一起拿下蘄黃之地,然後北上駐兵。”袁襲在地圖上畫了一圈之後道:“如此在申州堵住楊行愍西進的步伐,主公請看,這樣的話楊行愍的地盤就被我軍三面合圍,尾巴廬江被我軍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從而讓他徒然內耗,失去對外擴張之力。”

袁襲的這道線讓薛洋沉吟良久之後道:“軍師這一策就需要我軍在第三衛進駐楚州之後,第一衛常駐蘄黃,那短期內能夠騰出手來的就只有新組建的一個衛了。”

“拿下蘄黃之地以後,陸明所部可以就地擴充爲一個衛,以守代攻。”袁襲道:“四個衛,十五萬大軍,足以橫掃南境那些剛剛冒頭的大小諸侯了。”

在陸翊坐鎮揚州處置軍中事務之後,袁襲也得以從具體繁瑣的軍務中抽身,和薛洋繼續完善當初在舒州就制定的南進方略,此時在補齊了蘄黃這西面的一角之後,剩下的就是全力南下了。

“軍師和陳燁再行商議一下,適時可以讓孝常回揚州一次,南進方略所需要的兵力和兵甲與北方截然不同,需要提前置辦,讓軍中多加熟悉。”薛洋點了點頭之後道:“讓雷凌也進來,南方的水網不僅僅需要水師打通道路,而且還需要備足足夠的船隻纔可。”

“陸翊已經在籌備了,水師原本用來淘汰的部分小船也被雷凌截留下來備用,足夠南征將士乘船所需。”袁襲明白薛洋的打算,所以點點頭道:“後勤部陳燁那邊臣會督促的。”

“好了,讓李陽所部和黃傑換防,黃傑的重甲兵在南方有些大材小用了。”薛洋在安排好這些之後忽然笑道:“這個田令孜,等哪天打到西川的時候一定要給他抓過來好好看看,區區一個宦官居然有攪動天下的本事。”

“主公,我淮南軍還算是好了,只需要提前一步即可,只怕鍾傳那邊就只能被他牽着鼻子走了。”袁襲笑道:“向傑在廬州等地,稍後我會把這些事彙總之後通傳給他,由十三司去設法限制楊行愍,挑動壽州王緒和楊行愍爭鬥不休,從而消耗廬州軍的軍力,避免楊行愍尾大不掉。”

“軍師和向傑對於自己這位同鄉下手毫不容情啊,依向傑的性子,只怕他又要在廬州和壽州等地攪風攪雨了。”薛洋微微一笑,但是袁襲卻搖搖頭,對於楊行愍絲毫不屑道:“楊行愍此人如果不把他打醒,他是一定不會放棄的,遲早會盡起大軍與我決一死戰。”

第九百零八章 長驅三百里(上)第七百一十二章 成王世子(上)第四百零五章 收拾人心第七百九十二章 王建來了第五百五十二章 反間計第九百二十五章 慈不掌兵第四百九十三章 出其不意(中)第四百八十四章 算計第五百零一章 勝而不勝第一千零二十章 攻山大戰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伏擊(上)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棋高一籌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內亂紛起第四百二十八章 內外影響第二百零九章 一襲紅衣映白雪(上)第九百六十二章 子午谷奇謀第二百四十四章 江州水戰(上)第二十三章 夜戰無雙(上)第九百四十五章 偷襲丁公山(中)第二百一十三章 反擊(中)第七百六十八章 萬縣之戰第一百二十九章 項城生死第一千零三章 邊軍之殤(上)第二百四十一章 會師第九百五十一章 兵髮長安第一百三十四章 茨河之戰(下)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疑兵之計第二百零三章 宋城之變(上)第八百三十七章 睥睨天下第三百二十六章 爭鋒相對第四百七十一章 威壓下的出路第六百一十六章 處處碰壁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偷襲徐州第六十二章 南城混戰第二百四十四章 江州水戰(上)第四百五十八章 攻伐虔州(下)第三百八十五章 搶糧第二百三十七章 金陵歷風雨(十)第一百八十二章 援兵天降第一百八十章 霍存軍至第七百八十七章 全局震動第九百零九章 長驅三百里(下)第三十四章 竹林訪賢第七百七十七章 震驚第一百零九章 半渡而擊第四百六十二章 突襲臨武(上)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徐州對峙第五十五章 東西合併第九百七十一章 李存勖的想法第八百六十九章 欲蓋彌彰第五百五十二章 投誠第三百六十四章 伶仃洋海戰(上)第四百八十五章 出其不意第五百四十九章 暴力破城第五百六十二章 昭義軍亂第二百二十八章 金陵歷風雨(一)第七十三章 雷澤水戰(下)第四百一十二章 裡應外合(下)第三百一十二章 分裂神策軍第二百七十一章 國無二日第二百五十八章 三軍進湖州第七百三十三章 軒然大波第三百五十八章 威壓劉謙第八十七章 清洗第八百七十六章 山東士族的選擇(上)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爭鋒相對第八百零六章 萬馬奔騰第七十六章 出戰廬州(上)第六百七十八章 夜戰無雙第六百零八章 時過境遷(上)第三百九十一章 降服張明第八十一章 水師先行第七十九章 遣使第一千零三章 邊軍之殤(上)第四章 舒州疑雲第六百二十五章 說降李環第八百五十章 出人意料(中)第九百二十七章 向死而生(中)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擴軍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震驚天下第四百六十章 捆綁煽動(上)第一百六十九章 分兵作戰第二百九十八章 追擊第四百九十八章 最後的決戰(三)第三百二十二章 合巹交杯(上)第七百四十八章 勾動中原(上)第七百四十三章 定品定級第一百九十四章 攻心(上)第六百一十四章 濤聲依舊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朱全忠的秘密第一百七十九章 鏖戰第九百一十章 一戰驚天下第六十四章 府城鉅變(上)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開山炸石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自帝都的交易(下)第三百八十二章 湞水阻擊戰(上)第三十五章 陰謀陽謀(上)第五百二十五章 朝局動盪第五百零一章 勝而不勝第八百六十三章 戴友歸的心思
第九百零八章 長驅三百里(上)第七百一十二章 成王世子(上)第四百零五章 收拾人心第七百九十二章 王建來了第五百五十二章 反間計第九百二十五章 慈不掌兵第四百九十三章 出其不意(中)第四百八十四章 算計第五百零一章 勝而不勝第一千零二十章 攻山大戰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伏擊(上)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棋高一籌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內亂紛起第四百二十八章 內外影響第二百零九章 一襲紅衣映白雪(上)第九百六十二章 子午谷奇謀第二百四十四章 江州水戰(上)第二十三章 夜戰無雙(上)第九百四十五章 偷襲丁公山(中)第二百一十三章 反擊(中)第七百六十八章 萬縣之戰第一百二十九章 項城生死第一千零三章 邊軍之殤(上)第二百四十一章 會師第九百五十一章 兵髮長安第一百三十四章 茨河之戰(下)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疑兵之計第二百零三章 宋城之變(上)第八百三十七章 睥睨天下第三百二十六章 爭鋒相對第四百七十一章 威壓下的出路第六百一十六章 處處碰壁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偷襲徐州第六十二章 南城混戰第二百四十四章 江州水戰(上)第四百五十八章 攻伐虔州(下)第三百八十五章 搶糧第二百三十七章 金陵歷風雨(十)第一百八十二章 援兵天降第一百八十章 霍存軍至第七百八十七章 全局震動第九百零九章 長驅三百里(下)第三十四章 竹林訪賢第七百七十七章 震驚第一百零九章 半渡而擊第四百六十二章 突襲臨武(上)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徐州對峙第五十五章 東西合併第九百七十一章 李存勖的想法第八百六十九章 欲蓋彌彰第五百五十二章 投誠第三百六十四章 伶仃洋海戰(上)第四百八十五章 出其不意第五百四十九章 暴力破城第五百六十二章 昭義軍亂第二百二十八章 金陵歷風雨(一)第七十三章 雷澤水戰(下)第四百一十二章 裡應外合(下)第三百一十二章 分裂神策軍第二百七十一章 國無二日第二百五十八章 三軍進湖州第七百三十三章 軒然大波第三百五十八章 威壓劉謙第八十七章 清洗第八百七十六章 山東士族的選擇(上)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爭鋒相對第八百零六章 萬馬奔騰第七十六章 出戰廬州(上)第六百七十八章 夜戰無雙第六百零八章 時過境遷(上)第三百九十一章 降服張明第八十一章 水師先行第七十九章 遣使第一千零三章 邊軍之殤(上)第四章 舒州疑雲第六百二十五章 說降李環第八百五十章 出人意料(中)第九百二十七章 向死而生(中)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擴軍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震驚天下第四百六十章 捆綁煽動(上)第一百六十九章 分兵作戰第二百九十八章 追擊第四百九十八章 最後的決戰(三)第三百二十二章 合巹交杯(上)第七百四十八章 勾動中原(上)第七百四十三章 定品定級第一百九十四章 攻心(上)第六百一十四章 濤聲依舊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朱全忠的秘密第一百七十九章 鏖戰第九百一十章 一戰驚天下第六十四章 府城鉅變(上)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開山炸石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自帝都的交易(下)第三百八十二章 湞水阻擊戰(上)第三十五章 陰謀陽謀(上)第五百二十五章 朝局動盪第五百零一章 勝而不勝第八百六十三章 戴友歸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