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茨河之戰(上)

“主公,陳瑜已經率部沿茨河佈下防線,同時將茨河西岸附近百姓能遷走的都遷徙到東岸了。”中和三年六月二十,在大隊後勤物資沿着水路源源不斷送抵譙縣和鹿邑之後,向傑的十三司也送來了最新的情報。

“沿河百姓就地安置,如果願意隨船南下的,告知他們,我淮南軍會妥善安置他們。”薛洋點了點頭道:“如今黃巢大軍在茨河東邊攻城拔地,劫掠百姓,想來是一部分補充攻擊陳州所需,另一方面也是以戰養戰,只怕除了亳州,其他地方也是被劫掠一空了。”

“主公所言不差,十三司在其他各地均有急報傳來,陳州周邊汴州、鄭州、許州還有潁州北部,我亳州東部,包括鄲城在內均已被大齊軍搶劫一空,百姓被擄走,財物糧食也都洗劫一空,看樣子黃巢是打算在陳州持久作戰了。”向傑臉色有些冷峻道:“大部百姓被擄走之後全都都投入到各地征伐之中,死傷慘重,只有少部青壯被編入正軍。”

“去傳訊楊行愍,讓他移兵潁州西北,堵截黃巢亂軍南下,在界首一帶設防。”袁襲將手中的情報遞給一邊的李振之後道:“這個戴友歸不是在打潁州的主意嗎?那就隨他,就直接告訴他,此戰他能搶下多大地盤我們都不管,但是黃巢亂軍不得南下潁州,否則的話我就回師先打掉他。”

袁襲這番話說的是殺氣騰騰,他本是正軍出身,對於黃巢這種裹挾百姓作戰的方式非常不齒,所以有些怒火薛洋也沒理會,倒是在見到陸明欲言又止之後點頭道:“你是向率第四位主力前出茨河攻擊前進是嗎?”

“陸翊距離陳州治所不足百里之地,若是我軍前出必然可以大亂黃巢的部署,吸引他們移兵茨河,從而和我軍隔河相對,主公爲何讓陳瑜停兵不前,而且還就地轉入防禦?”陸明點了點頭,不過他說完之後袁襲倒是和李振對視一眼,笑道:“興緒兄不妨給他解解惑?”

“其實陸將軍也不用着急,黃巢軍不日便可主動前來。”李振見到袁襲的笑臉,知道對方是有意讓自己多說話,好早日融入淮南軍的體系之中,所以當即道:“正如將軍所言,鹿邑距離陳州只有不足百里之遙,我軍在此駐紮已經威脅到黃巢大軍的安危,一旦我軍突然發動襲擊,和陳州的趙犨裡應外合,他只怕應付不已,也不利於他持久攻擊陳州,所以他肯定按耐不住。而且雖然目前勤王大軍是各自爲戰,然則東北面宋州的朱全忠到我軍所在的亳州,再往南楊行愍的潁州直至申州我軍第一衛所部,一個包圍圈已然形成。黃巢若想衝出去,就只有不斷試探各部的強弱,選擇最弱一方作爲突破口。這也是目前各路諸侯之間達成的一種心照不宣的默契。我軍要做的就是守住東南兩面,逼迫黃巢只能往北去攻擊朱全忠,唯有如此才能逐步擠壓黃巢的迴旋餘地。”李振手捋長鬚,徐徐道:“這就好比是一條枷鎖一般慢慢鎖住他,然後一點一點勒緊,最終讓其窒息而亡。”

“說起來這也是無奈之舉,如今各路大軍缺乏調度,各自爲戰,相互之間根本不能做到一條心,也只有如此才能確保在相互之間能夠互爲應援。”對於李振的眼光,薛洋還是很認可的,短短几天時間裡,憑藉着這些零散的情報就能猜測出目前整個戰局部署,而且還能夠將自己這一方謀劃佈局都說清楚,其才華的確和歷史記載的差不多。

“去把騎兵都放出去吧,從茨河下游渡河而進,然後自由作戰,和陳瑜所部互相配合。”薛洋想了想之後道:“讓十三司派人在茨河以西,陳州以東密切監控黃巢軍動向,爲騎兵都獨立作戰提供情報支援。”

薛洋的話讓陸明和向傑兩人的臉色變得嚴肅起來,很顯然薛洋放出騎兵都除了配合陳瑜所部之外,更多的還是要鍛鍊騎兵都獨立作戰的能力。特別是在平原地帶,騎兵的威力比起步兵要強橫許多。雖然淮南軍成軍至今也只是激戰起這兩千多人的一支騎兵隊伍,但是如今是該放出去獨立作戰了,不過這也極大地考驗着騎兵都都指揮使夏恆的能力。

安排好騎兵都出擊之後,薛洋和袁襲商議之後立即率部前出和陳瑜匯合,陸明給李振留下一個營守住譙縣大本營之後,自己也率部暗中前出,隨時準備接應陳瑜。

不過此時的陳瑜實際上已經在和茨河對岸的大齊軍零星接觸了。茨河發源於陳州的太康地區,在流經鹿邑縣城的時候河面很窄,遠不及附近的渦水流量大。雖說如今是夏季豐水季節,但是人馬往來在某些地段甚至可以淌水過河。所以雙方在茨河沿岸連續打了好幾次。只不過一方面大齊軍大部分都是衝着搶劫而來,而陳瑜手中兩個都的人馬也幾乎都在護送百姓過河,所以雙方打了幾次都是小打小鬧。不過隨着鹿邑周邊的百姓除了被大齊軍抓走的剩下的幾乎都被陳瑜接應到茨河東岸之後,雙方的接觸變得頻繁起來。

“將軍,主公急訊,讓我軍沿河組織防禦,吸引亂軍來攻。”陳瑜這邊剛準備過河進攻,薛洋這邊的命令就直接過來了,而且還附帶着一份騎兵都渡河西進的通報。

“驅趕戰術?”陳瑜琢磨了一圈之後忽然笑道:“看樣子的確是主公想出來的招數,去通知兩個都指揮使,今夜我們要來一次狠的。”

不過陳瑜將自己的計劃跟李秀峰和第十五都杜光義一說兩人直接搖頭,李秀峰和陳瑜兩人本來就相熟,所以直接開口道:“將軍,你這準備去偷襲大齊軍在對面的輜重大營?這不是開玩笑吧?這大齊軍可沒有那麼多輜重糧草,就我們知道的那些還是搶來的,他們在周邊佈置了太多的人手,我們就算全軍出動,頂多和他們打一場夜戰,也不可能劫到糧草的。”他這一說旁邊的杜光義也是直點頭,不過隨即就被陳瑜給掐滅了。

“我只是要將他們的兵力都吸引過來,你們還真打算讓我去劫糧草啊?那到時候不得在這茨河西邊打一場?”陳瑜翻了個大白眼之後笑道:“他們被我們抽冷子打了一下之後肯定會大軍雲集朝着我軍陣地而來,那到時候豈不是就完成了主公的軍令了?”

“主公讓騎兵都夏恆挺進茨河西岸,是不是早有預謀?”杜光義有些遲疑,隨即猛然間點頭,自顧自的笑道:“肯定是這樣,只有大齊軍被我吸引過來,騎兵都在背後纔會發揮出最大的戰力。”

“好了,你們都沒意見,那就這麼遭了。今夜第十都前去劫營,記得把聲勢造大一點,記住如果大齊軍沒有防備就真劫糧草,如果他們有防備吸引他們朝茨河而來,廣義,你率軍從後接應秀峰。”陳瑜道:“記得別打得太狠,把他們給嚇退了,必要的時候讓各部可以佯裝敗退,總而言之就是要牢牢的將他們吸引過來。”

陳瑜打發走李秀峰和杜光義之後立即讓人飛速通報譙縣,讓第四衛主力趁夜急進至鹿邑城外隱蔽,等待大齊軍跟過來之後進行反擊。同時讓十三司立即去尋找騎兵都,讓他們在兩軍激戰之時,從背後偷襲。

陳瑜的這番謀劃算得上面面俱到,而且還將騎兵都的戰鬥任務都給排定了,所以消息傳到譙縣的時候,陸明立即率軍前出,越過薛洋和袁襲的中軍,急匆匆而去。

“軍師啊,這第四衛兩個統軍將領算得上是相得益彰吧?”薛洋將手中陸明轉過來的通報遞給袁襲笑道,“有他們在,至少此戰之後黃巢伸向亳州的這隻手會被盡數斬斷了。”

“陸明行事穩重,考慮事情面面俱到,而陳瑜嘛,去年一年幾乎都在講武堂研習兵馬,進步倒也不小。依臣看來,此戰之後第四衛可以分離了。”

他們兩人不急不慌從譙縣直奔鹿邑而去,但是陸明那邊的飛馬快報卻讓陳瑜安定了心,在第四衛主力及時來援之後,陳瑜也不問李秀峰和杜光義兩部走後,整個茨河防線空虛,直接讓隨軍的後勤隊上來加大力度將原本還沒修完的工事抓緊時間修完,同時將攜帶而來的大量的弩機全都搬了出來。

“將軍,這亂軍都還沒來,我們就着急將這些大傢伙搬出來是不是太早了點?”陳瑜帶着親衛隊在各個陣地上巡視,不時的還會對周邊佈設的陷阱指指點點,因爲北上之時有可能會面對騎兵,所以第四衛算得上是淮南軍中對於防騎兵戰術演練最多的一支兵馬了。

“你叫什麼名字?”陳瑜好奇的看了一眼這位年輕的廂兵,有些詫異這小傢伙居然能在自己面前還有勇氣提問。

“啓稟將軍,我叫劉洋。”這小夥子抹了一把腦門上的汗水,朝着陳瑜鞠了一躬之後繼續去搬那一箱箱沉重的弩箭去了。

“等打完這一仗,你去把這小子招進親衛隊,看看能不能練出點門道出來。”陳瑜微微一笑,轉身去了別處。

陳瑜這邊在做準備,李秀峰帶着第十都卻趁着傍晚的霞光悄然潛伏到了大齊軍在淮陽城外的大營附近。因爲距離陳州很近,所以大齊軍的西面大營就設在淮陽境內,這源源不斷從亳州西部地區搶來的物資和人手也幾乎都囤積在淮陽。這也是陳瑜打算去劫營的原因所在,只要一打這淮陽城外的大營,就能夠瞬間讓整個大齊軍產生震動。

不過也因爲此地基本上都是外來糧草和人手的囤積基地,所以除了守備軍隊之外,就沒有太多的兵馬駐紮,大齊軍的精銳現如今都在尚讓手中,正集中力量攻擊陳州的城牆。

不過不論是負責劫營的李秀峰還是負責接應的杜光義卻絲毫不敢怠慢,黃巢大軍每次征戰幾乎都是裹挾民衆而戰,真要給他們時間,此間的數萬百姓都會變成他們的士兵。而此刻李秀峰手中只有一個都的兵馬,數千人之衆而已,所以李秀峰根本沒辦法和對方去打野戰,只能仗着兵馬精銳,戰力強橫,在夜間偷襲,打對方一個冷不防。

夜色逐漸降臨,前方的大齊軍營內到處都是星星點點的篝火,時值夏夜,天氣炎熱,所以軍營之內大半夜的尚且沒有安靜下來,到處都是三三兩兩的百姓和士兵,因爲糧食不夠,所以這些被裹挾來的百姓也沒辦法太早安睡。唯一的好處就是此時的大齊軍尚且沒有後來那樣窮兇極惡,這些百姓還沒有性命之憂,只是那些隨軍被裹挾來的婦女小孩時不時的還會哭鬧不止。

“指揮使,這亂哄哄的真是個軍營?”李秀峰旁邊,副將看着前面那星星點點鬧哄哄的大齊軍營有些傻眼道:“這大晚上的我們衝進去他們的大營能守住一刻鐘就怪了。”

李秀峰沒好氣的瞪了一眼對方之後道:“那你也得衝的進去才行,你看看這大齊軍雖然裡面亂哄哄的,但是守在最外面的那些兵馬卻絲毫沒有亂象,反倒是井井有條。而且這軍營雖然看起來不倫不類,但是佈局來看倒也四平八穩,沒有太大的破綻,不論我們從那邊進攻,都會受到阻攔,他們的守營兵馬也會以最快的速度前來支援。你能攻得進去?”說到這裡李秀峰也是跟着一嘆道:“畢竟是打了這麼多年仗,雖說是亂軍,但是卻歷經大戰洗禮,有些方面比起我們淮南軍也不遑多讓,等着吧,等到後半夜他們內部安定下來我們再摸上去。”

李秀峰說的沒錯,因爲天氣原因,整個大齊軍營直到後半夜才逐漸安靜下來,裡面的百姓和兵馬開始逐漸陷入沉睡,只有巡營各部還在各處來回走動。

看着最外圍的那些兵馬逐漸沉寂下來,李秀峰估摸着時間差不多了,伸手拉了一把副將,兩人從小山上下來之後將手下各部逐漸聚集起來然後帶隊朝前摸了上去。李秀峰身後跟着集中起來的數百名弓箭手,在抵近之後一陣箭雨,直接將那些守着箭樓和兩處角樓附近的士兵全部擊殺,身邊副將直接率隊就衝了上去。

李秀峰此時攻擊的這段營寨距離大營轅門比較遠,算是比較靠近後營的所在了,副將衝上去之後也不管那些圍營的營寨,直接上去就以蠻力,指揮數百名手持長斧的士兵硬生生的將營寨砍開了一段缺口,在弓箭手不間斷放箭,抵住營內守軍前來反擊的情況之下直接殺了進去。

第六百零九章 時過境遷(下)第二百九十七章 逃逸第九百九十一章 半途而廢第五百九十八章 一錯再錯第七百一十一章 牽扯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千年根基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兵臨汴梁第四百四十四章 衆叛親離(中)第四百三十一章 建號立制(上)第一百零五章 唐皇昭令第四百一十三章 下南洋(上)第九百七十六章 千軍萬馬闖渭南第六百一十二章 最後一次第六百一十七章 攻佔隋唐第八百零五章 胡騎烽火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千軍萬馬度陰山(下)第二十一章 合謀第五百九十五章 弄巧成拙(上)第一百八十章 霍存軍至第四百零四章 木已成舟第三百六十三章 寧長楓歸順第六百八十四章 襄陽事了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詭異的招降第三百零一章 平定閩西南(上)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權謀之爭第六百零六章 天下幾多王第一百三十四章 茨河之戰(下)第七百二十八章 封禪第三百三十一章 謀算第九百八十七章 全軍開戰(中)第二百四十三章 兩線作戰(下)第三百九十一章 降服張明第四百一十二章 裡應外合(下)第七百六十四章 掣肘重重第三百五十六章 嶺南第一戰(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財富迴流第三百四十三章 劉威的盤算第六百零六章 天下幾多王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火燒樑王府第四百八十一章 以退爲進第九百六十七章 添油戰術第七百二十五章 汴梁一日第三百七十二章 渾水摸魚第六百二十八章 前後夾擊第四百零二章 威壓嶺南第八百二十七章 瞠目結舌第二百三十六章 金陵歷風雨(九)第七百七十二章 開州之戰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捉對廝殺第七百二十九章 反制第四十二章 水落石出(上)第四百七十九章 突變第六百八十三章 孤城難守(下)第三百九十三章 船過伶仃洋第二百零三章 宋城之變(上)第一百九十四章 攻心(上)第三百一十五章 昭宗繼位第一百七十八章 乾封大戰第三十八章 根基第八百零七章 步騎混戰第六百二十四章 鄧州分兵第一百七十五章 黑雲壓城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兵臨漳水(中)第一千零二章 朔方大戰第五百二十三章 有女南兮第五百三十四章 亂世飄零第八十二章 揚州動亂第九百五十四章 巷戰第四百七十九章 突變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圍南皮第九百一十四章 潛藏於內第三百八十五章 搶糧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建設工地第一百一十三章 士氣第三百七十一章 攻城打援(下)第四百四十二章 邕州攻略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野心與實力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決戰高陽(中)第六十八章 佛宗故事(下)第一百零八章 斷敵後路第九十七章 暗鬥第五十八章 收服李青龍第八百五十四章 決堤洪水第九百六十九章 千年夙願第九百零五章 白骨築京觀第五十九章 年關第三百六十四章 伶仃洋海戰(上)第一百七十六章 爭鋒相對第八百四十一章 全軍衝鋒第四百零四章 木已成舟第一百九十八章 朱全忠的謀算(下)第六百零八章 時過境遷(上)第八百一十二章 縱橫捭闔第四百三十一章 建號立制(上)第二百五十五章 王鐸的心思第七百七十五章 活捉李茂貞(下)第六百九十九章 急促而來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疑兵之計第一百五十七章 算計李克用第七百一十五章 南境歸心
第六百零九章 時過境遷(下)第二百九十七章 逃逸第九百九十一章 半途而廢第五百九十八章 一錯再錯第七百一十一章 牽扯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千年根基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兵臨汴梁第四百四十四章 衆叛親離(中)第四百三十一章 建號立制(上)第一百零五章 唐皇昭令第四百一十三章 下南洋(上)第九百七十六章 千軍萬馬闖渭南第六百一十二章 最後一次第六百一十七章 攻佔隋唐第八百零五章 胡騎烽火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千軍萬馬度陰山(下)第二十一章 合謀第五百九十五章 弄巧成拙(上)第一百八十章 霍存軍至第四百零四章 木已成舟第三百六十三章 寧長楓歸順第六百八十四章 襄陽事了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詭異的招降第三百零一章 平定閩西南(上)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權謀之爭第六百零六章 天下幾多王第一百三十四章 茨河之戰(下)第七百二十八章 封禪第三百三十一章 謀算第九百八十七章 全軍開戰(中)第二百四十三章 兩線作戰(下)第三百九十一章 降服張明第四百一十二章 裡應外合(下)第七百六十四章 掣肘重重第三百五十六章 嶺南第一戰(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財富迴流第三百四十三章 劉威的盤算第六百零六章 天下幾多王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火燒樑王府第四百八十一章 以退爲進第九百六十七章 添油戰術第七百二十五章 汴梁一日第三百七十二章 渾水摸魚第六百二十八章 前後夾擊第四百零二章 威壓嶺南第八百二十七章 瞠目結舌第二百三十六章 金陵歷風雨(九)第七百七十二章 開州之戰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捉對廝殺第七百二十九章 反制第四十二章 水落石出(上)第四百七十九章 突變第六百八十三章 孤城難守(下)第三百九十三章 船過伶仃洋第二百零三章 宋城之變(上)第一百九十四章 攻心(上)第三百一十五章 昭宗繼位第一百七十八章 乾封大戰第三十八章 根基第八百零七章 步騎混戰第六百二十四章 鄧州分兵第一百七十五章 黑雲壓城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兵臨漳水(中)第一千零二章 朔方大戰第五百二十三章 有女南兮第五百三十四章 亂世飄零第八十二章 揚州動亂第九百五十四章 巷戰第四百七十九章 突變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圍南皮第九百一十四章 潛藏於內第三百八十五章 搶糧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建設工地第一百一十三章 士氣第三百七十一章 攻城打援(下)第四百四十二章 邕州攻略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野心與實力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決戰高陽(中)第六十八章 佛宗故事(下)第一百零八章 斷敵後路第九十七章 暗鬥第五十八章 收服李青龍第八百五十四章 決堤洪水第九百六十九章 千年夙願第九百零五章 白骨築京觀第五十九章 年關第三百六十四章 伶仃洋海戰(上)第一百七十六章 爭鋒相對第八百四十一章 全軍衝鋒第四百零四章 木已成舟第一百九十八章 朱全忠的謀算(下)第六百零八章 時過境遷(上)第八百一十二章 縱橫捭闔第四百三十一章 建號立制(上)第二百五十五章 王鐸的心思第七百七十五章 活捉李茂貞(下)第六百九十九章 急促而來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疑兵之計第一百五十七章 算計李克用第七百一十五章 南境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