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戰驚天下

“稟報主公,騎兵已經衝散大齊軍中軍,擊殺大齊主將,已經將大齊主力兵馬衝散。”前方的劇變傳到陸明這邊的時候騎兵的身形已經出現在衆人眼前,敵軍從中縱馬馳騁的騎兵在大齊軍眼中猶如地域中的魔鬼,但是在淮南軍將士眼中卻猶如天降奇兵一般,直接在短時間內逆轉了戰局,將原本應該是一場苦戰變成了追擊戰。大齊兵馬主力被擊潰之後,騰出手來的杜光義兩個都幾乎是一刻不停的上前就地抓捕俘虜,配合騎兵將一羣一羣的大齊兵馬和混亂的百姓就地招降,然後一隊隊的押到一邊。當陸明將這個消息彙報給薛洋的時候,前方的戰事也隨之開始了新的變化。

後方的劇變也成了壓倒尚在頑抗之中的大齊軍前部兵馬的最後一根稻草,在陳瑜的呼喝之下,喪失了鬥志的這些大齊軍開始不斷的放下武器,少數負隅頑抗的也被衝上來的重甲兵三下五去二直接劈成了兩半,血腥的殺戮徹底震懾住了眼前所有的大齊軍將士,染血之後變得黑紅的重甲兵的甲冑此時看起來異常的刺眼,血腥氣漫天而來,讓黃傑所部猶如地獄裡走出來的魔鬼,幾乎是所到之處根本沒有任何人膽敢攝其鋒芒,硬生生的以殺戮震懾住了所有人。

“主公,從昨夜第十都突襲開始,這幾乎是整整打了一夜吧。”袁襲跟着薛洋身邊,縱馬來到戰場之上的時候,整個大戰已經接近尾聲。李慶先甚至已經率軍來到他面前,見到薛洋和袁襲上前之後立即下馬拜倒。

“慶先,你們騎兵都辛苦了。”薛洋朝着李慶先一點頭,笑道:“騎兵都立即集合,全軍突擊大齊軍營,給我徹底掃蕩整個淮陽,斷掉黃巢在淮陽的臂膀。”

“爲主公建功立業,末將萬死不辭。”李慶先和夏恆不一樣,他是實打實從舒州跟隨薛洋走出來的年輕人,所以當即抱拳應諾,翻身上馬之後,騎兵都全軍立即跟隨他的步伐轉身而去,沿途之中不斷招呼後續人馬和夏恆匯合之後朝着西面的淮陽而去。

“陸明,傳令下去,打掃戰場,清點俘虜,收軍回鹿邑縣城。”袁襲在薛洋安排騎兵而去之後哈哈一笑,朝着陸明點了點頭,第四衛全軍浴血而戰,此時各軍將士在見到中軍飄揚起薛洋的大纛之後頓時全部朝東而拜,震耳欲聾的歡呼聲直衝雲霄。這是勝利的呼聲,也是數萬將士在呼應自己的最高統帥。透着殺氣和血腥的歡呼不僅僅激盪着每一位淮南軍將士的心靈,就連那些被俘虜的大齊軍將士在這一瞬間也是悵然若失,幾乎所有人都在這一刻低下了頭顱,身上原本殘留的桀驁不馴的氣息猶如潮水般褪去。

薛洋和袁襲當先一步朝着鹿邑縣城而去,和在城中的向傑匯合。而陸明和陳瑜兩人則分頭行事,帶着淮南軍將士一部押着這數萬俘虜和無數的百姓開始紛紛朝着鹿邑縣城外面的大營而去,這麼多的俘虜和百姓已經遠遠超過淮南軍自身的數量,雖然一時之間被淮南軍強橫的戰力所壓制,變得老老實實的,但是一個不慎就有可能紮營譁變,所以陳瑜幾乎是全力以赴,絲毫不敢馬虎,甚至派人開始緊急朝着後方傳訊,讓後勤船隊緊急過來,準備將戰俘先一步押送回揚州處置。而那些百姓則在甄別清楚之後陸續移交給坐鎮譙縣的李振處置,就地安置。淮南軍雖然查封了亳州境內大部分的府庫,但是本身軍糧還是從揚州水運過來,這些府庫錢糧都是籌備用作賑濟災民所用。

陳瑜這邊分出了大量的精力和人力處置戰俘和百姓,陸明則讓杜光義等人分出人手將受傷的將士全都擡到營中救治,這戰後的事情比起打仗還要忙碌。

“主公,此次大戰之後,只怕陳州之圍也算是解了,黃巢遭受這麼大的敗績,如果再敢縱兵圍城,就該陷入四面受敵之中了。”袁襲一面撰寫戰報讓向傑送回揚州,一面讓後勤部抓緊時間運送輜重和後備兵員前來彌補戰損,同時笑道。

“只怕不只是黃巢會感到驚恐吧?咱們北面的朱全忠自從阻截住黃巢朝宋州伸手之後,就一直按兵不動,反倒是派人將宋州的政務全部攥到了自己手中,同時派出大量人手在各處徵兵,全然不顧自己應該駐節汴州纔是。”向傑跟着笑道:“末將已經讓沈勇近期趕來亳州,以亳州爲中心,將整個中原的十三司分部構建起來,加大對朱全忠的滲透。”因爲薛洋的提醒,向傑和十三司對於這位朱全忠始終保持着高度的敏感,再加上宋州就被亳州北面,所以朱全忠的動靜此時是被十三司摸得一清二楚。

袁襲將戰報寫好讓薛洋簽字之後就讓人發回揚州,此行來到亳州已經快到月底,是該讓揚州軍民來一次大捷報來振奮士氣,所以袁襲的這份戰報寫的是文辭並茂,薛洋讀起來都覺得朗朗上口,頓時微微一笑道:“軍師,此戰之後,若是我以天下兵馬副都統的名義傳訊朱全忠和時溥,你說此二人會不會遵令前來?”

“只怕更加不會,不過驚肯定是驚着了。”袁襲搖了搖頭道:“我軍以一個衛的人馬就能在一次大戰之中剪除黃巢數萬大軍加上數萬百姓助陣,已經遠遠超出了這些人的預料。如果襲所料不差,不論是朱全忠還是時溥對於主公和我淮南軍都會生出更大的警惕,甚至還會在暗中使絆子。所以向傑,馬上讓十三司傳訊第三衛高濟,沿途抓緊防範,十三司要派出得力人手監視畢師鐸、時溥甚至是楊行愍的一舉一動,防止這些人斷我軍後路。”

“是啊,我軍一騎絕塵,贏得大戰勝利,讓這些人感到害怕,只怕下一步有可能面臨我軍獨立作戰的風險,甚至有心人還會故意引到黃巢軍朝亳州而來,誘使敵我兩軍在亳州互相吞併,從而漁翁得利。”薛洋點了點頭,有些無奈的一笑,不過隨即句無所謂的搖了搖頭道:“黃巢如何行軍,讓沈勇暗中籌謀,引到其往北進入汴州最好,實在不行就讓其攻打東面,將宋州也拖進來,這朱全忠想要左手漁翁之利,那也得有命才行。”

“那西川行宮我們是否需要派人報捷?”向傑點了點頭,十三司原本就一直在中原各地佈局,目的就是要將黃巢引入北方汴州等地,使其能夠沿着運河往東進入山東等地,這件事沈勇那邊已經有了眉目,此次來亳州和衆人匯合就是要着手實施最後一步。不過向傑剛要起身,忽然問道。

“安排人手去報捷吧,不過也別指望唐皇和田令孜會給我們好臉色,有可能這個田令孜還會打什麼壞主意。”袁襲一笑,讓向傑自行去安排,自己則安排人手讓李振趕緊前來鹿邑協助他一起處置戰後事宜。

不過這場大戰雖然薛洋和袁襲只是朝着揚州大本營和西川報捷,但是這麼大動靜,不僅僅黃巢那邊感到震動,周邊的其他幾路諸侯也在隨後察覺到了。等到這些人派往淮陽的斥候回報之後,這場大戰的經過纔開始在各地流傳開來,夏恆和李慶先最後那把大火,直接將大齊軍在淮陽的根基全部斷送。這一幕讓周圍的所有人都感到一陣心寒,對於盤踞在亳州的淮南軍和這位小郎君也一下子徹底失掉了輕視的顏色,變得異常謹慎。

“主公,薛郎君在北線亳州已經打開了局面,黃巢大軍受到重創之後必然會怒火中燒,下一步肯定會收攏人馬前往亳州找薛郎君決一死戰。我等可不能慢了。”戴友歸是第一個從鹿邑大戰中反應過來的,拿着情報只是稍微一思量之後就點頭道:“我軍應在大齊軍全軍出動之後奔襲陳州,將大齊軍和蔡州之間的聯絡切斷,如此才能夠給予薛郎君援手之力。”

“軍師這是準備趁亂拿下陳州是嗎?”楊行愍看着戴友歸微微一笑,自從將潁州也收入囊中之後,廬州軍的勢力一下子得到了極大地補充,不僅僅手下兵馬漲了一大截,而且地盤和人口的增多,也讓楊行愍憑空多了一份底氣,至少今年不用緊巴巴的過日子了,連帶着這些時日楊行愍都開始着手開始給各軍置辦新的兵器盔甲。如果能夠趁亂拿下陳州,那麼他楊行愍掌控的地盤就已經達到四州之地,等剿滅了黃巢,回頭收拾了光州和濠州,楊行愍都有自信和薛洋掰腕子了。所以對於戴友歸的謀劃,楊行愍是欣然點頭,讓他抓緊時間進行佈置。

不過潁州的楊行愍在戴友歸的謀劃之下準備趁亂下手,北面宋州的朱全忠和謝瞳則是看着斥候送來的情報有些目瞪口呆。因爲此前與淮南軍從未接觸過,所以朱全忠的宣武軍上下對於淮南軍和薛洋都非常陌生,冷不防的聽到這場大戰和戰果,朱全忠硬是半天都沒反應過來。

“主公,看起來我們需要對這位薛郎君重新認識了,淮南軍的戰力也需要重新評估。”謝瞳揉了揉眉心,然後苦笑道:“此人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則是一鳴驚人,只怕這場大戰傳揚出去,他真的要名揚天下了。”

“先生所言甚是,此前我還曾對這位高相公之後接任淮南道的小郎君有些輕視,現在看來是我的錯,不該小視天下英雄。只是爲今之計,黃巢被這位薛郎君打了一個措手不及,下一步必然會含恨在心,傾盡全力報仇,亳州大戰誓難避免,整個中原的局勢也會因爲他這一戰而出現大變,不知先生可有良策應對?”朱全忠搖了搖頭,對於揚不揚名的他倒是沒在意,反倒是對中原大局感到憂心。這麼多年征戰,朱全忠在戰場大局上面有自己直覺般的見識,他第一時間感到了鹿邑之戰之後中原這邊原有的局勢已經開始徹底改變。

“敵變我也變吧,黃巢如果東向攻擊亳州,那我等在宋州就變成了前線了,那麼汴州反倒變成了後方。所以主公不如派遣一軍返回汴州,一旦亳州戰事重啓,我軍可以派遣偏軍南下參戰,主力返回汴州從北面收復汴州,伺機進入東都京畿。”謝瞳說完之後有些嘆息道:“只是如此一來徐州等地就勢必會被大齊軍肆虐,我軍下一步的進退之地就小了許多,而且將來的迴旋餘地也會變得更加險峻。”謝瞳的雙眼之中閃爍着智慧的光澤,只是簡簡單單的幾句話卻說的朱全忠不斷點頭,汴州雖然險峻,周邊四鄰強勢,然則朱全忠也不是沒有自己的打算,東面的山東和徐州等地就是他下一步的謀劃之所。只是眼下鹿邑一戰的結果卻有可能將這種謀劃徹底斷送,不論是朱全忠還是謝瞳,都有着一股濃濃的不甘心。

不過也誠如謝瞳所言,中原大局一旦發生改變,他們就不得不做出改變,否則的話在大齊軍的衝擊之下,只怕依照目前朱全忠的實力斷然難以抵擋。

“傳令讓存周過來。”朱全忠沉默半晌之後忽然派人去傳令,而謝瞳聽到朱全忠傳訊讓葛存周進來也是跟着點頭。

不過朱全忠可能不知道的是,此時整個戰事的當事人黃巢在得到這個消息之後其反應比他還要大。原本陳州之戰雖然陷入僵持,但是在自己源源不斷的大軍持續攻擊之下,城內的趙犨已經逐漸抵擋不住,兵員枯竭之後整個城防也開始鬆動,按照尚讓和秦宗權的估計,月底之前定然可以攻下城池,斬殺趙犨。但是此時卻忽然傳來噩耗,淮陽那邊的敗兵陸續逃回來之後整個大戰的經過逐漸顯露在衆人面前。尚讓和秦宗權是滿目詫異,黃巢更是差點咬碎了牙齒,盛怒之下的他當即就要提兵去亳州去找薛洋報仇,幸虧秦宗權和尚讓兩人死命的阻攔才罷休。不過黃巢怒氣未消下令全軍立即極大攻城力度,秦宗權和尚讓兩人根本不敢再多說什麼,只得派人日夜圍攻陳州不止。

“主公,可否讓王成大軍北上突襲蔡州?”周邊的局勢因爲一場大戰而變得詭異莫測,但是坐鎮鹿邑的薛洋卻在聽到匆匆趕到的沈勇彙報之後詫異的擡起頭來。

第十五章 收心第二十二章 破局第八十章 淮南觀察使第一百七十八章 乾封大戰第四百四十章 爭辯第四百四十八章 王天壽的寶藏第九百五十一章 兵髮長安第二百五十五章 王鐸的心思第七百四十三章 定品定級第六百三十九章 河東軍至第三百三十四章 火中取栗(下)第五百一十章 桂陽之戰(中)第一百二十八章 黃巢東進第七百九十章 火海無情第八百零一章 留下命來(下)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決戰高陽(上)第五百二十一章 堵截混亂第六百八十七章 北軍會盟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開山炸石第四十五章 水軍出擊(一)第四百零六章 岡州事了(上)第七百七十七章 震驚第三百九十三章 船過伶仃洋第二十二章 破局第四百九十二章 出其不意(上)第七百七十八章 一人影響全局第九百八十六章 全軍開戰(上)第八百七十四章 恐慌第九百一十五章 統一調度第十章 撿來一位軍師第七百五十三章 火海餘生第六百二十九章 前後夾擊(下)第九百一十章 一戰驚天下第九百四十六章 偷襲丁公山(下)第九百一十六章 棋局之外的力量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搶人第九百六十二章 子午谷奇謀第一千零二十章 攻山大戰第十二章 太湖縣尉第二百九十九章 尤溪城夜戰第六百零一章 長安亂(下)第七百七十章 萬州攻堅戰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攻心戰術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風雲突變第五百四十七章 晉汾大戰(上)第六百零七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五百九十四章 最後一次第三百五十六章 嶺南第一戰(下)第二百六十七章 杭州風月第九百五十五章 撕開一道口子第八百三十八章 恩怨兩清(上)第四百三十二章 建號立制(中)第六百零四章 制衡第九百九十六章 逃亡草原第一百五十六章 活捉楊若蘭第二百八十二章 洞獠蠻族參戰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追擊第二百四十五章 江州水戰(下)第六十六章 府城鉅變(下)第五百五十九章 山雨欲來第五百四十二章 一戰平撫州第二百二十四章 意外的客人第三百四十八章 打頭陣第四百八十一章 以退爲進第四百五十九章 全線震動第八百二十七章 瞠目結舌第二百四十二章 兩線作戰(上)第一百九十二章 燃燒的戰旗第一百五十九章 人海戰術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屬意誰人第一百一十三章 士氣第二章 官道襲殺第一千零五章 邊軍之殤(下)第六十六章 府城鉅變(下)第八十一章 水師先行第三百六十五章 伶仃洋海戰(下)第三十八章 根基第一百三十一章 兵出亳州第四百九十二章 出其不意(上)第七百九十五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詭異的招降第一百七十六章 爭鋒相對第三百四十五章 算計第九百一十八章 最後的反撲(上)第五百一十四章 翻盤(上)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火銃兵攻堅第二百七十六章 名臣歸心(上)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疑兵之計第一百八十九章 樑父山下第八百二十二章 雲臺山之戰(上)第四百零六章 岡州事了(上)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伏擊(中)第三百二十七章 合縱第五百五十一章 英雄遲暮第五十四章 李孝常的心思第二章 官道襲殺第八百三十六章 逆勢反擊第八百三十章 白馬關前第二十章 正軍制第一百三十一章 兵出亳州
第十五章 收心第二十二章 破局第八十章 淮南觀察使第一百七十八章 乾封大戰第四百四十章 爭辯第四百四十八章 王天壽的寶藏第九百五十一章 兵髮長安第二百五十五章 王鐸的心思第七百四十三章 定品定級第六百三十九章 河東軍至第三百三十四章 火中取栗(下)第五百一十章 桂陽之戰(中)第一百二十八章 黃巢東進第七百九十章 火海無情第八百零一章 留下命來(下)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決戰高陽(上)第五百二十一章 堵截混亂第六百八十七章 北軍會盟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開山炸石第四十五章 水軍出擊(一)第四百零六章 岡州事了(上)第七百七十七章 震驚第三百九十三章 船過伶仃洋第二十二章 破局第四百九十二章 出其不意(上)第七百七十八章 一人影響全局第九百八十六章 全軍開戰(上)第八百七十四章 恐慌第九百一十五章 統一調度第十章 撿來一位軍師第七百五十三章 火海餘生第六百二十九章 前後夾擊(下)第九百一十章 一戰驚天下第九百四十六章 偷襲丁公山(下)第九百一十六章 棋局之外的力量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搶人第九百六十二章 子午谷奇謀第一千零二十章 攻山大戰第十二章 太湖縣尉第二百九十九章 尤溪城夜戰第六百零一章 長安亂(下)第七百七十章 萬州攻堅戰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攻心戰術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風雲突變第五百四十七章 晉汾大戰(上)第六百零七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五百九十四章 最後一次第三百五十六章 嶺南第一戰(下)第二百六十七章 杭州風月第九百五十五章 撕開一道口子第八百三十八章 恩怨兩清(上)第四百三十二章 建號立制(中)第六百零四章 制衡第九百九十六章 逃亡草原第一百五十六章 活捉楊若蘭第二百八十二章 洞獠蠻族參戰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追擊第二百四十五章 江州水戰(下)第六十六章 府城鉅變(下)第五百五十九章 山雨欲來第五百四十二章 一戰平撫州第二百二十四章 意外的客人第三百四十八章 打頭陣第四百八十一章 以退爲進第四百五十九章 全線震動第八百二十七章 瞠目結舌第二百四十二章 兩線作戰(上)第一百九十二章 燃燒的戰旗第一百五十九章 人海戰術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屬意誰人第一百一十三章 士氣第二章 官道襲殺第一千零五章 邊軍之殤(下)第六十六章 府城鉅變(下)第八十一章 水師先行第三百六十五章 伶仃洋海戰(下)第三十八章 根基第一百三十一章 兵出亳州第四百九十二章 出其不意(上)第七百九十五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詭異的招降第一百七十六章 爭鋒相對第三百四十五章 算計第九百一十八章 最後的反撲(上)第五百一十四章 翻盤(上)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火銃兵攻堅第二百七十六章 名臣歸心(上)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疑兵之計第一百八十九章 樑父山下第八百二十二章 雲臺山之戰(上)第四百零六章 岡州事了(上)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伏擊(中)第三百二十七章 合縱第五百五十一章 英雄遲暮第五十四章 李孝常的心思第二章 官道襲殺第八百三十六章 逆勢反擊第八百三十章 白馬關前第二十章 正軍制第一百三十一章 兵出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