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太湖縣尉

袁襲的到來讓薛洋終於有了一位可靠的幕僚,兩人的眼光都不約而同的瞄準了離天柱山不遠的太湖縣。太湖位於天柱山以南不到百餘里,是嶽西山地中難得的擁有大量平原的縣域,物產豐富,錢糧廣多,百姓生活水準相對來說好了不少。自然在亂世之中這種情況也吸引了大量來自江對岸和大別山西面的百姓逃難而來。特別是黃巢在黃州和對面江州等地肆虐之後大量死裡逃生的流民源源不斷的進入嶽西地區。

流民的大量涌入帶來了各式各樣的問題,小到打架鬥毆大到和當地百姓爭奪資源,搶佔土地,甚至在附近佔山爲王,阻斷往來商旅,剪徑搶劫。這些問題讓原本還算太平無事的太湖縣衙焦頭爛額而無力應對。太湖知縣上報舒州府要求派遣府兵前來征剿,也是杳無音訊。而縣衙本身組織的部分廂兵和捕快組成的圍剿隊也曾經四下和這些越來越多的山賊匪盜打了幾次,但是在亡命之徒面前,這些沒有經過專門訓練的廂兵根本就不是他們的對手,剿匪不成反倒被對方打得潰不成軍。

“主公,傷勢可有大好?”這段時間的修養和佛光寺的傷藥讓薛洋的傷勢好了不少,這兩天已經在嘗試擺開架勢習練拳腳了。而很顯然袁襲也在等待自己這位小主公傷勢痊癒,因爲畢竟不管是他還是薛洋都在等待一個機會。

“有勞先生過問,剛剛瀟瀟已經看過了,背部槍傷已經無礙,結痂的地方新肉也已經長成,創口癒合已無大礙。”薛洋放下手中的寒霜劍招呼袁襲坐下之後道:“這是陳燁在太湖縣城及其附近明察暗訪數日的記錄,先生請看。”陳瀟瀟一大早在給薛洋換過藥之後就帶着陳燁和陸翊等人去接陳老爺子和陳安去了。原本薛洋只是通知陳安南下一趟,但是沒想到老爺子也趕了過來。

“主公手下倒是人才濟濟,這陳燁記錄的倒是非常有用,不僅統計了城內和縣域中的大致人口數量,而且還有田畝情況,城內各家勢力分佈。咦,這裡還有太湖縣內山賊和綠林的分佈。主公,他是如何得知這麼多的機密?”袁襲一邊看一邊點頭,陳燁的記錄中有太湖縣的人口數量和城內的具體狀況就已經讓他很吃驚了,這需要調動很多關係才能夠得出結論,不過在結合了對方有對太湖縣衙包括太湖縣令尹宗道的記載,也就沒有多說什麼,想來陳家這樣的大商家在縣衙之內事先有安排人手。但是最後末尾的太湖縣內的盜匪勢力分佈和其中記載的大量的機密消息就讓他吃驚不已了。

“陳家有專門的行腳商隊,此前被打劫過幾次之後陳燁的父親就開始讓人着手調查這些盜匪山賊到底出沒何方,然後讓商隊避開這些道路和區域,沒想到此時派上了用場。”薛洋也是有些感嘆,原本只是一個自保的舉動但是沒想到現如今給了自己這麼大的幫助。陳家正是依靠着這種調查幫助避開了大部分危險的地段,從而快速在太湖縣內將生意門路打開。

“襲以前從未接觸過商事,沒想到這其中還有這麼多門道,今日真是大開眼界。”薛洋將其中原委大致說了一遍之後引來了袁襲的讚歎,緊接着又聽他道:“主公,如今我們手中已經掌握這麼多太湖縣的底細,竊以爲下一步應該儘快解決兩個難題,纔可快速在太湖站住腳。”

薛洋點了點頭,他知道袁襲要說的難題是什麼,不過還沒等他說話,旁邊就傳來了慧心禪師的聲音,“袁丈夫所言之難題,老衲雖不才倒是能夠幫助解決其中一個。”

“大師這麼早從寺中出來莫非是有事要出山?”薛洋現在和袁襲等人住的是佛光寺在山腳附近的別院客房,而佛光寺僧侶都是住在山腰寺中。所以薛洋見到慧心禪師一大早下山有些奇怪。但是此時袁襲卻豁然道:“恕在下冒昧,大師真有辦法?”這些天他一直在想對策,但是卻沒有什麼頭緒,此時聽到有人能有辦法自然是有些迫不及待。說起來袁襲此時畢竟年輕,沒有經過歲月和生活洗禮和磨鍊,沒有歷史上記載那樣在輔佐楊行密的時候能夠運籌帷幄,有着泰山崩於前而色不改的鎮靜。

“哈哈,確實有一個辦法,至於你所言的另一難題,沒看你家主公神情自若,必然是有了解決之道了,你又何必着急呢?小郎君,老衲那位老友,你陳家世叔此刻已經快到了,你我去迎接一二?”慧心禪師深深地看了一眼薛洋之後笑道。

“本來就要去的,只是瀟瀟那丫頭說我傷勢未愈,不要冒着風寒出門。此時正好跟着大師一同前往。”薛洋也是哈哈一笑,拉着袁襲走在慧心禪師旁邊邊走邊道:“先生所言兩個難題,一個大師已經有了辦法,另外一個嘛,只怕還需要世叔幫忙,調動陳家在霍州老宅的人手南下了。”

“陳家人手南下?這倒是個好辦法,只是陳家人手也不用驚動老爺子了吧?主公你都快成陳家女婿了,區區人手還不是張嘴就能直接調過來?”袁襲恍然大悟,但是隨即的一聲嘀咕卻讓慧心禪師哈哈大笑,這倒是讓薛洋頗爲不好意思,急忙瞪了他一眼。

三人出山不到裡許就碰到了陳安帶領的大隊人手,隨後陳老爺子和陳瀟瀟兩人的馬車也抵達跟前,衆人見面一陣寒暄之後,陳老爺子被慧心禪師迎入寺中。而陳家帶來的護衛也被陳燁和陸翊帶到山下的佛光寺別莊暫留,陳安則跟着薛洋等人隨後進去。看得出來陳燁應該是跟自己的父親透露了點什麼,所以陳安此次帶來的近十輛馬車當中大部分都是切切實實的兵器和弓箭等制式武器,這一點就連薛洋都很吃驚,陳家到底是怎麼暗中蒐集到這麼多武器裝備的,而且看樣子質量還不錯。

“老友重逢甚是難得,老衲已經安排下去,中午寺中排素宴,老衲盡一盡地主之誼如何?”慧心禪師讓身後的小沙彌回到寺中安排,自己則和薛洋等人在青龍澗附近的涼亭內陪陳老爺子說話。

而陳老爺子很明顯對於上次在舒州城讓薛洋獨自斷後的事情很內疚,所以親自詢問了薛洋的傷勢之後一陣感慨道:“孩子啊,你這是第二次救老朽和瀟瀟性命了,實在是不知讓老朽該如何用言語來表達感激之情。”

“呵呵,老友啊,以老衲看你這感激之情最好還是別要了,小郎君救你還不是應該的?”慧心禪師拉着陳老爺子坐下之後笑道:“老友想必也知道小郎君此刻停留寺中近月所爲何事吧?老衲有一個俗家弟子,就是太湖縣知縣尹宗道,我已傳訊於他,舉薦小郎君出任太湖縣縣尉,想來近兩日必有消息報來。”

“這是好事啊,老朽沒有意見。”陳老爺子是將薛洋真正的當成自家子侄,而且說這話的時候還看了一眼坐在薛洋身邊的愛女,點頭笑道:“這孩子如果能夠出世爲官的話那纔不辜負他的才情,此前老朽還擔憂,我陳家雖然家資鉅富但是也只是商人之家,怕是要委屈他了。大師此舉真讓我感激莫名。”

“哦,大師謀劃之道袁襲佩服。”慧心禪師輕描淡寫的一句話讓袁襲如夢方醒,急忙大拍腦袋笑道:“虧我此前苦思籌謀許久也未能想出辦法,甚至都要和主公商議是否再去舒州城找那林度火中取栗了,還是大師高明。”袁襲此時開口頓時將大傢伙的注意力都吸引到他身上去了,而陳老爺子和陳安也才注意到薛洋身邊居然還有另外的陌生人。

“好了,你們年輕人自己去聊吧,老衲和老友去旁邊的三祖洞中敘敘舊。”慧心禪師見到陳老爺子臉上浮現出一絲憂色,知道對方八成是猜出了什麼,所以站起身來拉着他走遠,想來是要單獨和老爺子述說這件事。

不知道慧心禪師是如何跟陳老爺子分說的,但是那天素宴之上陳老爺子看着薛洋的神色都開始變了,彷彿帶着一絲期盼和莫名的探究意味,這一點甚至坐的離他最近的陳瀟瀟都看出來了。不過此時陳瀟瀟一門心思都撲在了薛洋身上,對於他要做的事情她自然是沒有意見。而也就在第二天慧心禪師就收到了尹宗道的回信,對於自己的師父能夠在自己束手無策的時候推薦關門弟子前來分擔這塊燙手的山芋,尹宗道是想都沒想就答應了。

“老衲這位俗家弟子這些年在太湖縣也算得上有些作爲,只是性子柔弱無法駕馭這亂世複雜多變的大勢。”慧心禪師接到回信之後立即帶着薛洋一行以及陳家此次聚集在佛光寺別莊的所有家丁護衛前往太湖縣城。路上慧心禪師也在給薛洋和袁襲等人介紹尹宗道的爲人秉性以及性格特點。他是尹宗道的師尊,對於這位太湖知縣的瞭解比起此前陳燁彙報的要更加詳細。

“太湖目前已有人口三萬餘,還有大量流民涌入,實際人口只怕超過五萬之衆。按理說太湖縣已經足夠升任上品大縣,尹宗道這位師兄也該從知縣上一個臺階晉升縣令了,但是並未見他上報舒州刺史府,想來是不願多事。”薛洋自言自語的分析道:“看來此行也只能拿下一個縣尉的頭銜了。”

“有縣尉頭銜就足以了。”袁襲看着隨行的陳家百餘名家丁笑道:“主公這一出山就有這百名精銳隨行,再加上有縣尉頭銜名正言順招募廂兵,區區盜匪賊寇,不過是養兵練兵的陪練而已。”

從天柱山到太湖縣城不足百餘里,一行人一路上不斷商議以後的事情,但是沒覺得時間過得有多快,於第二天中午時分大隊人馬進入縣城之內。陸翊和陳燁帶着陳家家丁護衛分散進入城內陳家的店鋪等處靜候,而袁襲則和薛洋一起陪同慧心禪師見到了迎出縣衙的尹宗道。

尹宗道四十歲上下,微胖身材,看起來倒是一個富貴人家之人,只不過此時看起來卻有些神情恍惚,精神也不太好,以至於在見到慧心禪師的時候都有點神思不屬強顏歡笑的意思。

“師父,這位小郎君便是小師弟?”幾人進入縣衙之後,尹宗道讓奉上茶水的僕人退出之後見到慧心禪師含笑點頭之後有些詫異的說道:“師父教導下的衣鉢傳人想來比我這個不肖弟子天賦要好得多,只是小師弟這看起來年歲卻不大啊,縣尉乃一縣之中主管緝拿盜捕之事,原本如果太平時節師弟前來應徵倒也無可厚非,有我這個師兄在斷斷不會讓師弟吃虧。但如今太湖縣內卻匪患不斷,縣尉需要率領城內廂兵和捕快緝拿匪首、平定禍患,所以師弟要想任縣尉只怕是時刻需要面對危險難關啊。”

“師兄放心,小弟既然能讓師父舉薦,那麼就一定會協助師兄治理好縣內治安的。”薛洋對於慧心禪師將自己算作關門弟子一事沒有什麼意見,所以在聽到尹宗道的遲疑之後起身朝着他拱手一禮之後微微一笑道:“而且如果師兄不放心的話,師弟願在師父和師兄面前立下軍令狀便是,以三月爲期,三月之後定讓太湖縣內匪盜盡數滅絕。”

“三月之內?師弟你確定?”尹宗道直接站了起來,有些不可思議的看着薛洋,繼而苦笑道:“師弟信心可嘉,但是——”

“宗道,依爲師看,這件事不如先這樣定了,畢竟讓你師弟一試也不算是一件壞事,而且爲了不給你添麻煩,你師弟準備自行招募兵馬,而且糧餉也不用你縣衙出,只需要你給一個名號即可。”慧心禪師最後壓上這一塊寶之後終於打消了對方的疑慮,點頭答應讓薛洋出任縣尉,自行招募人手剿滅縣內各處盜匪。

不過尹宗道在慧心禪師面前也不能顯得自己小氣,所以當天下午除了給薛洋送來了縣尉的官服印信之外,還額外送來了一部分糧草,並且在城外給薛洋騰出來一塊地方作爲兵營和訓練場,並且告訴薛洋可以以縣衙的名義招募人手。看得出來他也想讓薛洋能夠成功,畢竟此前他親自出手被打了個灰頭土臉。

“好了,咱們也準備開張了,讓陸翊和陳燁將我們帶來的人手都叫過來吧。”薛洋吩咐向衝去傳訊陸翊和陳燁之後朝着袁襲笑道:“這當了縣尉就免不了和縣衙還有縣丞打交道,而且還要招募兵員和人手,還請先生助我一臂之力。”

“哈哈,樂意之至。”袁襲也是哈哈大笑,站在薛洋身邊看着遠處的那片空地笑道。

第五百四十二章 一戰平撫州第五百九十四章 最後一次第七百一十三章 成王世子(下)第八百九十三章 燕北狼煙(下)第五百三十四章 亂世飄零第一千零九十章 楊行愍的後手第九百五十三章 對轟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遠遁第七百三十二章 善後第五百零七章 再戰臨武(下)第一千零三十章 智慧不敵神通第三百四十一章 接二連三第八十一章 水師先行第八百六十一章 出川通道第一百九十四章 攻心(上)第六百二十一章 荊州大戰(下)第五百三十四章 亂世飄零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燕子樓前第一千一百章 田家的反應第九十五章 軒然大波第八百八十九章 盧家傳訊第七百五十六章 符離之戰(上)第九百五十六章 夜襲第九百五十五章 撕開一道口子第十章 撿來一位軍師第一百四十一章 三面逼迫第四百三十六章 內外第六百八十二章 孤城難守(上)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隕落之謎第六百三十六章 攻佔峴山第三百五十五章 嶺南第一戰(中)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新的帝都第一百二十一章 僖宗傳詔第九百六十二章 子午谷奇謀第七百七十八章 一人影響全局第二百五十四章 王家送女第一百九十二章 燃燒的戰旗第五百六十二章 昭義軍亂第七百一十一章 牽扯第五百三十章 鐵臂橫掃第四百一十章 劉氏內訌(下)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萬人空巷第六百二十四章 鄧州分兵第四百零六章 岡州事了(上)第七百八十八章 金陵的反應第三百二十六章 爭鋒相對第二百六十八章 鹽鐵之爭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退路之爭第九百四十章 人馬辟易第五百三十九章 建昌敗亡第二百六十六章 兵敗如山倒第一千零七十章 前方打仗(下)第七百一十二章 成王世子(上)第三百八十章 撥亂反正(上)第八百四十五章 投誠第三百五十章 江南織造第三百五十六章 嶺南第一戰(下)第五章 圖窮匕首現第九百零一章 遭遇戰(下)第四十八章 水軍出擊(四)楔子 再回首第一百二十章 朱溫投唐第八百零五章 胡騎烽火第六百一十三章 風起第一千零九十章 楊行愍的後手第四百三十九章 爭奪韶州第七百六十四章 掣肘重重第三百六十三章 寧長楓歸順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婚(下)第三百六十九章 攻城打援(上)第七百七十四章 活捉李茂貞(中)第九百零七章 決戰盧龍第八百八十章 不動如山第二十一章 合謀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圍困東都第一百零四章 兵威壓鎮南第二百二十一章 來自帝都的交易(上)第二百六十五章 鏖戰獨松嶺(下)第一百六十七章 山東劇變第九百二十三章 惡行傳天下(上)第四百六十八章 二道山阻擊戰(中)第七十九章 遣使第三百四十八章 打頭陣第三百五十二章 風暴災難第七百七十七章 震驚第一千零三章 邊軍之殤(上)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開花彈第二百五十三章 威壓鍾傳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攻城大戰第九十九章 收網第四百一十一章 裡應外合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小戰變大戰第七百八十二章 樂溫之戰第一百一十章 一戰定蘄黃第六百一十七章 攻佔隋唐第六百八十四章 襄陽事了第五百五十三章 爭執第五百九十四章 最後一次第三十三章 攻城首戰第十一章 敢問郎君之志
第五百四十二章 一戰平撫州第五百九十四章 最後一次第七百一十三章 成王世子(下)第八百九十三章 燕北狼煙(下)第五百三十四章 亂世飄零第一千零九十章 楊行愍的後手第九百五十三章 對轟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遠遁第七百三十二章 善後第五百零七章 再戰臨武(下)第一千零三十章 智慧不敵神通第三百四十一章 接二連三第八十一章 水師先行第八百六十一章 出川通道第一百九十四章 攻心(上)第六百二十一章 荊州大戰(下)第五百三十四章 亂世飄零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燕子樓前第一千一百章 田家的反應第九十五章 軒然大波第八百八十九章 盧家傳訊第七百五十六章 符離之戰(上)第九百五十六章 夜襲第九百五十五章 撕開一道口子第十章 撿來一位軍師第一百四十一章 三面逼迫第四百三十六章 內外第六百八十二章 孤城難守(上)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隕落之謎第六百三十六章 攻佔峴山第三百五十五章 嶺南第一戰(中)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新的帝都第一百二十一章 僖宗傳詔第九百六十二章 子午谷奇謀第七百七十八章 一人影響全局第二百五十四章 王家送女第一百九十二章 燃燒的戰旗第五百六十二章 昭義軍亂第七百一十一章 牽扯第五百三十章 鐵臂橫掃第四百一十章 劉氏內訌(下)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萬人空巷第六百二十四章 鄧州分兵第四百零六章 岡州事了(上)第七百八十八章 金陵的反應第三百二十六章 爭鋒相對第二百六十八章 鹽鐵之爭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退路之爭第九百四十章 人馬辟易第五百三十九章 建昌敗亡第二百六十六章 兵敗如山倒第一千零七十章 前方打仗(下)第七百一十二章 成王世子(上)第三百八十章 撥亂反正(上)第八百四十五章 投誠第三百五十章 江南織造第三百五十六章 嶺南第一戰(下)第五章 圖窮匕首現第九百零一章 遭遇戰(下)第四十八章 水軍出擊(四)楔子 再回首第一百二十章 朱溫投唐第八百零五章 胡騎烽火第六百一十三章 風起第一千零九十章 楊行愍的後手第四百三十九章 爭奪韶州第七百六十四章 掣肘重重第三百六十三章 寧長楓歸順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婚(下)第三百六十九章 攻城打援(上)第七百七十四章 活捉李茂貞(中)第九百零七章 決戰盧龍第八百八十章 不動如山第二十一章 合謀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圍困東都第一百零四章 兵威壓鎮南第二百二十一章 來自帝都的交易(上)第二百六十五章 鏖戰獨松嶺(下)第一百六十七章 山東劇變第九百二十三章 惡行傳天下(上)第四百六十八章 二道山阻擊戰(中)第七十九章 遣使第三百四十八章 打頭陣第三百五十二章 風暴災難第七百七十七章 震驚第一千零三章 邊軍之殤(上)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開花彈第二百五十三章 威壓鍾傳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攻城大戰第九十九章 收網第四百一十一章 裡應外合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小戰變大戰第七百八十二章 樂溫之戰第一百一十章 一戰定蘄黃第六百一十七章 攻佔隋唐第六百八十四章 襄陽事了第五百五十三章 爭執第五百九十四章 最後一次第三十三章 攻城首戰第十一章 敢問郎君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