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士氣

“兵馬使,潰兵大部都已回城,現都聚集在兵營之中,末將請示將軍,該如何處置。”王成剛和吳明分別,手下副將盧靜就急匆匆找到他,面色發苦道:“各軍建制都不完整,士氣低落,很多兵丁都被嚇破了膽,將軍要想依靠他們來防禦壽州,抵擋廬州軍,只怕不易。”

“不用着急,隨我去軍營,擂鼓聚將。”王成擺了擺手,回頭看了一眼這刺史府,深深吸了口氣道:“壽州雖然守不住,但是我定然會爲弟兄們找一條出路。”

王成急匆匆去軍營,他必須要抓緊時間處理好士氣問題,唯有如此,依靠着這兩萬哀兵敗將才能完成和吳明的約定,在壽州城拖住楊行愍和廬州軍的步伐。

只不過他到了營中才發現,敗軍的士氣低落的超乎了自己的想象,除了自己手下的本部之外,其他各部根本就沒有什麼士氣,三三兩兩的在軍營之中四散而做,就連他來了也沒幾個人起來行禮,氣的身邊的盧靜差點那鞭子去抽他們。

“聚兵先聚將,唯有將領有了士氣,才能讓這些散兵遊勇重新凝聚起生的希望。”王成搖了搖頭,直奔帥帳,隆隆的戰鼓開始在軍營之中響徹,在王成副將和他本部將領的帶動之下,慢慢的三三兩兩的其他人開始逐漸朝帥帳聚齊,但是各個都是灰頭土臉,就算是來到了帥帳之中也是唉聲嘆氣,根本就跟丟了魂一般。

“如今之處境各位想來也想到了吧?今日讓大家前來,不爲別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大傢伙都說說,我們這羣敗軍之將往後該往何處去?”王成不動聲色,甚至暗中制止了副將的憤怒,直接開口問道。

“還能有什麼去處?大傢伙四散逃命吧,廬州軍一定不會放過壽州城的,等到他大軍攻來,我等可就走不脫了。”這羣敗將之中有一個領頭的,算得上是此時在場衆人中除了王成之外軍職最高的了,位居壽州軍虞侯,但是此時卻根本就沒有一絲軍將的模樣,盔甲都被扯爛了半邊,頭盔也不知被扔到了什麼地方,看了一眼坐在主座之上的王成搖搖頭道:“兵馬使,末將多謝你不計前嫌救出衆兄弟。如今刺史被殺,按理說我等該推舉兵馬使爲壽州刺史留後。然則敗軍之後,大敵在外,若是推舉將軍領頭,只怕廬州軍斷然不會容得下將軍。孤城不可守,我等此時也不能害了將軍。”

王成和王播兄弟不和,大傢伙都知道。但是軍敗之際王成能夠率軍出城相救,此時這些人說的話倒也是爲王成考慮。至少王成不出任壽州刺史留後那麼就算是將來被廬州軍抓住,也不會真被對方斬殺。

“如此,大傢伙也都是和劉虞侯一般心思了?等到廬州軍殺過來就直接舉城投降?”王成點了點頭道:“如此倒也是一條自救之計。只是各位你們想過沒有,投降廬州你們真的心甘情願?那楊行愍真是可以託付之主?”

“兵馬使,兄弟等都是粗人,也分不清這楊行愍是不是值得託付,只是形勢比人強,在如今這壽州,我等就算是想去別處,也無人願意收留我們。往北去投奔秦宗權的亂軍嗎?兄弟幾個雖然沒有大志向,但是也不能和那幫亂匪一樣來禍害自家百姓吧?”劉虞侯苦笑不已,此時此刻也沒什麼顧忌了,能夠被王播聚集起來自然都是一些江湖豪傑,要麼就是當日反正的前壽州留守軍,都是一些沒有什麼家世背景的底層之人。在他們看來保一方平安,維護太平就是自己這些人該做的事情了。

“諸位,如果你們信得過我,鄙人倒是有一個心思,想和諸位兄弟分說。如果你們覺得我說得有理,那今後我們就摒棄前嫌,生死與共。如果不成,大家各奔東西,我絕不攔着。”王成聽完劉虞侯的話之後點了點頭,道:“如今淮南道內,除了楊行愍的廬州軍之外,還有淮南觀察使薛郎君的淮南軍,諸位難道不想投靠淮南軍,跟着薛郎君去搏一個功名富貴嗎?”

“淮南軍?將軍您不是在說笑吧?”劉虞侯看了看自己身邊的其他人,忍不住笑道:“那揚州距離我壽州不是隔着其他州郡,就是被大別山阻攔,如今我們南下之路已經被廬州軍切斷,且不說人家願不願意接納我們,就算是願意,難不成我們還能插上翅膀飛過去不成?遠水解不了近渴,將軍這是何意?”

“本將已經和淮南軍的人接上了頭,人家已經答應了,劉虞侯不必擔心。”王成的一句話總算是讓帥帳之中多了一絲詫異,劉虞侯更是直接起身,似乎怕是自己聽錯了,上前幾步道:“兵馬使此言當真?”

“自然是真,當日在盛唐城中,將軍不忍看着你們被廬州軍打敗,率軍出城之際,和淮南軍特使見過面,人家當着我等的面說,淮南軍和薛郎君願意接納我們,並且指點我們回壽州。”王成的副將盧靜此時忍不住插口道,“不然的話依照刺史的命令,兵馬使如何能夠出城支援爾等?”

“那,雖然淮南軍願意接納我們,但是此時我等做守孤城?就算兄弟們齊心合力守住一時,要想撐到淮南軍打過來,只怕短時間內也不現實,我等該如何自保?淮南軍特使是否有其他軍令傳來?”劉虞侯倒是絲毫不在乎盧靜口氣中的不善,反倒是搓了搓手彎腰笑道,這副躍躍欲試的模樣讓盧靜都看不下去了。

“劉啓山?你剛纔不是還嚷嚷着要投誠廬州軍嗎?怎麼一轉眼就這副模樣?”盧靜的話反倒是讓劉啓山直接撇了撇嘴道:“如果淮南軍肯要我們,誰還在乎廬州啊?他楊行愍之前在和薛郎君對陣之時無一處不是落入下風,跟着他萬一將來和薛郎君對陣,難不成兄弟們還要再投誠一次?我老劉雖然厚顏無恥,但是這種事一次就夠了,再多還不得被弟兄們戳脊梁骨?既然要投誠,那還不如選個兵強馬壯的,也好混個安穩,說不得以後還能有個升遷呢。”

“好了,言歸正傳,淮南軍的確是有心接納我們,但是卻沒辦法出兵壽州。”王成擺了擺手,示意兩人不要再爭執,繼續道:“淮南軍特使帶來了薛郎君的軍令,讓我等守住壽州拖住廬州軍。”

“啊?守住壽州?守到何時?”劉啓山有些傻眼,愣愣的問道:“讓我們死守壽州?等待援軍?從哪來的援軍?東面?還是西面?應該是南面,對,只要我們拖住了廬州軍主力,淮南軍從南面撲上來,一舉端了楊行愍的老巢,到時我壽州城自然是不救自解。”

劉啓山自顧自的分析王成沒有理會,反倒是起身道:“諸位,今日這樁心腹事已經同你們說了,大家都說說自己的想法吧,是願意和我守着這壽州城,等待淮南軍的援軍,還是各自奔前程?我醜話說在前面,我已經決定,誓死守住壽州,歸順淮南軍。各位如果有其他心思,此時說出來,我不爲難你們,而且禮送你們出壽州。如果今日不說,那以後可就沒機會了。”

“這有什麼好說的,我老劉第一個留下來,和兵馬使同心同德,死守壽州。”劉啓山當即舉手道:“有想走的,放下兵器盔甲馬上離開,不想走的隨我上前一步。”他的話一出口,幾乎所有的將領全部都跟着上前,幾個有些遲疑的見到人多也情不自禁的跟着上前。

“其他的話我也不說了,既然大家都是一般心思,那麼就速速整頓兵馬,告訴弟兄們,我們壽州還有希望。”王成一拍案几長身而起,肅然道:“既然楊行愍要奪我壽州,那就來吧,我們和他決一死戰。”

“劉虞侯,表兄留下所有的兵馬統歸你調遣,除補齊本將所部缺額之外,儘快整合,然後分守城垣各處,日夜提防,將所有的守城兵器都給我搬出來。盧靜,抽調部分人馬隨我組建城內軍,清查府庫、徵集壯丁,嚴防死守城內各大勢力異動。”王成環視一週,右手一揮道:“他楊行愍想要進壽州,先問過我等答不答應。”

“各位也請放心,淮南軍特使此時就在城中,協助我等守城,幫助我等對付城內的那些大家族,穩定軍心。”王成的這句話讓所有人都放下了心思,當即抱拳領命而去。

“盧靜,你抽調人手除了保護表兄一家之外,通知吳將軍,告知他城內一切他都有權處置,你安排一隊兵馬聽候他的調遣。”穩定了劉啓山爲首的壽州軍將領的心思之後,王成立即讓盧靜帶人去找吳明。自己則留下來繼續處置軍中的其他事務,危急關頭,他必須坐鎮軍營,自己的這面大旗不倒才能夠讓所有的將士找到歸屬。所以軍中戰鼓從此前到現在幾乎是一刻不停的在催動。這隆隆的戰鼓聲在伴隨着那些將領的分頭前出一點一點喚醒壽州敗兵的士氣和生氣,也在一點一點改變着壽州城原本的結局。

“聽見了吧,這鼓點已經在改變了,看樣子這個王成的確是個可用之才。”王成在拼命整頓兵馬,城內吳明也將自己的安排全部落實下去,此時還有心思聽着鼓點的變化和身邊的阿貴說笑。

“我說吳營正,吳大哥,王成將你的身份說出去,這可是讓我這個暗衛頭領還要分兵來保護你,接下來的部署我人手可不夠啊,你到時候動靜小點。”阿貴苦笑不已,此時的他忍不住有些羨慕遠在西川的阿六,不用整日提心吊膽。

“放心吧,王成一定會派人跟着我的,到時候你只需要出手對付戴友歸的人,剩下的我自己能處置。”吳明看了看天色,點頭道:“從明日開始,你我分頭行動,你處置一處,我再處置一家如何?”

“這可是你說的,到時別反悔。”阿貴一句話尚未說完,就聽到外面傳來了無數的腳步聲,正要起身就見到一個聲音傳來,“壽州兵馬使副將盧靜參見吳將軍。”

“來了。”吳明和阿貴相視一眼,一躍而起,來到院外,果然見到王成的副將帶着兩隊人馬上前行禮道:“稟報吳將軍,末將奉命帶來兩隊人馬,聽候將軍調遣。”

“盧將軍,讓他們明日一早在刺史府門口等候調用。”吳明看了這位盧靜一眼之後,後者匆匆而去,看得出來他本人還有事要做,所以臨走之前特意告知了這兩隊人馬的領頭之人,以方便吳明差遣。

吳明這邊已經準備完畢,甚至他本人都已經做好了在壽州城公開露面的準備,但是此時城內的另外一撥人卻面對眼前突如其來的異變有些發愣。戴友歸組建的帳前都就是屬於廬州軍的情報機構,此時安插在壽州城內部的暗線原本已經開始制定好了策略,拉攏城內敗軍將領,以方便到時廬州軍一到引導這些人開門獻城。但是讓所有的帳前都暗線都沒有料到的是王成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就迅速掌控住了壽州軍,而且從他們潛伏的暗線送來的消息看,這些敗軍將領此時此刻無一例外不是在積極進行守城準備,不是帶人抓緊時間整修城牆,就是召集各部訓話,喚回士氣。甚至就連這原本已經風聲鶴唳的壽州城大街上都有往來不斷的壽州軍將士巡邏,一面疏導秩序一面告知所有百姓安定民心。

“這是最新的消息,聽說淮南軍的人來了。”這個消息不知從何時開始在城內流傳,甚至在短時間內就迅速傳遍了全城,就連那些百姓都在紛紛議論。

“趕緊設法將消息傳回軍中,告知主公軍師。”這位隱藏在黑暗中的頭領剛一說話,旁邊人就急道:“如今四境已封,我等根本就出不去啊,而且值守的所有兵馬都換成了正軍,我們結實的廂兵將領全都被調到了其他地方,派不上用場。”

“活人還能讓尿憋死嗎?我們不知道出城的辦法,難道這些地頭蛇還不知道嗎?傳令下去,按計劃行事。”這個聲音一出,身邊的所有帳前都暗線齊齊應命。

第五十二章 不約而同第八百五十四章 決堤洪水第一百一十一章 盛唐之戰第九百二十章 雪崩第四十八章 水軍出擊(四)第五百二十三章 有女南兮第八百七十章 登陸第三百零一章 平定閩西南(上)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謀算比拼第二百三十五章 金陵歷風雨(八)第四百五十五章 三軍奪安遠(下)第六百二十章 荊州大戰(中)第四百零一章 收復廣州(下)第八百六十九章 欲蓋彌彰第四百一十三章 下南洋(上)第五百一十七章 楊行愍的動作第一百二十八章 黃巢東進第二百六十八章 鹽鐵之爭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退路之爭第二章 官道襲殺第二百七十五章 惠及江東第七百三十二章 善後第三十六章 陰謀陽謀(下)第七百四十六章 入川大動脈第三百四十一章 接二連三第八百九十章 見面(上)第四百七十二章 南轅北轍第三百一十三章 唐皇的心思第九百五十二章 藍田關對峙第三百一十一章 東宮之爭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戰收心(下)第八百八十三章 何以爲家國(下)第四十六章 水軍出擊(二)第四百八十三章 漸生嫌隙第二百一十章 一襲紅衣映白雪(下)第三百四十一章 接二連三第九百二十五章 慈不掌兵第五百五十四章 道士算命(上)第七百一十六章 動盪第六百一十四章 濤聲依舊第三百二十四章 發難第五百二十二章 落難聚首第九百六十八章 斬將奪旗第一百八十一章 螳螂捕蟬第六百二十章 荊州大戰(中)第七十四章 高駢來信第九百一十七章 燕北急報第二百八十六章 撫字其後第四百八十章 應變第七百零二章 提前一戰(上)第六百零一章 長安亂(下)第二十六章 處置戰俘第一百四十一章 三面逼迫第七百零六章 萬源之戰(上)第一百九十一章 虎狼谷外風聲緊第四百五十七章 攻伐虔州第一百八十五章 討要戰俘(上)第三百六十章 翻越羅浮山(上)第九百二十章 圍魏救趙第七十八章 出戰廬州(下)第八百八十九章 盧家傳訊第六十一章 入城第七十八章 出戰廬州(下)第二百零三章 宋城之變(上)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揚沙法第五百二十一章 堵截混亂第九百五十七章 兵進藍田第八百零八章 功敗垂成(上)第八百七十三章 震動第七百零五章 求和(下)第七百二十五章 汴梁一日第九百零六章 盧龍軍亂第四百八十三章 漸生嫌隙第六百一十六章 處處碰壁第十章 撿來一位軍師第三百九十二章 第四衛的任務第七百零一章 開發山南第七百六十八章 萬縣之戰第六百七十六章 上馬遭遇第一千零六章 韓遜之死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隕落之謎第九百四十五章 偷襲丁公山(中)第四百七十四章 聞風而動第二百零五章 宋城之變(下)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逆流第三百五十八章 威壓劉謙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平定世家(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分化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追封第七百四十九章 勾動中原(下)第一百零三章 明修棧道第二百二十一章 來自帝都的交易(上)第九百一十八章 最後的反撲(上)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千軍萬馬度陰山(下)第八百八十一章 瞞天過海第五百六十一章 動盪第九百七十章 長安震動第八百七十五章 兩場宴會第三百六十二章 翻越羅浮山(下)第三百六十八章 圍三闕一(下)
第五十二章 不約而同第八百五十四章 決堤洪水第一百一十一章 盛唐之戰第九百二十章 雪崩第四十八章 水軍出擊(四)第五百二十三章 有女南兮第八百七十章 登陸第三百零一章 平定閩西南(上)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謀算比拼第二百三十五章 金陵歷風雨(八)第四百五十五章 三軍奪安遠(下)第六百二十章 荊州大戰(中)第四百零一章 收復廣州(下)第八百六十九章 欲蓋彌彰第四百一十三章 下南洋(上)第五百一十七章 楊行愍的動作第一百二十八章 黃巢東進第二百六十八章 鹽鐵之爭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退路之爭第二章 官道襲殺第二百七十五章 惠及江東第七百三十二章 善後第三十六章 陰謀陽謀(下)第七百四十六章 入川大動脈第三百四十一章 接二連三第八百九十章 見面(上)第四百七十二章 南轅北轍第三百一十三章 唐皇的心思第九百五十二章 藍田關對峙第三百一十一章 東宮之爭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戰收心(下)第八百八十三章 何以爲家國(下)第四十六章 水軍出擊(二)第四百八十三章 漸生嫌隙第二百一十章 一襲紅衣映白雪(下)第三百四十一章 接二連三第九百二十五章 慈不掌兵第五百五十四章 道士算命(上)第七百一十六章 動盪第六百一十四章 濤聲依舊第三百二十四章 發難第五百二十二章 落難聚首第九百六十八章 斬將奪旗第一百八十一章 螳螂捕蟬第六百二十章 荊州大戰(中)第七十四章 高駢來信第九百一十七章 燕北急報第二百八十六章 撫字其後第四百八十章 應變第七百零二章 提前一戰(上)第六百零一章 長安亂(下)第二十六章 處置戰俘第一百四十一章 三面逼迫第七百零六章 萬源之戰(上)第一百九十一章 虎狼谷外風聲緊第四百五十七章 攻伐虔州第一百八十五章 討要戰俘(上)第三百六十章 翻越羅浮山(上)第九百二十章 圍魏救趙第七十八章 出戰廬州(下)第八百八十九章 盧家傳訊第六十一章 入城第七十八章 出戰廬州(下)第二百零三章 宋城之變(上)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揚沙法第五百二十一章 堵截混亂第九百五十七章 兵進藍田第八百零八章 功敗垂成(上)第八百七十三章 震動第七百零五章 求和(下)第七百二十五章 汴梁一日第九百零六章 盧龍軍亂第四百八十三章 漸生嫌隙第六百一十六章 處處碰壁第十章 撿來一位軍師第三百九十二章 第四衛的任務第七百零一章 開發山南第七百六十八章 萬縣之戰第六百七十六章 上馬遭遇第一千零六章 韓遜之死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隕落之謎第九百四十五章 偷襲丁公山(中)第四百七十四章 聞風而動第二百零五章 宋城之變(下)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逆流第三百五十八章 威壓劉謙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平定世家(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分化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追封第七百四十九章 勾動中原(下)第一百零三章 明修棧道第二百二十一章 來自帝都的交易(上)第九百一十八章 最後的反撲(上)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千軍萬馬度陰山(下)第八百八十一章 瞞天過海第五百六十一章 動盪第九百七十章 長安震動第八百七十五章 兩場宴會第三百六十二章 翻越羅浮山(下)第三百六十八章 圍三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