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七章 大典玄機

“主公,今日在王府傳旨之後冊封世子,然後帶領羣臣祭拜太廟,追封三代,然後返回王府,儀典即可結束。”從東都匆匆趕來的氏叔琮出任大典司禮官,所以見到朱全忠和張氏走出來之後頓時點頭道。

“多謝右僕射前來,本王感激。”朱全忠朝着氏叔琮拜謝之後扶着張氏道:“吉時到了,快開始吧,王妃身子不好,不能吹風。”

“那就開始。”氏叔琮點了點頭,隨後起身咳嗽了一聲,樑王府大廳內迅速安靜下來,所有人全部分等級站好,等到朱全忠帶着張氏和世子朱友裕上前之後,這封一個月之前送過來的詔書被當衆打開。

“承運有德,澤被天地,樑王朱全忠,素有大功於朝廷社稷,秉持公允之心,駐節中原,屏蔽禍亂,安定一方,爲國之大賢。朕考古之帝王,冊封樑王開府建衙,奉節安定地方,當領國號樑。萬望朱卿恪守天道,修養生民,上報國家之恩,下慰黎民之願,惟願惟德,勉勵同行。”洋洋灑灑的詔書內容被氏叔琮讀出來之後,朱全忠帶領羣臣拜謝,倒是讓氏叔琮點了點頭,隨即將詔書遞給對方之後笑道:“樑王上前,宣佈冊封世子吧。”

“小王拜謝陛下厚恩。”朱全忠此時臉上終於露出了笑容,拉着氏叔琮笑道:“也當謝過右僕射親自前來傳旨,他日一定多謝陛下恩遇。”

“諸位,今日樑王府開府建衙,日後,希望諸位多多扶持。”朱全忠站在香案之前,朝着在場所有人一拱手之後道:“本王錯付歲月,以至於年及半百,尚且一事無成,今日冊封世子,也是希望諸位能夠繼續秉持忠心,盡心輔佐,他日也好善始善終,傳承久遠。所以今日,冊立朱友裕爲樑王府世子。”

“多謝父王。”朱友裕顯得很高興,他能夠勝出,不是靠着自己的本事,而是靠着身邊病體孱弱的母親扶持,這一點甚至於得到了汴梁文武羣臣的支持。

“好了,禮成了。”氏叔琮見到朱友裕拜謝朱全忠之後,頓時上前笑道:“大王此時應當帶領羣臣去太廟了,那裡已經準備妥當。”

這是朱全忠這次在汴梁搞出來的儀典區別於金陵那邊的一個地方,薛洋並沒有追封三代,甚至於太廟都是後來修建的,只是在祭天壇舉行了浩大的儀式。這一點在如今汴梁城中流言紛紛的情況下,他無法做到,而且這也不是冊封的必要流程。甚至於對於有着唐皇詔書的他來說,薛洋的舉動纔是僭越,靠着百姓擁護,強行自立。

太廟裡面供奉着朱家三代先人靈位,這是早就準備好的,甚至於太廟那邊的儀程因爲張氏的病體都是匆匆結束。

“好了,今日本王上位,多謝諸位這十數年間的輔佐,苟無貴無相忘,本王能有今日靠你們,那你們的前程富貴也自然是本王需要考慮的大事。”朱全忠在返回樑王府之後朝着所有人點頭道:“今日本王承受陛下聖命,祖宗蔭德,自當盡心盡力,也希望諸位能夠一體公心,如同往日一般。”

朱全忠拉着朱友裕親自宣佈自己擬定出來的封賞名冊,他出手確實大方,幾乎是將跟隨他起家的一衆老臣和新進的將領一一冊封了官職爵位,這一點直接讓全場所有人都露出了笑容。

“從今日起,改組樑王府,以王府長史謝瞳梳理樑王府軍政要務,爲中書院首座。”朱全忠看着謝瞳笑道:“子明,這樑王府軍政大事還需要你擔負起來,大小事務,鹹決於子明。”

“多謝大王,微臣一定盡心盡力。”朱全忠的所謂中書院實際上就是中書省的別稱,此時給了這麼高的職銜,幾乎是算得上樑王府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了,這倒是讓謝瞳有些意外的同時,臉色也微微變了變。

“能者多勞,軍師不必如此。”朱全忠看着謝瞳道:“多謝軍師陪伴這些年,方能助本王一路披荊斬棘。本王時常在想,若是無有軍師在,只怕我老朱今日是不是橫死戰亂都不知曉。所以這等大任,軍師是當之無愧。”

朱全忠毫不吝嗇的誇獎得到了所有人的一致贊同,謝瞳的威望和能力早就得到了所有人的承認,所以此時甚至於是鄭璠都無話可說。唯有他自己,此時卻看着朱全忠似乎欲言又止,但是後者卻直接走向了敬翔。

樑王府的冊封還在繼續,從謝瞳開始,幾乎是此行所有人都得到了朱全忠的勉勵,甚至於在隨後,對方還學着薛洋此前的模樣發佈文告,開始在宣武軍治下的各州郡大規模赦免刑期囚犯,免除部分稅賦徭役,藉此機會扭轉民心。

“這個朱全忠,倒是做得還不錯,就是看起來彆扭,小家子氣。”佈告開始從汴梁開始朝着四面八方散佈開來,也讓城外的吳明直搖頭,轉而看着秦煌笑道:“你的那份血詔倒是幫着謝瞳一把,讓他這下子真的成了名副其實的宣武軍第二人了。”

“我只是當了回信使,算不上什麼。”秦煌搖頭道:“不過這個朱全忠組建了箇中書院,反過頭來又學着朝廷那邊搞出了個樞密院,讓敬翔來任樞密使,這是和唐皇唱對臺戲嗎?”

“那是在拆分謝瞳的兵權。”吳明搖頭道:“樞密院有統兵之權,而且只是歸中書院節制,若不是有個長史的名頭,只怕謝瞳就失去了節制宣武軍的權力了。更何況你看看袁敬初那些人現如今名義上是謝瞳處置政務的左膀右臂,但是實際上卻都是實權派,這個中書院首座,就如同朱全忠自己一樣,四不像,到頭來肯定是淪爲空架子。”

吳明的話此時只有秦煌知曉,但是朱全忠此時的心思卻無人猜得透,畢竟在冊封的時候需要照顧到方方面面的勢力,所以無人知道這其中隱藏的玄機,更何況,昔日謝瞳頂着一個長史的身份就能夠代行宣武軍軍政大權,更何況如今加了那麼多頭銜,最後甚至於朱全忠還給對方上書東都,加封檢校兵部尚書,所以包括敬翔在內都沒反應過來。

而此時,外界也更加關注這場大典對於如今整個天下局勢的影響,除了始作俑者十三司這邊,只怕就只有謝瞳自己能夠明白這其中的意思了。

第六百八十二章 孤城難守(上)第三百一十五章 昭宗繼位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兵出長安第一百八十章 霍存軍至第二百七十三章 封賞拉攏(上)第一百零一章 蘄黃異變第一千零六十章 居於天下之中第三百四十一章 接二連三第七百三十章 出人意料(上)第二百八十一章 南北夾擊第一百八十章 霍存軍至第六百零一章 長安亂(下)第一千零六章 韓遜之死第七百五十二章 迷陣第四百九十三章 出其不意(中)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頭破血流(上)第六百九十七章 末路第一百三十三章 茨河之戰(上)第五百五十八章 金陵風雲(下)第五百三十六章 決戰洪州(上)第四百零六章 岡州事了(上)第四十五章 水軍出擊(一)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徐州對峙第九百三十九章 七裡橋之戰(下)第二百四十一章 連通南北第九百四十四章 偷襲丁公山(上)第九十九章 收網第一千零一章 經略河朔第三百零七章 反制第九百三十六章 三路進攻第五百九十六章 弄巧成拙(中)第四百四十四章 衆叛親離(中)第三百七十八章 魂斷交州(下)第八百八十九章 盧家傳訊第六百三十二章 京山之戰第六百一十二章 最後一次第三百零八章 撤道並省第六十六章 府城鉅變(下)第九百二十一章 改變戰局第三百六十章 翻越羅浮山(上)第七百六十二章 中原大變第三百八十三章 湞水阻擊戰(中)第十四章 首戰告捷(下)第四百七十四章 聞風而動第八百三十二章 朔州失守第六百七十五章 爭鋒相對(下)第四百零六章 岡州事了(上)第七百七十六章 炫耀兵威第五百四十六章 瞠目結舌第四百零一章 收復廣州(下)第七百八十五章 誤導第五百三十六章 決戰洪州(上)第一千零七十章 前方打仗(下)第四百八十五章 出其不意第二百一十八章 明爭暗鬥第五百九十章 金陵的反應第二百九十一章 當頭一棒(下)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萬人空巷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火燒樑王府第三百零二章 平定閩西南(下)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前後夾擊(上)第二百三十三章 金陵歷風雨(六)第四百八十章 應變第六百零八章 時過境遷(上)第四百零八章 流失內訌第七百九十章 火海無情第五百零四章 疑兵之計第九百九十四章 進退不得第三百零四章 震懾第九百二十八章 向死而生(下)第四百五十九章 全線震動第一百八十六章 討要戰俘(下)第七百一十二章 成王世子(上)第一百五十一章 逆轉第三百七十四章 差距第九百一十三章 互相試探第七百六十四章 掣肘重重第三百零六章 王潮的反應第七百七十八章 一人影響全局第二百三十九章 窮途末路(上)第五百二十二章 落難聚首第九百八十章 偷襲長安(上)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揚沙法第三百一十一章 東宮之爭第四百九十三章 出其不意(中)第一百八十九章 樑父山下第十四章 首戰告捷(下)第七百零一章 開發山南第二百七十一章 國無二日第八百零二章 打出意圖第九百章 遭遇戰(上)第三百九十七章 海灣決戰第七百一十八章 安耐不住(下)第三百九十九章 岡州亂局第二百九十五章 三面包圍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兵臨漳水(下)第八百九十五章 壓制山東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收縮兵力第一百四十七章 翻盤的代價第六百九十二章 關門(上)
第六百八十二章 孤城難守(上)第三百一十五章 昭宗繼位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兵出長安第一百八十章 霍存軍至第二百七十三章 封賞拉攏(上)第一百零一章 蘄黃異變第一千零六十章 居於天下之中第三百四十一章 接二連三第七百三十章 出人意料(上)第二百八十一章 南北夾擊第一百八十章 霍存軍至第六百零一章 長安亂(下)第一千零六章 韓遜之死第七百五十二章 迷陣第四百九十三章 出其不意(中)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頭破血流(上)第六百九十七章 末路第一百三十三章 茨河之戰(上)第五百五十八章 金陵風雲(下)第五百三十六章 決戰洪州(上)第四百零六章 岡州事了(上)第四十五章 水軍出擊(一)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徐州對峙第九百三十九章 七裡橋之戰(下)第二百四十一章 連通南北第九百四十四章 偷襲丁公山(上)第九十九章 收網第一千零一章 經略河朔第三百零七章 反制第九百三十六章 三路進攻第五百九十六章 弄巧成拙(中)第四百四十四章 衆叛親離(中)第三百七十八章 魂斷交州(下)第八百八十九章 盧家傳訊第六百三十二章 京山之戰第六百一十二章 最後一次第三百零八章 撤道並省第六十六章 府城鉅變(下)第九百二十一章 改變戰局第三百六十章 翻越羅浮山(上)第七百六十二章 中原大變第三百八十三章 湞水阻擊戰(中)第十四章 首戰告捷(下)第四百七十四章 聞風而動第八百三十二章 朔州失守第六百七十五章 爭鋒相對(下)第四百零六章 岡州事了(上)第七百七十六章 炫耀兵威第五百四十六章 瞠目結舌第四百零一章 收復廣州(下)第七百八十五章 誤導第五百三十六章 決戰洪州(上)第一千零七十章 前方打仗(下)第四百八十五章 出其不意第二百一十八章 明爭暗鬥第五百九十章 金陵的反應第二百九十一章 當頭一棒(下)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萬人空巷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火燒樑王府第三百零二章 平定閩西南(下)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前後夾擊(上)第二百三十三章 金陵歷風雨(六)第四百八十章 應變第六百零八章 時過境遷(上)第四百零八章 流失內訌第七百九十章 火海無情第五百零四章 疑兵之計第九百九十四章 進退不得第三百零四章 震懾第九百二十八章 向死而生(下)第四百五十九章 全線震動第一百八十六章 討要戰俘(下)第七百一十二章 成王世子(上)第一百五十一章 逆轉第三百七十四章 差距第九百一十三章 互相試探第七百六十四章 掣肘重重第三百零六章 王潮的反應第七百七十八章 一人影響全局第二百三十九章 窮途末路(上)第五百二十二章 落難聚首第九百八十章 偷襲長安(上)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揚沙法第三百一十一章 東宮之爭第四百九十三章 出其不意(中)第一百八十九章 樑父山下第十四章 首戰告捷(下)第七百零一章 開發山南第二百七十一章 國無二日第八百零二章 打出意圖第九百章 遭遇戰(上)第三百九十七章 海灣決戰第七百一十八章 安耐不住(下)第三百九十九章 岡州亂局第二百九十五章 三面包圍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兵臨漳水(下)第八百九十五章 壓制山東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收縮兵力第一百四十七章 翻盤的代價第六百九十二章 關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