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二章 朔州失守

西川三路兵馬相互打成一團,而且伴隨着天策軍北路兵馬逐步靠近成都府之後,這三路大軍隨時可能發生大規模大戰的時候,在河東這邊,也有一件大事正在發生,而且在短時間內就迅速改變了遠在千里之外的西川局勢。

“大都統,如今周德威的後路援軍已經盡數斷絕,可以放心攻佔朔州了。而且鄭璠那邊已經部署妥當,周德威必然無法察覺。”朔州城外,伴隨着王師範率部撤退,在匆匆將沙陀人趕到了雲州等地之後,整個河東實際上已經在宣武軍的掌控之中了。只要拔掉了朔州這顆釘子,那麼挾大勝之勢的宣武軍甚至於可以進一步威逼河中府,從而將戰線迅速深入關中附近。

所以這個時候面對敬翔和朱全忠臉上的笑容,葛從周也是點了點頭,轉而快速下達命令,責令手中十五萬大軍全速朝着朔州城而去,大規模的攻城戰鬥也在隨後迅速打響。

和天策軍那邊已經在全軍迅速普及炸藥包這種火器攻城不同,北線的攻城戰實際上還是維持原本的模式,攻守雙方在戰場之上各式武器齊出,但是卻需要士兵以性命爲代價來換取戰役的進展。

只不過和宣武軍這邊兵多將廣,而且無有後顧之憂不同,城內的周德威不僅僅只有三萬步軍,面對大規模的大戰無法持久抗擊之外,城外的騎兵在十幾萬大軍面前暫時也找不到什麼有利的時機。

而且最要命的是,伴隨着王師範此時已經進入幽都,實際上週德威手上就只有這一支機動兵馬,若是一旦出現大規模戰損,那麼接下來的戰鬥他就真的沒有什麼好辦法來挽回大局了。

“將軍,還是讓騎兵大隊立即北上去草原接應族人去關中吧,好歹要在王爺回軍之前保住部族的根基啊。”副將康君立的話讓周德威甚至於都無心去管外面激烈的廝殺,獨自站在原地沉默良久之後才嘆了口氣。

康君立說的沒錯,但是騎兵大隊一旦離開,那麼宣武軍也勢必會放下所有的抱負,從而全力攻城,孤軍難守,這是兵家常理。但是若是就這麼退出朔州的話,那就意味着合李克用父子兩代人經略的河東道要全部放棄,這對於沙陀人來說是不可承受之痛,而且短時間內勢必會讓晉軍的實力和勢力出現急劇下降,到時候還能不能控制住關中,那都是個問題。

“君立,你能守住朔州多少時日?”盤算了良久之後,周德威纔看着康君立問道,在沙陀各大統兵將領當中,只有康君立最擅長守城,反倒是對於沙陀人一貫的騎兵作戰不太感興趣。

“三萬兵馬,守備半個月當無問題。”周德威只是一句話,康君立立即知道對方已經做出了決斷,所以當即點頭道:“半月之後,將軍可能率軍回援?”

“只怕不能!”周德威搖了搖頭,不過他的話音尚未落下,就見到東城方向出現了一陣巨大的喧譁聲,緊接着隱隱然傳來的雜亂的聲音讓兩人臉色一變。

“啓稟將軍,大勢不好,守城的澤州兵打開了城門,宣武軍,已經殺進來了。”急匆匆而來的彙報讓周德威再也沒辦法遲疑,轉而朝着康君立道:“立即率部退守西城,我馬上召喚騎兵大隊從西城接應,我們放棄朔州,退往河中。”

他不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但是這個時候,一旦城門被打開,城內的三萬大軍在巷戰之中根本不是宣武軍的對手,朔州已經沒有任何堅持的必要了。

周德威的反應速度確實夠快,這個時候甚至於搶在了葛從周之前下達了撤兵的命令,而且迅速召喚騎兵從城外疾馳而來,在城西方向強行打開了宣武軍的包圍圈,接應倉促從城內殺出來的康君立所部迅速撤退。

這一番果斷的舉動保存了大量的人手,至少在撤退之後,康君立的三萬大軍沒有傷到根本,在面對周德威親自帶騎兵斷後阻攔追擊之後,宣武軍也放棄了銜尾追殺,從而匆匆結束了這場突如其來的大戰。

這一戰對於雙方來說雖然倉促,但是卻影響重大,宣武軍拔掉了這顆釘子之後,整個河東道除了雲州等河套草原邊鎮之外,其他州郡全都把掌控其中。而且最要命的是,伴隨着周德威的撤退,雙方爭鬥的主動權已經在宣武軍這一邊,下一步不論是往北打下雲州還是往西進逼河中,都是宣武軍做主。

而對於周德威來說,朔州的失守,意味着他爲時兩個多月的謀劃到最後盡數失敗,不僅僅沒有將宣武軍拖住,從而給李克用贏得時間,反倒是丟了朔州後,自己在河東的最後一處據點也盡數喪失,從此晉軍原本從東到西連綿千里的領地被迅速切斷,沒有了河東和河北的地盤後,晉軍就只剩下了關中一地了。

“速去上報王爺,河東大局已經無可挽回,請他立即率軍回援關中吧。”撤退之中的周德威讓騎兵前往雲州,自己則和康君立退守河中府,轉而將消息送往西川。對於他而言,這一番失敗之後,已經沒有辦法阻攔宣武軍的繼續進攻,此時只有讓李克用率軍回援,先保住關中,然後再試圖奪回河東了。

他這邊是有些垂頭喪氣,圖謀良久一招失敗,甚至於朔州城最後到底是怎麼被人從內部瓦解的他都沒有查清楚。但是對於此時的宣武軍而言,這卻是一場切切實實的勝利,掌控了河東之後,宣武軍纔有足有的地盤和實力去執行謝瞳此前謀劃的方略,從而在中原角逐之中,佔據有利的地位。

“把消息上報金陵吧,就說朔州失守,河東局勢失衡,宣武軍勢大,下一步即將往河中府進發。”此時,作爲戰場之外的力量,吳明和秦煌卻不約而同的派人往金陵送信,對於他們這樣的深處第一線的十三司高層而言,戰爭打到這種時候,實際上天策軍的機會也已經到來了。只要下一步宣武軍進入河中府,那麼整個局勢變化的根本也將迅速從宣武軍身上轉移到金陵這一邊。不論是西川還是陸翊親自制定出來的東線方略,都將迎來新的契機。

第八百九十四章 傳檄天下第九百三十四章 四路奔襲(下)第三百三十三章 火中取栗(中)第一百八十九章 樑父山下第五百三十八章 決戰洪州(下)第五百三十五章 亂世飄零第一百九十六章 還都長安第八百八十章 不動如山第三百七十一章 攻城打援(下)第五十章 水軍出擊(六)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千軍萬馬度陰山(下)第八百六十七章 一朝名喪盡(上)第一百三十八章 新蔡之戰第四百八十八章 又被算計了第三百二十六章 爭鋒相對第五百四十三章 彭澤水戰第二百五十章 攻略蘇州(上)第三百零四章 震懾第一百三十四章 茨河之戰(下)第五百五十七章 金陵風雲(中)第二百五十三章 威壓鍾傳第七百二十四章 入局(下)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蕭縣敘舊第一百七十五章 黑雲壓城第二百零五章 宋城之變(下)第一百二十八章 黃巢東進第七百零五章 求和(下)第三百六十一章 翻越羅浮山(中)第八百一十三章 反間計第二十五章 兵民乃勝利之本第七百五十五章 爭鋒相對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南北通途第四百一十三章 下南洋(上)第九百二十一章 改變戰局第六十七章 佛宗故事(上)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從一而終第八百一十一章 周德威的後手第二百四十九章 包圍與反包圍第七百五十四章 任山反擊戰第三百九十二章 第四衛的任務第三百九十八章 再次被俘第四百二十六章 一潰千里第五百零六章 再戰臨武(中)第二百三十六章 金陵歷風雨(九)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追封第九百零三章 冰火兩重天第九百一十七章 浮屍漂杵第九百八十五章 應對之策第四百一十章 劉氏內訌(下)第三百五十章 江南織造第六百二十四章 鄧州分兵第九百四十章 人馬辟易第一百七十一章 曲阜城下第九百九十四章 進退不得第九百八十五章 應對之策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逆流第四百二十七章 慘勝第九百一十五章 魚目混珠第四百七十一章 威壓下的出路第八百六十九章 欲蓋彌彰第九百八十四章 亂軍心第五百九十二章 李成的態度第三百二十三章 合巹交杯(下)第九百七十四章 梅縣大戰(中)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謀算比拼第三百零七章 反制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平定世家(上)第六百一十四章 濤聲依舊第五百九十五章 弄巧成拙(上)第一千零六章 韓遜之死第四章 舒州疑雲第九百四十五章 偷襲丁公山(中)第一百四十八章 谷熟慘案(上)第九百零八章 長驅三百里(上)第三十一章 虛則實之第一百五十六章 活捉楊若蘭第四百六十一章 捆綁煽動(下)第一千零一十章 千軍萬馬度陰山(上)第六百三十六章 攻佔峴山第四百九十一章 互爭先手第一百二十一章 僖宗傳詔第二百零一章 機鋒四起第三百四十三章 劉威的盤算第九百八十五章 應對之策第八百五十八章 李存勖出手(上)第二百四十章 窮途末路(下)第九百八十三章 皇城逼問第六百九十五章 打狗(中)第七百五十章 撐不住了第八百九十二章 燕北狼煙(上)第九百二十九章 火攻助陣第三百八十三章 湞水阻擊戰(中)第八百八十四章 倒行逆施第七百三十七章 天塹變通途(上)第二十七章 生變第六百四十五章 以馬換人第四百四十二章 邕州攻略第三十七章 新土地法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隨機應變第二百零九章 一襲紅衣映白雪(上)
第八百九十四章 傳檄天下第九百三十四章 四路奔襲(下)第三百三十三章 火中取栗(中)第一百八十九章 樑父山下第五百三十八章 決戰洪州(下)第五百三十五章 亂世飄零第一百九十六章 還都長安第八百八十章 不動如山第三百七十一章 攻城打援(下)第五十章 水軍出擊(六)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千軍萬馬度陰山(下)第八百六十七章 一朝名喪盡(上)第一百三十八章 新蔡之戰第四百八十八章 又被算計了第三百二十六章 爭鋒相對第五百四十三章 彭澤水戰第二百五十章 攻略蘇州(上)第三百零四章 震懾第一百三十四章 茨河之戰(下)第五百五十七章 金陵風雲(中)第二百五十三章 威壓鍾傳第七百二十四章 入局(下)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蕭縣敘舊第一百七十五章 黑雲壓城第二百零五章 宋城之變(下)第一百二十八章 黃巢東進第七百零五章 求和(下)第三百六十一章 翻越羅浮山(中)第八百一十三章 反間計第二十五章 兵民乃勝利之本第七百五十五章 爭鋒相對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南北通途第四百一十三章 下南洋(上)第九百二十一章 改變戰局第六十七章 佛宗故事(上)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從一而終第八百一十一章 周德威的後手第二百四十九章 包圍與反包圍第七百五十四章 任山反擊戰第三百九十二章 第四衛的任務第三百九十八章 再次被俘第四百二十六章 一潰千里第五百零六章 再戰臨武(中)第二百三十六章 金陵歷風雨(九)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追封第九百零三章 冰火兩重天第九百一十七章 浮屍漂杵第九百八十五章 應對之策第四百一十章 劉氏內訌(下)第三百五十章 江南織造第六百二十四章 鄧州分兵第九百四十章 人馬辟易第一百七十一章 曲阜城下第九百九十四章 進退不得第九百八十五章 應對之策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逆流第四百二十七章 慘勝第九百一十五章 魚目混珠第四百七十一章 威壓下的出路第八百六十九章 欲蓋彌彰第九百八十四章 亂軍心第五百九十二章 李成的態度第三百二十三章 合巹交杯(下)第九百七十四章 梅縣大戰(中)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謀算比拼第三百零七章 反制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平定世家(上)第六百一十四章 濤聲依舊第五百九十五章 弄巧成拙(上)第一千零六章 韓遜之死第四章 舒州疑雲第九百四十五章 偷襲丁公山(中)第一百四十八章 谷熟慘案(上)第九百零八章 長驅三百里(上)第三十一章 虛則實之第一百五十六章 活捉楊若蘭第四百六十一章 捆綁煽動(下)第一千零一十章 千軍萬馬度陰山(上)第六百三十六章 攻佔峴山第四百九十一章 互爭先手第一百二十一章 僖宗傳詔第二百零一章 機鋒四起第三百四十三章 劉威的盤算第九百八十五章 應對之策第八百五十八章 李存勖出手(上)第二百四十章 窮途末路(下)第九百八十三章 皇城逼問第六百九十五章 打狗(中)第七百五十章 撐不住了第八百九十二章 燕北狼煙(上)第九百二十九章 火攻助陣第三百八十三章 湞水阻擊戰(中)第八百八十四章 倒行逆施第七百三十七章 天塹變通途(上)第二十七章 生變第六百四十五章 以馬換人第四百四十二章 邕州攻略第三十七章 新土地法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隨機應變第二百零九章 一襲紅衣映白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