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金陵歷風雨(九)

淮南軍的攻城進行了整整一天,不過除了遠程兵器將整個金陵城東北兩面的城牆砸的坑坑窪窪,裂縫四起之外,倒也沒有其他的動作。只不過當整整一天的煎熬過去,之後,金陵城的守軍看着東面寬闊的護城河上那三道浮橋,卻忍不住搖頭嘆息,北面靠着長江,淮南軍基本上只是水師遊弋,但是東面對方卻直接將浮橋鋪到了城牆根上,也就是說實際上從明日開始淮南軍的主要步軍就可以順着這三座寬闊的浮橋直抵城牆之下,展開正式的攻城了。

負責守備的周錕之前逃過一劫,隨後直到淮南軍收兵之後纔出現,在見到浮橋之後還組織了幾次兵馬下去試圖搗毀,但是卻被駐紮在附近的淮南軍的弓箭手射成了刺蝟。甚至於周錕想出來的火攻戰術,試圖利用火油燒燬浮橋的辦法也被對方直接破掉,那一層層的沙子直接傾瀉而下,瞬間就將火油帶來的大火撲滅。

連番動作之後都沒有取得效果的周錕只得前來找薛枚請示對策,至少在他看來這第一天人家兵馬未出,自己就損失了兩千多人,無數士兵受傷,如果明日淮南軍攻城,他根本不敢肯定自己能守幾日。

“讓你散佈的消息呢?”薛枚皺了皺眉頭,鎮海軍不上善戰他自己也清楚,不然的話當年高駢在淮南也不會重新組建大軍,而對江南等地的鎮海軍視而不見。不過此時已經不是討論這件事的時候了,當務之急必須設法逼迫裴世勳出手,讓其將金陵城內各大家族的私兵調出來,唯有如此自己才能堅持下去,而且自己之前聯絡的紅巾軍首領董浩已經答應近期派兵前來支援金陵,而更遠的董昌也和劉漢宏達成和解,近期就會派遣水師和步軍前來金陵助戰。如今他最需要的就是時間,拖延淮南軍攻城的步伐,減輕自己的壓力。

“已經散佈出去了。”周錕點了點頭道:“今日白天淮南軍圍城大戰,裴家的那個裴潛也曾在東面城牆張望,應該是觀察淮南軍的虛實。”

“既然如此那就再給他來一劑猛藥。”薛枚咬了咬牙,隨後道:“你去散佈消息,就說我打算近期出城和淮南軍講和,將金陵城讓給對方,向薛洋拱手稱臣。”

“大帥高見。”周錕一愣,隨即明白過來,隨即匆匆而去,隨後薛枚被淮南軍的攻勢嚇住,打算投誠淮南軍的消息就不脛而走。而且爲了做的逼真,周錕還直接在軍中明裡暗裡的告訴所有兵將,對於淮南軍不要拼死抵抗,指不定什麼時候就被人家收編了,今日留情,他日作爲同僚也能好見面。

這兩個消息在金陵城內迅速引起軒然大波,不僅僅裴世勳等人驚慌失措,就連十三司的人也感到詫異,隨即秘密將這個消息送回了城外的大軍軍營。

“這個薛枚,還真能出損招啊,不過也好,正好藉此機會做我們的事。”向傑一愣之後隨即明白了薛枚的盤算,笑道:“讓暗衛立即在民衆之中宣揚我淮南新政的好處,他薛枚不是想投誠嗎?那正好,我倒要看看他到時候怎麼把這臺本子唱下去。”

向傑這邊當即做出安排,並且讓沈勇直接趁夜潛入城內進行佈置,而裴世勳那邊在和其他家族緊急商議之後決定在此關鍵時刻出手拉薛枚一把,畢竟在此時如果薛枚抵擋不住淮南軍的威勢而選擇投誠,那麼金陵短時間內失陷,他們所有的佈置都會徹底崩潰。

“父親,此時直接開口會不會讓薛枚以爲我們是投鼠忌器?”裴潛搖了搖頭問道:“孩兒以爲應該先試試他的底,反正薛枚再不濟也不會明日就開城投降,我們只需要暗中戒備即可。”

“也好,明日你以犒勞軍兵的名義送一批糧草給他,同時試試他的底。”裴世勳點了點頭,隨後道:“讓家族內部嫡系子嗣和家資儘快從南城運出,我們先設法去蘇州,然後匯合董昌他們,以杭州爲根基,在蘇州一帶和淮南軍爭雄。”

“父親這是也不看好金陵局勢了?”裴潛一驚,隨即問道:“此事一旦傳開,必然會讓金陵城人心惶惶,到時候只怕淮南軍再增兵攻城,那些搖擺不定的家族一定會徹底倒向淮南軍,彼時,一片降帆出石頭,我等就再無回天之力了。金陵城在對於江南東道而言絲毫不亞於揚州對於淮南的重要,我等豈能輕言放棄?金陵城在,則江南東道就能穩住。”

“只是以防萬一而已,你我俱在金陵,自然能穩住一切。”裴世勳搖了搖頭道:“此事不必再議,家族傳承數百年,不能在你我手中出現差池,亂世爭雄,乃是個人,不能將家族生死也賠進去。”

裴世勳這邊在安排後路,此時張家、顧家這些大家族幾乎都在同一時間採取了同樣的行動,甚至於南城這一帶在隨後直接被他們這些大家族徹底佔據。

只不過這樣的行動卻瞞不過沈勇的眼睛,在看着對方如此動作之後,十三司的消息悄然送出,此時剛剛抵達金陵西面的第二衛隨後也悄然加快了腳步。

沈勇將消息送出去之後就沒再理會,反倒是連夜佈置,在第二天淮南軍開始新的攻勢的時候,暗線開始四處串聯之前聯絡過的金陵城心向淮南的人,利用他們快速將淮南新政散播出去,很快這個消息就開始伴隨着一股股的暗流迅速在金陵城流傳開來。金陵雖然繁華,但是在這個時代,越是繁華的地方實際上貧富差距就越大,在金陵城繁華的背後是無數赤貧百姓在死亡邊緣掙扎,這也造就了淮南新政已經傳開就迅速讓金陵城內的民心一下子迅速倒向了淮南軍。以至於很多人都在不自覺的張望,期盼着淮南軍能夠早日打進來。

這樣一道風潮一旦興起就再也彈壓不住,而且此時薛枚全部的心力都放到了城外淮南軍越來越強勢的攻城大戰上面,等到他察覺過來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而此時另外一件事,裴潛的來訪也讓他迅速認識到這其中隱藏的玄機。

第六百三十五章 入局第一百四十七章 翻盤的代價第四百五十七章 攻伐虔州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一線生機第三百六十七章 圍三闕一(上)第七百五十八章 符離之戰(下)第一百九十二章 燃燒的戰旗第四百六十二章 突襲臨武(上)第四百二十三章 急轉直下第一百七十七章 一箭雙鵰第三百二十三章 合巹交杯(下)第三百一十一章 東宮之爭第四百七十八章 輿圖玄機(下)第九百零八章 長驅三百里(上)第九百零二章 鐵壁合圍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分割戰術第六百七十五章 爭鋒相對(下)第七百五十七章 符離之戰(中)第一百七十章 縱敵而去第三百八十三章 湞水阻擊戰(中)第七十六章 出戰廬州(上)第九百二十一章 棣州之戰第五百六十四章 兵行險招第二百四十章 窮途末路(下)第九百二十章 圍魏救趙第六百二十六章 魯陽關對峙第六百一十八章 圍三闕一第一百一十一章 盛唐之戰第四百八十章 應變第七百零三章 提前一戰(下)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退路之爭第六百一十三章 風起第一百零一章 蘄黃異變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兵臨漳水(上)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戰驚天下第三百四十八章 打頭陣第七百五十四章 任山反擊戰第五百一十二章 勝負逆轉第九百七十三章 眉縣大戰(上)第三十七章 新土地法第一百六十四章 沖天火柱第一千零四十章 大三路戰法第二百三十四章 金陵歷風雨(七)第九百五十章 順水推舟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改制第九百一十七章 浮屍漂杵第三百一十五章 昭宗繼位第四百五十二章 夜襲戰第六百八十五章 東都大典(上)第三十七章 新土地法第四百二十五章 一潰千里(上)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鬥轉直下第四百零四章 木已成舟第四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朱全忠的秘密第三百一十五章 昭宗繼位第八百一十八章 暗度陳倉第三十九章 碗口城之變第四百七十二章 南轅北轍第二百八十四章 剿字當頭第六百三十二章 京山之戰第八章 虎口脫險第六百零一章 長安亂(下)第三百五十八章 威壓劉謙第六百二十二章 火燒江陵第九百九十六章 逃亡草原第六百二十三章 成汭投誠第六百八十二章 孤城難守(上)第六百九十二章 關門(上)第九百一十二章 角力長安(下)第七百二十五章 汴梁一日第八百四十四章 會師成都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建設工地第三百六十八章 圍三闕一(下)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兵臨漳水(上)第九百二十章 雪崩第三百八十三章 湞水阻擊戰(中)第三百二十章 大婚(中)第九百九十八章 試探第八百零六章 萬馬奔騰第三百五十一章 東南五大港第一千零六十章 居於天下之中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添油戰術第八百一十章 拉攏許諾第七百一十八章 安耐不住(下)第一百二十章 朱溫投唐第一百九十章 攻山第六百八十八章 全軍開戰(下)第九百八十九章 包圍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收網第九百二十二章 偷襲南皮第五百三十五章 亂世飄零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歸第二百五十二章 福州事第三百四十六章 以逸待勞第四百一十章 劉氏內訌(下)第一百五十八章 謀局之爭第九百七十章 長安震動第三百八十三章 湞水阻擊戰(中)第一千零三章 邊軍之殤(上)
第六百三十五章 入局第一百四十七章 翻盤的代價第四百五十七章 攻伐虔州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一線生機第三百六十七章 圍三闕一(上)第七百五十八章 符離之戰(下)第一百九十二章 燃燒的戰旗第四百六十二章 突襲臨武(上)第四百二十三章 急轉直下第一百七十七章 一箭雙鵰第三百二十三章 合巹交杯(下)第三百一十一章 東宮之爭第四百七十八章 輿圖玄機(下)第九百零八章 長驅三百里(上)第九百零二章 鐵壁合圍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分割戰術第六百七十五章 爭鋒相對(下)第七百五十七章 符離之戰(中)第一百七十章 縱敵而去第三百八十三章 湞水阻擊戰(中)第七十六章 出戰廬州(上)第九百二十一章 棣州之戰第五百六十四章 兵行險招第二百四十章 窮途末路(下)第九百二十章 圍魏救趙第六百二十六章 魯陽關對峙第六百一十八章 圍三闕一第一百一十一章 盛唐之戰第四百八十章 應變第七百零三章 提前一戰(下)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退路之爭第六百一十三章 風起第一百零一章 蘄黃異變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兵臨漳水(上)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戰驚天下第三百四十八章 打頭陣第七百五十四章 任山反擊戰第五百一十二章 勝負逆轉第九百七十三章 眉縣大戰(上)第三十七章 新土地法第一百六十四章 沖天火柱第一千零四十章 大三路戰法第二百三十四章 金陵歷風雨(七)第九百五十章 順水推舟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改制第九百一十七章 浮屍漂杵第三百一十五章 昭宗繼位第四百五十二章 夜襲戰第六百八十五章 東都大典(上)第三十七章 新土地法第四百二十五章 一潰千里(上)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鬥轉直下第四百零四章 木已成舟第四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朱全忠的秘密第三百一十五章 昭宗繼位第八百一十八章 暗度陳倉第三十九章 碗口城之變第四百七十二章 南轅北轍第二百八十四章 剿字當頭第六百三十二章 京山之戰第八章 虎口脫險第六百零一章 長安亂(下)第三百五十八章 威壓劉謙第六百二十二章 火燒江陵第九百九十六章 逃亡草原第六百二十三章 成汭投誠第六百八十二章 孤城難守(上)第六百九十二章 關門(上)第九百一十二章 角力長安(下)第七百二十五章 汴梁一日第八百四十四章 會師成都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建設工地第三百六十八章 圍三闕一(下)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兵臨漳水(上)第九百二十章 雪崩第三百八十三章 湞水阻擊戰(中)第三百二十章 大婚(中)第九百九十八章 試探第八百零六章 萬馬奔騰第三百五十一章 東南五大港第一千零六十章 居於天下之中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添油戰術第八百一十章 拉攏許諾第七百一十八章 安耐不住(下)第一百二十章 朱溫投唐第一百九十章 攻山第六百八十八章 全軍開戰(下)第九百八十九章 包圍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收網第九百二十二章 偷襲南皮第五百三十五章 亂世飄零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歸第二百五十二章 福州事第三百四十六章 以逸待勞第四百一十章 劉氏內訌(下)第一百五十八章 謀局之爭第九百七十章 長安震動第三百八十三章 湞水阻擊戰(中)第一千零三章 邊軍之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