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威壓鍾傳

“這個鍾傳是要拼命了?”袁襲在旁邊一笑,隨即問道:“十三司有收到北方吳明傳來關於楊行慜等人的消息嗎?”

“稟軍師,吳明並未傳來楊行慜的最新線報,廬州兵馬依舊在蔡州和秦宗權爭鋒,後者得到了朱全忠的支持。”沈勇搖了搖頭。

“那誰給他這麼大的勇氣?”袁襲皺了皺眉,不過也只是一瞬間之後,當即道:“主公,讓第一衛北上吧,第二衛南下攻入婺州,即可在短時間內加入江東戰場,第一衛主力對抗鎮南軍足矣。”

“立即傳令,讓向衝率第一衛立即北上彭澤,務必擋住鎮南軍東進腳步,讓他放開手腳。着令第二衛火速南下攻擊婺州。”薛洋點了點頭,第一衛是淮南軍精銳,而且是陸翊親手訓練出來的兵馬,只要在彭澤擋住鎮南軍,鍾傳就過不了東至,也就無法起到側擊淮南軍腹地的作用。

來自金陵的命令在十三司的運作之下飛速傳出,第二衛李孝常的兵馬立即從歙州南進,而第一衛則從一改之前和第二衛齊頭並進之勢,迅速北返,從歙州直奔宣州境內,並在彭澤以東截住了鎮南軍趙德樞的主力。

向衝的第一衛遠程奔襲是氣勢洶洶,而趙德樞剛剛從彭澤啓程,雙方在東至以西驟然相遇,隨即迅速展開戰事。

在水師近乎於被雷凌一股全殲,水師主將李家添本人都生死未卜的情況之下,鍾傳讓鎮南軍步軍主力出彭澤,很明顯就是想將戰事擋在江西境外,畢竟他如今雖然領着鎮南軍節度使的名義,但是卻並未佔領江西全境,至少江南西道在東面的州郡被淮南軍拿下了,而南部撫州以南地區又多貧弱不堪,猶如雞肋一般,唯有將觸角往東,重新佔領宣州和歙州等地,才能夠真正分享整個東南的繁華。而這也是他一直以來和淮南軍勢同水火的原因。前者被對方擋住了北上岐黃的道路,如今東進再次被堵,鍾傳再好的脾氣也無法忍受自己的前路連續被對方擋住。

不過趙德樞和向衝的這場大戰,卻並沒有持續多久,第一衛在向衝的指揮下,以第一都、第六度和第八都爲前導,加上第七都這個近乎於職業的遠程打擊部隊在後方不斷支援,硬生生的將整個戰役打成了一鍋粥,趙德樞沒想到的是第一衛的推進速度那麼快,各部之間配合的妙到毫巔,近乎於本能反應一般,一個龐大的鋒矢陣乾脆利落的在半個時辰之內直接連續擊破他三道防線,直逼中軍而來。而且和其他部隊不同,第一衛在攻擊的時候,前方步軍將士廝殺不止,但是身後的箭雨卻始終不斷,幾乎是一波接一波,遠程弓箭手幾乎是緊隨步軍身後不斷持弓箭射擊。二者之間明明是不同的兵種,調度指揮也不一樣,但是彼此之間的步驟卻始終保持一致,同進同退。步軍始終在前面,弓箭手幾乎是不需要召喚,只要前面那個地方攻擊受阻,附近的弓箭手立即向哪個方向應援。鎮南軍本身戰力就比不上淮南軍,被第一衛這一招直接打得步步後退,根本無法守住自己的陣型。

這種遠中近幾乎沒有死角的戰法是向衝駐守申州一年多一來訓練出來的新成果,以一衛之兵力,硬生生的將第三都那種全能的戰鬥方式在戰場之上展現出來,趙德樞是向沖和第一衛第一個實質性的對手,也註定是一個悲慘的對手。

戰役打到中期,甚至於趙德樞調動了塔盾兵在前面組成了一個近乎於封閉的防線都擋不住第一衛的衝擊,楊功在見到這個烏龜殼之後,直接揮手從後方將弩炮調了過來,近距離轟擊塔盾,弩箭那種無與倫比的衝擊力幾輪齊射直接硬生生的鑿開了對方的防禦,掩護鋒矢陣的箭頭直衝對方的陣地,自己隨後帶着弓箭手齊射覆蓋,將鎮南軍最後的戰力直接消耗殆盡。

在後方督戰的向衝見到時機一到立即下令全軍出擊,讓關寧帶着後備軍衝了上去,以一個衛三位多萬的兵力,遠程奔襲之餘在一個時辰內鑿穿了趙德樞五萬大軍佈設下的防線。如果不是趙德樞見機得早,在戰役中期自己的塔盾被對方轟破之後就立即率軍撤退,只怕鎮南軍真要栽在東至。

但是即算是如此,向衝在趙德樞撤兵之後還是帶着第一衛銜尾追殺數十里,並在第二天將對方圍在了彭澤縣城之中,雙方隔着縣城的城牆對峙。

不過一戰驚魂之後的趙德樞再也沒有勇氣和這種彼此銜接好不空隙,不論自己如何變陣都有條不紊戰鬥的戰隊廝殺了,就算是眼下有縣城城牆防護,趙德樞也絲毫不敢輕視,忙不迭的向後方鍾傳求援。

不過向衝此時卻根本沒有注意到趙德樞的反應,薛洋給他的命令是放開手腳,而東至和彭澤之間,彭澤很顯然是個強力據點,也是鎮南軍東進的最好前哨,要想打掉鍾傳的幻想,那就必須拿下彭澤,逼迫對方繼續服軟。所以幾乎就在鍾傳接到趙德樞求援信件的時候,第一衛的攻城大戰也正式展開。

而正是這一次攻城大戰讓趙德樞從此以後再也不敢和向衝對陣。第一衛在攻城之時,前方先登甚至敢於在自己後方弓箭手的抵近射擊之中登上城牆廝殺,那種自家箭矢紛紛入雨,但是前方還有無數自家兵馬在廝殺的場景,讓趙德樞骨子裡有些發寒。這樣的大軍是把一切都訓練到了骨子裡,化作了本能才能夠做,不誤傷自己人,而前方廝殺的將士也是將全部的信任都交給了後方的弓箭手才能放心廝殺。

彭澤縣的城池並不堅固,第一衛只用了一天時間就衝上城牆,依靠第一都強悍的戰力頂住了鎮南軍的反擊,大軍隨即蜂擁入城,趙德樞當即率兵棄城而逃,隨後還差點被出城追擊的楊功所部一箭射殺,鎮南軍往來數百里,除了丟下一地的屍體之外,還徹底喪失了東進的門戶。當敗兵返回江州之後,整個江西都陷入了一片風聲鶴唳之中,鍾傳甚至一氣之下直接病倒。

第九百零三章 冰火兩重天第七百九十二章 王建來了第二百零五章 宋城之變(下)第一千零九十章 楊行愍的後手第一百四十七章 翻盤的代價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公審第二百二十八章 金陵歷風雨(一)第七百一十三章 成王世子(下)第六百八十八章 谷城之戰(上)第一千零八章 朔方底定第二百八十五章 旗兵作戰第五百五十一章 英雄遲暮第九百八十四章 亂軍心第三百一十七章 王建下西川(上)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火銃兵攻堅第九百九十一章 半途而廢第二百八十二章 洞獠蠻族參戰第七百零三章 提前一戰(下)第九百三十九章 七裡橋之戰(下)第四百九十八章 最後的決戰(三)第七百一十章 金帛換和平(下)第一千一百章 田家的反應第六十六章 府城鉅變(下)第八百六十七章 一朝名喪盡(上)第一千零七十章 前方打仗(下)第四百九十一章 互爭先手第六百一十一章 拿錢換官第七百六十二章 中原大變第七百零二章 提前一戰(上)第八百八十八章 齊軍譁變(下)第七百二十三章 入局(上)第十九章 以戰養戰(下)第二百七十三章 封賞拉攏(上)第七百五十九章 一決勝負(上)第七百三十六章 火龍潛底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潼關之戰第二百五十七章 聯兵作戰第七百三十章 出人意料(上)第九百六十七章 添油戰術第一千零八章 朔方底定第二百四十九章 包圍與反包圍第八百二十九章 掃蕩瀘州第二百二十九章 金陵歷風雨(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合縱第六百八十七章 北軍會盟第二百九十七章 逃逸第四百六十八章 二道山阻擊戰(中)第六百一十六章 處處碰壁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一曲單相思第五百六十二章 昭義軍亂第七百二十七章 大典玄機第七百七十一章 千軍萬馬進西川第二百零八章 引蛇出洞第一千零八章 朔方底定第四百二十章 針鋒相對第九百三十三章 四路奔襲(上)第二百章 殺父之仇第七百三十八章 天塹變通途(下)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分割戰術第三百五十章 江南織造第三百六十三章 寧長楓歸順第四百六十一章 捆綁煽動(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鹽鐵之爭第九百一十二章 鐵騎千羣第二百七十九章 各懷心思第三十九章 碗口城之變第七百八十二章 樂溫之戰第四百三十四章 不甘心第六百二十七章 伏擊第五百四十八章 晉汾大戰(下)第一百九十二章 燃燒的戰旗第四十九章 水軍出擊(五)第一百九十五章 攻心(下)第八百八十二章 何以爲家國(上)第七十四章 高駢來信第四百五十四章 三軍奪安遠(上)第四百二十九章 聯手(上)第九百三十六章 三路進攻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兵臨漳水(中)第七百九十一章 爭鋒相對第三百八十七章 反擊第一百五十七章 算計李克用第三百四十九章 長安之變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一敗塗地(上)第七百二十三章 入局(上)第六百一十七章 攻佔隋唐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兵對抗第三十七章 新土地法第二百九十二章 前堵後追第一百六十二章 城破人亡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頭破血流(下)第三百零一章 平定閩西南(上)第三百三十章 佈局徐州第一百九十八章 朱全忠的謀算(下)第九百八十五章 應對之策第九百二十一章 棣州之戰第七百九十二章 王建來了第五百五十六章 金陵風雲(上)第七百四十六章 入川大動脈第九百一十八章 最後的反撲(上)
第九百零三章 冰火兩重天第七百九十二章 王建來了第二百零五章 宋城之變(下)第一千零九十章 楊行愍的後手第一百四十七章 翻盤的代價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公審第二百二十八章 金陵歷風雨(一)第七百一十三章 成王世子(下)第六百八十八章 谷城之戰(上)第一千零八章 朔方底定第二百八十五章 旗兵作戰第五百五十一章 英雄遲暮第九百八十四章 亂軍心第三百一十七章 王建下西川(上)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火銃兵攻堅第九百九十一章 半途而廢第二百八十二章 洞獠蠻族參戰第七百零三章 提前一戰(下)第九百三十九章 七裡橋之戰(下)第四百九十八章 最後的決戰(三)第七百一十章 金帛換和平(下)第一千一百章 田家的反應第六十六章 府城鉅變(下)第八百六十七章 一朝名喪盡(上)第一千零七十章 前方打仗(下)第四百九十一章 互爭先手第六百一十一章 拿錢換官第七百六十二章 中原大變第七百零二章 提前一戰(上)第八百八十八章 齊軍譁變(下)第七百二十三章 入局(上)第十九章 以戰養戰(下)第二百七十三章 封賞拉攏(上)第七百五十九章 一決勝負(上)第七百三十六章 火龍潛底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潼關之戰第二百五十七章 聯兵作戰第七百三十章 出人意料(上)第九百六十七章 添油戰術第一千零八章 朔方底定第二百四十九章 包圍與反包圍第八百二十九章 掃蕩瀘州第二百二十九章 金陵歷風雨(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合縱第六百八十七章 北軍會盟第二百九十七章 逃逸第四百六十八章 二道山阻擊戰(中)第六百一十六章 處處碰壁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一曲單相思第五百六十二章 昭義軍亂第七百二十七章 大典玄機第七百七十一章 千軍萬馬進西川第二百零八章 引蛇出洞第一千零八章 朔方底定第四百二十章 針鋒相對第九百三十三章 四路奔襲(上)第二百章 殺父之仇第七百三十八章 天塹變通途(下)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分割戰術第三百五十章 江南織造第三百六十三章 寧長楓歸順第四百六十一章 捆綁煽動(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鹽鐵之爭第九百一十二章 鐵騎千羣第二百七十九章 各懷心思第三十九章 碗口城之變第七百八十二章 樂溫之戰第四百三十四章 不甘心第六百二十七章 伏擊第五百四十八章 晉汾大戰(下)第一百九十二章 燃燒的戰旗第四十九章 水軍出擊(五)第一百九十五章 攻心(下)第八百八十二章 何以爲家國(上)第七十四章 高駢來信第四百五十四章 三軍奪安遠(上)第四百二十九章 聯手(上)第九百三十六章 三路進攻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兵臨漳水(中)第七百九十一章 爭鋒相對第三百八十七章 反擊第一百五十七章 算計李克用第三百四十九章 長安之變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一敗塗地(上)第七百二十三章 入局(上)第六百一十七章 攻佔隋唐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兵對抗第三十七章 新土地法第二百九十二章 前堵後追第一百六十二章 城破人亡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頭破血流(下)第三百零一章 平定閩西南(上)第三百三十章 佈局徐州第一百九十八章 朱全忠的謀算(下)第九百八十五章 應對之策第九百二十一章 棣州之戰第七百九十二章 王建來了第五百五十六章 金陵風雲(上)第七百四十六章 入川大動脈第九百一十八章 最後的反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