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一招臭棋

神策軍一萬。南霽雲和雷萬春分領。

神武軍一萬。封常清爲主將,李嗣業爲副將。

飛虎軍四萬。郭子儀爲主將。

飛豹軍三萬。僕固懷恩爲主將,周旭初爲副將,陳希烈長孫陳通爲行軍司馬。

鷹揚軍五萬。李光弼爲主將,顧惜爲副將。鎮守吐谷渾故地。

韜奮軍三萬。楊漣爲主將。鎮守沙柳河、青海湖一線。防禦吐蕃。

靖遠軍三萬。河西軍整編。

巾幗軍一萬。蘇扈冬爲主將,李騰空副之。

八軍建制已成,意味着張瑄手下兵馬將高達21萬餘人。除去鎮守吐谷渾和青海一線的李光弼、楊漣軍馬之外,張瑄真正用來抗衡安祿山叛軍的兵馬有13萬餘人。再加上回紇借兵,湊齊15萬人不成問題。

在這其中,神策軍是精銳中的精銳,裝備火器,將發揮重大作用。而神武軍爲陌刀軍,也是隴朔大軍中的特種兵部隊,有李嗣業的5000安西陌刀軍做班底,張瑄相信,這一萬陌刀軍將會給范陽叛軍以迎頭痛擊。

兩萬特種部隊,十萬常規軍,一萬女軍,2-3萬回紇騎兵,如此混編成的一支大軍如果再不能與安祿山叛軍相抗,那就是人力所不可爲了。

神策軍早已久經戰陣,尤其是在火器的使用操作和陣型衝鋒方面,積累了相當多的經驗。只要火器司的火器裝備到位,以雷萬春和南霽雲的能力,很快就能將神策軍打造成一支威力無窮的奇兵。

張瑄對此並不擔心。

李光弼和楊漣的軍馬在吐谷渾故地、青海一線駐防,自成體系,此番不過是新換了軍馬番號,也不需要張瑄投入什麼精力。

但神武軍、飛虎軍、飛豹軍和靖遠軍卻需要從新改編組建,真正要成軍,起碼需要半個多月的時間。接下來,封常清、李嗣業、郭子儀和僕固懷恩等大將便投入到了緊張激烈的整軍之中,一時間,隴朔大都督府政令軍令一出,全鎮各州府縣都緊急動員起來,進入了戰備狀態之中。

神武軍和神策軍的營地在靈州外圍,郭子儀的靈飛虎軍則在靈州以東百餘里處立下營寨。河西方面派遣的三萬軍馬還在路上,將在涼州外圍直接就地改編成靖遠軍。飛豹軍則於朔方縣整軍,僕固懷恩在張瑄發佈軍令的當天就與陳通趕回朔方,與周旭初匯合。

郭子儀的飛虎軍、僕固懷恩的飛豹軍乃至河西方面的靖遠軍改編都沒有什麼難度和技術含量,無非是打亂再整合,然後號令統一,需要一個過程。

而神武軍則需要吸納5000普通士卒成爲陌刀軍,與安西5000陌刀軍還需要大量的時間磨合操練。封常清撇開大都督府的一切事務,專心與李嗣業整軍,整個隴朔大都督府的軍政系統的運轉,整個大軍的後勤輜重調配等各項事務,都全部壓到了張巡一個人的肩膀上,他的擔子很重。

至於張瑄讓蘇扈冬和李騰空組建的一萬女軍,包括張巡封常清等人在內,都沒有怎麼放在心上。因爲女子從軍雖古有先例,大唐風氣開放,如果真有女子報國從軍,倒也不是不能被社會所接受,只是要組建出一支一萬人的女軍來,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就算是張瑄,也不過是暫時想建成這麼一個女軍的番號而已,短時間之內,如果能有千餘人的女軍,張瑄就基本能滿意了。

他都沒有想到,蘇扈冬和李騰空對於組建女軍那種空前的熱情和興奮度。

大都督府下達的女子從軍令之後,蘇扈冬和李騰空兩人商量了一下,決定各自分頭行動。

李騰空負責坐鎮靈州城以及前往各州府縣招募女軍,而蘇扈冬則在一隊護軍的保護下飛速趕回回紇徵兵。蘇扈冬知道僅僅在隴朔,想要徵集一支萬餘人的女軍幾乎是不可能的,她要回回紇招募。聽說蘇扈冬要回去將她之前在回紇組建的女軍騎兵拉到隴朔來,張瑄自然樂得享受其成。

從趕回隴朔的第二天起,張瑄就再也沒有見到蘇扈冬和李騰空的身影。見李騰空忙得不亦樂乎,花奴兒也參與進去幫李騰空做事。

一個月的時間很快就過去,至德元年的初夏很快來臨。

這是隴朔風沙最大的季節,氣候乾燥令人心煩意亂。

與隴朔上下的緊張行動相比,倒是張瑄顯得比較悠閒自在。

軍務方面,封常清等人各自操持,政務方面則有張巡獨攬重擔,張瑄這個大都督、永寧王只是在一些大事上做做決斷。

張瑄的人雖在靈州,但來自於長安、范陽和吐蕃三個方向的消息卻是源源不斷地彙總傳遞過來,雖然張瑄已經着手建立起較爲發達的信息情報系統,但受這個時代的限制,還是有些相對滯後。

范陽那邊的安祿山,表面上看去風平浪靜。奚人叛軍佔領平州之後,並沒有輕舉妄動,而安祿山也沒有派軍征剿,雙方陷入了暫時的對峙狀態。安祿山放出風來說,奚人兵力強大,如果朝廷不派兵支援,單靠范陽一鎮之力難以平叛。

可是誰都知道安祿山狼子野心,居心不軌。

吐蕃那邊也沒有什麼動靜,據悉,赤柱的主力軍馬陣線回收,龜縮在吐蕃王庭邏些城,盤踞不出。倒是靠近劍南道的吐蕃非川一帶有些輕微的兵馬移動跡象,張瑄猜測這是已經返回吐蕃的吐蕃王子赤松德贊在行動。

赤松德贊在吐蕃國內的號召力非赤柱能比,而其人的手段和謀略更是比赤柱高出太多。不過,赤松德贊再有本事和能量,要想從赤柱手裡奪下王權重整吐蕃軍馬,也需要時間。

而對於張瑄來說,他最缺的就是時間。

安祿山起兵的時間越往後拖,他的準備就越加充分,平叛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劍南方向似有異動。安祿山聯絡南詔一起作亂,幾成定局,南詔試圖侵略劍南渾水摸魚,也是意料中的事情。可張瑄對此並沒有太放在心上。南詔要想侵入中原,必須要拿下整個劍南藩鎮。對於南詔來說,這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安思順爲了自保,爲了向朝廷表明他的忠誠,與安祿山真正撇開關係,他就必須要殫精竭慮不惜一切代價守住劍南。

若是讓南詔人趁虛而入,他便是重大失職。等待着他的將是悲慘的下場,李亨本來就對他懷有某種猜忌,若是他吃了敗仗,結果可想而知。

但長安方向的消息,卻讓張瑄有些沉重和鬱悶。

他離開長安的時候,李亨的話說得很漂亮,但他走後的第二天,李亨便下旨,命山南、淮南和江南諸道地方兵馬飛速進京,護衛京畿安全。

有顏真卿的十萬人在河南外圍,再有十萬人從側呼應,保衛長安,他心裡纔會安穩一些。

這不能不說是一招臭棋。

若是安祿山叛軍突破顏真卿河南軍的防線,便會繼續南下長驅直入,淮南、山南、江南等兵力空虛,無疑會讓叛軍如入無人之境,大大縮短安祿山叛軍控制大半個大唐疆土的時間,而且還不會有任何傷亡,不費一兵一組就獲得大量的補給和糧草。

而一旦安祿山叛軍回撤包圍長安,長安城四周縱然兵力再多,背靠長安這麼一座並不適合防守的帝都,也註定要吃敗仗。

這就相當於讓安祿山大軍甕中捉鱉。

聽完張巡的奏報,張瑄眉頭緊皺。如果不是顧忌李亨的皇帝身份,如果不是當着張巡等一干官僚屬下的面,他肯定會罵出聲來。

愚蠢啊,愚蠢至極!

李亨終歸還是本性難移,想要膽小懦弱的李亨在大亂將至之際不爲自己的安全着想,似乎不太現實。

張瑄長嘆一聲輕輕道,“張大人,朝廷此舉大不妥當。將兵馬調至長安一線,導致江南、淮南和山南空虛,安祿山叛軍必然會趁虛而入,大片疆土唾手可得。若是叛軍背靠富庶的大後方,糾集大軍包圍長安,長安怎麼可能保得住?”

張巡尷尬地笑了笑,卻不敢迴應。

張瑄可以批評朝廷的詔令失誤,這是因爲他的身份在,而對於張巡來說,他只不過是張瑄的輔臣,儘管掌握隴朔一鎮行政大權,卻也不敢逾矩。

“河南失陷,就相當於大半個大唐失陷,整個中原淪陷。長安城之地,縱然聚集數十萬兵馬也進退失踞,很難發揮作用。張大人,速速傳書給河南的顏真卿和長安的張同……若是事有不測,請顏真卿率軍退守潼關,而張同也率主力兵馬主動出擊,與顏真卿合兵一處,無論如何要守住潼關。最起碼,要在潼關一線,延緩安祿山叛軍的行動,給我們隴朔和河西兩鎮爭取時間。”

“死守潼關,潼關保住,長安必安然無恙,有驚無險。若是潼關失守,長安不戰而潰。”

張瑄的聲音變得陰沉凝重起來。

張巡趕緊拱手回道,“是,下官這就去辦,請王爺放心。”

張巡轉身要走,卻又聽張瑄嘆息着追加了一句,“同時上奏朝廷,就說隴朔、河西兩鎮全力備戰,一旦范陽兵變,我軍必在第一時間出兵勤王,還請陛下安心!”

第358章 勸反第395章 奴名楊玉蓮第146章 金鯽數尾戲三癡(上)第368章 部署被打亂!第433章 千古明君第442章 卓瑪第10章 曲江池上詩酒宴(4)第351章 安祿山的圈套第353章 與天爭與命抗第459章 普天之下,唯我中華!第245章 建新軍第107章 楊貴妃見梅妃,下策第53章 楊國忠得勢第272章 借李倓的嘴第405章 新皇帝示好求和第5章 慷慨陳詞辯利害(2)第42章 光大門楣的希望第329章 張瑄的承諾第199章 李琦求親第75章 楊三姐進府第113章 喋血榮王府第434章 御駕親征第455章 奔襲瀚海城,朕爲馬前卒第142章 槍打出頭鳥第383章 張瑄的預言第315章 妙計救杜甫第341章 登基大典(1)第320章 忠與奸,一念間!第7章 曲江池上詩酒宴(1)第219章 速滾回范陽,若不然必取汝狗頭!第371章 受到熱烈歡迎的巾幗軍第234章 萬事俱備第226章 滔天大禍!第241章 調兵遣將第250章 氣勢如虹、怒髮衝冠!第382章 借刀殺人之計第365章 隴朔大捷長安亂第417章 自薦枕蓆第135章 岳母大人羞紅了臉第213章 密見安祿山(中)第417章 自薦枕蓆第63章 指點迷津第87章 本宮看到了你的野心第317章 張良娣通風報信第265章 殺史思明的念頭第464章 首戰告捷第79章 文武兼職第78章 真性情真風骨第146章 金鯽數尾戲三癡(上)第313章 張瑄的派系第397章 顏真卿:獻關以報恩,自刎以盡節第57章 蕭十三郎第210章 來自長安的消息第238章 撩撥第99章 賄賂高力士第83章 坦誠相對第159章 高力士的接班人第112章 夜半迷情第4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2)第284章 史詩之戰(6)第174章 再定謀劃第122章 受封,一飛沖天第52章 丈母愛郎,小孩愛糖第211章 愛慕、殺機第147章 金鯽數尾戲三癡(下)第283章 史詩之戰(5)第160章 提拔李靜忠第388章 郭子儀和僕固懷恩的密議第279章 史詩之戰(1)第213章 密見安祿山(中)第270章 李輔國之死第223章 張瑄的心腹班底初步成型第418章 古往今來第一個女丞相?第198章 天大的誤會第471章 比試第225章 大都督駕到!第363章 安祿山叛亂!第108章 鴻門宴(1)第295章 抵京第479章 楊國忠的鋌而走險!第433章 千古明君第34章 氣煞李林甫第278章 男兒有淚不輕彈第180章 萬春別苑的溫柔第11章 曲江池上詩酒宴(5)第379章 張瑄的表現第361章 雙喜臨門!第59章 奴家中了你的道第267章 深深的敬畏!第368章 部署被打亂!第232章 郭子儀的動靜第435章 不滅吐蕃,朕不歸國!第387章 張瑄的三個子女第133章 江採萍,江萍兒第196章 敲山震虎、父母獲封第396章 黃袍加身第224章 郭子儀的兒子?第474章 皇帝失蹤第149章 春節之密謀
第358章 勸反第395章 奴名楊玉蓮第146章 金鯽數尾戲三癡(上)第368章 部署被打亂!第433章 千古明君第442章 卓瑪第10章 曲江池上詩酒宴(4)第351章 安祿山的圈套第353章 與天爭與命抗第459章 普天之下,唯我中華!第245章 建新軍第107章 楊貴妃見梅妃,下策第53章 楊國忠得勢第272章 借李倓的嘴第405章 新皇帝示好求和第5章 慷慨陳詞辯利害(2)第42章 光大門楣的希望第329章 張瑄的承諾第199章 李琦求親第75章 楊三姐進府第113章 喋血榮王府第434章 御駕親征第455章 奔襲瀚海城,朕爲馬前卒第142章 槍打出頭鳥第383章 張瑄的預言第315章 妙計救杜甫第341章 登基大典(1)第320章 忠與奸,一念間!第7章 曲江池上詩酒宴(1)第219章 速滾回范陽,若不然必取汝狗頭!第371章 受到熱烈歡迎的巾幗軍第234章 萬事俱備第226章 滔天大禍!第241章 調兵遣將第250章 氣勢如虹、怒髮衝冠!第382章 借刀殺人之計第365章 隴朔大捷長安亂第417章 自薦枕蓆第135章 岳母大人羞紅了臉第213章 密見安祿山(中)第417章 自薦枕蓆第63章 指點迷津第87章 本宮看到了你的野心第317章 張良娣通風報信第265章 殺史思明的念頭第464章 首戰告捷第79章 文武兼職第78章 真性情真風骨第146章 金鯽數尾戲三癡(上)第313章 張瑄的派系第397章 顏真卿:獻關以報恩,自刎以盡節第57章 蕭十三郎第210章 來自長安的消息第238章 撩撥第99章 賄賂高力士第83章 坦誠相對第159章 高力士的接班人第112章 夜半迷情第4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2)第284章 史詩之戰(6)第174章 再定謀劃第122章 受封,一飛沖天第52章 丈母愛郎,小孩愛糖第211章 愛慕、殺機第147章 金鯽數尾戲三癡(下)第283章 史詩之戰(5)第160章 提拔李靜忠第388章 郭子儀和僕固懷恩的密議第279章 史詩之戰(1)第213章 密見安祿山(中)第270章 李輔國之死第223章 張瑄的心腹班底初步成型第418章 古往今來第一個女丞相?第198章 天大的誤會第471章 比試第225章 大都督駕到!第363章 安祿山叛亂!第108章 鴻門宴(1)第295章 抵京第479章 楊國忠的鋌而走險!第433章 千古明君第34章 氣煞李林甫第278章 男兒有淚不輕彈第180章 萬春別苑的溫柔第11章 曲江池上詩酒宴(5)第379章 張瑄的表現第361章 雙喜臨門!第59章 奴家中了你的道第267章 深深的敬畏!第368章 部署被打亂!第232章 郭子儀的動靜第435章 不滅吐蕃,朕不歸國!第387章 張瑄的三個子女第133章 江採萍,江萍兒第196章 敲山震虎、父母獲封第396章 黃袍加身第224章 郭子儀的兒子?第474章 皇帝失蹤第149章 春節之密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