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借李倓的嘴

出了這種事兒,衆人包括建寧王李倓在內,都知道暫時是無法動身了。

火器是隴朔利器,張瑄嚴格管制的神秘武器,就連很多隴朔將軍都對火器一知半解,可見其珍視程度。

如今有人窺伺竊取火器,還牽扯到安祿山的部將史思明,事情肯定不會那麼簡單。

張瑄暗暗掃了雷萬春一眼,心道這廝終歸還是一個粗魯之人,儘管他以爲自己蠻有幾分頭腦。譬如說處理這事兒,如果是南霽雲,肯定會不動聲色、秘密爲之,絕不會像雷萬春一樣大張旗鼓,看上去理直氣壯其實打草驚蛇了。

“蠢貨”張瑄忍不住在心裡暗暗咒罵了一聲,但當着這麼多人的面,他還是要顧及到雷萬春的臉面,沒有當衆斥責他。但雷萬春跟隨他時間久了,見張瑄投射過來的目光微露不滿之意,頓時就明白自己拍馬屁拍到了驢屁股上,弄巧成拙了。

張巡反應過來,剛要準備吩咐軍卒去史思明的寓所緝拿史思明過來,卻聽張瑄輕嘆一聲,“不要白費功夫了,如此動靜下來,史思明恐怕早就逃離了靈州。”

張巡默然點頭,但還是派人去了。

雷萬春尷尬無比地翻身下馬,垂首站在一側,屁也不敢放一個。

他本來以爲自己立了一大功,卻不料搞成了這種局面……

一個軍卒將那號稱是史思明兒子史偼的小廝帶了過來,張瑄只掃了那小廝一眼,便又搖搖頭道,“此人絕非是史思明的兒子。史家父子既然敢做這種事情,怎麼可能親身犯險……雷萬春,本這幾個人交給封大人去處理,至於你——回營去面壁思過十日,在本帥不在靈州期間,罰你不許飲酒。若是本帥聽說你飲酒,定斬不饒”

張瑄自有眼力,這小廝神態慌張猥瑣,毫無氣度可言,一看就是那種普通軍漢,怎麼可能是史思明的兒子?這種事情,史思明的兒子肯定不會親自出面,一定是派手下人僞裝成自己的身份爲之。

這個時候,恐怕父子倆早就知道事情泄露,逃之夭夭了。

雷萬春一過來,張瑄就嗅出了雷萬春身上的濃烈酒氣。若不是喝了酒神經太過興奮,一門心思想要邀功請賞,他又焉能大張旗鼓地押解着這些人搞出了這麼大的動靜。

去史思明寓所的一隊軍卒返回,果然史思明父子一行人在半個時辰前不辭而別,飛馳出了靈州。

郭子儀慢慢上前來輕輕道,“大帥,史思明試圖竊取火器機密,犯罪潛逃,罪在不赦。此人潛逃出靈州時間不長,末將請纓率軍追趕,一定將此賊子擒拿回靈州,聽候大帥處置”

張巡和封常清也紛紛點頭附和。

雷萬春雖然打草驚蛇,讓史思明父子逃了去,但如果派兵急追,還是有可能追上拿下的。只要張瑄一個軍令,在隴朔境內,史思明父子定是籠中之鳥,逃不出去的。

但張瑄心裡卻另有安排。

張瑄默然片刻,突然大聲道,“封大人,傳本帥令昭告隴朔全境,就說安祿山部將史思明縱容其子竊取軍密、犯下重罪,凡我隴朔軍政官衙,懸賞通緝……”

“郭將軍”

郭子儀躬身施禮道,“末將在”

“郭將軍,你持本帥令牌,率靈州衛軍馬5000,出靈州入朔方追擊史思明父子,如果追不上,就直入范陽境內——向安祿山傳本帥的話,若是安祿山交出史思明之子和一干犯罪人等便罷,若是不交,本帥誓不肯罷休”

“封大人,向朝廷上書奏報,就說安祿山部將史思明之子潛入隴朔軍營犯下重罪在逃,請朝廷下令安祿山緝拿罪犯歸案”

封常清應諾,而郭子儀卻從張瑄意味深長的目光中讀懂了一些別樣的味道,他心裡漸漸明白過來,大帥的意思似乎是要放史思明父子逃回范陽去,然後再讓自己率軍氣勢洶洶地追入范陽威脅安祿山交人……這……

郭子儀也是擅用謀略之人,稍稍沉吟片刻便明白了張瑄的深意,他清了清嗓子恭謹地回道,“請大帥放心,末將一定不辱使命”

……

……

這是一場小小的風波,張瑄略加處置,陪同李倓巡視兩寧州的隊伍還是按期開拔,出了靈州城。

張瑄和李倓縱馬在前,身後是花奴兒和蕭十三郎及一干護軍,而再後,纔是南霽雲率領的5000神策軍騎兵。

這一路上,因爲涉及到火器之事,李倓一直沒有開口詢問。

張瑄看李倓欲言又止的樣子,就笑了笑,主動道,“殿下,可是想問張瑄,手中握有如此利器卻爲何不上報朝廷……張瑄心裡清楚,火器的消息傳出之後,想必朝廷上

有不少大臣向監國太子殿下奏報張瑄有不軌之心了吧?”

李倓尷尬地笑了笑,無言以對。

事實上,朝廷上下

爲隴朔火器之事議論紛紛,張瑄至今沒有向朝廷公開奏報火器之術,這本身就是一種大忌諱。就算是李亨,心裡也頗有不滿。只不過,張瑄立下蓋世功勳,不僅有功於社稷江山,還有功於李亨個人,所以李亨暫時就硬生生將火器之事壓下不提。

張瑄揮了揮手,將馬速放緩。他身後的護軍一行人,也紓緩速度下來。

張瑄縱馬上前衝到了道路旁的一座土坡之上,翻身下馬。李倓一怔,也旋即夾擊馬腹,也跟隨了過去。

天氣雖然乾冷,但因爲沒有風,站在這土坡之上,沐浴在絢爛的陽光之下,倒是讓李倓生出了幾分暖洋洋的感覺。身邊的張瑄面向東方,神色凝重,一直沒有吭聲,李倓只得靜靜等候,他知道張瑄肯定是有話要對他講。

良久。張瑄纔回頭來微微一笑,長出了一口氣。

“殿下,有些話看來張瑄是不能不說了。張瑄之前與吐蕃作戰,其實風險是蠻大的。吐蕃鐵騎的戰鬥力非常強盛,而隴朔兵馬防守或者可行,要說殲滅吐蕃來軍,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張瑄之所以冒險與吐蕃人一戰,並捨死忘生侵入吐蕃境內,攪亂吐蕃局勢,甚至鼓動吐蕃二王子赤柱篡奪吐蕃王位,目的在於削弱吐蕃國力。而削弱吐蕃國力的目的,又不僅是爲了拿下吐谷渾故地,確保我隴朔邊境的安全……殿下可知張瑄有何深意嗎?”

李倓一怔,沉吟了一會,卻是搖了搖頭。

他一向認爲,張瑄在鄯城大捷後侵入吐蕃,無非是爲了拿下吐谷渾故地做鋪墊,並沒有

張瑄還有其他更深層次的戰略意圖。

“殿下,請問如今我大唐朝廷最大的隱患是什麼?”張瑄淡然問道。

李倓皺了皺眉,輕輕道,“小王雖然不懂國事,但卻也知,如今大唐內患者當以范陽安祿山爲甚。”

“然也。殿下,安祿山擁兵二十萬於范陽等地,兵強馬壯勢力雄厚,以至於朝廷明知安祿山必反,卻不敢削弱安祿山的兵權,生怕逼反了安祿山。”

“所以,在張瑄心裡,最大的禍患不是吐蕃人,而是安祿山。我今日所作的種種,都是爲將來抵禦安祿山做準備。”

張瑄朗聲道,“安祿山與吐蕃人背後勾結,若是安祿山起兵謀反,吐蕃人必趁機出兵侵略我河西隴朔乃至劍南,若是如此,內憂外患之下,大唐危矣。”

“因此,我冒險與吐蕃人連番開戰,竭盡所能,削弱吐蕃國力。如此一來,起碼在三年內吐蕃人會陷於內亂之中無力兼顧西域和中原,安祿山縱然反叛,我軍也不會陷於前後夾擊之中。”

“安祿山屯兵范陽河東等地是十餘年,這十餘年間,可以說安祿山時刻在爲謀反做準備。如果安祿山起兵,我軍與安祿山軍馬交戰,其實不佔優勢。隴朔軍馬雖然驍勇,河西哥舒翰的7萬大軍也固然久經沙場,但與安祿山的范陽鐵騎相比,還是要差一些。”

李倓長嘆一聲,點了點頭,“平西王所言甚是,安祿山這十多年來率范陽鐵騎東征西討,范陽軍馬之勇猛彪悍非朝廷軍馬所能及。”

“因此,我x後能與安祿山軍馬相抗的最大依仗就是火器。有火器裝備隴朔軍馬,他日與安賊作戰,我心裡還能有一些底氣。”

張瑄緩緩轉頭來望着李倓,“這是我一直沒有向朝廷奏報並公開火器之術的關鍵所在。若是公開火器之術,以安祿山的財力必然在最短的時間裡仿製出來,到了那個時候,我們又憑什麼再與安賊交戰?”

李倓長出了一口氣,其實在張瑄說到安祿山的時候,聰慧的李倓就

明白幾分了。

“殿下,有些話張瑄無法言明,還請殿下親自修書一封上報監國太子殿下,將張瑄今日之難言苦衷稟報太子,安賊平定之日,張瑄必不敢藏私,火器之術定然及時昭告天下”

“至於現在,哪怕是有千萬人的誤解和非議,張瑄也在所不惜”張瑄猛然揮手,神色湛然。

李倓躬身長揖,“平西王忍辱負重,用心良苦,小王欽佩萬分。請平西王放心,小王一定上書朝廷,爲平西王正名”

不知道怎麼給諸位增加積分,我實在是不懂,養生粥兄弟可以在書評區留言……這個誤會大了,汗顏啊。

第332章 猜疑第473章 慘烈之戰第226章 滔天大禍!第379章 張瑄的表現第263章 封賞張瑄之爭!第323章 鴻門宴,圖窮匕見(下)第4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2)第442章 卓瑪第91章 可豁得出去、可狠得下心來否?第403章 天下戰略佈局第403章 天下戰略佈局第61章 阿斯那第427章 告御狀第140章 李亨頭一次距離皇位這麼近第380章 下野?第443章 朕要征服你!第284章 史詩之戰(6)第474章 皇帝失蹤第258章 楊三姐試探楊玉環第409章 宿命一戰!第80章 楊國忠送禮第345章 老皇帝進殿第280章 史詩之戰(2)第311章 酷吏之子第119章 哥舒翰比皇帝密旨好使第128章 保太子第161章 錦被深處暗生香第459章 普天之下,唯我中華!第158章 狗仗人勢的魚朝恩第335章 安祿山要反!第51章 李林甫之死第455章 奔襲瀚海城,朕爲馬前卒第175章 楊國忠舉薦張瑄第365章 隴朔大捷長安亂第239章 你便是吐蕃王子赤柱!第16章 一山更比一山高第104章 解纓第436章 以牙還牙,以血還血!第269章 封王之宴!第159章 高力士的接班人第412章 兵臨城下之城門風波第437章 滅吐蕃,定神武第98章 思君如明燭,煎心且銜淚第20章 一石激起三層浪第153章 痛斥高力士第37章 虢國夫人詩第319章 李亨的咆哮第116章 各懷鬼胎、離心離德第25章 羞惱的皇帝第259章 張瑄威望與跳樑小醜第76章 楊國忠的時代第10章 曲江池上詩酒宴(4)第72章 哥舒翰的密報第360章 用兵如神第61章 阿斯那第301章 逼李亨表態第211章 愛慕、殺機第271章 李亨是何用意?第210章 來自長安的消息第450章 南詔急報!第430章 你們給朕出了一個難題!第149章 春節之密謀第268章 致命的**第107章 楊貴妃見梅妃,下策第112章 夜半迷情第238章 撩撥第21章 浪蕩主子惹的禍?第1章 出身名門一紈絝(1)第215章 是不是故意投懷送抱第106章 安祿山和李琬終於進甕了第478章 李倓復唐的鬧劇第12章 曲江池上詩酒宴(6)第412章 兵臨城下之城門風波第462章 龜茲之變第385章 降張不降唐!第41章 奉旨遊街名動長安第396章 黃袍加身第328章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嬌娘守空房169章 李亨的決斷上第113章 喋血榮王府第124章 削藩合併大計第185章 刺客的來歷第344章 宮變第35章 楊貴妃第194章 斬,立決!第342章 登基大典(2)第180章 萬春別苑的溫柔第110章 ;鴻門宴(完)第85章 替太子索權要官第7章 曲江池上詩酒宴(1)第465章 昭武歸化第371章 受到熱烈歡迎的巾幗軍第8章 曲江池上詩酒宴(2)第410章 兵臨城下之十八鐵衛第475章 暗流涌動的京城第32章 兄弟情誼彌足珍貴第129章 聚香閣上(上)第216章 我的野心與你不同第284章 史詩之戰(6)第372章 顏真卿被逼出戰
第332章 猜疑第473章 慘烈之戰第226章 滔天大禍!第379章 張瑄的表現第263章 封賞張瑄之爭!第323章 鴻門宴,圖窮匕見(下)第4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2)第442章 卓瑪第91章 可豁得出去、可狠得下心來否?第403章 天下戰略佈局第403章 天下戰略佈局第61章 阿斯那第427章 告御狀第140章 李亨頭一次距離皇位這麼近第380章 下野?第443章 朕要征服你!第284章 史詩之戰(6)第474章 皇帝失蹤第258章 楊三姐試探楊玉環第409章 宿命一戰!第80章 楊國忠送禮第345章 老皇帝進殿第280章 史詩之戰(2)第311章 酷吏之子第119章 哥舒翰比皇帝密旨好使第128章 保太子第161章 錦被深處暗生香第459章 普天之下,唯我中華!第158章 狗仗人勢的魚朝恩第335章 安祿山要反!第51章 李林甫之死第455章 奔襲瀚海城,朕爲馬前卒第175章 楊國忠舉薦張瑄第365章 隴朔大捷長安亂第239章 你便是吐蕃王子赤柱!第16章 一山更比一山高第104章 解纓第436章 以牙還牙,以血還血!第269章 封王之宴!第159章 高力士的接班人第412章 兵臨城下之城門風波第437章 滅吐蕃,定神武第98章 思君如明燭,煎心且銜淚第20章 一石激起三層浪第153章 痛斥高力士第37章 虢國夫人詩第319章 李亨的咆哮第116章 各懷鬼胎、離心離德第25章 羞惱的皇帝第259章 張瑄威望與跳樑小醜第76章 楊國忠的時代第10章 曲江池上詩酒宴(4)第72章 哥舒翰的密報第360章 用兵如神第61章 阿斯那第301章 逼李亨表態第211章 愛慕、殺機第271章 李亨是何用意?第210章 來自長安的消息第450章 南詔急報!第430章 你們給朕出了一個難題!第149章 春節之密謀第268章 致命的**第107章 楊貴妃見梅妃,下策第112章 夜半迷情第238章 撩撥第21章 浪蕩主子惹的禍?第1章 出身名門一紈絝(1)第215章 是不是故意投懷送抱第106章 安祿山和李琬終於進甕了第478章 李倓復唐的鬧劇第12章 曲江池上詩酒宴(6)第412章 兵臨城下之城門風波第462章 龜茲之變第385章 降張不降唐!第41章 奉旨遊街名動長安第396章 黃袍加身第328章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嬌娘守空房169章 李亨的決斷上第113章 喋血榮王府第124章 削藩合併大計第185章 刺客的來歷第344章 宮變第35章 楊貴妃第194章 斬,立決!第342章 登基大典(2)第180章 萬春別苑的溫柔第110章 ;鴻門宴(完)第85章 替太子索權要官第7章 曲江池上詩酒宴(1)第465章 昭武歸化第371章 受到熱烈歡迎的巾幗軍第8章 曲江池上詩酒宴(2)第410章 兵臨城下之十八鐵衛第475章 暗流涌動的京城第32章 兄弟情誼彌足珍貴第129章 聚香閣上(上)第216章 我的野心與你不同第284章 史詩之戰(6)第372章 顏真卿被逼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