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建八軍!

封常清和張瑄率郭子儀、僕固懷恩等文臣武將長拜了下去,朗聲高呼,“下官末將等迎接大帥來遲,還請大帥恕罪!”

張瑄哈哈大笑,大步走上前去,將封常清等人一一扶起來,熱情的與衆人‘交’談寒暄。

不多時,封常清和張瑄又率諸人突然向蘇扈冬和李騰空兩‘女’抱拳施禮,“見過兩位王妃,‘女’軍大將軍!”

張瑄兩位夫人從軍且被朝廷冊封爲‘女’軍大將軍的消息已經在隴朔全鎮傳開,有人感佩,當然也有人不以爲然,覺得張瑄是變相攜帶家眷就藩。

蘇扈冬和李騰空落落大方地還禮,非常鎮定從容。

張瑄與衆人寒暄着,在將佐的人羣中發現了一張熟悉的面孔:竟然是安西赫赫有名的陌刀將李嗣業。

他之前向楊錡“索要”李嗣業,楊錡很快同意,經兵部協調,就將李嗣業調任隴朔在張瑄帳下聽命,而與李嗣業一起來到隴朔的還有安西5000彪悍的陌刀軍。

陌刀是冷兵器歷史上絕對空前絕後的武器,陌刀是做爲軍隊重要的戰爭物資裝備的,並且在唐中期作爲軍用器物,嚴禁民間‘私’造和‘私’藏。由此可見陌刀的重要‘性’,而成建制的陌刀軍更是唐軍‘精’銳中‘精’銳,楊錡肯捨得將自己麾下的5000陌刀軍劃歸隴朔,足見其對張瑄的支持度。

張瑄的目光越過衆人,落在李嗣業那高大‘挺’拔厚重如山的身形上,他朗聲一笑,高呼道,“前面莫非是陌刀將李嗣業乎?”

李嗣業因爲並不是隴朔的嫡系,而又是初來乍到,所以也沒有湊在最前面。此番聽張瑄叫自己的名字,不由恭謹地上前拜了下去,“末將安西李嗣業,奉楊帥之命,率5000陌刀軍前來靈州,在王爺駕下聽命!”

張瑄大喜,他熱情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大叫了兩個好字。

衆人簇擁着張瑄回城。靈州城‘門’兩側,靈州城的商賈百姓擁擠在道路兩側,歡迎張瑄歸藩。當然,這樣的場面,顯然是大都督府刻意組織的結果。不過,張瑄在隴朔、在民間的威望,也是無與倫比的。

回到大都督府即永寧王府,張瑄立即升堂,開始聽封常清等人的“工作彙報”,畢竟他離開隴朔時間不短了,對於隴朔的軍政要務信息缺乏基本的瞭解和掌控。

封常清作爲副大都督,在張瑄離開隴朔期間,暫代大都督職務。他將隴朔最近一段時間的軍政要務統一彙總,詳細地向張瑄稟告。而張巡彙報的側重點則在行政後勤領域,包括糧草輜重的調配,隴朔各州府郡的經濟狀況、農耕狀況、移民屯田等等,還有大都督府的日常工作。

完了,張巡還將火器司的成立情況以及火器製造的寫成奏報,面呈張瑄。因爲事關軍事機密,不能當衆彙報,只能書面彙報。

張瑄一邊聆聽彙報,一邊默然點頭。

隴朔的發展即在他的意料之中,又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大發展是他意料中的事情,封常清、張巡這些人都是大唐有名的能臣干將,這些人湊在一起爲隴朔謀劃出力,成績巨大是可想而知的,況且還有張瑄的統一佈局;而讓他感到有些意外的是,隴朔軍政系統的工作效率相當高。

比如說靈州之外吐谷渾部族的移民和改造吧,張瑄本來打算利用一年的時間將這支十萬人的部族逐步移民到青海一線的吐谷渾故地去,可封常清和張巡聯起手來,竟然已經初步完成了整個吐谷渾部族的搬遷。

絕大多數的吐谷渾人都移民往兩寧州,安家落戶了。與內陸各鎮和隴朔河西各州府縣移居兩寧州的大量漢人移民一樣,成爲建設開發兩寧州的中堅力量之一。未來經過數年、數十年的融合,吐谷渾整體漢化基本已成定局。

但爲了防止異族人生出異心,在張瑄的思路下,大都督府下令,吐谷渾“王庭”和各部族的首領貴族們,仍然留在靈州,在靈州城內購置府邸,堂而皇之地住進了城中,進入了靈州城的上流社會。

當然,爲了安撫他們,在兩寧州境內,吐谷渾部族開發屯田的區域,他們還是各自擁有一定的土地和牧場,只是他們只能留在靈州遙控“指揮”了,靠他們的族衆供養。

隴朔糧草的儲備也非常充足,張巡一切都是按照戰備的標準來做的。

至於火器,朝廷戶部和兵部、工部各衙‘門’‘抽’調人員組建的火器司已經開始運轉,在大唐國力的支持下,火器漸漸步入了批量生產和大規模生產的階段,與往昔相比不可同日而語了。

不過,火器的機密核心技術仍然牢牢掌握在張瑄的手裡,縱然是張巡全面梳理兼管火器事務,但對於火器技術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而有關技術方面的事宜,都有張瑄的妻兄崔進主管。

崔進目前已經出任大都督府長史,是隴朔文官系統中負責後勤保障的重要官員,品階雖然不高,但權力深重,無人敢小覷。

原大都督府長史周旭初,則取代僕固懷恩去了朔方,以夏州刺史和朔方將軍的身份,掌軍監視范陽的安祿山。

……

……

張瑄沉‘吟’了一下,環視衆人朗聲道,“諸位,本帥得到消息,范陽安祿山謀反在即,或許一月,或許兩月,但最多不會超過半年。一旦安賊起兵,本王便要奉旨提點隴朔、河西、安西、北庭四鎮兵馬,出兵勤王,保衛朝廷和陛下安危。”

“然,安西經略西域,諸胡蠢蠢‘欲’動,大軍不可擅動;北庭的情況基本如是。也就是說,若是安祿山謀反,本王所能調動的兵馬加上河西軍目前只有十餘萬人,以隴朔兵馬爲主。”

“范陽鐵騎號稱天下無敵,在本王看來,雖略有誇大其詞,但也不是虛言。范陽兵強馬壯,確非普通藩鎮兵馬可敵。因此,本王決定從即日起,重整大軍,建立八軍。”

張瑄說到這裡,微微停頓了一下,掃了衆將一眼又道,“第一軍,神策軍一萬建制不變,力爭全面裝備火器,由本帥親自兼任神策軍大將軍,南霽云爲神策軍左衛中郎將,雷萬‘春’爲神策軍右衛中郎將。”

南霽雲和雷萬‘春’並肩出班,躬身唱喏,“末將領命!”

“第二軍,神武軍。以李嗣業5000陌刀軍爲班底,‘抽’調隴朔各州郡兵馬5000充盈,全面裝備陌刀。封常清爲神武軍都指揮使,李嗣業爲神武軍中郎將。”

“末將遵命!”封常清與李嗣業對視一眼,一起出班領命。兩人在西域本是熟人,如今被張瑄“撮合”在一起,倒也是意料中的事情。

神策軍裝備火器,這是張瑄執掌大軍王牌中的王牌‘精’銳中的‘精’銳,嫡系力量,自然由他親自掌控,南霽雲和雷萬‘春’兩員心腹將領具體領兵。而新組建的這支神武軍,在張瑄心目中的地位也非常關鍵,自然就‘交’給了封常清,他的這個能力很強、堪可信任的副手。

“第三軍,飛虎軍,統兵四萬,靈州衛大將軍郭子儀出任飛虎軍都指揮使,爲我隴朔大軍主力。”

如果說神策軍和神武軍是張瑄兵馬體系中的特種兵部隊,那麼,由郭子儀所部靈州衛三萬人改編而成的“飛虎軍”則是正規軍中的主力。戰場拼殺,正面作戰,還是要以這樣的力量爲主。

郭子儀出班慨然應諾,“末將領命!”

“第四軍,飛豹軍,朔方兵三萬擴建而成,由中郎將僕固懷恩出任都指揮使,朔方將軍周旭初爲指揮副使,陳通爲行軍司馬。”

僕固懷恩大喜,與周旭初和陳通一起站出來領命。

“第五軍,鷹揚軍,統兵五萬,鎮守兩寧州,經略吐谷渾故地,抵禦吐蕃,保衛新設各州府縣。以青海都督府都督李光弼爲鷹揚軍都指揮使,顧惜爲副指揮使、都蘭將軍。”

“第六軍,韜奮軍,統兵三萬,鎮守沙柳河、赤嶺、青海湖。抵禦吐蕃,護衛我隴朔北翼。以大將軍楊漣爲韜奮軍都指揮使。”

“第七軍,號爲靖遠。由河西三萬軍馬整編——封大人,立即行文河西,傳本帥的軍令,命哥舒翰速遣三萬軍入隴朔備戰。”

封常清拱手出列道,“末將遵命!”

張瑄長出了一口氣,掃了站在自己身側的一臉躍躍‘欲’試的蘇扈冬和李騰空一眼,嘴角浮起一抹古怪的笑容來,他朗聲又道,“第八軍,巾幗軍,新建一萬人‘女’軍,由朝廷冊封兩位‘女’軍大將軍負責籌建,張大人,你協助。”

“我大唐‘女’子巾幗不讓鬚眉,‘女’子亦可從軍報國。兩位‘女’軍大將軍,本帥給你們三個月的時間,務必要招募一支驍勇善戰讓安賊聞風喪膽的‘女’軍出來!以本帥之見,可詔令隴朔全境乃至西北四鎮,凡有志願從軍報國之‘女’子,不分高低貴賤、不分種族血脈,都可披甲從軍!”

張瑄望着兩‘女’,微微笑了笑。

蘇扈冬和李騰空早就按捺不住了,兩‘女’立即一起走上前去,向張瑄拜了下去,“末將遵命!”

張瑄哈哈大笑起來,而封常清等人也附和大笑。

其實,衆人誰也沒有把這支還停留在紙面上口頭上的‘女’軍當回事兒。可後來的事實證明,隴朔‘女’軍威震天下,聲名鵲起。如果您喜歡格魚寫的《天唐》

第436章 以牙還牙,以血還血!第391章 你本是一枚棋子第325章 塵埃落定第274章 吾貌雖瘦,天下必肥第477章 楊國忠“逼宮”第410章 兵臨城下之十八鐵衛第4章 慷慨陳詞辯利害(1)第116章 各懷鬼胎、離心離德第352章 蘇扈冬和李騰空的軍職第184章 劫持第325章 塵埃落定169章 李亨的決斷上第480章 大朝會,吾皇萬歲第233章 郭子儀縛子請罪第460章 龜茲,皇帝的鴻門宴第81章 走馬上任第191章 蕭潛還是蕭鼎第130章 聚香閣上(下)第379章 張瑄的表現第468章 陳通頂罪第41章 奉旨遊街名動長安第277章 背叛與仇恨的火種第314章 文字獄第72章 哥舒翰的密報167章 如煙如玉放歌對李白第410章 兵臨城下之十八鐵衛第85章 替太子索權要官第55章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中)第344章 宮變第137章 一個驚世駭俗的判斷第151章 春節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第203章 讓張瑄倒履相迎的人第351章 安祿山的圈套第344章 宮變第272章 借李倓的嘴第434章 御駕親征第245章 建新軍第227章 同化回紇的構想第112章 夜半迷情第118章 拿下金吾衛大將軍第367章 永寧王府誓與長安共存亡!第131章 兵圍駙馬府第336章 未雨綢繆第360章 滅赤松德贊當封萬戶侯!第25章 羞惱的皇帝第364章 勸降第355章 建八軍!第33章 先見高力士第257章 賜婚第365章 隴朔大捷長安亂第234章 萬事俱備第210章 來自長安的消息第308章 開恩科第91章 可豁得出去、可狠得下心來否?第478章 李倓復唐的鬧劇第57章 蕭十三郎第260章 拿下吐谷渾!第275章 陰謀第146章 金鯽數尾戲三癡(上)第278章 男兒有淚不輕彈第460章 龜茲,皇帝的鴻門宴第144章 大都督人選第373章 潼關兵變第312章 衝突、拿下!第304章 火上澆油第138章 李琬自盡第304章 火上澆油第234章 萬事俱備第157章 與老皇帝的交易第298章 休怪本王翻臉無情!第27章 崔穎的個性第93章 遊說楊國忠(1)第33章 先見高力士第303章 李豫要挑大樑第295章 抵京第138章 李琬自盡第188章 圍困玉真觀第422章 主宰自己和這個國家的命運!第201章 張瑄設下的圈套第454章 拿下程千里第150章 春節之玉真公主的條件第388章 郭子儀和僕固懷恩的密議第68章 楊玉環的隱憂和李隆基的試探(上)第171章 張瑄軟硬不吃第7章 曲江池上詩酒宴(1)第442章 卓瑪第149章 春節之密謀第450章 南詔急報!第228章 回紇圍城,蘇扈冬!第18章 假作真來真亦假第308章 開恩科第386章 誑回張瑄?第310章 母老虎第314章 文字獄第333章 東宮儲君人選第73章 面拒楊國忠第66章 敲山震虎驚小安(下)第319章 李亨的咆哮第468章 陳通頂罪第188章 圍困玉真觀
第436章 以牙還牙,以血還血!第391章 你本是一枚棋子第325章 塵埃落定第274章 吾貌雖瘦,天下必肥第477章 楊國忠“逼宮”第410章 兵臨城下之十八鐵衛第4章 慷慨陳詞辯利害(1)第116章 各懷鬼胎、離心離德第352章 蘇扈冬和李騰空的軍職第184章 劫持第325章 塵埃落定169章 李亨的決斷上第480章 大朝會,吾皇萬歲第233章 郭子儀縛子請罪第460章 龜茲,皇帝的鴻門宴第81章 走馬上任第191章 蕭潛還是蕭鼎第130章 聚香閣上(下)第379章 張瑄的表現第468章 陳通頂罪第41章 奉旨遊街名動長安第277章 背叛與仇恨的火種第314章 文字獄第72章 哥舒翰的密報167章 如煙如玉放歌對李白第410章 兵臨城下之十八鐵衛第85章 替太子索權要官第55章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中)第344章 宮變第137章 一個驚世駭俗的判斷第151章 春節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第203章 讓張瑄倒履相迎的人第351章 安祿山的圈套第344章 宮變第272章 借李倓的嘴第434章 御駕親征第245章 建新軍第227章 同化回紇的構想第112章 夜半迷情第118章 拿下金吾衛大將軍第367章 永寧王府誓與長安共存亡!第131章 兵圍駙馬府第336章 未雨綢繆第360章 滅赤松德贊當封萬戶侯!第25章 羞惱的皇帝第364章 勸降第355章 建八軍!第33章 先見高力士第257章 賜婚第365章 隴朔大捷長安亂第234章 萬事俱備第210章 來自長安的消息第308章 開恩科第91章 可豁得出去、可狠得下心來否?第478章 李倓復唐的鬧劇第57章 蕭十三郎第260章 拿下吐谷渾!第275章 陰謀第146章 金鯽數尾戲三癡(上)第278章 男兒有淚不輕彈第460章 龜茲,皇帝的鴻門宴第144章 大都督人選第373章 潼關兵變第312章 衝突、拿下!第304章 火上澆油第138章 李琬自盡第304章 火上澆油第234章 萬事俱備第157章 與老皇帝的交易第298章 休怪本王翻臉無情!第27章 崔穎的個性第93章 遊說楊國忠(1)第33章 先見高力士第303章 李豫要挑大樑第295章 抵京第138章 李琬自盡第188章 圍困玉真觀第422章 主宰自己和這個國家的命運!第201章 張瑄設下的圈套第454章 拿下程千里第150章 春節之玉真公主的條件第388章 郭子儀和僕固懷恩的密議第68章 楊玉環的隱憂和李隆基的試探(上)第171章 張瑄軟硬不吃第7章 曲江池上詩酒宴(1)第442章 卓瑪第149章 春節之密謀第450章 南詔急報!第228章 回紇圍城,蘇扈冬!第18章 假作真來真亦假第308章 開恩科第386章 誑回張瑄?第310章 母老虎第314章 文字獄第333章 東宮儲君人選第73章 面拒楊國忠第66章 敲山震虎驚小安(下)第319章 李亨的咆哮第468章 陳通頂罪第188章 圍困玉真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