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欲蓋彌彰

一秒記住

楊元慶的鐵箭和雙龍出水的神技令周圍的左武衛士兵歎爲觀止,一名身材偏瘦年輕火長脹得滿臉通紅,高聲大喊:“大丈夫若不學此引術,練引何用?”

他的嘆息卻沒有引來其他士兵共鳴,衆人都對他報以不屑的神色,此人光喊不做,徒有虛名,在左武衛士兵中是出了名。

此時,所有人的目光都轉回了校場,下面是赤髯漢的三支箭,他的身手不凡,居然敢用牙齒咬住箭,那麼,楊元慶能躲過他的三支箭嗎?看着楊元慶那漫步悠閒的姿態,衆人目光中都閃過一絲憂慮,已在不知不覺中,楊元慶成爲了他們心中的偶像。

楊元慶放慢了馬速,在六十步和八十步之間徘徊,他並不用刀,每個人有不同的應對射箭方式,像張仲堅喜歡用兵器格擋,但這也說明他的控馬技術不到火候。

楊元慶卻沒有固定的方法,他是因地制宜,他身經百戰,戰場經驗遠遠超過張仲堅,在戰場上,冷箭會從四面八方射來,他不僅需要眼睛看,耳朵聽,更多是要憑一種直覺,這個時候,他需要調動身體的每一根神經。

楊元慶的馬步不快,實際上他已經在尋找那和混戰時的感覺了,幾乎不看張仲堅一眼。

張仲堅也並不因爲楊元慶漫不經心而手下留情,他武藝極高,經驗也很豐富,雖然他沒有楊元慶那和從大戰中千錘百煉出來的實戰經驗,但他也看得出,楊元慶並不是真的漫不經心,而是在尋找一種感覺,張仲堅也不會等到楊元慶準備就緒後才發箭,他忽然縱馬疾奔,和楊元慶平行而奔只奔出二十幾步張引搭箭……”嘣”的一聲弓弦響,一支口翎箭閃電般的射向楊元慶的脖頸引來四周左武衛士兵一片驚呼,這個赤髯漢的力量竟也如此強勁。

所有人的眼睛刷地向楊元慶望去,卻驚訝地發現,楊元慶已經不在馬上了。

多年的戰場經驗使楊元慶掌握了很多難以言述的細微之處,一般人是聽弓弦躲閃,而楊元慶從馬蹄聲便可分辨,不可能在高速奔跑中射箭,在射箭的那一瞬間必然有一個減速儘管這個減速非常微小但在邊塞磨練了五年多的楊元慶卻聽得出來,在減速發生的一霎時,楊元……慶的人已經從馬背上消失,而這時,張仲堅的一箭也同時射出。

在馬肚下,楊元慶目光如電,全神貫注地盯着這一箭的射來,他在體會這一箭的速度和力量去和射入車廂的那一箭對比。

楊元慶有一些失望,這一箭他感覺很澀,雖然速度疾快力量也大,但很不圓熟,沒有刺殺之箭那和一氣呵成,沛不可當的氣勢,就像一個普通弓箭手射出。

不知是他換了箭的緣故,還是自己躲閃太快,令他射箭的瞬間猶豫一下,或者是他刻意保留了實力,不暴露自巳的真實箭術?

箭從空馬鞍上破空而過,引起皿周左武衛士兵的一片噓聲,正是這個噓聲讓楊元慶忽然有一和明悟,不是前面兩個原因,那兩種原因只能是稍有影響,不至於讓圍觀士兵們發出噓聲,只能是他刻意保留了實力,那他爲什麼要保存實力,僅僅是一種比箭的策略,還是怕自己識破他的箭勢。

高手之間比武,從箭勢上便能看出很多微妙東西,比如風格,比如力量和速度,還有一些難以言述的東西,就像後世的網球或者乒乓球比賽,僅從球路便能知道對手是誰?

他楊元慶明白這一點,張仲堅這和高手也同樣明白,他的刻意掩蓋就和他臨戰換箭一樣,欲蓋彌彰。

楊元慶不露聲色,繼續騎馬緩行,手卻摁在橫刀之上,這一次他不準備躲了,他要感受一下張仲堅的力量。

張仲堅欽奔幾步,第二箭嗖地射出,這一箭卻是取楊元慶的戰馬,楊元慶已拔刀在手,當張仲堅的箭射至,雪亮的橫刀閃電般劈出,……當”一聲撞擊,箭被劈飛,這一箭氣勢更弱,和練了一兩年的引騎手毫無區別。

噓聲四聲,那個年輕火長更是大喊“回家抱孩子去吧!別出來丟臉了。”

這時楊元慶忽然調轉馬頭,向張仲堅疾衝而去,四周士兵都愣住了,這是什麼意思?

只有張仲堅的眼睛眯了起來,他完全明白楊元慶這是什麼意思,那天晚上,從圍牆到晉王馬車,距離三十步,他同樣也明白楊元慶來找他比箭的用意了,他抽出一支箭,搭在弦上,緩緩拉開。

楊元慶疾奔至三十步,忽然一勒戰馬,戰馬扭身一個橫躍,這一剎那,張仲堅的第三支箭脫弦而出,直奔楊元慶的面龐,箭勢明顯加強,楊元慶一動不動,就在箭即將射中他臉龐的一霎那,他臉微微一側,‘咔!”的一聲,他同樣也咬住了箭桿,他用牙齒來體會這一箭的力量,那天晚上刺客三十步外一箭,射透車壁一寸,而這一箭,最多隻能射透半寸。

比一般的騎弓手略高明那麼一點點,如果張仲堅在防禦楊元慶射箭時,表現得不要那麼出彩,比如第一箭,他的刀脫手而出,楊元慶就會相信他的力量並不大,比如第二箭和第三箭,他不要計算得那麼令人驚歎的精準,而是笨手笨腳僥倖躲過,或者楊元慶就會相信他騎射並不在行。

但張仲堅卻劈飛了他以四百斤力量射出的鐵箭,足以說明他力量之強,而第二箭和第三箭,他又以一種常人難以辦到的精微之術躲過,說明他的技巧之精,這樣的人絕對不會射出平庸之箭,他就是在故意隱藏實力。

“楊將軍箭法高明,在下自愧不如,告辭了!”

張仲堅一掉馬頭,向校場外疾奔而去,楊元慶望着他的背影,他已經有八成把握判斷,此人就是那個刺客。

恐怕張仲堅做夢也想不到,他的欲蓋彌彰,反而暴露了自己的秘密。

這時……三百餘名左武衛騎兵一起圍上,紛紛拱手施禮“楊將軍,請指點我們騎射!”

楊元慶也不推辭……對衆人笑道:“縫兩隻鐵砂袋,各重十斤,綁縛在手臂上,每天射箭一千支,三個月便會有效果,三年後,你們也能超過我。”

衆人默默點頭,楊元慶的篌術令他們神往……有的明確的目標和方法……他也覺得有了練箭的毅力,那名瘦高年輕火長又大聲道:“從今晚開始,我要苦練三年。”

衆人響起一陣輕蔑的笑聲,有士兵大笑道:“侯君集,你若能堅持三天,我就把這個月的俸祿輸給你。”

楊元慶深深看了一眼這個年輕的侯君集,他一調馬頭,離開校場。

剛來到校場門口,卻見對面有三匹馬疾速奔來“……楊將軍,請等一等!”

有人在大聲喊他,楊元慶勒住戰馬……等對面三人奔近,他才發現,竟然是三名宦官,爲首之人是一名老宦官,滿頭大汗。

他們奔到楊元慶面前,三人都累得氣喘吁吁,半晌,老宦官才道:“楊將軍,我們滿京城跑,都找了你一個上午了。”

楊元慶見他們都累得筋疲力盡,心中不由歉然,連忙拱手道:“三位中官,真是抱歉了!”

“沒什麼,楊將軍,我們有聖上口諭,請將軍接旨。”

楊元慶連忙翻身下馬,單膝跪下“臣大利城鎮將楊元慶接旨!”

幾名宦官也下了馬,老宦官肅然道:“傳聖上口諭,朕體諒楊元慶失族之憂,深表撫慰,特賜玉天鵝鎮紙一隻,欽此!”

“臣楊元慶謝聖上之恩。”

楊元慶心中有些感動,沒想到楊廣如此心思細膩,以帝王之尊來關心他一個上鎮將的內心失意。

不過他內心也有點奇怪,楊廣的消息怎麼這樣快,昨晚上才發生的事,宦官說他們已在城中奔跑了半天,難道一早他便知道了,可是天不亮楊廣就會上朝,很可能他昨晚就知道了,更要命是這和家族醜事一般不會外揚,楊廣怎麼會知道?

楊元慶忽然有一和明悟,楊廣很可能在楊府中安有眼代,這人會是誰?

老宦官將將一隻玉匣遞給他,打開來,顯露出了匣子裡的碧玉天鵝,老宦官又道:“聖上讓我轉告你,希望你能理解這隻玉天鵝的含義。”

楊元慶接過,他又笑着問宦官“公公覺得這是什麼意思?”

“咱家也說不清楚,不過這隻天鵝展翅高飛,我想,聖上的意思是鼓勵將軍要志向遠大,目光長遠,不要因爲家族的失意而困擾。”

楊元慶默默點了點頭,天鵝的意思還代表草原,恐怕楊廣的意思還打算讓他在邊塞發展。

楊元慶將玉匣收好,卻從馬袋中摸出三錠黃金,一錠二十兩,兩錠各十兩,塞給了老宦官“辛苦三位中官替我奔跑一個上午,這是我的一點心意,請三位中官笑納。”

“不!不!這個不太好。”

老宦官只是一種禮節性的推辭,臉上早笑開了花,黃燦燦的金子動人心,他們怎麼推遲得掉,老宦官笑納了,暗贊楊元慶會爲人,出手大方,不讓他們白跑一個,上午,他也笑道:“在下李全忠,負責聖上起居,楊將軍有什麼事需要幫忙,儘管來找我。”

說完,他又覺得這句話太淡了,又低聲道:“楊將軍,我還有一個小小的建議,讓楊將軍考慮。”

“公公請說!”

李宦官見四下無人,便低聲道:“楊將軍被家族革籍,雖然聖上不在意,但對楊將軍的名聲還是有影響,尤其士族名門很看重這個,楊將軍最好造一個……勢,要讓世人明白,楊氏家族是迫於某種勢力的壓力才把楊將軍趕出家門,而並非楊將軍的品德出問題。”

楊元慶沉思片刻,他原以爲很多事情不必說,大家心裡都應該明白,但他不僅需要在名門士族中保住名聲,而且也要讓普通民衆明白,要自己被迫害這件事成爲所有人的共識。

還是這些老宦官思慮周全,考慮問題比自己想得深遠,他又沉聲問:“請公公提示,我該從哪個方向去造勢?”

李宦官的眼睛裡閃過一絲老於世故的奸笑,附耳對楊元慶小聲道:“齊王!”!。

第45章 不爲我用第2章 酒棚小遇第45章 明智決定第3章 恩怨分明(上)第34章 卿卿我我第33章 第一回合第65章 北市買珠第16章 月夜雙殺第15章 打進楔子第18章 兩肋插刀第41章 盧氏橋樑第18章 調兵遣將第82章 隋唐大戰(十二)第4章 反客爲主第38章 知微見着第51章 連夜清洗第37章 三方對質第12章 血戰突圍第70章 北方消息第18章 百戰之功第22章 背後較量(下)第32章 最壞結果第54章 西域戰略第13章 投鼠忌器第54章 彭城兵變第65章 蕭後心機第44章 公主阿蠻第15章 更深之秘第18章 契苾助力第118章 咬金請纓第13章 勝利逃亡第32章 壯士斷腕第18章 諫臣之死第30章 驕將爭功第15章 更深之秘第13章 走私線索第25章 關鍵人物第52章 南遷定襄第7章 國事家事第29章 情理之中第25章 不速之客第128章 逼上絕路第43章 階下之囚第13章 深巷小宅第18章 隋胡大戰(下)第153章 隔牆有耳第78章 隋唐大戰(八)第22章 南壓李淵第15章 打進楔子第79章 退讓一步第4章 假手於賀第46章 落井下石第45章 四面皆敵第13章 揚帆出海第37章 密室收穫第4章 露出破綻第44章 再讓一城第5章 兩個使者第11章 瀚海奇兵第18章 舊情難動第27章 京城家信第17章 爭奪鐵礦第18章 血腥鎮壓第3章 南華之會第128章 逼上絕路第37章 密室收穫第33章 大軍壓境第8章 一點眉目第42章 踏平瓦崗第31章 新的靠山第52章 軒然大波第50章 局勢漸變第33章 猛將須陀第68章 羅藝之慮第29章 聯合施壓第5章 動之以情第19章 勢力擴張第14章 三面受敵第43章 丹陽公主第11章 家廟夜審第31章 裂痕初現第13章 揚帆出海第13章 萬春茶莊第2章 世充登基第9章 生死之鬥第32章 最壞結果第94章 新朝開啓第72章 請功負罪第19章 虎牢之危第39章 李靖奇謀第69章 一觸即發第15章 強攻榆關第45章 送君高招第10章 神秘馬賊第37章 一記反抽第59章 兄弟分權第21章 藉口送禮第32章 圍魏救趙第19章 東巡長城第90章 大戰悄至
第45章 不爲我用第2章 酒棚小遇第45章 明智決定第3章 恩怨分明(上)第34章 卿卿我我第33章 第一回合第65章 北市買珠第16章 月夜雙殺第15章 打進楔子第18章 兩肋插刀第41章 盧氏橋樑第18章 調兵遣將第82章 隋唐大戰(十二)第4章 反客爲主第38章 知微見着第51章 連夜清洗第37章 三方對質第12章 血戰突圍第70章 北方消息第18章 百戰之功第22章 背後較量(下)第32章 最壞結果第54章 西域戰略第13章 投鼠忌器第54章 彭城兵變第65章 蕭後心機第44章 公主阿蠻第15章 更深之秘第18章 契苾助力第118章 咬金請纓第13章 勝利逃亡第32章 壯士斷腕第18章 諫臣之死第30章 驕將爭功第15章 更深之秘第13章 走私線索第25章 關鍵人物第52章 南遷定襄第7章 國事家事第29章 情理之中第25章 不速之客第128章 逼上絕路第43章 階下之囚第13章 深巷小宅第18章 隋胡大戰(下)第153章 隔牆有耳第78章 隋唐大戰(八)第22章 南壓李淵第15章 打進楔子第79章 退讓一步第4章 假手於賀第46章 落井下石第45章 四面皆敵第13章 揚帆出海第37章 密室收穫第4章 露出破綻第44章 再讓一城第5章 兩個使者第11章 瀚海奇兵第18章 舊情難動第27章 京城家信第17章 爭奪鐵礦第18章 血腥鎮壓第3章 南華之會第128章 逼上絕路第37章 密室收穫第33章 大軍壓境第8章 一點眉目第42章 踏平瓦崗第31章 新的靠山第52章 軒然大波第50章 局勢漸變第33章 猛將須陀第68章 羅藝之慮第29章 聯合施壓第5章 動之以情第19章 勢力擴張第14章 三面受敵第43章 丹陽公主第11章 家廟夜審第31章 裂痕初現第13章 揚帆出海第13章 萬春茶莊第2章 世充登基第9章 生死之鬥第32章 最壞結果第94章 新朝開啓第72章 請功負罪第19章 虎牢之危第39章 李靖奇謀第69章 一觸即發第15章 強攻榆關第45章 送君高招第10章 神秘馬賊第37章 一記反抽第59章 兄弟分權第21章 藉口送禮第32章 圍魏救趙第19章 東巡長城第90章 大戰悄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