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朝堂之議

此時天還沒有亮,東天空剛剛翻起魚肚白,大興殿內依舊燈火輝煌,近百盞大燈籠將大殿照如白晝,大興殿是整個皇宮內氣勢最恢弘的一座大殿,也是皇宮的主殿,數十根兩人才能合抱的大圓柱矗立在大殿上,支撐起了一個可容納萬人的宏偉大殿。

在大殿最頂端的高處,便是大隋皇帝的龍座,高高在上,俯視着腳下的萬千臣民,森嚴威重,令人不敢仰視。

文武大臣則分列兩邊,親王、三師三公、尚書省、『門』下省、秘書省、三臺、尚書六部、諸寺監、各衛大將軍、將軍等等數千名文武職官,按照品階站列,最前排是各部主官,也是朝議的發言者。

另外,還有數百名散官、爵官等非職事官和地方來的高官,他們站在靠近大『門』處,作爲旁聽朝會,他們也可以發言,但一般而言是涉及到自身的事務,比如朝議某地災情,正好此地的刺史在旁聽,他便可以出列發言,除此之外,一般旁聽官員都不會輕易對自己並不熟悉的事情表達意見。

此時皇帝楊廣還沒有到,大殿內竊竊『私』語,衆臣們在低聲談論着今天的議題,今天的主議題實際只有兩個,一個商議開掘通濟渠,這是重頭戲,不過今天只是初步討論,另一個審議武舉,將正式公榜,這個只是走走形式,大家都估計今天的早朝不會太長,最多一個時辰便散了。

這時,遠處傳來了禮樂聲,這是皇帝即將臨朝的禮樂,但它並沒有影響到朝官們的談話,大家都有經驗,此時聖上剛剛從寢宮出發,出來還早,大約又過了一刻鐘,鐘聲敲響,時間已經到了卯時一刻,『侍』衛官一聲高喝,“皇帝陛下駕到!”

大殿內頓時變得鴉雀無聲,大殿上端兩旁的側『門』通道內,一隊隊挎刀直殿左右衛列隊而出,緊接着數百名『侍』衛手執各種儀仗魚貫擁出,黃羅招展,旗幡林立,金瓜長戟,氣勢威嚴,又是二十四名宦官端着金盤而出,最後是八名宮娥打着長柄鍍金羽扇,一名宦官挑着黃羅傘蓋,簇擁着大隋皇帝楊廣出現。

楊廣站在龍榻前,數千大臣同時躬身施禮,“陛下萬歲萬萬歲!”

這種每天都要舉行的早朝儀式並不隆重,皇帝的衣着也不必過份講究,楊廣身着一件赤黃『色』龍袍,腰束『玉』帶,頭戴沖天冠,他在龍榻上緩緩坐下,一擺手,“各位愛卿平身!”

大殿設計得非常巧妙,使楊廣聲音不高,回聲卻很大,能傳到大部分臣子的耳中,楊元慶站在旁聽爵官隊列之中,他這裡離皇帝的龍座很遠,越向內,光線越黯淡,一般大臣幾乎看不清皇帝楊廣面容,也聽不見他說什麼,只有楊元慶目力和聽力敏銳,他可以很清楚地看見楊廣,也能很清楚地聽見他說什麼。

衆大臣紛紛站直身子,‘當!’隨着一聲鐘響,朝會正式開始。

大殿內很安靜,只聽皇帝楊廣的聲音在殿內回『蕩』,“開鑿溝通南北的漕渠,朕思之久矣,朕在江都十年,深知江淮富庶,糧食、茶葉、絲綢鹽油,可謂一州豐而天下足,然『交』通不便,使江淮物產難以北上,而京畿人口衆多,軍隊密集,錢糧耗費極大,朝廷財政始終難以負擔,制肘我大隋中興,這就使得南貨北運成爲大隋中興的重中之重。

此外南北分裂數百年,南北不相往來,南北民衆彼此敵視對立,雖大隋統一天下已二十餘年,但依然難解南北隔閡,朕深知,這是因爲南北『交』流過少,北人不南下,南人不北上,同樣也是深受『交』通阻礙,爲了使我大隋南北融爲一體,破解數百年南北隔閡,朕決意開鑿運河,澤被後世子孫,今天朕先表明一個態度,如果衆臣有反對,可以先提出來,大家商議,朕不希望做出最終的決定後,再反對聲如『潮』,各位愛卿有什麼不同意見,儘管提出來。”

楊廣向衆臣看了一眼,這時吏部尚書牛弘出列道:“陛下,老臣有幾句話要說。”

“牛愛卿請說!”

牛弘躬身道:“陛下『胸』懷大業,要一舉破除南北隔閡,臣敬佩之至,老臣也以爲,開鑿南北運河可使天下黎民受益,繁榮商業,增加朝廷收入,是利在千秋的功業,臣完全支持,老臣只是希望開鑿運河之舉不要過於着急,等三五年後,新都建成,民衆安康,再徐徐開鑿,用十年的時間開鑿一條澤被百世的運河,讓後代子孫記住陛下恩德。”

牛弘的話幾乎代表了大部分朝臣的想法,開鑿運河本意是很好,但現在提出來不是時候,現在新都纔剛剛開始修建,一個耗費百萬民力的龐大工程剛鋪開,另一個更龐大的工程又接上來,聖上太心急了,毫不體恤民力。

裴矩也出列道:“陛下,臣也贊成開鑿運河,只是新都尚未建,運河又上議程,若『操』之過急,會使民怨沸騰,不得其利,反受其害,請陛下三思。”

楊廣臉『色』出現一絲不悅,提高聲音道:“朕只是提個想法,並不是立刻要着手開鑿,當然是等新都建好再開運河,朕心裡很清楚,但有些事情可以先做起來,比如前期勘探,確定運河走向,還有徵地遷屋,還有工匠要考慮技術,這些都耗費時日,不能等到決定開鑿纔去做,朕今天只是和衆位愛卿討論一個意向,決定開鑿運河漕渠,然後具體怎麼做再商議。”

此時,大殿內出現一片竊竊議論聲,其實很多大臣都有點了解當今皇帝了,聖上是急『性』子,想做什麼事就立刻要做,而且要很快做好,他等不了漫長的時間,從他建新都就可以看出,竟然限時一年,據說新都那邊爲趕進度,動用軍隊監工,視民爲草芥,每天累死之人不計其數,二百多萬民夫已經死了二成,如果再鑿運河,又不知要死多少人,多少人家破人亡。

“陛下,能否等新都建成後再去進行前期勘探準備?”『門』下『侍』中蘇威出列,小心翼翼建議道。

蘇威說到了要害處,如果運河開鑿前期之事開始,那麼就等於開鑿運河之事定下來了,聖上肯定會在很短的時間內開始正式動工,他的做事風格是一邊準備一邊動工,就像建新都,明明是先進行前期挖長塹,可長塹剛開始挖掘,新都便同時動工,這讓大臣們很無奈。

蘇威的建議讓楊廣很不高興,他冷冷道:“前期勘探並不是動工,朕心裡很清楚,朕可以給大家一個保證,新都不完成,運河不開鑿,這件事就這麼定下了,右丞皇甫愛卿聽旨!”

尚書右丞皇甫議連忙出列,“臣在!”

“朕任命你爲漕渠勘探使,赴江淮考察沿途河渠情況,儘快給朕確定下開鑿方案。”

“臣——遵旨!”

皇甫議也不是很贊成,但聖旨已下,他只得無可奈何接受了,大殿內的議論聲依然不斷,儘管聖上做出了保證,新都完成後再鑿運河,但新都限時一年,那麼運河最晚在明年此時就要開鑿了,還是太倉促,更重要是,聖上名義上說大家一起商量,可實際上他已經決定了,在朝會上只是走走形式,這還不到一個時辰便決定了。

衆大臣心中都沉甸甸的,從這個細節便可以看出,當今聖上比先帝還要獨斷專行,從前的禮賢下士,虛心聽諫的聖太子形象已經在他身上看不到了,如果是小事情倒也罷了,偏偏是這樣重大的工程,這樣急功近利,會使天下民怨沸騰。

楊元慶心中也有點沉重,他發現大臣們竟然沒有一個人敢正面反對楊廣,像牛弘、裴矩、蘇威,他們雖然都是反對開鑿運河,但他們說得卻很圓滑,先贊成,再提不同意見,其實就是想以拖延的方式來反對,關隴貴族更是集體鴉雀無聲。

第一次遷都時羣臣『激』烈反對的情形已經沒有了,楊元慶意識到自己竟幫助楊廣樹立了一次殺威,以至於朝堂的反對聲被消滅,真不知自己是做了一件好事,還是壞事。

.......

“下面議第二事,審議武舉,宣兵部進奏!”

這一次楊廣的聲音比較小,很多大臣都聽不見,旁邊一名宦官高聲喝道:“陛下有旨,審議武舉,宣兵部進奏!”

武舉在衆大臣的眼中,只是一次變相的禁中武衛的甄選,和朝廷政務沒有任何關係,這只是十二衛武將們關心的事情,而且只選五百人,規模太小,沒有討論的意義,甚至連朝議的必要都沒有,衆多大臣都放鬆了『精』神,準備散朝了,此時天亮沒多久,還可以去朝房內小睡片刻。

但還是有少數『精』明的官員發現了異常,按照聖上的『性』格,能夠獨斷專行的事情,他絕不會拿來和大臣共議,他都會直接批准結束,這個所謂的武舉,它所授的軍職最高只有八名,遠遠達不到朝議的標準,甚至連聖上都沒必要過目,到兵部就可以結束,然後公榜,很簡單的事情。

可聖上居然要在朝會上共議,而且和開鑿運河這麼重大的事情放在一起,裡面肯定有什麼特殊情況,至少說明聖上相當重視。

像裴矩更是『精』明地判斷出,不僅是聖上重視那麼簡單,這次武舉可能要出事。

楊廣目光冷淡,他要通過這次武舉事件,讓滿朝文武明白他的態度,他的目光向楊元慶所站的方向迅速瞥了一眼,他相信楊元慶會明白他的想法。

武舉主考官,兵部『侍』郎李綱快步上前,躬身施禮,將厚厚一疊錄取的名冊舉過頭頂遞上。

“臣李綱向聖上稟報武舉情況!”

.........

……

第36章 駕臨江夏第21章 生俘雄信第9章 兵臨洛陽第38章 吳興沈氏第49章 西陘關前第65章 北市買珠第28章 殺人無形第49章 趙郡小村第45章 兵壓江陵第65章 緊急情報第115章 建成機會第12章 平亂奪權第46章 攻克平壤第86章 最後通牒第67章 當即立斷第40章 南方來人第18章 玄感野望第43章 丹陽公主第50章 白衣渡江第41章 爭鋒相對第55章 借風夜襲第149章 爭奪棋子第61章 動之以情第24章 李淵之憂第46章 漸束袋口第24章 朝堂對質第93章 待君入甕第31章 裂痕初現第20章 倉曹參軍第43章 苛刻條件第11章 仁壽宮變(三)第12章 河內對策第2章 家法伺候第11章 雙雄火併第106章 雪夜踏關第140章 蕭樑烈女第11章 霹靂出擊第51章 致命一擊第26章 考場意外第16章 何罪之有?第27章 金口已開第23章 世充求救第42章 暗流洶涌第25章 狹路相逢第23章 男扮女裝第28章 洛陽來使第24章 略施小計第6章 刀法秘笈(下)第19章 家族利益第8章 贖回屍體第25章 野心泄露第9章 臨危下船第28章 馳援代州第46章 落井下石第25章 搶人事件第14章 暗流涌動第1章 漳南小村第23章 切斷退路第16章 解囊救窘第26章 商業繁榮第26章 大魚落網第116章 洛陽淪陷第71章 北市試錢第13章 李密特使第19章 一封信件第87章 隋唐大戰(十七)第149章 爭奪棋子第17章 參軍之謎第43章 孰敵孰友第6章 出乎意料第15章 打進楔子第32章 有喜有憂第35章 孤家寡人第35章 爭奪人口第39章 意外來客第30章 關中應對第67章 慷人之慨第12章 裴閥老謀第55章 借風夜襲第130章 三思後行第13章 引導消費第8章 臨戰前夜第19章 夜攻河內第46章 棋輸一着第94章 紫河鬼谷第87章 隋唐大戰(十七)第14章 存心討打第32章 有喜有憂第66章 尋找時機第3章 恩怨分明(上)第94章 紫河鬼谷第88章 隋唐大戰(十八)第36章 三策選一第35章 亡國之恨第73章 銀錢危機第23章 隱形力量第6章 小事化大第45章 唐相之危第15章 少年雙猛第37章 欲加之罪
第36章 駕臨江夏第21章 生俘雄信第9章 兵臨洛陽第38章 吳興沈氏第49章 西陘關前第65章 北市買珠第28章 殺人無形第49章 趙郡小村第45章 兵壓江陵第65章 緊急情報第115章 建成機會第12章 平亂奪權第46章 攻克平壤第86章 最後通牒第67章 當即立斷第40章 南方來人第18章 玄感野望第43章 丹陽公主第50章 白衣渡江第41章 爭鋒相對第55章 借風夜襲第149章 爭奪棋子第61章 動之以情第24章 李淵之憂第46章 漸束袋口第24章 朝堂對質第93章 待君入甕第31章 裂痕初現第20章 倉曹參軍第43章 苛刻條件第11章 仁壽宮變(三)第12章 河內對策第2章 家法伺候第11章 雙雄火併第106章 雪夜踏關第140章 蕭樑烈女第11章 霹靂出擊第51章 致命一擊第26章 考場意外第16章 何罪之有?第27章 金口已開第23章 世充求救第42章 暗流洶涌第25章 狹路相逢第23章 男扮女裝第28章 洛陽來使第24章 略施小計第6章 刀法秘笈(下)第19章 家族利益第8章 贖回屍體第25章 野心泄露第9章 臨危下船第28章 馳援代州第46章 落井下石第25章 搶人事件第14章 暗流涌動第1章 漳南小村第23章 切斷退路第16章 解囊救窘第26章 商業繁榮第26章 大魚落網第116章 洛陽淪陷第71章 北市試錢第13章 李密特使第19章 一封信件第87章 隋唐大戰(十七)第149章 爭奪棋子第17章 參軍之謎第43章 孰敵孰友第6章 出乎意料第15章 打進楔子第32章 有喜有憂第35章 孤家寡人第35章 爭奪人口第39章 意外來客第30章 關中應對第67章 慷人之慨第12章 裴閥老謀第55章 借風夜襲第130章 三思後行第13章 引導消費第8章 臨戰前夜第19章 夜攻河內第46章 棋輸一着第94章 紫河鬼谷第87章 隋唐大戰(十七)第14章 存心討打第32章 有喜有憂第66章 尋找時機第3章 恩怨分明(上)第94章 紫河鬼谷第88章 隋唐大戰(十八)第36章 三策選一第35章 亡國之恨第73章 銀錢危機第23章 隱形力量第6章 小事化大第45章 唐相之危第15章 少年雙猛第37章 欲加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