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生俘雄信

魏軍大營前後佈置有營柵,手臂粗的營柵高約一丈,時間倉促,魏軍大營沒有用板牆築基,而是伐木做營柵,整個赤龍崗被砍得光禿禿的,十餘萬根樹木被削減一頭插在泥土中,形成了一個簡單的防禦陣。

在營柵前挖有三尺寬的壕溝,溝中埋有鹿角倒刺,這條壕溝對重甲步兵是一條無法逾越的溝壑,他們只能集中攻打營門。

在寬約四五丈的營門前,重甲步兵們六十人一排,雪亮的陌刀劈砍,儼如狂風暴雨中涌起的驚濤駭浪,重重擊向軍營大門。

只片刻間,軍營大門的木柱被劈砍得粉碎,陌刀重甲步兵衝進了魏軍大營內。。。。。

在陌刀步兵身後,是八千刀盾軍,在進攻戰鼓敲響的同時,他們也發動了進攻,在大將王君廓的率領下,如洶涌的大潮,吶喊着衝向魏軍大營。

儘管在重甲步兵的衝擊下,魏軍的弓弩箭陣已經被削弱了很多,但依然有鋪天蓋地的箭矢射來。

刀盾軍高舉盾牌,迎着密集的箭矢衝鋒,不斷有士兵中箭倒下,但中箭的士兵只是洶涌波濤中一朵朵小小的浪花,大浪奔騰,一往無前地衝近大營。

一根根繩索套住了木柵,在士兵們的奮力拉拽下,一片片木柵轟然倒下,壓在溝壑之上,士兵迅速鋪上了木板,爲後面的騎兵衝擊鋪平道路。

一波又一波的刀盾軍衝進了魏軍大營,此時,魏軍大營已經被拉開了一條寬達兩裡的豁口,已經可以依稀看見大營內密集的營帳。

楊元慶注視着刀盾軍的進攻,當刀盾軍鋪出一條通道之時,全面進攻的時機終於到來,楊元慶高舉戰劍,厲聲高喊:“成敗在此一舉,騎兵們。橫掃一切吧!”

“殺啊!”

兩萬騎兵爆發出驚天動地的吶喊,如疾風暴雨一般殺向魏軍大營,馬蹄聲如驚雷,他們再沒有遭遇魏軍箭陣的襲擊。以摧枯拉朽之勢衝進了魏軍大營,摧毀一切、披靡一切,這時,東方地平線上已經出現了一抹青亮。

戰爭終於全面爆發,杜伏威的軍隊殺進了魏軍西大營,蕭銑的軍隊殺進了魏軍東大營,三十餘萬大軍在黎明前的曠野裡激烈鏖戰。

赤龍崗以東原野上的戰鬥已呈白熱化。金戈鐵馬,殺聲震天,鼓聲勁響,號角嗚咽,一隊隊隋軍騎兵以一種不可抵擋之勢在大營內縱橫衝殺,殺得魏軍人仰馬翻,哭喊聲震天。

在東大營,王伯當率領四萬魏軍精銳有力抵擋着蕭銑軍的衝擊。這是魏軍最精銳的軍隊,是原來隋軍的驍果軍,李密並不是很相信他們的忠誠。便這支數萬人的軍隊交給了王伯當。

在王伯當的率領下,這支驍果不僅頂住了蕭銑軍的進攻,反而將蕭樑軍殺得節節敗退,蕭銑大急,他一方面指揮軍隊拼命抵抗魏軍的反撲,另一方面緊急向楊元慶求援。

王君廓率領一萬騎兵從側面援馳而來,隋軍騎兵如一把極爲鋒利的鋼刀,瞬間撕破了魏軍的防線,將魏軍一分爲二,極大地減輕了蕭銑軍的壓力。使蕭銑穩住陣腳,慢慢開始向魏軍反擊。

儘管有四萬驍果軍的驍勇,但覆巢之下,四萬驍果軍也難以挽救魏軍失敗的命運,西線主將孟讓無法指揮單雄信的舊部,士氣低迷。軍心不穩,被杜伏威的江淮軍殺得節節敗退,場面一片混亂。

但魏軍的失敗卻源於主將的苛責,在孟讓連殺二十幾名退下來的魏兵,終於激起了單雄信的舊部的憤怒,數千魏軍臨陣倒戈,圍殺孟讓,亂刃將孟讓砍爲齏粉。

孟讓之死,使得魏軍全線潰敗,西大營率先崩潰了,西大營的六萬魏軍兵敗如山倒,投降者不計其數,無數士兵衝出大營,在曠野裡四散奔逃。

逃跑風潮迅速席捲全營,中營的李密大軍也開始潰敗了,儘管他們以八萬軍對陣隋軍的兩萬軍,但士兵們早已無心戀戰,接到家信的將領們開始陸續率軍投降。

戰役僅僅只持續了不到一個時辰,成千上萬的軍隊便爆發了逃亡潮,從西大營到中營到東大營,江都城被攻佔和江陽倉丟失所造成的惡果終於體現出來,沒有士兵再願意爲一個沒有希望的王朝作戰,十八萬軍隊丟盔棄甲,兵敗如山倒。

在黎明來臨前,李密曾經寄予無限夢想的大魏王朝終於走向了覆滅,李密在心腹愛將王伯當的護衛下,率領一千親衛拼死殺出一條血路,從東大營突圍出營,向南方奔逃而去,而南方十幾裡外正是滾滾長江……單雄信手腳被鐵鏈所銬,關押在一座獨立的大帳內,由二十名李密的心腹侍衛看管,李密下達的命令是,若單雄信有半點反抗逃跑的意圖,就地處決,這是一種骨子裡的不信任,在危機關頭,它毫不掩飾地暴露出來。

李密認定了單雄信會投降楊元慶,一但單雄信脫離桎梏,他必然會率領西大營的軍隊集體投降,從而使他的帝國徹底潰敗。

從常理來看,李密的做法無可非議,他的思路和做法都完全正確,但天底下的事情往往不是人們想的那樣簡單,不是非黑即白,更多的是一種灰色,人性的複雜在於窮兇極惡的人,其實也有善良的一面,單雄信和楊元慶私交很好是不錯,但這並不意味着單雄信就一定會投降楊元慶。

這個道理李密也知道,作爲一個君王,一個主帥,他最終要在單雄信的信和義之間做出抉擇,李密也做出了抉擇,但他卻壓錯了賭注。

然而他壓錯賭注又是一種必然,他骨子裡對瓦崗軍的敵視,對瓦崗軍代表單雄信的不信任,導致這種必然的選擇,可以說,李密今天的失敗,早在他當年加入瓦崗軍的那一刻便註定了。

大帳外喊殺聲震天,隋軍騎兵已經殺進了魏營,魏軍步步潰敗,單雄信在帳內心急如焚,看管他的侍衛們幾乎都已逃亡,只剩下一名年輕的侍衛,他驚恐萬分,不知該如何是好。

單雄信奮力拉拽鐵鏈,鐵鏈錚錚作響,另一頭扣死在鐵柱上,無法掙脫,單雄信急得大吼,“快用刀替我砍斷鐵鏈!”

年輕侍衛望着單雄信那張脹得通紅的臉龐,望着單雄信那彷彿要暴凸出來的血紅的眼珠,年輕侍衛感覺柱子上扣着的是一頭野獸,只要他脫困,他必將把自己一口吞掉。

年輕侍衛嚇得大叫一聲,轉身便衝出了大帳,逃得無影無蹤,大帳內再無一人,單雄信萬般無奈,最近的一把刀也在兩丈之外,沒有武器,他根本無法斬斷鐵柱上的扣環,他只得坐了下來,等待機會。

就在這時,大帳外的喊殺聲已經越來越近,到處是求饒和哭喊,這讓單雄信的心儼如沉下深淵,他知道這是魏軍全線潰敗了。

“李密,你這個王八蛋!”

單雄信大吼一聲,他再次起身奮力掙扎,但鐵鏈嘩嘩作響,就是掙脫不開,但深插在地上的鐵柱子已經開始有點鬆動了,單雄信大喜,只要鐵柱能移動,他就能取到刀了,他深深憋足一口氣,猛地將肩膀撞在鐵柱上,鐵柱再一次劇烈搖晃起來。

可就在這時,外面一陣急促的馬蹄聲響起,隋軍騎兵斬斷了帳繩,大帳立刻被夜風掀翻過去,單雄信的眼前忽然出現了一片深藍色的夜空,刺鼻的血腥味和泥土的腥味夾雜在夜風中迎面撲來。

但單雄信看到的卻是讓他頭皮發炸的另一幕,一隊隋軍騎兵向他疾速奔來,戰馬的鐵蹄敲打在地面上,就像十幾頭龐然怪獸,幾支雪亮的長矛閃電般向他胸膛直刺而來。

單雄信大駭,他就地一滾,閃身到鐵柱之後,‘當!’的一聲,一支長矛刺中鐵柱,火光四濺,另一支長矛眼看要刺中他的咽喉,情急之下,單雄信用手中鐵鏈絞住矛尖,猛力一掰,‘喀嚓!’矛尖被硬生生折斷了。

後面十幾名騎兵頓時大怒,十幾支矛同時向他刺來,單雄信無法施展武功,難以躲閃,他不由長嘆一聲,“我命休矣!”閉上了眼前。

就這時,爲首隋軍騎兵校尉大喝一聲:“住手!”

十幾支長矛都停住了,校尉見單雄信頭戴殷盔,這是副將的標誌,他用長矛指着單雄信喝問:“你是什麼人?”

單雄信冷冷一笑,“老子站不更名,坐不該姓,單雄信是也!”

校尉吃了一驚,隨即大喜,眼前之人居然是賊首單雄信,他立刻喝令道:“解開他的鐐銬,將他綁起來!”

衆騎兵一齊動手,解開了鐐銬,將他牢牢綁了起來……天色黎明,一輪通紅的朝陽噴薄而出,萬道霞光映照在大地上,戰鬥漸漸到了尾聲,抵抗已經沒有了,一羣羣戰俘垂頭喪氣地坐在地上,隋軍在緊張地清理戰場。

楊元慶騎馬立在赤龍崗上,注視着山腳下凌亂的戰場,朝霞映照在他的臉上,將他渾身染成了紫紅色,此時他的眼睛裡並沒有太多激動,戰勝魏軍在他的意料之中,也只是他南方之行的第一步。

這時,一名親兵上前稟報,“殿下,騎兵們抓住了單雄信,正押送而來。”

楊元慶大喜,向山腳下望去,只見數十名騎兵簇擁着一人上前,正是多年未見的單雄信……()

第83章 事態嚴重第40章 釜底抽薪第58章 新婚回門第136章 利益攸關第48章 唐朝密使第52章 死不瞑目第1章 戍堡聞警第67章 兵壓漢中第32章 壯士斷腕第15章 更深之秘第49章 蕭家試探第134章 發現真相第24章 海寺之戰第8章 被迫換帥第62章 激戰七裡第28章 連環布套第12章 帝王心思第30章 娶妻當慎第80章 隋唐大戰(十)第75章 條件苛刻第7章 兵壓關內第28章 遷都試探第49章 唐軍西撤第27章 京城家信第14章 存心討打第19章 勢力擴張第55章 兩座崔府第16章 三千奇兵第45章 送君高招第2章 出兵風波第20章 留在草原第20章 絕戶之計第14章 得罪小人第23章 唐廷決策第5章 出海遠征第24章 真假使者第4章 苛刻條件第62章 激戰七裡第19章 壯士秦瓊第24章 目光深遠第76章 裴府問策第22章 河東紳商第26章 說服李靖第3章 風雨前夜第5章 公主承諾第113章 長安城破第70章 突破缺口第28章 盛名之禍第67章 兵壓漢中第39章 意外來客第24章 河邊誤認第14章 臨榆關下第14章 內部奸細第16章 月夜雙殺第57章 楊家有女第60章 大戰悄至第64章 宮外之音第42章 長安科舉第6章 玄感起事第13章 事態蔓延第48章 江都驚魂(中)第23章 火油風波第36章 屈突良言第19章 誘敵之計第18章 投票表決第45章 送君高招第40章 禍水東引第25章 關鍵人物第24章 汾陽宮監第11章 雙雄火併第43章 孰敵孰友第25章 狹路相逢第14章 引而不發第8章 突發事件第115章 建成機會第10章 李密抉擇第45章 援軍到來第20章 絕戶之計第43章 階下之囚第11章 瀚海奇兵第16章 月夜雙殺第5章 略助風勢第36章 太原之變第12章 仁基北歸第11章 新官上任第45章 佈局西域第32章 被迫西撤第23章 楊家禍根第56章 王妃煩惱第41章 盧氏橋樑第95章 隱患爆發第86章 隋唐大戰(十六)第41章 盧氏橋樑第18章 投票表決第26章 商業繁榮第33章 緣定三生第47章 江都驚魂(上)第18章 情報之思第44章 西秦使者第73章 銀錢危機
第83章 事態嚴重第40章 釜底抽薪第58章 新婚回門第136章 利益攸關第48章 唐朝密使第52章 死不瞑目第1章 戍堡聞警第67章 兵壓漢中第32章 壯士斷腕第15章 更深之秘第49章 蕭家試探第134章 發現真相第24章 海寺之戰第8章 被迫換帥第62章 激戰七裡第28章 連環布套第12章 帝王心思第30章 娶妻當慎第80章 隋唐大戰(十)第75章 條件苛刻第7章 兵壓關內第28章 遷都試探第49章 唐軍西撤第27章 京城家信第14章 存心討打第19章 勢力擴張第55章 兩座崔府第16章 三千奇兵第45章 送君高招第2章 出兵風波第20章 留在草原第20章 絕戶之計第14章 得罪小人第23章 唐廷決策第5章 出海遠征第24章 真假使者第4章 苛刻條件第62章 激戰七裡第19章 壯士秦瓊第24章 目光深遠第76章 裴府問策第22章 河東紳商第26章 說服李靖第3章 風雨前夜第5章 公主承諾第113章 長安城破第70章 突破缺口第28章 盛名之禍第67章 兵壓漢中第39章 意外來客第24章 河邊誤認第14章 臨榆關下第14章 內部奸細第16章 月夜雙殺第57章 楊家有女第60章 大戰悄至第64章 宮外之音第42章 長安科舉第6章 玄感起事第13章 事態蔓延第48章 江都驚魂(中)第23章 火油風波第36章 屈突良言第19章 誘敵之計第18章 投票表決第45章 送君高招第40章 禍水東引第25章 關鍵人物第24章 汾陽宮監第11章 雙雄火併第43章 孰敵孰友第25章 狹路相逢第14章 引而不發第8章 突發事件第115章 建成機會第10章 李密抉擇第45章 援軍到來第20章 絕戶之計第43章 階下之囚第11章 瀚海奇兵第16章 月夜雙殺第5章 略助風勢第36章 太原之變第12章 仁基北歸第11章 新官上任第45章 佈局西域第32章 被迫西撤第23章 楊家禍根第56章 王妃煩惱第41章 盧氏橋樑第95章 隱患爆發第86章 隋唐大戰(十六)第41章 盧氏橋樑第18章 投票表決第26章 商業繁榮第33章 緣定三生第47章 江都驚魂(上)第18章 情報之思第44章 西秦使者第73章 銀錢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