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不惹小人

楊元慶一直目送裴敏秋的馬車遠去,這才調轉馬頭,來到雲定興面前笑道:“雲先生這麼快就回來了?”

“哎!心中有事,快馬加鞭趕回。”

“你不是去五臺山請高人,請到了嗎?”

雲定興苦笑道:“將軍別提五臺山之事,聽起來着實詭異。”

楊元慶笑問道:“怎麼個詭異,說來聽聽!”

“那個潘上仙推薦他師弟,說他師弟道術高強,即將羽化昇仙,齊王便動心,我命去請,結果去了五臺山,才知道上清宮的潘上仙在十天前羽化昇仙了,說是一個雷電交加的夜晚,天人感應,上清宮的子弟都聽見宮內有巨響,異香撲鼻,白光閃耀,次日一早,潘上仙的徒弟們去閉關之處,打開石門,只見石洞內有一身衣服,人蹤影皆無。”

楊元慶聽得荒謬,又問道:“真有這回事?”

“當時有幾百個徒弟都同時目睹,山民也說,他們親眼看見一道白光從上清宮上方飛過,我懷疑是雷電,山民們卻信誓旦旦說絕不是雷電,而是一條異常閃亮的白光。”

雲定興表情也凝重起來,道:“如果一兩個人說,我不會相信,可幾百人都這樣說,我也有點信了,或許真有羽化之說。”

楊元慶笑了笑道:“潘老二昇仙,那你們齊王豈不是更相信潘老大?”

“確實是這樣!本來齊王已經被皇甫詡勸說,對潘妖道淡了一點,可這件事一發生,齊王又對潘妖道敬若神仙,甚至超過從前任何時候。”

楊元慶已大致明白了一點,這個潘誕倒是頗有點手段,自己升不了仙,便讓師弟昇仙,師弟都昇仙了,那他這個師兄離昇仙還遠嗎?這種以妖言惑衆之人,是做不了大事,往往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看來自己昨天沒有把此人殺死,決策是很明智。

雲定興卻對潘妖道之事不感興趣,他更關心自己的前途,他來找楊元慶可是有正事,想到齊王的秘密已被自己掌握,雲定興便忍不住激動道:“將軍,私軍的情報我搞到了。”

“噓!”

楊元慶噓了一聲,向兩邊看了看,他們在路邊,人來人往,說話不便。

“你跟我來!”

楊元慶帶着雲定興來到一處空地,四周空曠無人,十幾名手下遠遠地替他們放哨。

“你說吧!私軍的情況。”

“將軍,齊王一共養了五千私軍,分爲五支,分別駐紮在齊王的五座莊園,其中太原郡兩支,長安一支,襄城郡一支,洛陽一支。”

楊元慶眉頭一皺,“洛陽一支在哪裡?”

“洛陽一支在伊闕縣。”

楊元慶這才明白,難怪皇甫詡要在做伊闕縣縣令,原來伊闕縣竟藏有齊王私軍。

“這些是誰告訴你?”

“齊王的一名內侍,此人極貪賄賂,他知道不少內情,我花了三百吊錢,問他買到了這個情報,將軍如果想見他,我可以牽線。”

楊元慶沉吟片刻,他早就想從齊王府買通一名知情人,卻一直沒有機會,或者說沒有合適者,雲定興提到的這名內侍,倒是一個的機會,可以先見一見此人。

“可以,你給我安排一下,如果可能,我今晚就想見此人。”

雲定興想了想,點頭答應了,“好吧!今晚,我帶他出來找將軍。”

......

齊王府後院道觀內,齊王楊暕長跪在院中請罪,“弟子愚昧,不識仙容,望上仙恕罪!”

楊暕是因爲潘誕被楊元慶痛打一事,對他的道術生了一點疑心,再加上皇甫詡的勸說,他便有點冷落潘誕,不料元定興給他帶回了潘誕師弟已經羽化昇仙的消息,他才意識到自己的淺薄,潘誕當初就給自己說過,他所學的道術不是搏擊,而是窺天地之奧秘,察人間之千年,一旦他悟道,他就能羽化昇仙,自己居然因爲他被楊元慶所欺,便懷疑他的修行,難道上仙也要弓馬嫺熟,才能叫上仙?

一覺睡醒,對昨晚北市之事,楊暕已經淡了一點,他此時想得更多的卻是如何能通過道術奪得東宮之位,他對潘誕已信奉一年多,對他的話深信不疑。

這時,潘誕大徒弟清風快步走出,將齊王楊暕扶起,柔聲道:“殿下不必自責,師傅是修道之人,生性淡泊,不記冤仇,殿下請隨我來。”

楊暕默默點頭,跟清風走進道法,卻隱隱聽見潘上仙在裡間自言自語,“永嘉二年,山賊竊發,上清宮被毀,弟被羣賊所傷,幾近喪命,吾深爲憐之,弟卻笑曰;不歷七十二劫,焉能成正果,吾弟已得道,吾卻爲昨日路襲而憤然,可嘆!可笑!”

楊暕聽得清楚,他不由深爲敬之,永嘉二年,那是三百年前之事,上仙昨天被楊元慶毆打,非但不惱,卻視爲修行,這等修爲,自己永遠也做不到。

楊暕走進房中倒頭便拜,“弟子愚鈍,不識上仙精妙,怠慢上仙,望上仙恕罪!”

潘誕眯眼微微笑道:“殿下一介凡人,怎識得道家精妙,我不着惱,但殿下印堂發暗,精神微弱,最近應諸事不順,我勸殿下多進道殿,以求三清庇護。”

潘誕之言說中了楊暕的心事,他忍不住潸然垂淚道:“父皇欲斷我東宮之路,小人猖獗,奪我軍權,辱我王冠,弟子憂心忡忡,求上仙解憂。”

潘誕一步步將楊暕引入自己套中,他見楊暕對自己已深信不疑,便知道時機已經到來,長長嘆息一聲,“去年我就給殿下說過,殿下五行屬於木,偏又姓楊,木性太重,當以金破之,殿下還記得嗎?”

楊暕點點頭,“弟子記得,爲此還替五千死士加了兵甲,以增金氣,難道還不夠嗎?”

“殿下是龍子,木性之重,豈能和凡人相比,昔日秦皇以天子之尊,聞金陵有龍氣,便派十萬甲兵去金陵掘渠,以斷龍脈,殿下是天子之子,區區五千人披甲,又怎奈其何?”

“弟子愚鈍,望上仙憐我,指一條明路,我必廣修殿宇,助上仙修行。”

潘誕要的可不是一兩座殿宇那麼簡單,不過不管他要什麼,第一要務就是須把楊暕控制住,將他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潘誕嘆了口氣,“你我雖無師徒之名,卻有師徒之情,就算爲你泄露天機一二,我也願意承受天譴。”

楊暕磕了兩個頭,垂淚道:“師傅明示!”

“你最近屢遭磨難,是因二木壓身所致,一木是楊木,二木爲烏木,殿下可明白?”

楊暕聽到楊木,忽然想到楊元慶,可不就是楊木麼?他恍然大悟,但烏木之意他卻不解,連忙磕頭道:“弟子已明楊木之意,但烏木弟子不知,弟子並不認識烏姓之人。”

“非也!”

潘誕呵呵笑道:“楊木是陽木,生在陽光之下,故殿下看得見,但烏木卻是陰木,是小人之木,生在陰暗地下,殿下當然看不見,殿下被這一陰一陽雙木壓身,正如道家的陰陽二氣鎖身,殿下怎能不敗?”

“弟子大概明白了,所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明槍是楊元慶,是楊木,暗箭應是烏木,但弟子就不知烏木何指,望師傅能明示。”

潘誕和楊暕打交道已經一年多,對楊暕可以說是瞭解透徹,他知道此人愚蠢且多疑,他爲了一步步引楊暕入套,可謂煞費苦心,一方面他要讓楊暕對自己深信不疑,給自己一世富貴,且能替自己報仇,另一方面,凡是影響楊暕對自己信任之人,他都要除掉。

他知道楊暕極爲迷信五行之說,從小就有道士說他木頭太重,他母后也常常提起此事,楊暕對自己金木相剋的命運已是深信不疑,所以去年他便用這個做文章,謀取了楊暕的信任,今天他還是利用這個做文章,一定要借楊暕之手除掉自己的阻礙,實現自己的終身富貴夢。

潘誕緩緩道:“烏木者,藏身地,萬年方成,大多用於厭勝,一般方圓十丈才見其效,殿下可在十丈內搜尋,必有所獲。”

說完,潘誕閉上了眼睛,不再多說一言,楊暕還是有點不明白,比如說十丈範圍,究竟從哪裡算起?可潘誕已經入定,不肯再多說一句話,無奈,楊暕只得起身向外走去。

清風送他出了道觀,楊暕眉頭一皺,問道:“清風道長,你師傅所說十丈範圍,你認爲應該從哪裡算起?”

清風微微笑道:“我師傅能看透上下三百年,但他不敢輕易泄露天機,所以從不會明說,總是借物喻人,但他話語中已經說出了答案,就是希望聽者自己去領悟,殿下明白嗎?”

楊暕嘆口氣道:“我資質愚鈍,悟不出來,清風道長能否提醒我一二。”

“殿下細想,雙木壓身,什麼情況下才叫壓?”

楊暕想了想,他忽然恍然大悟,“牀榻!”

.......

楊暕寢房內,十幾名心腹侍衛在仔細搜查每一寸土地,寢房外面十丈內,又有數十名侍衛在挖地尋找,大有掘地三尺之勢。

這時,在屋後的一株楊樹下傳來‘噹啷!’一聲,有侍衛大喊:“殿下,找到了!”

衆人紛紛跑去屋後,楊暕也快步走去,他看了一眼筆直高聳的楊樹,心中若有所悟,便推開衆人,只見楊樹下被挖出一隻鐵盒子,一尺長,三寸厚,楊暕上前將鐵盒拾起,打開來,只見盒子內是一隻用烏木雕成的麒麟鎮紙,還有用紙剪成的小人,小人上竟寫着‘楊暕’二字,令他一陣咬牙切齒,烏楊雙木壓身,就是這個意思。

“殿下,這隻烏木麒麟鎮紙,好生眼熟,不就是.....”一名侍衛提醒他。

楊暕也忽然認出了這隻鎮紙,原來是他,楊暕頓時勃然大怒,“我對他如此信任,他卻暗害於我!”

........

第32章 龍有逆鱗第48章 欲迎還拒第37章 士子云集第44章 當局者迷第25章 悲情男人第24章 小男養家第55章 兩萬誘餌第25章 反奪虎牢第74章 意外發生第5章 公主請客第90章 大戰悄至第3章 水勢漸深(上)第27章 回府風波第49章 江都驚魂(下)第33章 金精賭彩第29章 風過雁門第9章 仁壽宮變(一)第22章 背後較量(下)第4章 入伍斥候第39章 意外來客第十一章 痛下狠手第28章 時機成熟第75章 條件苛刻第62章 交換條件第42章 長安科舉第41章 局面被動第12章 練武第45章 佈局西域第34章 推波助瀾第16章 月夜雙殺第45章 送君高招第28章 迎頭痛擊(下)第20章 以命威脅第36章 霹靂行動第1章 落魄高才第51章 一葉知秋第60章 趙郡太守第47章 雨夜追擊第35章 佳人同舟第84章 連夜出擊第94章 紫河鬼谷第27章 晉陽疑雲第34章 兩面三刀第50章 心結難解第3章 兵臨城下第72章 請功負罪第25章 悲情男人第12章 大事化小?第10章 李密抉擇第44章 公主阿蠻第2章 聖旨東至第9章 應對危機第17章 參軍之謎第3章 恩怨分明(上)第72章 隋唐大戰(二)第59章 暗度陳倉第20章 月夜之戰第47章 災情初現第25章 悲情男人第24章 汾陽宮監第42章 捉虎不易第62章 激戰七裡第16章 欲蓋彌彰第45章 援軍到來第35章 佳人同舟第25章 初有收穫第84章 連夜出擊第11章 興風作浪第10章 仁壽宮變(二)第6章 一劍之情第27章 拜訪沈家第7章 楊府貴客第35章 軟硬兼施第21章 內部生變第32章 威震突厥(上)第97章 僞漢毒計第48章 家族之弊第17章 李淵失言第114章 關內空虛第25章 分憂之臣第72章 請功負罪第4章 天下大變第29章 回馬一槍第3章 盂蘭燈會第33章 智取宜昌第18章 投票表決第64章 趁火打劫第2章 老奸巨猾第13章 棒打長孫第16章 仁壽宮變(八)第21章 危機重重第24章 汾陽宮監第23章 智取霍邑第28章 人心難測第17章 仁壽宮變(九)第154章 夫人鄭氏第41章 楊家之請第38章 親情如水第68章 突襲漳南第48章 圍城打援
第32章 龍有逆鱗第48章 欲迎還拒第37章 士子云集第44章 當局者迷第25章 悲情男人第24章 小男養家第55章 兩萬誘餌第25章 反奪虎牢第74章 意外發生第5章 公主請客第90章 大戰悄至第3章 水勢漸深(上)第27章 回府風波第49章 江都驚魂(下)第33章 金精賭彩第29章 風過雁門第9章 仁壽宮變(一)第22章 背後較量(下)第4章 入伍斥候第39章 意外來客第十一章 痛下狠手第28章 時機成熟第75章 條件苛刻第62章 交換條件第42章 長安科舉第41章 局面被動第12章 練武第45章 佈局西域第34章 推波助瀾第16章 月夜雙殺第45章 送君高招第28章 迎頭痛擊(下)第20章 以命威脅第36章 霹靂行動第1章 落魄高才第51章 一葉知秋第60章 趙郡太守第47章 雨夜追擊第35章 佳人同舟第84章 連夜出擊第94章 紫河鬼谷第27章 晉陽疑雲第34章 兩面三刀第50章 心結難解第3章 兵臨城下第72章 請功負罪第25章 悲情男人第12章 大事化小?第10章 李密抉擇第44章 公主阿蠻第2章 聖旨東至第9章 應對危機第17章 參軍之謎第3章 恩怨分明(上)第72章 隋唐大戰(二)第59章 暗度陳倉第20章 月夜之戰第47章 災情初現第25章 悲情男人第24章 汾陽宮監第42章 捉虎不易第62章 激戰七裡第16章 欲蓋彌彰第45章 援軍到來第35章 佳人同舟第25章 初有收穫第84章 連夜出擊第11章 興風作浪第10章 仁壽宮變(二)第6章 一劍之情第27章 拜訪沈家第7章 楊府貴客第35章 軟硬兼施第21章 內部生變第32章 威震突厥(上)第97章 僞漢毒計第48章 家族之弊第17章 李淵失言第114章 關內空虛第25章 分憂之臣第72章 請功負罪第4章 天下大變第29章 回馬一槍第3章 盂蘭燈會第33章 智取宜昌第18章 投票表決第64章 趁火打劫第2章 老奸巨猾第13章 棒打長孫第16章 仁壽宮變(八)第21章 危機重重第24章 汾陽宮監第23章 智取霍邑第28章 人心難測第17章 仁壽宮變(九)第154章 夫人鄭氏第41章 楊家之請第38章 親情如水第68章 突襲漳南第48章 圍城打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