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兵臨城下

李淵入長安已經三天了,三天來他忙得腳不沾地,好在他手下能人衆多,他把大部分事情都交給手下,他自己則做最關鍵的事情,尋找隋朝宗室。

李淵本來是打着輔佐代王的口號入關中,不料楊玄敬這個無能之輩竟然把代王丟了,這讓李淵心中懊悔萬分,早知道他就派得力之人跟着楊玄敬進城。

萬般無奈之下,他只能尋找代王的替代品,但隋朝幾乎所有的直系宗室都被楊廣帶去江都了,而元家造反後,留在關中的一些旁系皇室也全部遷往洛陽,尋找了兩天,才終於找到一個遠房宗親,楊堅一個族叔的庶孫,叫做楊啓,因爲是丫鬟所生,所以在宗室中沒有一點地位,只有一點房產,靠收租度日。

李淵也知道這個人拿不出手,但他實在沒有辦法,只能將這個楊啓的三歲孫子楊不疑立爲新君。

確立新君後還有很多事,比如登基大典、朝廷禮制、他的身份、法度、稅賦、兵制等等,簡直讓李淵忙得焦頭爛額。

此時李淵正和裴寂、劉文靜、竇威以及兩個兒子李建成和李世民等人商量自己爵位封號,衆人的意見分成了兩派,劉文靜和李建成建議保持現狀,李淵已經升爲丞相,不能再進封王爵。

但裴寂、竇威和李世民卻不這樣認爲,裴寂對衆人道:“唐公並沒有登基自立,而是依然尊隋宗室爲帝,尊今上爲太上皇,這說明唐公依然是隋臣,只不過進封爲唐王,唐王也是隋臣,這並沒有失大義,我想天下人也無可指責,唐公剿滅楊玄感之亂,平定關中,以此大功封爲唐王綽綽有餘。再說,先帝也從未頒旨不準異姓封王,既然沒有不準,那就是可以封,而且並非自封,而是新皇所封,有何不可?”

李世民也道:“孩兒也贊成父親進封唐王,並不是圖這個虛名。而是衆望所歸。父親帳下有三晉子弟,也有關隴豪傑,還有更多名臣雅士。他們紛紛來投靠父親,是希望跟隨父親建功立業,而不是想擁戴一個乳臭未乾的三歲皇帝。如果父親自己都不能建功立業,又怎麼能帶給手下將士希望,父親,大家是爲您效勞,只有您進封唐王,大家纔有上升的餘地,追古可思今,昔日曹操進封魏王,他可推辭否?”

其實李淵自己便想做唐王。裴寂是從法理上告訴他封唐王可行,而次子李世民卻是從利益角度告訴他,封唐王是衆望所歸,李淵毅然下定了決心,自己連做唐王的魄力都沒有,還想坐天下嗎?

就在這時,一名親衛從外面疾奔而進。“丞相,大事不好,楊元慶率五千騎兵已經殺到長安城下了!”

這句話令滿堂震驚,李淵嚇得面如土色,癱坐在榻上。半天說不出一句話,李世民反應極快。立刻追問:“可是隻有五千騎兵?”

“報告說只有五千騎兵。”

李建成也急忙勸父親,“父親,豐州剛經歷大戰,還沒有實力和我們對決,這應該只是楊元慶虛張聲勢。”

李世民也道:“楊元慶只率五千騎兵到來,這是典型的偷襲,孩兒可以去對付他。”

李淵漸漸冷靜下來,只要楊元慶沒有進城就無妨,他對李世民擺擺手,“情況不明,先不要亂來,跟我去城頭看一看。”

李淵起身帶着衆人嚮明德門而去。

明德門外,楊元慶率領五千騎兵列成飛雁陣,這是一種進攻的陣型,三支軍隊呈品字形結構,中間爲雁身,兩側爲翼,而對面兩裡外,李孝恭率領三萬軍隊正和楊元慶對峙。

城頭上站滿了數萬士兵,手執弓箭嚴陣以待,許多官員也偷偷上城查看情況。

這時,士兵紛紛向兩邊閃開,李淵帶着數十名重臣趕到了城頭,柴紹連忙上前介紹情況,李淵打斷他的話問:“他是爲何而來?”

“回稟丞相,他說是爲父親報仇而來,讓我們交出兇手,否則.....”

“否則怎樣?”

“卑職不敢說。”

“說!”

柴紹無奈,只得硬着頭皮道:“他說若不交出兇手,他將殺進長安,取丞相的人頭祭父。”

“大膽!”身後的侍衛紛紛怒喝起來。

李淵一擺手,止住侍衛們的叫罵,眉頭皺成一團,他當然知道楊元慶不會這麼衝動幼稚,他和楊玄感之間也沒有深情,這不過是他的藉口,他是另有目的,或許是給自己一個下馬威。

這時,李玄霸衝上來,怒道:“楊玄感是我所殺,他要兇手,我就去會他,再取他的人頭。”

李玄霸轉身要衝下城,卻被李淵一聲怒喝:“給我站住!”

他上走前便給李玄霸一記耳光,指着他罵道:“再敢魯莽,你就不要叫我父親。”

李玄霸被打得低下頭,不敢吭聲,李世民上前道:“父親,楊元慶只率五千騎兵殺到關中耀武揚威,如果不能及時制止,恐怕對軍心不利,最好的辦法是把他擊敗,孩兒願率五萬軍從啓夏門出城,從後面攻擊,與孝恭前後夾擊,楊元慶一定大敗。”

“不可!”

李建成連忙制止道:“明德門外有大量居民,若在長安城下大戰,必然會傷及無辜,這個方案不妥。”

劉文靜也勸道:“建成說得有道理,楊元慶是騎兵,他又善於帶兵,就算兩軍夾擊也未必攔得住他,不僅更加讓軍隊喪氣,反而會死傷大量平民,影響唐公聲望,不如先和楊元慶談一談。”

這一次李淵聽從了長子和劉文靜的勸告,他點點頭,便向牆頭走去,李世民心中不悅,極爲不滿地瞥了劉文靜一眼。

“楊總管請上前一敘!”李淵在城頭大喊道。

楊元慶吩咐蘇烈穩住陣腳,他催馬上前對李淵朗聲道:“李淵,我們之間還有什麼可說嗎?”

李淵乾笑道:“楊總管,我也不想殺你父親,奈何戰場之上刀槍不長眼,雙方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他既然已經陣亡,我可以把他的屍首交還給你,以盡你人子之孝,如何?”

楊元慶搖了搖頭,又高聲道:“殺父之仇只是私怨,我楊元慶是隋臣,豈是爲私怨而來,李淵,你勾結突厥,侵我大隋疆土,辱我大隋姊妹,你就是國賊,我今天是爲聖上討國賊而來!”

楊元慶聲音極高,城頭人都聽得清清楚楚,李淵的臉脹得通紅,大吼:“楊元慶,你血口噴人!”

楊元慶冷笑一聲,回頭一招手,“帶上來!”

幾名士兵帶上一名少年,正是李淵第五子李智雲,這是烏圖在突厥牙帳抓獲,連同李淵的信一起派人送給了楊元慶。

李智雲見到了李淵,頓時大哭起來,“爹爹救我!”

城頭上一片譁然,誰也沒有想到李智雲竟然在楊元慶手上,李淵臉色大變,他最害怕的事情終於發生了,他心急如焚,卻又無計可施。

“楊元慶,我兒子在太原,你怎麼把擄來?”

楊元慶不理睬李淵,一指李智雲,又將一封信高高舉起,大聲道:“李淵,你用兒子爲人質,勾結突厥進攻豐州,還有你的乞降信,證據確鑿!”

他又對士兵們大喊:“各位將士,你們爲什麼用白旗?爲什麼軍中有突厥人?就是因爲李淵投降了突厥,那是突厥之旗,這等勾結異族屠殺大隋子民的國賊,人人得而誅之,殺了李淵國賊,封國公萬戶侯。”

“胡說八道!”

李淵氣得暴跳如雷,指着楊元慶大喊:“給我放箭!射死這個渾蛋!”

李淵話音剛落,一支冷箭搶先射出,一箭正射在李智雲的胸膛上,李智雲慘叫一聲,“爹爹!”仰面倒下,李淵驀地回頭,怒視李世民。

李世民慢慢收起弩,陰沉着臉一言不發,這個時候了,還能有婦人之仁嗎?

城頭亂箭齊發,隋軍騎兵紛紛後退,楊元慶看了一眼城頭上的李世民,射殺親弟,果然是心狠手毒,不過射殺了李智雲也沒有用,信還在自己手上,把信送給楊廣,讓楊廣去宣佈李淵國賊。

楊元慶摘下弓箭,抽出一支鐵箭,張弓搭箭瞄準了李淵,城頭侍衛嚇得一片驚呼,紛紛用盾護衛住李淵,楊元慶弓箭向上一擡,一支鐵箭脫弦而出,釘在城頭旗杆之上,繩索被射斷,李淵的帥旗在一片驚呼聲中,從城頭飄落。

“走!”

楊元慶一擺手,五千騎兵離開了長安城,向北方疾奔而去,李孝恭沒有接到李淵命令,不敢輕舉妄動,三萬人眼睜睜望着豐州騎兵遠走,無數人的眼睛又向飄落的帥旗望去,楊元慶這一箭在所有人心中都留下了陰影。

李淵望着楊元慶走遠,心中憤懣難當,他大吼一聲,一拳向城磚砸去,手上頓時鮮血淋漓,嚇得衆人紛紛相勸。

李淵恨得心滴血,對衆人咬牙切齒道:“今日之辱,何人能替我雪恥?”

劉文靜嘆息一聲,上前施禮道:“唐公,楊元慶必然不會遠去,卑職願意請命,去和他談一談。”

李淵已漸漸恢復冷靜,無可奈何點了點頭,“好吧!讓這個魔頭早點離開關中。”

第58章 穩住李唐第29章 情理之中第11章 鐵腕奪位第1章 如期而至第27章 晉陽疑雲第49章 平陽郡主第33章 攜子視察第62章 交換條件第34章 知己知彼第52章 請君入甕第6章 北地天鵝第33章 京城讖語第41章 楊家之請第46章 褚氏父子第40章 敏秋賑災第6章 小事化大第90章 大戰悄至第12章 大事化小?第35章 亡國之恨第5章 公主請客第151章 籠絡軍心第42章 踏平瓦崗第41章 兄弟爭功第26章 一條記錄第49章 趙郡小村第49章 西陘關前第5章 初到幽州第39章 水師新帥第22章 烽火狼煙第41章 楊家之請第17章 君心難測第78章 攻而不克第8章 怒極生誓第47章 金榜題名第2章 先攻內部第37章 一招險計第29章 太原王氏第16章 伴君如虎第25章 關鍵人物第46章 褚氏父子第21章 公主夜宴(中)第10章 備戰高麗第45章 佈局西域第5章 初到幽州第33章 大軍壓境第63章 北地迎歸第52章 人心難測第17章 尋找線索第57章 共飲合巹第10章 矛盾激化第37章 一記反抽第7章 世情冷暖第8章 贖回屍體第57章 楊家有女第25章 初查齊郡第19章 去功贖罪第22章 北突求援第78章 隋唐大戰(八)第20章 聲先奪勢第34章 緊急應對第1章 初使西域第62章 雞肋之城第13章 收復齊郡第59章 獨孤之憂第12章 平亂奪權第29章 回馬一槍第36章 太原之變第10章 將帥交心第1章 戍堡聞警第27章 金口已開第60章 關鍵人物第40章 釜底抽薪第30章 酒樓遇故第42章 長安科舉第10章 糧船不到第73章 計賺敵降第26章 說服李靖第8章 夜襲敵哨第1章 中元前夕第33章 拜彌勒教第5章 動之以情第18章 參軍之謎(下)第11章 河北梟雄第46章 激戰碼頭第7章 羽翼已成第49章 唐軍西撤第12章 仁基北歸第14章 得罪小人第34章 尋找突破第27章 回府風波第22章 烽火狼煙第45章 四面皆敵第48章 東線突破第20章 公主夜宴(上)第7章 金剛引狼第53章 七星寶刀第30章 西路隋軍第39章 泄露天機第54章 雨夜獻城第27章 義成公主
第58章 穩住李唐第29章 情理之中第11章 鐵腕奪位第1章 如期而至第27章 晉陽疑雲第49章 平陽郡主第33章 攜子視察第62章 交換條件第34章 知己知彼第52章 請君入甕第6章 北地天鵝第33章 京城讖語第41章 楊家之請第46章 褚氏父子第40章 敏秋賑災第6章 小事化大第90章 大戰悄至第12章 大事化小?第35章 亡國之恨第5章 公主請客第151章 籠絡軍心第42章 踏平瓦崗第41章 兄弟爭功第26章 一條記錄第49章 趙郡小村第49章 西陘關前第5章 初到幽州第39章 水師新帥第22章 烽火狼煙第41章 楊家之請第17章 君心難測第78章 攻而不克第8章 怒極生誓第47章 金榜題名第2章 先攻內部第37章 一招險計第29章 太原王氏第16章 伴君如虎第25章 關鍵人物第46章 褚氏父子第21章 公主夜宴(中)第10章 備戰高麗第45章 佈局西域第5章 初到幽州第33章 大軍壓境第63章 北地迎歸第52章 人心難測第17章 尋找線索第57章 共飲合巹第10章 矛盾激化第37章 一記反抽第7章 世情冷暖第8章 贖回屍體第57章 楊家有女第25章 初查齊郡第19章 去功贖罪第22章 北突求援第78章 隋唐大戰(八)第20章 聲先奪勢第34章 緊急應對第1章 初使西域第62章 雞肋之城第13章 收復齊郡第59章 獨孤之憂第12章 平亂奪權第29章 回馬一槍第36章 太原之變第10章 將帥交心第1章 戍堡聞警第27章 金口已開第60章 關鍵人物第40章 釜底抽薪第30章 酒樓遇故第42章 長安科舉第10章 糧船不到第73章 計賺敵降第26章 說服李靖第8章 夜襲敵哨第1章 中元前夕第33章 拜彌勒教第5章 動之以情第18章 參軍之謎(下)第11章 河北梟雄第46章 激戰碼頭第7章 羽翼已成第49章 唐軍西撤第12章 仁基北歸第14章 得罪小人第34章 尋找突破第27章 回府風波第22章 烽火狼煙第45章 四面皆敵第48章 東線突破第20章 公主夜宴(上)第7章 金剛引狼第53章 七星寶刀第30章 西路隋軍第39章 泄露天機第54章 雨夜獻城第27章 義成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