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投票表決

江都宮,宇文述匆匆走向御書房,他心中忐忑不安,楊玄感東山再起之事他已聽到了詳細的彙報,只是他萬萬沒有想到,兒子化及竟然是落到楊玄感的手中,這令他又驚又怒,但此時他更擔心的是如何向楊廣交代。

宇文述昨晚一夜未眠,想了幾十個理由,但所有理由都有漏洞,沒有時間再讓他想下去,一早,楊廣便派宦官來宣他,他只能硬着頭皮匆匆來到了御書房。

御書房前,宦官李忠良臉色惶恐,不敢和他多言,可見楊廣正在大發雷霆,宇文述嘆了口氣,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他只能面對現實了。

“宇文相國已到!”小宦官在門口向他稟報。

“宣他進來!”

房間裡傳來楊廣冷冷的聲音,這使宇文述心中又生出一線希望,至少楊廣沒有直接喝令將他拖下去杖打,還肯聽他解釋,這就說明楊廣心裡也有數。

宇文述走進御書房,只見楊廣負手站在窗前,臉色鐵青,地上還有瓷器的碎片,一片人蔘鑲嵌在地板縫隙裡,宇文述腿一軟,跪了下來,“老臣宇文述特來領罪!”

楊廣目無表情地看着窗外,心中的滔天怒火儼已失控,燒得他的心都麻木了,楊玄感竟然攻佔了關中,這簡直要令他瘋狂,此時他心中已經不能用恨來形容,他在心在滴血,一種深深的危機感在他心中蔓延。

楊廣沒有回頭,聲音嘶啞着道:“宇文述,你可知罪?”

“臣知罪,臣教子不嚴,導致他又闖大禍!”

“朕沒有說宇文化及之事,兩年前你沒有能剿殺楊玄感,導致今日之禍,你知罪嗎?”

宇文述的心驀地一鬆,原來是爲兩年前之事,他連忙道:“臣兩年前已經知道他藏身在伏牛山和上洛郡一帶。臣反覆尋找,卻做夢也想不到上洛郡太守張濟竟然包庇楊玄感,後來是楊智積替代臣,後來之事臣確實不知。”

停一下,他又補充道:“如果臣知道,臣就不會讓宇文化及去上洛郡剿匪,以致被他惹出大禍。”

楊廣回過頭注視着宇文述,其實他心中還有另一個念頭。兩年前就是宇文述和楊玄感有了交易。而故意放走楊玄感,這次他特地派長子宇文化及前去配合楊玄感造反。

但楊廣最終放下了這個念頭,若這樣做。對宇文述百害無一利,宇文述不會這麼愚蠢,而且宇文述可以幫任何人。惟獨不會幫楊家。

楊廣點點頭,“宇文化及令朕很失望。”

宇文述心中一喜,他感覺得到,自己大禍已過,剩下的是小責,他也嘆口氣道:“陛下也知道,他確實是個愚蠢之人,臣已老邁,本想讓他建立一點功績。自己博個前途,纔想法讓他去匪力薄弱的上洛郡剿匪,卻沒有想到....哎!有這樣的兒子,臣心中也恨啊!”

楊廣臉色緩和了很多,他自己的兒子楊暕何嘗不是如此,他能理解宇文述的心情,宇文化及確實是個愚蠢無能之人。不會是宇文化及主動幫楊玄感,他還沒有這個魄力。

事情已經發生,現在責怪宇文述也沒有用,他召宇文述來不是爲了責怪他,楊廣冷冷道:“宇文化及闖下大禍。你是他父親,你就得收拾這個惡果。朕給你十萬軍隊,兩個月內,給朕徹底剿滅楊玄感,拿他的人頭來見朕,朕就饒了你們父子,否則以從罪論處!”

宇文述完全放下心,楊廣肯把十萬軍隊給他,那就說明他對自己依然信任,那麼這件事就可以彌補回來,他立刻躬身施禮,“老臣遵旨!”

當天下午,楊廣下旨封宇文述爲平西大元帥,以屈突通爲副帥,兩人率大軍十萬,緊急趕赴關中剿滅楊玄感,楊廣的目光,又盯在了楊元慶的身上,他會不會率軍南下,和其父匯合?這是楊廣最擔心之事。

........

豐州總管府,楊元慶也同樣站在窗前沉思不語,桌上放着一封信,是他父親楊玄感寫來的邀請信,邀請他率軍赴關中,父子共舉大義,奪取楊隋天下.

這封信讓楊元慶陷入一種兩難的選擇中,他知道楊玄感的二次造反已經不得人心,雖然他已佔據關中,並不表示他就能奪取天下,在隋朝這個勢力集團和門閥根深蒂固的時代,僅僅靠武力想奪取天下,幾乎是不可能,如果他投靠了楊玄感,就意味着他放棄了山東士族,這個巨大的政治代價讓他不得不慎重。

但另一方面,這確實又是一種誘惑,楊玄感奪取了關中,如果他再率軍南下,那麼他們父子奪取關隴,幾乎是毫無懸念,若能全面佔據關隴,這又是另一種優勢。

正是關隴的巨大誘惑使楊元慶怦然動心,他想率軍南下,可是心中另一個同樣強烈的聲音告訴他,不能這樣做!

楊元慶也嘆了口氣,既然他無法選擇,就讓他的部衆幫他選擇吧!

щщщ☢тт κan☢c ○

楊元慶轉身走出房間,來到隔壁議事堂,議事堂內已濟濟一堂,杜如晦、李靖、崔君素、羅愛挺、楊思恩、裴仁基、馬紹、楊家臣、蘇定方、裴行儼等等四十七名文武高官都已就坐。

在長桌正中放着一個紙箱,每個人的面前有一張紙條,左右各有一個選擇,一個‘入關中‘,一個‘不入關中’,每個人撕一半放在紙箱中,一共是四十七票,包括楊元慶一票,就是四十八票,都是不記名投票,這四十八票將決定豐州軍的前途。

楊元慶走進房間,“各位投完票了嗎?”

杜如晦點點頭,“大家投完了票,沒有任何商量,都是自己的選擇,現在就差總管一票。”

楊元慶取出自己的一票,他對摺疊了一下,慢慢一撕爲二,他看了半晌,最終將‘不入關中’的一半投進了票箱。

楊元慶之所以不採用辯論後,大家舉手表決的方式,而是採用無記名投票方式,就是因爲楊元慶希望這一次抉擇,大家都能從各自的切身利益來考慮,而不是所謂大義,或者是戰略上的優劣。

豐州軍並不僅僅是他楊元慶一個人的軍隊,而且一個利益集團的軍隊,大家跟隨他楊元慶打江山,都是有自己的利益考慮,他不能只考慮自己的大義、自己的利益。

如果大多數人的選擇是入關中,那麼楊元慶就會毫不猶豫率軍入關中,他回頭對文書郎張亮和賈正意道:“你們二人開始計票吧!”

兩人將一幅白紙掛在牆上,左邊是甲,入關中;右邊是乙,不入關中,按照楊元慶的方式,畫‘正’字來表示票數。

賈正意負責報票,張亮抄寫正字,賈正意將字條全部取出,整理好,開始報票,“第一張,不入關中。”

“第二張,不入關中!”

......

議事堂內的每個人都坐直了身子,全神貫注地盯住白紙上的票數.

“第四十八張,不入關中!”

最後一張票報完,議事堂內頓時響起一片掌聲,四十八張票全部都是不入關中,沒有一個人贊成入關中,包括楊元慶自,楊元慶心中生出一絲莫名的感動,他們的心還從來沒有這樣整齊過。

雖然大家都沒有說出來,但楊元慶心裡明白,衆人是不願意爲楊玄感家族賣命,他們寧可選擇自己打天下,包括杜如晦、李靖、蘇定方、馬紹這樣的關隴人,他們也放棄了這次機會。

面對四十八個一致的選擇,楊元慶做出了最後的決定,“好吧!既然大家都表明了態度,那我們不入關中。”

........

衆人陸陸續續散去,杜如晦走進了楊元慶的房中,笑道:“總管沒有想到會是這個結果吧!”

楊元慶點點頭,苦笑了一下,“我猜想是大部人選擇不入關中,畢竟山東人比較多,卻沒有料到竟是如此一致,這令我很不看好楊玄感的造反。”

杜如晦坐下來道:“主要是經過上一次起事的失敗,大家都對楊玄感此人已經看得比較透了,此人優柔寡斷,重族人而輕大將,用人而心疑,成不了大事,跟着他必家破身亡,衆人不願投之。”

“克明兄也是這樣認爲嗎?”

杜如晦搖搖頭,“我其實是替你着想才反對。”

“替我着想?”

楊元慶有些驚訝,便笑道:“具體說說看!”

“原因很簡單,楊玄感上次造反,你發佈了討逆賊楊玄感檄,已經和他割裂了父子關係,他這次造反,若你再去投靠,讓天下人怎麼看你?”

楊元慶默默點頭,杜如晦說得很對,杜如晦又道:“還有,就算大家支持你去投靠楊玄感,就算將來奪了天下,太子之位輪得到你嗎?如果輪不到你,你該怎麼辦?楊峻會饒過你?你又怎麼向大家交代?元慶,這些問題都很現實,你當年被楊家趕出族門,楊玄感並沒有反對,說明他對你也有成見,我敢斷言,他現在邀你去關中,對你更多是利用,而絕非父子之情。”

杜如晦注視着楊元慶的眼睛,一字一句道:“你若率軍投靠他,他一定會殺了你,奪走你的軍隊。”

●тTk дn●¢ O

楊元慶微微一嘆,“鳩佔鵲巢,我只是希望他能在關中替我拖住關隴貴族的復辟。”

.........

【再募十張月票,助我衝破一千】

第56章 士信之擇第3章 風雨前夜第16章 危機前夜第34章 緊急應對第55章 江陵變天第40章 孤膽英雄第78章 隋唐大戰(八)第16章 欲蓋彌彰第68章 羅藝之慮第13章 逃兵危機第53章 脣槍舌劍第35章 爭奪人口第45章 援軍到來第14章 引而不發第47章 雨夜追擊第15章 貌合神離第8章 贖回屍體第36章 千里改錯第141章 聯姻條件第40章 三管齊下第15章 京城讖語第11章 發現主力第23章 火油風波第11章 風險悄至第36章 楚王親書第20章 王妃請客第79章 南郡兩事第35章 被俘權相第10章 神秘馬賊第13章 引導消費第106章 雪夜踏關第34章 推波助瀾第34章 裴矩之策第1章 意外相逢第30章 尉遲抉擇第99章 意外收穫第17章 隋胡大戰(上)第6章 戰前會議第6章 玄感起事第140章 蕭樑烈女第14章 暗流涌動第41章 意外情況第28章 意外消息第33章 攻城前夕第21章 居安思危第29章 風過雁門第27章 會寧換帥第30章 玄感回京第37章 致命一箭第50章 潼關內訌第27章 元家之慾第10章 除夕意外第46章 褚氏父子第23章 遠方來人第46章 糧價危機第44章 拖延三天第5章 公主承諾第16章 仁壽宮變(八)第86章 隋唐大戰(十六)第42章 是功是過第34章 兩面三刀第6章 玄感起事第43章 無妄之災第47章 雁門初戰第118章 咬金請纓第22章 心理毒箭第5章 元家造反第21章 生俘雄信第38章 拋出誘餌第19章 蠢蠢欲動第24章 以信立身第17章 京城遊俠第46章 攻克平壤第13章 收復齊郡第48章 江都驚魂(中)第28章 時機成熟第4章 水勢漸深(下)第39章 重要情報第66章 尋找時機第98章 兩線危機第6章 刀法秘笈(下)第58章 新婚回門第2章 敵蹤初現第18章 少童何人?第16章 軍心不穩第21章 誰爲主將第12章 北巡訊至第10章 備戰高麗第8章 太原募兵第18章 舊情難動第113章 長安城破第106章 雪夜踏關第2章 水火楊家第17章 爭奪鐵礦第20章 倉曹參軍第136章 利益攸關第37章 回京前夕第53章 臣的要求第46章 棋輸一着第32章 千金一箭
第56章 士信之擇第3章 風雨前夜第16章 危機前夜第34章 緊急應對第55章 江陵變天第40章 孤膽英雄第78章 隋唐大戰(八)第16章 欲蓋彌彰第68章 羅藝之慮第13章 逃兵危機第53章 脣槍舌劍第35章 爭奪人口第45章 援軍到來第14章 引而不發第47章 雨夜追擊第15章 貌合神離第8章 贖回屍體第36章 千里改錯第141章 聯姻條件第40章 三管齊下第15章 京城讖語第11章 發現主力第23章 火油風波第11章 風險悄至第36章 楚王親書第20章 王妃請客第79章 南郡兩事第35章 被俘權相第10章 神秘馬賊第13章 引導消費第106章 雪夜踏關第34章 推波助瀾第34章 裴矩之策第1章 意外相逢第30章 尉遲抉擇第99章 意外收穫第17章 隋胡大戰(上)第6章 戰前會議第6章 玄感起事第140章 蕭樑烈女第14章 暗流涌動第41章 意外情況第28章 意外消息第33章 攻城前夕第21章 居安思危第29章 風過雁門第27章 會寧換帥第30章 玄感回京第37章 致命一箭第50章 潼關內訌第27章 元家之慾第10章 除夕意外第46章 褚氏父子第23章 遠方來人第46章 糧價危機第44章 拖延三天第5章 公主承諾第16章 仁壽宮變(八)第86章 隋唐大戰(十六)第42章 是功是過第34章 兩面三刀第6章 玄感起事第43章 無妄之災第47章 雁門初戰第118章 咬金請纓第22章 心理毒箭第5章 元家造反第21章 生俘雄信第38章 拋出誘餌第19章 蠢蠢欲動第24章 以信立身第17章 京城遊俠第46章 攻克平壤第13章 收復齊郡第48章 江都驚魂(中)第28章 時機成熟第4章 水勢漸深(下)第39章 重要情報第66章 尋找時機第98章 兩線危機第6章 刀法秘笈(下)第58章 新婚回門第2章 敵蹤初現第18章 少童何人?第16章 軍心不穩第21章 誰爲主將第12章 北巡訊至第10章 備戰高麗第8章 太原募兵第18章 舊情難動第113章 長安城破第106章 雪夜踏關第2章 水火楊家第17章 爭奪鐵礦第20章 倉曹參軍第136章 利益攸關第37章 回京前夕第53章 臣的要求第46章 棋輸一着第32章 千金一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