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屈突良言

..霍邑縣扼守在河東中部的官道上,兩邊山勢連綿數百里,使霍邑縣成爲北上太原的必經之路,也是太原的咽喉,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

在每一次爭奪河東的戰爭中,霍邑都是一個繞不去的坎,對於普通民衆,或許可以尋找山間小路繞過霍邑縣,但對於攜帶輜重的軍隊,霍邑縣便是他們不得不面臨的堅堡。

此時霍邑縣被豐州隋軍佔領,有五千駐軍,由鷹揚郎將崔破軍統帥,崔破軍年約二十餘歲,出身博陵崔氏,他的祖父便是前涿郡太守崔弘升,崔破軍自幼讀書習武,深得楊元慶器重,將扼守霍邑縣的重任交給了他,他也沒有讓楊元慶失望,將霍邑防禦得跟鐵桶一般。

霍邑縣城本身不大,周長只有十餘里,常住人口兩萬餘人,但商業卻十分發達,三條大街上各種店鋪林立,商人便有上千人之多,魚龍混雜。

這天上午,在縣城后街一家客棧前,崔破軍親自率領數百士兵將客棧團團圍住,士兵們手執盾牌,慢慢靠近客棧,不時從客棧內射出一支支冷箭。

“裡面人出來投降,饒你們一命!”幾名士兵在反覆大聲叫喊。

一大早崔破軍接到縣尉稟報,有人發現這家客棧內躲着二十幾名來歷不明之人,帶着刀,也不出門,崔破軍立刻猜到,這很可能是敵軍探子,便親自帶人來抓捕。

“崔將軍,裡面不肯投降!”一名軍官上前稟報。

崔破軍眼中露出惱怒之色,立刻下令:“點火燒房,不出來就燒死在裡面!”

縣令嚇了一跳,連忙上前道:“可是將軍,客棧掌櫃和幾名商人也在裡面,被他們抓爲人質了。”

“放火!”崔破軍冷冷下令。

一支支火把扔進客棧,客棧內濃煙滾滾,火舌迅速蔓延,過了片刻。終於有二十幾人拿刀衝出了出來,喊叫着向四周軍士殺去,四周數百軍士亂箭齊發,慘叫聲一片,片刻時間,將二十幾人全部射倒在地。

士兵們又將火勢撲滅,在客棧中搜查了片刻,找到了十幾名已寫好尚未寄出的情報。呈給崔破軍。“稟報將軍,這是搜到的情報。”

崔破軍打開情報看了一遍,頓時勃然大怒。“昨天誰守南門?”

一名校尉戰戰兢兢上前,“昨晚是卑職當值守南門。”

崔破軍怒斥他道:“昨晚有人竟能從西南角翻牆入城,這是你的失職。推下去,重打一百軍棍!”

十幾名士兵將校尉拖了下去,崔破軍感覺守城還是存在漏洞,尤其是夜間,如果李世民的軍隊是在夜間偷襲,那就危險了,他必須要堵住所有的漏洞。

他當即令道:“命所有校尉以上軍官前去軍衙議事!”

三天後,李世民率七萬大軍抵達了霍邑縣,七萬大軍中除了從關中帶來的五萬軍隊外。其餘全部是河東各郡的軍隊,李世民吸取了李叔良軍隊被各個擊破的教訓,不再分兵北上,而是集中兵力北上太原。

李世民軍隊的大營在霍邑縣以南三裡外紮下,一頂頂帳篷整齊有致,延綿數裡,中軍大帳內。李世民正在和副將屈突通、軍師房玄齡、行軍司馬長孫無忌以及糧草輜重總管武士彠等四人商量北上太原的計劃。

李世民有些憂心忡忡,揹着手在大帳來回踱步,他剛剛接到探子稟報,霍邑縣已將城門關閉,在城門口懸掛着二十幾顆人頭。正是他派去埋伏在霍邑縣的斥候,不幸的是。他還得到了另一個消息。

李世民嘆了口氣道:“我剛剛得到探子的另一個消息,高壁嶺那條小路已經被豐州軍用巨石封死,現在我們除了硬攻之外,沒有別的辦法能拿下霍邑縣。”

他又看了一眼副將屈突通,見他一直沉思不語,便笑道:“屈突老將軍,我想聽聽你的看法。”

屈突通進河東以來便一直比較沉默,河東的舊日景物令他傷感,才短短數月,他便感覺自己已經到了下輩子,往事竟離他那麼遙遠,他也明白李淵表面信任他,但實際還是對他有防備,所以他儘量低調,不參與決策。

而現在是李世民主動問他,讓他不能不回答,屈突通猶豫一下便道:“我再考慮太原之事,以我對楊元慶的瞭解,他現在應該已經拿下太原,我們北上,是否能奪回太原?”

幾個人都愣了一下,李世民連忙問他,“何以見得太原已經失守?”

“在河東郡時,秦公告訴我,楊元慶對太原引而不打,我心中就有些不安,因爲楊元慶是謀定而後動之人,從不會讓自己處於被動之中,他不可能不知道我們北上,既然如此,他還不慌不忙,對太原城引而不打,我便感覺他其實已經有攻下城池的把握,只是在等時機。”

大帳裡的人都沉默了,衆人不得不承認屈突通說得有道理,長孫無忌又道:“屈突將軍只是說楊元慶有拿下太原的把握,但並不代表他現在就已經拿下太原城。”

屈突通苦笑了一下,“如果我們用一天的時間拿下霍邑縣,騎兵最快只要兩天便能趕到太原城,那麼我們有可能在三天內趕到太原,楊元慶也明白這一點,他還需要控制住太原,進行應戰準備,三天時間對他太緊迫了,他不會讓自己這樣被動,所以我認爲他此時已經拿下太原,正在積極備戰之中。”

李世民走到地圖前,凝視着地圖,他覺得屈突通說的是對的,其實屈突通心裡什麼都明白,他應該多和屈突通溝通,這一路來冷淡了他,是自己的最大失誤。

想到這,李世民又回頭柔聲問屈突通道:“我想請教老將軍,如果我們繼續北上太原,老將軍認爲我們勝機有幾成?”

這個問題確實難以回答,沉思良久,屈突通才緩緩道:“我說兩件事吧!第一件事是在大業九年,楊元慶勢力南擴關北六郡,我奉聖上之命率五萬軍回擊楊元慶的南侵。當時聖上全權委託我,我甚至可以伺機奪回豐州,但我卻一直駐兵延安郡,始終沒有和楊元慶發生交戰,因爲我知道我的後勤跟不上,如果開戰我必敗無疑,與其大敗,不如給聖上保留五萬軍隊實力。所以我隱忍兩年。最後證明我的是對的,我的五萬軍成爲了洛陽主力。”

屈突通說得很含蓄,他其實就是告訴李世民。如果是他,他不會和楊元慶打這一仗,而是會把軍隊保留下來。

李世民明白屈突通的意思。沉吟片刻他又問:“那第二件事呢?”

“第二件事我要給秦公看一樣東西。”

屈突通走到帳門口,吩咐士兵幾句,士兵立刻向他的營帳奔去,片刻屈突通的親兵捧着一樣東西走來,像是一個盤子,三尺寬窄,上面蓋着一塊布。

親兵小心翼翼地將物品擺放在桌上,衆人都圍了上來,屈突通掀開蓋在上面的布。衆人頓時一片驚呼,竟然是一個地形盤,上面山川地形和城池都是用泥塑而成,惟妙惟肖,房玄齡看了半晌,忽然認出來,“這是河東郡吧!”

屈突通點了點頭。“這是我自己親手製作,做得很粗糙,但我認爲這種地圖比普通紙地圖更有軍事意義,他能非常清晰地告訴我們如何行軍打仗,如果用這種泥塑地圖作戰。取勝的把握就大得多。”

李世民目光緊緊盯着地圖,良久他輕輕嘆息一聲道:“我知道東漢馬援曾撮米爲山。但從未見過實物,今天開眼界了。”

他又看了一眼屈突通問:“這是屈將軍想到的妙法嗎?”

屈突通搖了搖頭,“這就是我想說的第二件事,這是楊元慶的軍中之物,我曾抓到一名豐州軍斥候,他告訴我,在楊元慶的中軍大帳中,就有完整的河東、關中、河北的泥塑地圖,長有三丈,寬兩丈,楊元慶從來就是用這個地圖部署戰局。”

大帳內再次沉默了,屈突通還是沒有明說,依然含蓄地告訴大家,楊元慶不僅有高明的作戰地圖,更重要是,他早就着手準備謀取河東了,他們面對的是一個有預謀、有準備,實力強大的敵人。

戰還是不戰?

衆人都退了下去,中軍大帳內只剩下李世民和房玄齡兩人,房玄齡是被李世民叫住。

李世民長長嘆了口氣道:“我從小最崇拜之人就是楊元慶,我還依稀記得第一次見他是仁壽四年,在咸陽一家酒肆裡,那時我才六歲,我對他的兵器很感興趣,那時他才十五歲,他的破天槊就有一百多斤,他說他最厲害的不是兵器,我當時以爲他是說弓箭,長大後,我才明白,他最厲害的不是器,而是兵,統千軍萬馬之兵。”

一縷陽光透過帳頂的油瓦照進大帳,照在李世民臉上,他彷彿沉浸在對往事的追憶之中,房玄齡沒有打斷的思路,坐在一旁靜靜聽他述說。

“幾年前在涿郡,他曾告訴我什麼叫帥箭,帥者,謀定而後動,一切在掌握之中,我當時覺得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可實際上做起來卻很難,比如這一次,父親逼我出征,不給我時間從容部署,使我出兵進軍都很倉促,前幾天剛派去霍邑郡的斥候被斬殺,如果能早一個月部署,那就不會像今天這樣被動。”

李世民目光轉向房玄齡,目光裡有一種深深的憂慮,“我是匆促應戰,而楊元慶是從容部署,不瞞先生說,我心中一點戰勝他的把握都沒有。”

【看完投一張推薦票!!】..

第33章 威震突厥(中)第71章 血色之夜第8章 太原募兵第32章 啓民提議第44章 公主阿蠻第6章 戰前會議第38章 東路使者第25章 狹路相逢第14章 三面受敵第18章 兩肋插刀第57章 高調姿態第9章 帝心生嫌第38章 知微見着第56章 遲到樑使第58章 穩住李唐第13章 逃兵危機第40章 南方來人第14章 武周示弱第53章 窮途末路第104章 生死存亡第40章 孤膽英雄第6章 借兵突厥第84章 連夜出擊第40章 朝堂之議第27章 監察御史第33章 大軍壓境第27章 留條後路第55章 談婚論嫁第23章 唐廷決策第28章 二次談判第19章 壯士秦瓊第59章 暗度陳倉第37章 一招險計第25章 秦王心計第38章 拋出誘餌第45章 血戰平壤(下)第47章 獨孤家將第25章 海底之針第11章 仇恨深化第16章 楊府爭權(下)第56章 士信之擇第118章 咬金請纓第27章 回府風波第15章 京城讖語第15章 吞併靈武第13章 事態蔓延第30章 蛇蠍毒心第7章 古怪心思第4章 不露聲色第28章 迎頭痛擊(下)第43章 苛刻條件第15章 更深之秘第25章 悲情男人第47章 雨夜追擊第16章 欲蓋彌彰第33章 大軍壓境第53章 建德求和第56章 遲到樑使第26章 討要說法第39章 父子攤牌第14章 三個女人第23章 殺機暗伏第34章 斷然拒絕第141章 聯姻條件第59章 兄弟分權第143章 父子交流第30章 蛇蠍毒心第10章 將帥交心第23章 血戰大利(上)第7章 兵壓關內第30章 丹陽來客第74章 隋唐大戰(四)第18章 契苾助力第3章 小妹何名第34章 微服私訪第22章 遼東亂戰第10章 仁壽宮變(二)第20章 公主夜宴(上)第1章 狡雄尋窟第8章 天下十猛第2章 意外收穫第38章 吳興沈氏第40章 軒然大波第4章 以小欺老第125章 兄弟危情第61章 動之以情第24章 會寧戰起第11章 風險悄至第14章 府門遭遇第13章 戰爭來臨第46章 激戰碼頭第93章 待君入甕第23章 南華梟雄第119章 引蛇入套第45章 四面皆敵第16章 仁壽宮變(八)第11章 夜襲倉城第58章 宮亂之根第14章 太守師道
第33章 威震突厥(中)第71章 血色之夜第8章 太原募兵第32章 啓民提議第44章 公主阿蠻第6章 戰前會議第38章 東路使者第25章 狹路相逢第14章 三面受敵第18章 兩肋插刀第57章 高調姿態第9章 帝心生嫌第38章 知微見着第56章 遲到樑使第58章 穩住李唐第13章 逃兵危機第40章 南方來人第14章 武周示弱第53章 窮途末路第104章 生死存亡第40章 孤膽英雄第6章 借兵突厥第84章 連夜出擊第40章 朝堂之議第27章 監察御史第33章 大軍壓境第27章 留條後路第55章 談婚論嫁第23章 唐廷決策第28章 二次談判第19章 壯士秦瓊第59章 暗度陳倉第37章 一招險計第25章 秦王心計第38章 拋出誘餌第45章 血戰平壤(下)第47章 獨孤家將第25章 海底之針第11章 仇恨深化第16章 楊府爭權(下)第56章 士信之擇第118章 咬金請纓第27章 回府風波第15章 京城讖語第15章 吞併靈武第13章 事態蔓延第30章 蛇蠍毒心第7章 古怪心思第4章 不露聲色第28章 迎頭痛擊(下)第43章 苛刻條件第15章 更深之秘第25章 悲情男人第47章 雨夜追擊第16章 欲蓋彌彰第33章 大軍壓境第53章 建德求和第56章 遲到樑使第26章 討要說法第39章 父子攤牌第14章 三個女人第23章 殺機暗伏第34章 斷然拒絕第141章 聯姻條件第59章 兄弟分權第143章 父子交流第30章 蛇蠍毒心第10章 將帥交心第23章 血戰大利(上)第7章 兵壓關內第30章 丹陽來客第74章 隋唐大戰(四)第18章 契苾助力第3章 小妹何名第34章 微服私訪第22章 遼東亂戰第10章 仁壽宮變(二)第20章 公主夜宴(上)第1章 狡雄尋窟第8章 天下十猛第2章 意外收穫第38章 吳興沈氏第40章 軒然大波第4章 以小欺老第125章 兄弟危情第61章 動之以情第24章 會寧戰起第11章 風險悄至第14章 府門遭遇第13章 戰爭來臨第46章 激戰碼頭第93章 待君入甕第23章 南華梟雄第119章 引蛇入套第45章 四面皆敵第16章 仁壽宮變(八)第11章 夜襲倉城第58章 宮亂之根第14章 太守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