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帝王失信

楊廣的臉色一下子陰沉下來,蕭瑀在不該出現的時候出現了,聽到了不該聽到的話,探查到自己內心的秘密,而這個秘密絕不是一個臣子該知道。

“爲何不稟報就進來?”楊廣語氣冰冷如雪。

蕭瑀心都寒了,他確實聽到了不該聽到的話,聖上要逃離京城,這說明聖上內心的恐懼,他甚至連三個月都等不了,兩個月後就要逃走,可他若逃去江都,大隋怎麼辦?

蕭瑀暗暗嘆一口氣,走上前躬身行禮道:“臣有緊急之事稟報,請恕臣的失禮。”

“什麼事?”

“陛下,今天幾十名禁軍攔住臣,要臣替他們討要公道。”

蕭瑀不想明說,他怕楊廣的面子放不下來,便含蓄地提醒他,“陛下忘記了對禁軍的承諾嗎?”

“什麼承諾,朕記不起來了。”

楊廣冷冷地瞥了他一眼,如果是宇文述或者虞世基,楊廣這個眼神就足以讓他們閉口不言,偏偏蕭瑀是個剛強耿直之人,他看懂了楊廣的眼色,他也明白楊廣是故意裝傻,但他還是要說,

“陛下在雁門郡親口答應過三軍將士,守城有功之人,直接授予六品官職,賞絹百匹,有官職之人,封官賞賜依次遞增,臣記得很清楚,現在已經過去了半個多月,陛下卻絲毫不提此事,將士已經開始不滿,陛下不可失信啊!”

楊廣已經無法再裝傻,只得面對這個棘手的問題,他恨恨道:“你以爲朕真的忘了嗎?你簡直在開玩笑,幾萬人封六品官,幾千人要拿到兩品甚至一品官,你讓朕怎麼封?就是賞賜也辦不到,一人百匹絹,加起來就是幾百萬匹,朕哪有這麼多東西給他們?”

蕭瑀擦一把額頭上的汗,急道:“可是陛下親口答應了。”

“朕答應了就該給嗎?他們是軍隊。難道打仗不是他們的職責?他不光是保衛朕,他們在保護自己,只有打敗突厥,他們才能活下去,這個道理,朕比你清楚。”

“陛下,不能這樣失信!”

楊廣的瞳孔慢慢收縮起來,眼中閃爍着一種兇狠的目光。“蕭相國。朕懷疑你是在收買禁軍,你到底想做什麼?”

蕭瑀氣得胸膛都要爆炸了,他的臉脹成豬肝色。心中憤恨之極,“陛下,臣是爲大隋社稷着急。如果陛下懷疑臣有異心,那請陛下免了臣的官職,臣要告老還鄉!”

“哼!你才四十出頭,你告什麼老,朕明白了,你是想回去召集舊部,你在等待時機,你骨子裡忘不了你的西樑朝,對不對?”

蕭瑀的胸膛劇烈起伏。他突然喉頭一甜,一口血噴了出來,眼前變得一片漆黑,他軟軟倒下了。

楊廣對他的倒下毫不憐憫,他高喝一聲,“來人!”

幾名侍衛奔了進來,楊廣指着蕭瑀道:“將此人拖出去。扔出端門!”

半晌,他又道:“傳朕旨意,貶蕭瑀爲河池郡太守,立刻去上任。”

..........

蕭瑀被趕出皇城,貶黜爲河池郡太守的消息很快便傳遍了朝野。人人都在打聽,蕭國舅到底犯了什麼過錯。竟然被聖上用這種近似羞辱的方式罷相,各種說法不脛而走,此時,朝中已是人心動盪,任何一個細小的風吹草動,都會引發朝野的猜測,每個人都爲大隋感到擔憂,爲自己的前途擔憂。

入夜,一輛馬車駛進了寬政坊,在獨孤震的府前停了下來,獨孤良從馬車上低頭走下,獨孤震的孫子獨孤遠已在臺階上等候多時,他慌忙上前行禮,“長叔來了。”

“嗯!”獨孤良答應一聲,問道:“家主在嗎?”

“在!在書房等長叔,請隨我來。”

獨孤良跟着他向書房走去,他淡淡問道:“懷遠,封賞的事下來了嗎?”

獨孤遠在右衛擔任直長,在這次北巡中,他領兵出任校尉,參加了保衛雁門之戰,按照楊廣依次遞增的承諾,這一仗結束後,他至少能封到銀青光祿大夫,但等了大半個月,卻什麼封賞都沒有,令他着實耿耿於懷。

“長叔別提了,大家都說聖上打算賴賬,無不憤怒怨恨,說實話,我真他娘.....”

獨孤遠嘆了口氣,“我真的不想幹了。”

獨孤良點點頭,“你祖父是什麼意見?”

獨孤遠一下子泄了氣,“他讓我閉嘴,不準再提此事。”

“你祖父是爲你好,現在朝廷氣氛緊張,他是怕你多言獲罪。”

獨孤遠不敢再多說,領着獨孤良來到書房前,他敲了敲門,“祖父,長叔來了。”

“請進!”

獨孤良走進書房,書房裡光線明亮,獨孤震穿着一件寬身禪衣,眯着眼坐在桌前看書,他的眼睛不太好,有一點近視。

“八叔好悠閒!”獨孤良笑問道。

獨孤震把書放下,呵呵笑道:“爲什麼不悠閒,我種下的種子已經生根發芽,我現在就等着收穫。”

獨孤良坐了下來,也笑道:“可若不好好呵護成長,恐怕也不會有什麼好收成。”

獨孤良只是開個玩笑,他心知肚明,李淵的一舉一動,都別想逃過獨孤震的眼睛,獨孤震從不會做虧本生意,既然投下本錢,他必然要有所收穫,但獨孤良現在卻有另一種擔心。

“八叔,我很擔心楊元慶,我擔心李淵最後不是他的對手。”

獨孤震的臉色也有些嚴肅起來,他默默點了點頭,“是有這個可能,楊元慶的政治手腕很高,竟然利用這次雁門之圍,獲得了聖上的承認,我都有點懷疑,雁門之圍就是他一手炮製。”

獨孤良一驚,“八叔是說,他勾結突厥?”

“這倒不至於,他若勾結突厥,最後就不會全殲十萬突厥軍了,我只是懷疑,他入侵馬邑郡只是一個引子。把聖上引去北巡,然後突厥便來了,不會這麼巧吧!”

獨孤良卻沒有家主這麼深遠的目光和敏銳的頭腦,他確實沒有想到雁門之圍和楊元慶有關,他沉思片刻,還是不解,“如果真是如此,那楊元慶爲什麼這樣做?”

獨孤震冷笑一聲。“因爲突厥本來就是衝着他去的。他這樣做,是禍水東引,不僅保全了豐州。還獲得大義,一舉兩得。”

獨孤良沉默了,如果楊元慶真是這樣的策略。此人也未免太可怕了一點。

獨孤震卻又笑了起來,“雖然他很厲害,但你也不要小瞧的李淵,他的手段不亞於楊元慶,只是他比較善於僞裝,讓我們都覺得他很老實木訥,包括我,我也一度認爲他容易控制,可事實上。我發現自己錯了,此人絕對深藏不露,他假裝木訥來贏得我的支持。”

“八叔何出此言?”

“你看他怎麼對付王威?他讓王威領河東郡兵去救援雁門,他卻把軍權給了屈突通,王威便成了屈突通的副將,最後聖上命屈突通率領河東郡兵改駐京城,王威便身不由己調離了太原。夏侯端便接替王威之職,這一切好像是巧合,可實際上,這是李淵的精心安排,他把軍權交給屈突通。就已註定王威回不了太原。”

獨孤良輕輕嘆了口氣,“八叔果然是眼光犀利啊!”

獨孤震笑着擺擺手。“李淵就不多說了,不管他怎麼深藏不露,對我而言,他都是一隻紙鳶,逃不掉我的牽引,這次我找你來,是想告訴你一個秘密。”

“什麼秘密?”

獨孤震取出一封信笑道:“你還記得戚先生嗎?”

“記得,他是八叔的幕僚,後來八叔推薦他做了南郡太守。”

獨孤震點點頭,把信遞給獨孤良,“他給我寫來這封密信,說荊襄和江南一帶活躍着一個秘密團體,叫南華會,規模已有十幾萬人,而會主你做夢也想不到是誰。”

“會主是誰?”獨孤良接過信,驚訝地問道。

“會主便是蕭皇后的侄子,巴陵郡太守蕭銑。”

獨孤良匆匆看完信,他倒吸一口冷氣,“他們是要復辟樑朝嗎?”

“應該是這樣,他們已經準備就緒了,就等着最後的機會到來。”

獨孤良沉吟片刻問:“那這件事,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影響非常大,一旦蕭銑造反,必將席捲整個南方,建立政權,聖上是將南方視爲他的根基,南方出事,他會去江都督戰,無論如何也顧不上北方,那麼李淵便可以着手準備了,我們的機會即將到來。”

“八叔,我聽說今天雲定興已開始着手造船,工期很緊,他是不是又要巡視江都?”

獨孤震意味深長地笑了,“我知道,他其實是想逃離洛陽了,只是他現在還沒有完全下定決心,只要我們逼蕭銑造反,那他的最後決心便下了,他就不得不去江都,你明白嗎?我在幫他下定決心。”

獨孤良對他的家主佩服得五體投地,老謀深算,滴水不漏,獨孤良也興奮道:“那我們幾時動手?”

“不急,等船造好一半時,再動手不遲,我現在當務之急想做的事,是要在豐州開一家藥鋪,用我們獨孤家最好的醫生去坐堂。”

“八叔的意思是......”

獨孤震眯着眼笑了起來,“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

.........

【驚訝地發現自己居然要殺進月票前十了,這是從來不敢想象之事,最後兩天,讓我們再拼一把,看能不能殺進前十?】

【已經欠四更了,一定努力還債!】

........

第5章 元家造反第1章 狡雄尋窟第2章 計取飛狐第8章 假途滅虢第44章 中秋異月第23章 火油風波第1章 灞橋秋色第21章 建德逼反第7章 士信發威第23章 南華梟雄第18章 反間之計第8章 分配不公第2章 酒棚小遇第39章 齊府隱憂第14章 仁壽宮變(六)第60章 大戰悄至第21章 生俘雄信第15章 有失有得第3章 神秘使臣第51章 草原異變第67章 慷人之慨第58章 宮亂之根第36章 楚王親書第11章 夜襲倉城第57章 高調姿態第65章 北市買珠第4章 以小欺老第10章 通風報信第37章 一記反抽第38章 兵分兩路第14章 仁壽宮變(六)第92章 隋唐大戰(二十二)第22章 收穫不菲第5章 出海遠征第24章 安撫江南第18章 隋胡大戰(下)第3章 小妹何名第17章 雄信之災第50章 縣衙對質第3章 蘇威密謀第120章 絕妙好計第20章 奇恥大辱第22章 蕭後來臨第34章 發現敵蹤第15章 黑夜突破第26章 商業繁榮第5章 元慶回京第23章 都市賣豹第54章 彭城兵變第11章 風險悄至第12章 平亂奪權第33章 京城讖語第111章 意外發現第87章 建成態度第112章 攻破外城第35章 爭奪人口第24章 血戰大利(中)第77章 隋唐大戰(七)第101章 隋突大戰第51章 長安警報第33章 攻城前夕第5章 兩個使者第24章 小男養家第7章 不徇私情第5章 刀法秘笈(上)第32章 龍有逆鱗第20章 一夜軍變第111章 意外發現第25章 意外收穫第7章 古怪心思第67章 當即立斷第61章 南陽事件第19章 邙山遇故第33章 拜彌勒教第50章 波詭雲譎第25章 初有收穫第134章 發現真相第21章 藉口送禮第19章 東巡長城第5章 突厥野心第18章 諫臣之死第49章 平陽郡主第23章 男扮女裝第10章 將帥交心第38章 八方酒肆第51章 連夜清洗第28章 盛名之禍第134章 發現真相第17章 仁壽宮變(九)第24章 朝堂對質第83章 隋唐大戰(十三)第58章 李淵出事第33章 御房進諫第15章 強攻榆關第114章 關內空虛第7章 幽州之憂第69章 一觸即發第17章 兩強對陣第28章 交換戰俘第35章 隔牆有耳
第5章 元家造反第1章 狡雄尋窟第2章 計取飛狐第8章 假途滅虢第44章 中秋異月第23章 火油風波第1章 灞橋秋色第21章 建德逼反第7章 士信發威第23章 南華梟雄第18章 反間之計第8章 分配不公第2章 酒棚小遇第39章 齊府隱憂第14章 仁壽宮變(六)第60章 大戰悄至第21章 生俘雄信第15章 有失有得第3章 神秘使臣第51章 草原異變第67章 慷人之慨第58章 宮亂之根第36章 楚王親書第11章 夜襲倉城第57章 高調姿態第65章 北市買珠第4章 以小欺老第10章 通風報信第37章 一記反抽第38章 兵分兩路第14章 仁壽宮變(六)第92章 隋唐大戰(二十二)第22章 收穫不菲第5章 出海遠征第24章 安撫江南第18章 隋胡大戰(下)第3章 小妹何名第17章 雄信之災第50章 縣衙對質第3章 蘇威密謀第120章 絕妙好計第20章 奇恥大辱第22章 蕭後來臨第34章 發現敵蹤第15章 黑夜突破第26章 商業繁榮第5章 元慶回京第23章 都市賣豹第54章 彭城兵變第11章 風險悄至第12章 平亂奪權第33章 京城讖語第111章 意外發現第87章 建成態度第112章 攻破外城第35章 爭奪人口第24章 血戰大利(中)第77章 隋唐大戰(七)第101章 隋突大戰第51章 長安警報第33章 攻城前夕第5章 兩個使者第24章 小男養家第7章 不徇私情第5章 刀法秘笈(上)第32章 龍有逆鱗第20章 一夜軍變第111章 意外發現第25章 意外收穫第7章 古怪心思第67章 當即立斷第61章 南陽事件第19章 邙山遇故第33章 拜彌勒教第50章 波詭雲譎第25章 初有收穫第134章 發現真相第21章 藉口送禮第19章 東巡長城第5章 突厥野心第18章 諫臣之死第49章 平陽郡主第23章 男扮女裝第10章 將帥交心第38章 八方酒肆第51章 連夜清洗第28章 盛名之禍第134章 發現真相第17章 仁壽宮變(九)第24章 朝堂對質第83章 隋唐大戰(十三)第58章 李淵出事第33章 御房進諫第15章 強攻榆關第114章 關內空虛第7章 幽州之憂第69章 一觸即發第17章 兩強對陣第28章 交換戰俘第35章 隔牆有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