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絕妙好計

儘管盛彥師已經率衆投降了隋軍,但這只是楊元慶關內棋局中的一步棋,也是一個關鍵的‘誘子’,用會寧郡的危機來引出河西唐軍,這也是楊元慶爲什麼要先打會寧郡而不打延安郡的真正原因。

既然是作爲‘誘子’,那最要緊的就是兩件事情,一是封鎖消息,絕不允許盛彥師已投降的事情泄露出去。

所以除了盛彥師帶來的將領知道一點內幕外,其餘所有士兵一概隱瞞,不僅如此,楊元慶又派出數百斥候在黃河沿岸巡視,嚴禁任何人過河西去。

其次便是繼續佈局,隋軍在會寧縣擺出了包圍之勢,圍而不攻,靜候河西軍上鉤。。。。。

城外隋軍的中軍大帳內,幾名大將站在沙盤前商議作戰方案,楊元慶一言不發,細心聆聽着盛彥師的述說,他希望能從盛彥師的敘述中找到破敵之策。

“就在殿下率軍進會寧郡之時,我得到了哨兵的稟報,便立刻向太子。。。”

盛彥師說到這,語氣澀滯一下,迅速看了一眼楊元慶,楊元慶擺擺手,“叫太子無妨,繼續說下去。”

“是!”

盛彥師又繼續道:“卑職立刻發送鷹信向太子求援,因爲太子臨走前再三對卑職叮囑過,會寧郡銀礦事關大唐國運,無論如何不能失去,所以卑職知道,朝廷一定會出兵救援會寧郡。”

“那盛將軍怎麼能肯定唐廷一定會從河西派兵?”楊元慶又問他。

“回稟殿下,從距離上說,武威郡離會寧郡最近,過了黃河便到,最多兩天路程,而武威郡有兩萬駐軍,張掖郡有一萬駐軍,兵力上也足夠支援會寧郡,弘化郡雖然距離會寧縣和武威郡差不多。但弘化郡只有五千駐兵,兵力不足,另外,卑職知道太子其實也有一點私心。。。。”

楊元慶精神一振。心中充滿了好奇,笑道:“說說看,太子有什麼私心?”

“這涉及到唐廷高層的權力鬥爭,本來關內道是李神通的地盤,後來因爲柴紹被俘,李淵便把關內道的勢力劃給了太子,這使李神通對太子很不滿。前段時間秦王推薦李神通爲洛陽留守,就是因爲李神通和秦王有靠近的跡象,所以太子便有了謀河西之意,這是因爲河西是由李神通之弟李神符鎮守,所以太子一定會極力主張李神符來救援會寧郡,讓我趁機奪李神符的兵權。”

盛彥師這番話雖然說得淺顯,但程咬金和羅士信卻聽得面面相覷,連裴仁基也沒有完全弄懂。楊元慶卻瞭如於胸,這就是唐廷第四號軍權人物李神通改投李世民而引發了內鬥。

可以利用這種唐廷內鬥的複雜關係,設計引李神符上鉤。

同時。楊元慶也細心地發現盛彥師雖直呼李淵的大名,卻依然稱李建成爲太子,足見他對李建成還是很有感情,這使楊元慶暗暗思忖,得防備李建成再把盛彥師拉回去。

這時,裴仁基也補充道:“殿下,老臣也認爲唐廷從河西出兵的可能性極大,弘化郡和安定郡的守軍都是步兵,河西唐軍卻全部是騎兵,而且據我所知。黃河以西的數百里戈壁灘上並沒有下雪,其實不用兩日,只需一日一夜便可以趕到。”

‘一天一夜!’

楊元慶默唸了幾遍,目光注視着沙盤沉思片刻,這纔對衆人緩緩道:“對付河西軍的辦法有很多,我們可以用一種代價最小的方式。”

他見衆人眼中都露出了極大的興趣。便微微一笑道:“我這條計策就叫做請君入甕……從武威郡涼州城到會寧郡並不遠,只有一百餘里,事實上只要過了黃河便是武威郡的地界,武威郡也就是涼州,包括北面的甘州(張掖郡)、肅州(酒泉郡)、沙州(敦煌郡)等等,連成了一條著名的河西走廊,在舊隋時便是朝廷戰略要地,大隋最高峰時曾在河西走廊上養馬近百萬匹。

正是有了河西走廊上的戰馬,打造了大隋強悍的騎兵,才使得大隋在與強盛的突厥作戰時屢戰屢勝,繼而開邊拓土,疆域遠至西域萬里。

目前唐廷接管了隋朝的牧場和戰馬,戰馬數量雖有下降,但依然有四十萬匹之多。

對如此重要的戰略要地,唐廷也格外重視,在滅掉西涼國後,李淵任命族弟李神符爲河西行軍元帥兼涼州總管,統帥除敦煌郡以外的河西三郡兵馬,共計三萬餘人。

危機籠罩在會寧郡上空,會寧郡銀礦關係到隋唐兩朝的國運,也成爲了兩朝爭奪的焦點,在李建成的軍隊部署中,他也考慮到了楊元慶的一萬騎兵很可能會北上會寧郡,便在會寧郡部署了兩萬軍隊。

但李建成卻沒有想到裴仁基會率一萬五千豐州軍從靈武郡南下,形成了對唐軍的南北夾擊之勢,當他意識到這個嚴重問題時,危機已經形成。

在李建成的再三懇求下,李淵終於答應從河西派兵支援會寧郡,儘管李淵不想和楊元慶再戰,但他也絕不願意失去會寧銀礦……在茫茫的戈壁灘上,一支浩浩蕩蕩的騎兵正沿着着戈壁灘上的寬闊馳道疾速向東奔行,旌旗鋪天蓋地,這是一支兩萬人的唐軍騎兵,爲首大將正是襄邑郡王李神符。

李神符年約三十七八歲,長得酷似其兄李神通,一條通天鼻長得極爲高挺,兩眼炯炯有神,使一把六十斤重的雁翎長刀,弓馬嫺熟,武藝出衆。

河西道原本是李神通的勢力範圍,在李神通又接管了關內道南五郡後,他便推薦李神符主管河西軍政。

可謂每人各有心機,李建成是想趁機收回河西勢力,而李神符也同樣是想借這次機會接管會寧郡,重新控制關南五郡。

所在他在接到李淵的飛鷹手諭後,便連夜率兩萬騎兵疾速趕往會寧郡,正如裴仁基的判斷,僅僅用一天一夜,李神符大軍便漸漸接近了黃河。

天色已是下午時分,太陽溫淡的光芒照在沙石遍佈的戈壁灘上,這是一個有趣的現象,或許受北方賀蘭山脈的影響,黃河以東降水豐沛,冬天白雪皚皚,而黃河以西的大片土地卻降水稀少,冬天也極少見雪,形成了一片近百里的戈壁灘。

李神符對這一帶的地形極爲熟悉,他知道馬上到黃河了,便命令大軍放慢了馬速,緩緩而行,等待斥候的消息。

這時,遠處一隊騎兵疾奔而至,李神符精神一振,這是他派去的斥候回來了。

片刻騎兵隊疾奔至他眼前,在隊伍中有一名報信軍士,斥候隊正將報信兵引了上來,單膝跪下稟報,“啓稟大帥,黃河邊並無埋伏,但我們遇到了盛將軍派來的報信校尉。”

李神符打量這名校尉一眼,只覺有些眼熟,好像是盛彥師的親兵校尉,“你是。。。孫校尉嗎?”李神符勉強記得他的名字。

校尉單膝跪下,行了一禮,“卑職正是孫達,幾個月前奉盛將軍之命給殿下送過一封信。”

校尉又取出令箭,雙手呈上道:“因爲怕被隋軍攔截情報,所以沒有書面信件,只有口信。”

李神符接過令箭看了看,又問道:“什麼口信?”

校尉沉聲道:“今天中午楊元慶率軍南下銀礦山,只剩下會寧縣北面的裴仁基一萬五千軍,盛將軍希望和殿下分工,北面的裴仁基部由我們對付,南面去礦山的楊元慶只有一萬騎兵,就由殿下負責殲滅,功勞三七開,殿下佔七分。”

李神符仰天大笑,盛彥師的如意打算真的是絕妙無比,居然讓自己去對付楊元慶,好像還給自己佔了大便宜,盛彥師是希望自己和楊元慶兩敗俱傷,然後他在來攫取這個大功勞,順便把自己的軍隊也收歸己有,難怪太子視他爲心腹,果然是很有心計啊!

李神符臉一沉,“我是郡王,是河西行軍元帥,輪不到他盛彥師來安排我,既然聖旨是命我保住會寧,那這裡就由我來做主。”

“可是。。。殿下,盛將軍已經率軍北上去迎戰裴仁基的軍隊了。”

“那是他的事情,與我何干!”

李神符怒喝一聲,猛地一抽戰馬,向數裡外的黃河疾奔而去,他現在要趕去縣城,稍事補給並休息後,再安排作戰。

李神符一路冷笑不已,居然想用既成事實來要挾自己,聖上給他手諭上寫得很清楚,讓他來救會寧郡,而不是來救盛彥師,盛彥師的死活與他何干……當李神符趕到會寧縣時,會寧縣已是一座空城,只有百餘名守兵,爲首軍官正是盛彥師親兵校尉孫達。

孫達隨後也趕來了,他把守城的士兵都叫到自己身邊,衆人翻身上馬,孫達在馬上拱手施一禮,怒氣衝衝道:“殿下是皇室宗親,不是我惹得起,既然殿下不肯接受盛將軍的安排,那我只好去回稟盛將軍,殿下請保重吧!”

說完,他一揮手,“我們走!”

百餘騎兵跟着催馬而走,迅速向北邊疾奔而去,李神符重重哼了一聲,卻沒有阻攔他們,他倒是希望盛彥師能回來,自己正好接管了他的軍隊。

一直望着騎兵隊走遠,他回頭命道:“全軍進城,立刻埋鍋做飯……這裡說明一下,會寧郡的郡治是涼川縣,前面一直寫涼川縣,這幾天寫成了會寧縣,是老高弄錯了,也不好再改,只能將錯就錯,望大家海涵】

另外週一了,向大家求一張推薦票。

。。。。。RS

第12章 收官之棋第18章 百戰之功第72章 請功負罪第6章 抽中死籤第108章 兩線反擊第12章 河內對策第37章 內衛情報第1章 意外相逢第53章 臣的要求第62章 激戰七裡第27章 京城家信第34章 緊急應對第38章 八方酒肆第10章 將帥交心第54章 彭城兵變第13章 引導消費第35章 夜訪封宅第72章 請功負罪第17章 勇闖縣獄第3章 神秘使臣第2章 先攻內部第20章 公主夜宴(上)第142章 再布一局第19章 一封信件第38章 吳興沈氏第141章 聯姻條件第8章 黑夜黑人第1章 異牀同夢第137章 嚴厲警告第27章 義成公主第62章 交換條件第29章 風過雁門第37章 秦王求援第30章 酒樓遇故第33章 官場暗鬥第6章 王府夜話第34章 卿卿我我第148章 難過新年第5章 初到幽州第11章 仁壽宮變(三)第32章 狼水伏擊第34章 發現敵蹤第32章 道士軍師第24章 等待機會第2章 水火楊家第31章 夜授密旨第91章 突厥慶功第16章 識破敵計第8章 趁亂突圍第2章 欺人太甚第14章 戰爭索賠第42章 是功是過第十一章 痛下狠手第29章 尋找軍資第16章 宇文告密第62章 交換條件第15章 楊府爭權(上)第28章 俏語解憂第97章 僞漢毒計第15章 打進楔子第12章 仁基北歸第74章 意外發生第12章 引君入甕第7章 秋風至楊第19章 蠢蠢欲動第29章 再提條件第5章 突厥野心第91章 突厥慶功第21章 初次談判第28章 盛名之禍第116章 洛陽淪陷第9章 仁壽宮變(一)第31章 清河崔氏第25章 搶人事件第10章 糧船不到第33章 棒打貴客第9章 帝心生嫌第32章 雪夜離京第102章 血戰沙場第13章 萬春茶莊第15章 仁壽宮變(七)第49章 平陽郡主第19章 家族利益第23章 世充求救第33章 攻城前夕第35章 弓如霹靂第29章 尋找軍資第26章 咬金爭功第23章 男扮女裝第42章 是功是過第37章 南郡出事第80章 隋唐大戰(十)第98章 兩線危機第37章 回京前夕第42章 被迫求援第6章 刀法秘笈(下)第28章 俏語解憂第90章 大戰悄至第52章 南遷定襄第5章 突厥野心
第12章 收官之棋第18章 百戰之功第72章 請功負罪第6章 抽中死籤第108章 兩線反擊第12章 河內對策第37章 內衛情報第1章 意外相逢第53章 臣的要求第62章 激戰七裡第27章 京城家信第34章 緊急應對第38章 八方酒肆第10章 將帥交心第54章 彭城兵變第13章 引導消費第35章 夜訪封宅第72章 請功負罪第17章 勇闖縣獄第3章 神秘使臣第2章 先攻內部第20章 公主夜宴(上)第142章 再布一局第19章 一封信件第38章 吳興沈氏第141章 聯姻條件第8章 黑夜黑人第1章 異牀同夢第137章 嚴厲警告第27章 義成公主第62章 交換條件第29章 風過雁門第37章 秦王求援第30章 酒樓遇故第33章 官場暗鬥第6章 王府夜話第34章 卿卿我我第148章 難過新年第5章 初到幽州第11章 仁壽宮變(三)第32章 狼水伏擊第34章 發現敵蹤第32章 道士軍師第24章 等待機會第2章 水火楊家第31章 夜授密旨第91章 突厥慶功第16章 識破敵計第8章 趁亂突圍第2章 欺人太甚第14章 戰爭索賠第42章 是功是過第十一章 痛下狠手第29章 尋找軍資第16章 宇文告密第62章 交換條件第15章 楊府爭權(上)第28章 俏語解憂第97章 僞漢毒計第15章 打進楔子第12章 仁基北歸第74章 意外發生第12章 引君入甕第7章 秋風至楊第19章 蠢蠢欲動第29章 再提條件第5章 突厥野心第91章 突厥慶功第21章 初次談判第28章 盛名之禍第116章 洛陽淪陷第9章 仁壽宮變(一)第31章 清河崔氏第25章 搶人事件第10章 糧船不到第33章 棒打貴客第9章 帝心生嫌第32章 雪夜離京第102章 血戰沙場第13章 萬春茶莊第15章 仁壽宮變(七)第49章 平陽郡主第19章 家族利益第23章 世充求救第33章 攻城前夕第35章 弓如霹靂第29章 尋找軍資第26章 咬金爭功第23章 男扮女裝第42章 是功是過第37章 南郡出事第80章 隋唐大戰(十)第98章 兩線危機第37章 回京前夕第42章 被迫求援第6章 刀法秘笈(下)第28章 俏語解憂第90章 大戰悄至第52章 南遷定襄第5章 突厥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