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瀚海奇兵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繼業二年三月,一支由五千騎兵組成的隋軍正在茫茫的沙海邊緣向西南方向行軍,這是由隋朝大將蘇定方率領的敦煌騎兵,他們的目標是千里外的鄯善城。

大業五年,隋朝在擊敗吐谷渾後,佔領了數千裡的土地,遂建立了河源、西海、且末、鄯善等四郡,並派軍隊和官吏前去駐守。

大業九年,元家率先造反,但很快被鎮壓下去,元壽自殺身亡,但統兵大帥元弘嗣卻率三千家兵一路西逃,越過西海郡,逃到了鄯善郡,他用欺騙的手段殺死守將,先後奪取了鎮守鄯善郡和且末郡的兩千軍隊。

元弘嗣自封鄯善王,以鄯善和且末兩郡爲根基,厲兵秣馬,等待殺回中原的機會,但鄯善一帶人口稀少,糧食不足,使他很難發展,經過了四年時間,他的軍隊也只有六千人。

此時李軌敗亡的消息傳來,唐軍在和西秦軍對峙,無力西顧,元弘嗣意識到時機到來,他的第一個目標便是北部的伊吾郡,而此時冬季已到,他決定明年開春後,兵取伊吾郡。

但元弘嗣卻沒有想到的是,就在這年初冬,敦煌郡發生了鉅變,一支隋朝軍隊千里奔襲,佔領了敦煌郡,而他的鄯善郡卻反而成了隋軍的獵物。

隋軍所走的這條道是玉門道,從陽關出發,經過三沙大漠北部邊緣到達蒲昌海,再從蒲昌海沿着且末河一路南下,抵達鄯善城。

他們已經行軍十餘天,漸漸抵達了蒲昌海,時值仲春,正是風力強勁之時,這天中午。軍隊已經走了近三個時辰,士兵們都有點疲憊了。

這時,一名士兵指着南方對蘇定方大喊:“將軍快看,那邊的天變黑了!”

蘇定方凝神望去。頓時臉色大變,他們幾天前曾有過一次同樣的遭遇,那是沙塵暴,導致二十幾名士兵被沙塵淹沒而死,他猛抽一鞭戰馬對士兵們大喊:“傳令三軍,加速行軍!”

不用他下令,五千騎兵紛紛抽打戰馬。奮力疾奔,在茫茫無邊的大漠戈壁上,這支五千人的騎兵在大自然面前顯得無比渺小,在他們二十幾裡外,天色漆黑如墨,一場撼天動地的沙塵暴正向他們撲來……蒲昌海就是今天的羅布泊,在隋朝,依舊是一片水面遼闊、水草豐茂的大湖。這裡也是絲綢之路南線最重要的歇腳處,經過了茫茫戈壁和漫漫沙海,疲憊的商旅們在這裡看到了一望無際的水面。海鷗在頭頂鳴叫,綠色的水草迎風輕拂,這一切都會洗去商旅的疲勞,讓他們整頓精神,重新上路。

五千隋軍騎兵在損失百餘人的慘重代價後,終於逃出了沙塵暴的吞噬,抵達了這片令人心曠神怡的碧藍大海。

士兵們紛紛跳下馬,大喊大叫向湖水奔去,戰馬也振奮精神撒歡狂奔,這片生命之水的蔚藍色。濃烈得將五千將士和戰馬都融化了……騎兵在蒲昌海休整兩天,又沿着且末河向南行軍,這一段路隊伍便輕快了很多,且末河發源於崑崙山,流經且末郡和鄯善郡,最後注入蒲昌海。

春汛剛過。且末河水流潺潺,河水很淺,最深處也只齊人的腰部,河水冰涼清澈,水流湍急,兩岸則是茂密的胡楊林,延綿百里,它們得到河水滋潤,長得格外粗壯茂盛。

又走了三天,這天傍晚,騎兵隊在一片胡楊林內停下休息,這裡離鄯善城已經不遠了,約還有三十餘里。

鄯善城並不靠且末河,它和且末河之間還隔着一片寬約三十餘里的戈壁灘,此時五千隋軍騎兵就在這片戈壁灘的西北面,穿過戈壁灘,就能抵達鄯善城。

夜幕初降,天空漫天星斗,星光璀璨,蘇定方站在一塊土丘上,凝視着遠處,經過長達近二十天的跋涉,他實際上對鄯善城的情況一無所知。

他只知道元弘嗣佔據了且末郡和鄯善郡,據商人們說,大概有五六千軍隊,至於軍隊怎麼駐紮,裝備如何,有多少騎兵、多少步兵,他都一無所知。

蘇定方嘆了口氣,這不符合隋軍情報爲先的作戰方式,但是他又不想打草驚蛇,他現在想到的方案是先佔領鄯善城,然後再視情況應變。

“去把嚮導找來!”

片刻,幾名士兵將嚮導領了上來,嚮導是一名六十餘歲的老人,高昌人,名叫蘇阿,用蘇定方的話說,他們五百年前是一家,蘇阿老人曾經做過商人,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四十歲後在蒲昌海放牧爲生,每年都要去鄯善城賣羊,對鄯善城瞭如指掌。

“蘇將軍,天已經黑了,要行動了嗎?”蘇阿走上來笑道。

蘇定方笑着點了點頭,“我想先問問鄯善城的城牆情況。”

“蘇將軍,鄯善城雖然號稱漠南第一大城,實際上它和隋朝內地的城池比起來真的不值一提,城牆很矮,大概就一丈高吧!主要是防狼,而且是土牆,不是用石塊築成,那邊有幾塊綠洲,人口分佈得比較廣,城內反而沒有多少人,也就千戶人家,所以城池也不大,幾百年的歷史了,城池早已風化得破舊不堪。”

蘇定方聽得很專注,又問道:“附近可有哨塔或者是烽燧之類?”

蘇阿呵呵一笑:“烽燧倒是有幾座,不過都是漢朝的烽燧,早已成了土丘,在這裡很少會想到有敵人來襲擊,除非是吐谷渾人,可吐谷渾人自從被隋朝皇帝打殘後,再也沒有來過這裡,反正如果是夜襲的話,守軍還說不定把你們當作狼羣。”

“他們的兵甲裝備怎麼樣?”

“和隋軍沒有什麼區別,他們本來就是隋軍,如果和你們混在一起打仗的話,估計分不清敵我,對了,好像你們的頭盔有點不同。”

蘇定方又沉思了片刻,便拱拱手道:“多謝老丈了。”

這時,幾名斥候從遠處飛奔而至,蘇定方大喜,催馬迎了上去,“怎麼樣,有發現嗎?”

“稟報將軍,敵人的軍隊並不是完全駐紮在城內,大半都駐紮在城外,好像是準備明天出發的樣子,很多軍械物資都捆紮好。”

“軍營外可有什麼營柵或者矛刺之類?”

“沒有,就是幾百頂帳篷,周圍只有一圈輜重車圍營。”

蘇定方雖然知道這是因爲沒有太多長矛做營刺,但他還是很小心,元弘嗣畢竟擔任過多年的幽州總管,有着豐富的代表經驗,他不能有半點大意,蘇定方擡頭看了夜空,回頭對幾名親兵道:“去通報李將軍,弟兄們再休息一個時候後起兵……夜漸漸深了,中軍大帳內元弘嗣還沒有誰睡,他揹着手在大帳內來回踱步,考慮着下一步的策略,奪取伊吾郡無疑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奪取敦煌郡,然後第三步、第四步.....

元弘嗣已經年近六十歲,頭髮白了一半,臉上也因幾年的風沙侵蝕而變得格外粗糙,但他魁梧的身軀依舊像青松一樣挺得筆直,他的眼睛透亮,像鷹一樣銳利,他的心還和二十年前一樣,野心勃勃。

在他的帥案上有一張地圖,地圖上河西一域已完全被塗成紅色,那就是他的野心所在,用兩年的時間佔領河西,然後向隴右、向關中進軍,以實現元家失敗的計劃,建立一個新魏王朝,驅逐李唐,剿滅楊元慶,逐鹿中原,重振拓跋氏的輝煌。

明天就是他起兵的日子,這一天他已經等了很久了,他興奮得無法入睡。

這時,帳外傳來一名士兵的稟報,“啓稟王爺,戈壁灘上好像有狼羣出沒,有弟兄聽到了狼嚎聲。”

軍營附近出現狼羣,這已經是家常便飯,元弘嗣早已習慣,他很清楚,是馬羣的氣息引來了狼羣,便不耐煩地揮揮手,“趕十幾匹馬出去!”

這是對付狼羣的一種辦法,用落單的戰馬引走狼羣,狼羣往往會追到百餘里外才能殺死累倒的戰馬,但很難再回來了。

士兵答應一聲,轉身走了,元弘嗣慢慢衝出戰刀,凝視鋒利的刀刃,猛地揮手一刀向東方劈去……此時隋軍已經出現在數裡外了,不斷有士兵裝出野狼的嚎叫,這也是嚮導蘇阿教他們的辦法,在夜間數裡外,對方會看到他們,但很難分清是馬羣還是狼羣。

這時,大營內衝出十幾匹馬,向南方疾速奔去,蘇阿對蘇定方笑道:“他們把你們當做是狼羣了,放馬來吸引你們追逐。”

蘇定方催動戰馬繼續向敵軍大營靠攏,他也有着豐富的經驗,在敵軍警鐘敲響之前,他不會發動攻擊。

隋軍隊伍越來越近,離敵軍大營不到三裡了,就這時,守軍終於發現了異常,不是狼羣,而是騎兵羣。

“當!當!當!”

警報聲激烈敲響,蘇定方拔出戰刀大喊一聲,“殺!”

“殺啊!”隋軍驟然發動,五千鐵騎奔騰,揮舞戰刀長矛,儼如暴風驟雨般向敵軍大營席捲而去……()

第6章 刀法秘笈(下)第11章 家廟夜審第38章 上元燈會第52章 最後一名隋軍第49章 敦煌風動第74章 難得一致第104章 生死存亡第2章 計取飛狐第10章 糧船不到第87章 建成態度第9章 臨危下船第115章 建成機會第47章 獨孤家將第10章 君廓獻計第24章 小男養家第1章 異牀同夢第21章 居安思危第35章 孤家寡人第35章 衛南漁翁第34章 推波助瀾第4章 秦母教子第32章 雪夜離京第8章 趁亂突圍第33章 跨境剿匪第25章 搶人事件第29章 尋找軍資第63章 北地迎歸第725章 佛寺遇險第13章 河底練刀第58章 蕭後心思第43章 關鍵人物第27章 李思楊慮第73章 隋唐大戰(三)第39章 李靖奇謀第39章 西路使者第59章 兄弟反目第6章 北地天鵝第28章 俏語解憂第34章 威震突厥(下)第35章 衛南漁翁第40章 南方來人第47章 災情初現第4章 恩怨分明(下)第19章 誘敵之計第3章 盜馬風波第52章 南遷定襄第22章 蕭後來臨第39章 父子攤牌第22章 公主夜宴(下)第78章 隋唐大戰(八)第53章 窮途末路第38章 風起南郡第55章 江陵變天第9章 利益之爭第45章 不爲我用第5章 敏秋心事第5章 敏秋心事第28章 洛陽來使第32章 秀才造反第89章 隋唐大戰(十九)第67章 慷人之慨第31章 船中飛箭第26章 咬金爭功第36章 楚王親書第30章 蛇蠍毒心第6章 夜襲柔遠第20章 奇恥大辱第51章 一葉知秋第44章 拖延三天第19章 嚴厲警告第43章 無妄之災第46章 王庭之變第10章 君廓獻計第33章 京城讖語第32章 圍魏救趙第30章 蛇打三寸第29章 出爾反爾第17章 仁壽宮變(九)第54章 西域戰略第50章 波詭雲譎第44章 血戰平壤(中)第10章 捉兇逼宮第48章 集中民力第42章 局勢混亂第20章 緊急受命第9章 臨危下船第25章 秦王心計第72章 請功負罪第35章 弓如霹靂第32章 雪夜離京第37章 南市酒樓第16章 紅影驚現第4章 天下大變第38章 吳興沈氏第10章 矛盾激化第10章 君廓獻計第18章 血腥鎮壓第29章 豐都事件第34章 京城來信第19章 東巡長城
第6章 刀法秘笈(下)第11章 家廟夜審第38章 上元燈會第52章 最後一名隋軍第49章 敦煌風動第74章 難得一致第104章 生死存亡第2章 計取飛狐第10章 糧船不到第87章 建成態度第9章 臨危下船第115章 建成機會第47章 獨孤家將第10章 君廓獻計第24章 小男養家第1章 異牀同夢第21章 居安思危第35章 孤家寡人第35章 衛南漁翁第34章 推波助瀾第4章 秦母教子第32章 雪夜離京第8章 趁亂突圍第33章 跨境剿匪第25章 搶人事件第29章 尋找軍資第63章 北地迎歸第725章 佛寺遇險第13章 河底練刀第58章 蕭後心思第43章 關鍵人物第27章 李思楊慮第73章 隋唐大戰(三)第39章 李靖奇謀第39章 西路使者第59章 兄弟反目第6章 北地天鵝第28章 俏語解憂第34章 威震突厥(下)第35章 衛南漁翁第40章 南方來人第47章 災情初現第4章 恩怨分明(下)第19章 誘敵之計第3章 盜馬風波第52章 南遷定襄第22章 蕭後來臨第39章 父子攤牌第22章 公主夜宴(下)第78章 隋唐大戰(八)第53章 窮途末路第38章 風起南郡第55章 江陵變天第9章 利益之爭第45章 不爲我用第5章 敏秋心事第5章 敏秋心事第28章 洛陽來使第32章 秀才造反第89章 隋唐大戰(十九)第67章 慷人之慨第31章 船中飛箭第26章 咬金爭功第36章 楚王親書第30章 蛇蠍毒心第6章 夜襲柔遠第20章 奇恥大辱第51章 一葉知秋第44章 拖延三天第19章 嚴厲警告第43章 無妄之災第46章 王庭之變第10章 君廓獻計第33章 京城讖語第32章 圍魏救趙第30章 蛇打三寸第29章 出爾反爾第17章 仁壽宮變(九)第54章 西域戰略第50章 波詭雲譎第44章 血戰平壤(中)第10章 捉兇逼宮第48章 集中民力第42章 局勢混亂第20章 緊急受命第9章 臨危下船第25章 秦王心計第72章 請功負罪第35章 弓如霹靂第32章 雪夜離京第37章 南市酒樓第16章 紅影驚現第4章 天下大變第38章 吳興沈氏第10章 矛盾激化第10章 君廓獻計第18章 血腥鎮壓第29章 豐都事件第34章 京城來信第19章 東巡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