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兩個要求

片刻,一陣環佩輕響,楊元慶的妻子楚王妃裴敏秋在幾十名丫鬟僕婦的簇擁下走出了府宅,裴敏秋便猜到是丈夫的舅舅來了,她不敢怠慢,親自出來迎接。..

李京慌忙下了馬車,上前兩步躬身施禮,“參加楚王妃!”

“果然是舅父來了。”

裴敏秋笑着回一禮,“舅父這兩年看起來身體更加健朗,令人欣慰。”

“謝王妃關心,元慶在府內嗎?”

“他還沒有回來,我馬上派人去通知他,天氣寒冷,舅父請先進府中休息,前幾天元慶還很擔心舅父的近況。”

裴敏秋又看了看馬車,有些奇怪地問:“怎麼只有舅父一人,舅母呢?”

“呵呵!她走不開,福兒之妻上個月生下第四子,她現在很忙碌。”

“福表弟竟然已經有四個兒子了,舅父怎麼不讓人來說一聲,我們竟然不知。”

“你們在豐州呢!太遠了。”

李京被請進王府,裴敏秋命管家把十幾個隨從也帶進府內休息,又派人去通知楊元慶,這才領着舅父李京進了府宅。

........

紫微閣內,楊元慶正在召開內閣會議,就發動河北攻勢和五位相國商議具體方案。

“河北的局勢比較複雜,魏刀兒、羅藝、高開道以及竇建德現在正處於一種對峙狀態,他們互相爲敵,同時也會聯合對外,去年竇建德進攻幽州,高開道便出兵支援羅藝,從側面襲擊竇建德軍,以致竇建德兵敗而返,還有魏刀兒,他和竇建德也曾經共同對付薛世雄,所以。當我們的勢力進入河北,很可能會導致他們的再次聯合,我可以預見,這將是一場持久之戰。”

楊元慶看了一眼衆人。又緩緩道:“對我們而言,困難不僅是要拿下河北,而且還要面對河北民衆的困苦,經過這五六年的亂匪肆虐,河北早已是民生凋敝,人口銳減,說得坦白一點。就是我們要準備大量的錢糧,尤其是糧食,這是亂世中的黃金,還有賴各位相國充分認識到奪取河北的重要,在後勤上全力支援這次河北之戰。”

蘇威站起身笑道:“我來代表各位閣僚先表個態吧!即將發生的河北之戰,早在幾個月前便在紫微閣的議程之中,今年我們河東道南部幾個郡的糧食豐收,但樓煩、馬邑、雁門、定襄四郡還沒有從劉武周的破壞中恢復過來。最近又接受道數萬從關中過來的移民,也需要大量糧食安置,好在五原郡和靈武郡有一定儲糧。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現在太原倉城和晉陽宮倉城還有儲糧八十餘萬石,爲應對這次河北之戰,紫微閣商議,願意拿出五十萬石糧食,作爲對河北戰役的支持,另外,還有一百萬吊新錢,也一併作爲這次河北戰役的軍費開支。”

裴矩也笑道:“朝廷若能把河北幾十個郡收入囊中,我們當然求之不得。早在河內之戰時,我們便商議過關於河北的應對之策,如果河北戰役能夠在一年內完成,那麼河東支撐得住,如果超過一年,那就有點吃力了。我再補充一點,剛纔蘇相國說的八十萬石存糧,只是指太原的存糧,實際上今年南部各郡的糧食豐收後,稅糧逐漸收上來,到明年二月左右,官府還有大概二十萬石稅糧收入,所以說,我們的財力還比較充裕。”

今天的紫微閣會議主要是商議河北之戰的後勤支援,而且河北的局勢比較複雜,按照計劃,至少要耗費半年時間,戰爭打的就是國力,兵源、民夫、錢糧以及各種物資的支援,這些都要一一落實。

會議足足進行了一個時辰才散去,下面還有大量具體事務需要安排,楊元慶回到自己官房,剛走到門口,一名侍衛向他稟報,“總管,剛纔王妃派人來稟報,說總管的舅父從南方來了,請你回去一趟。”

楊元慶一怔,隨即心中大喜,前幾天他聽到一名老家在安陸郡的官員說起,說安陸郡在年初時曾被朱桀的一支過境隊伍搶掠,他還很擔心舅父的安全,沒想到舅父便來了,他看了看天色,已經快到中午了,便欣然道:“先回府吧!”

........

楊元慶乘上馬車向太原城內駛去,今天天氣晴朗,冬日的陽光從車窗裡射入,使車廂裡格外溫暖,楊元慶眯着眼,享受着這難得的片刻閒暇,馬車緩緩駛過府橋,在府門前停了下來。

“老爺回來了!”

門房看見他從馬車上下來,立刻叫喊着奔進府中去稟報,片刻,裴敏秋迎了出來,她嫣然笑道:“還以爲你回不來,所以讓舅父先去休息了。”

她話音剛落,李京便出現在東院門口,呵呵笑道:“我哪裡睡得着,就在這裡等元慶回來呢!”

楊元慶連忙上前躬身施禮,“元慶見過舅父!”

李京有些手足無措,連連擺手,“不敢當!不敢當!你現在是王爺了,不能再和從前一樣。”

“現在是外甥見舅舅,和我王爺無關。”

楊元慶又笑問道:“舅母呢,已經休息了嗎?”

裴敏秋從旁邊走上來笑道:“你的福表弟喜得第四個貴子,舅母要照顧孫子,所以這次沒有一起過來。”

“第四個?”楊元慶有些愕然。

“唉!福兒就是生兒子的命,他媳婦肚子就沒有停息過,一連生四個都是孫子,我已經快麻木了,家裡發生的事多着呢!我慢慢給你說。”

楊元慶點點頭,帶着李京來到了自己的外書房。

兩人來到書房坐下,一名侍女給他們上了茶,李京苦笑一下道:“我不知該怎麼提這件事,但有些話還是得說,我不妨坦率,我現在是樑朝的鴻臚寺少卿。”

楊元慶臉上並沒有露出驚愕之色,在家事上,聽見李京一連得了四個孫子,他是有點驚愕,但在政治上,就算天塌下來,他也能不露聲色。

“舅父是幾時加入樑朝爲官?”楊元慶端起茶碗喝了一口茶,不慌不忙問道。

李京見楊元慶並沒有表現出驚怒之色,他一顆心稍爲放下,微微嘆息道:“半年前,聖上親自到我家裡來請,我感於他的誠意,便答應入仕了,而且你母親的墳墓又重新被樑朝修建,佔地百畝,按照皇室的規格,氣勢宏大,有專門的看陵人,當地人都把你母親的墓稱爲太后墓......”

楊元慶安靜地聽着,沒有打斷李京的述說,但他腦海裡卻在迅速思索舅父的來意,很明顯,舅父是以樑朝使者的身份前來,包括蕭銑籠絡舅父,重修母親墓地,這些都可以視爲是對自己的示好,蕭銑是有很強的政治目的。

“聖上說,當年你和他的私交很好,而且在江都,你們還曾經合作過,他很希望這種友情及合作能延續下去。”

楊元慶的沉靜讓李京十分緊張,他忽然意識到,他們甥舅之間那種單薄親緣關係不足以承受得起他所帶來的使命,楊元慶不可能因爲他是舅父而答應他的某種要求,必然是根據北隋的利益來考慮,他很擔心楊元慶如果婉拒了他的提議,他回去怎麼交代。

楊元慶點點頭道:“確實很感謝蕭銑在江都對我的協助,不知這次舅父來,蕭銑給了你什麼樣的期望,我是說,你帶着什麼樣的任務?”

楊元慶的直言不諱使李京忽然不緊張了,他也冷靜下來,不管怎麼說,他是樑朝的鴻臚少卿,至少應該完整地表達出樑朝的意願,而且還要維護樑朝的尊嚴。

李京嘆了口氣,坐直了身子,也坦率地說道:“這次我來,是作爲聖上的特使前來,一是希望隋朝能承認新樑朝對原來西樑朝的正統繼承,其實是希望我們兩朝之間能結爲盟友,共同對付唐朝。”

‘共同對付唐朝?’

這句話令楊元慶很感興趣,雖然他和唐朝剛剛達成和解協議,但和解只是對過去雙方敵視的一種緩和,或者說只是一種停戰協議,並不意味着將來他們就不會兵戎相見,而且協議上說得很清楚,一年之內互不侵犯,也就是說,隋唐兩朝之間的和解協議只有一年的有效期,一年後,唐朝已經穩定了關隴局勢,開始向東擴張,而自己也應該平定了河北。

而且隋唐間的和解協議還有一個最關鍵的問題,雙方都有意忽略了,那個協議只是保證互相不侵犯彼此領地,但並不保證他們在領土以外的地方也會和睦相處,比如隋軍攻打洛陽,而唐軍也在攻打洛陽,那麼兩者之間爲爭奪洛陽而爆發的激戰,就不在協議範圍內,這是一種刻意的忽略,雙方都不願意受到這個協議的太多束縛。

如果能和蕭銑結爲盟友,倒是有利於抑制唐朝對南方的擴張,如果樑朝和唐朝發生激戰,他可以派軍隊赴樑朝參戰,或者他在背後支持樑朝。

想到這,楊元慶微微笑道:“當年舅父舅母對我有撫養之恩,既然是舅父親自來出使,我焉能不給舅父面子,另外,我和蕭銑確實是多年的交情,我也願意和他延續過去的友情,這樣吧!作爲對他派舅父出使太原的迴應,我們也會派一名特使代表隋朝出使西樑,先答應你們的第一個要求,承認樑朝合法,然後我們再慢慢談結盟之事。”

李京大喜,“那麼我們明天就可以出發!”

“不急,舅父難得來一趟,就多住幾天,好好了解一下太原的風土人情,明天我陪舅父去逛逛太原北市,看看能不能給舅母買點什麼禮物。”

.........

第25章 分憂之臣第23章 都市買禮第6章 北地天鵝第26章 另有深意第20章 王妃請客第27章 迎頭痛擊(中)第14章 得罪小人第6章 北地天鵝第34章 枕戈以待第26章 離間之計第24章 等待機會第10章 仁壽宮變(二)第6章 抽中死籤第27章 元家之慾第28章 馳援代州第17章 大舉東進第58章 宮亂之根第28章 洛陽來使第44章 中秋異月第41章 想走不易第59章 獨孤之憂第23章 唐廷決策第17章 參軍之謎第39章 李靖奇謀第29章 金刀贖奴第60章 趙郡太守第35章 狡雄世充第2章 一戰成名第35章 狡雄世充第37章 三方對質第23章 都市賣豹第15章 吞併靈武第43章 苛刻條件第88章 隋唐大戰(十八)第75章 謀主之策第33章 官場暗鬥第63章 擺酒請客第33章 棒打貴客第37章 被迫南撤第20章 毒心李淵第22章 烽火狼煙第22章 戰略撤退第144章 一記警告第43章 郢州祭母第30章 驕將爭功第47章 金榜題名第32章 誰有骨氣第58章 穩住李唐第16章 軍心不穩第21章 居安思危第65章 北市買珠第13章 棒打長孫第26章 初戰王薄第53章 臣的要求第34章 楊諒投降第33章 京城讖語第41章 屈突中計第1章 中元前夕第3章 烽燧血戰第47章 匪亂再起第26章 奸商本色第82章 隋唐大戰(十二)第11章 瀚海奇兵第1章 異牀同夢第41章 楊家之請第86章 隋唐大戰(十六)第142章 再布一局第10章 一路追殺第84章 隋唐大戰(十四)第62章 交換條件第21章 內部生變第1章 落魄高才第6章 北地天鵝第36章 三策選一第5章 深藏不露第24章 小男養家第34章 知己知彼第91章 突厥慶功第40章 意外之禮第19章 一封信件第39章 妥協援兵第2章 世充登基第2章 敵蹤初現第27章 李淵抉擇第43章 無妄之災第40章 孤膽英雄第44章 爾虞我詐第61章 南陽事件第77章 隋唐大戰(七)第54章 把水攪渾第46章 褚氏父子第40章 禍水東引第13章 收復齊郡第49章 江都驚魂(下)第3章 神秘使臣第8章 暗鬥不息第1章 落魄高才第12章 東都內亂第9章 貿易之利第23章 火油風波
第25章 分憂之臣第23章 都市買禮第6章 北地天鵝第26章 另有深意第20章 王妃請客第27章 迎頭痛擊(中)第14章 得罪小人第6章 北地天鵝第34章 枕戈以待第26章 離間之計第24章 等待機會第10章 仁壽宮變(二)第6章 抽中死籤第27章 元家之慾第28章 馳援代州第17章 大舉東進第58章 宮亂之根第28章 洛陽來使第44章 中秋異月第41章 想走不易第59章 獨孤之憂第23章 唐廷決策第17章 參軍之謎第39章 李靖奇謀第29章 金刀贖奴第60章 趙郡太守第35章 狡雄世充第2章 一戰成名第35章 狡雄世充第37章 三方對質第23章 都市賣豹第15章 吞併靈武第43章 苛刻條件第88章 隋唐大戰(十八)第75章 謀主之策第33章 官場暗鬥第63章 擺酒請客第33章 棒打貴客第37章 被迫南撤第20章 毒心李淵第22章 烽火狼煙第22章 戰略撤退第144章 一記警告第43章 郢州祭母第30章 驕將爭功第47章 金榜題名第32章 誰有骨氣第58章 穩住李唐第16章 軍心不穩第21章 居安思危第65章 北市買珠第13章 棒打長孫第26章 初戰王薄第53章 臣的要求第34章 楊諒投降第33章 京城讖語第41章 屈突中計第1章 中元前夕第3章 烽燧血戰第47章 匪亂再起第26章 奸商本色第82章 隋唐大戰(十二)第11章 瀚海奇兵第1章 異牀同夢第41章 楊家之請第86章 隋唐大戰(十六)第142章 再布一局第10章 一路追殺第84章 隋唐大戰(十四)第62章 交換條件第21章 內部生變第1章 落魄高才第6章 北地天鵝第36章 三策選一第5章 深藏不露第24章 小男養家第34章 知己知彼第91章 突厥慶功第40章 意外之禮第19章 一封信件第39章 妥協援兵第2章 世充登基第2章 敵蹤初現第27章 李淵抉擇第43章 無妄之災第40章 孤膽英雄第44章 爾虞我詐第61章 南陽事件第77章 隋唐大戰(七)第54章 把水攪渾第46章 褚氏父子第40章 禍水東引第13章 收復齊郡第49章 江都驚魂(下)第3章 神秘使臣第8章 暗鬥不息第1章 落魄高才第12章 東都內亂第9章 貿易之利第23章 火油風波